APP下载

“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对结核病防控效果

2023-10-27郑丽娇买合布色皮达买买提艾力吾布力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27期
关键词:结核病服药依从性

郑丽娇 买合布色·皮达 买买提艾力·吾布力 何 丽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新疆莎车 844700

《2021 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0 年我国在30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发病率排第2 位[1]。全国各地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对有效控制结核病有高的需求[2-4]。在此背景下,结核病防治模式的优化势在必行,为结核病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5-6]。《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 年)》[7]中提及,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形成“互联网+结核病防治”的医疗服务网络,提高诊疗服务可及性。但与其他领域比较,结核病防治的信息化相对滞后,本研究探讨基于“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对结核防控效果,为结核病防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于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结核病专报系统中报告登记的结核患者。

纳入标准:①肺结病诊断依据参照《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 年)》[8]中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的诊断标准;②喀什地区莎车县常住人口;③年龄≥18 岁;④结核确诊后均顺利接受抗结核治疗,且目前处于居家治疗状态;⑤自愿参与本研究;⑥患者或其家属熟知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使用。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类疾病;②存在视力、听力、智力等障碍;③联系电话缺失;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独居者。

遵循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收集了3 118 例结核病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 55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结核病防治模式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2020 年版)》[9]进行结核病防治,主要方法为:①明确职责。定点医院对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登记联系后,明确医院门诊、公共卫生科、检验、传染科等科室的工作流程,确定抗结核预防性治疗重点。②治疗及复查流程。患者强化治疗期间到定点医院或其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治疗,并详细记录其治疗情况;定点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需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通知患者定期到定点医院接受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痰液病原学、胸部影像学等),并由专人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③监督。由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对患者进行疾病教育指导,患者治疗期间,有专门负责人员定期电话或上门随访监督患者用药、饮食等,解决疑惑,了解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干预时间为6 个月。

1.2.2 研究组 实施“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制订“互联网+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即通过健康APP、公众号、微信等方式进行结核病防治管理。(1)成立“互联网+”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疾控中心、定点医院及其辅助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由定点医院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协调。(2)健康APP。在现有的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搭建健康APP 端口。①患者端:患者只需下载APP,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要求设置用药提醒服务,患者端可定时收到系统推送服药提醒,并可自行操作电子服药记录打卡操作;同时可设置复查时间及地点(如出现突发状况可实时提醒患者更换地点);APP 自带健康宣教材料、结核病防治知识等内容,可进行在线健康教育。②医生端:管理人员可通过患者的电子服药打卡获取电子版服药信息表,实时查看患者用药情况,出现服药异常提醒社区卫生人员电话或上门进行监督。(3)微信应用: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发布结核病防治控制,采用文字、微课堂、漫画等方式讲解疾病防治知识(包括用药、饮食、疾病危险因素等);每月开展1~2 次线上心理课程及心理咨询指导,通过微信或电话等方式解决患者心理问题,若患者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由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进行上门疏导。干预时间为6 个月。

1.3 评价指标

1.3.1 患者临床结局、未知结局及中断治疗 干预6 个月时,通知患者返院复查,记录患者临床情况,包括成功治愈、未知结局(患者失访)及中断治疗。成功治愈:涂阳肺结核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连续2 次痰涂片结果阴性,其中1 次是治疗末。肺结核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疗程末痰涂片检查结果阴性。未知结局:患者失访。中断治疗:因各种原因治疗连续中断2 个月及以上的患者。

1.3.2 治疗依从性 干预6 个月时,对获得随访结果患者统计其治疗依从性,根据是否按预约时间复查、取药,有无漏服及漏服药时间,有无丢失管理来判定。依从性差(满足其中一项):患者未按预约时间复查、取药,漏服药时间>7 d 或丢失管理;依从性中等(满足其中一项):患者按预约时间复查,预约取药时间≤3 d,漏服药时间≤3 d,无丢失;依从性良好(同时满足条件),患者按预约时间复查、取药,无漏服药,无丢失。

1.3.3 心理状况 于干预前、干预6 个月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0]调查获得随访结果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SAS 分界值50 分,SDS分界值53 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行Mann-Whitney U 检验,组内行Wilcoxon 符号秩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结局、未知结局及中断治疗情况比较

获得临床结局的患者,两组成功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断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失访患者治疗结局设定为未知治疗结局,研究组未知治疗结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结局、未知结局及中断治疗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6 个月时,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个月时,两组SAS、SDS 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分,M(P25,P75)]

3 讨论

自2015 年以来,结核病发病率每年下降约2%,药物敏感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得到改善,结核病防控体系也不断完善[11]。但《柳叶刀》杂志评估:未来5 年结核发病的人数和病死人数会比过去增加20%。近年来,“互联网+医疗”的应用价值被广泛关注和认可[12-13]。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14]。为此,在“互联网+结核病防治”视领下,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结合、平面立体互通的结核防治模式,提供交互式链接,为结核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愈率相似。提示了“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与常规结核病防治模式在促使患者转归效果上相似,不会削弱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线上挂号、就诊、健康咨询、远程医疗咨询、会诊等[15-16],促使诊疗更方便快捷。实时查看患者的信息档案,掌控治疗情况,同时可通过客户端、微信平台、电话等方式对其进行监督,弥补了突发事件导致患者治疗中断事件,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治疗不规范行为,利于疾病尽快转归[17]。

本研究将患者失访情况设定为未知结局,结果显示“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未知结局较低。提示“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可降低患者失访率。分析其原因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认知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易流失[18]。而“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主要依靠互联网进行结核病管理,能适应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有利于实时跟踪患者情况,降低其失访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显示应用“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这与李雪等[19]研究结果一致。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不足,理解存在误区,迫切需要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20]。而“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中,通过健康APP、微信公共平台定时为患者推送结核病健康教育知识,提醒患者长期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通过典型案例讲解自行停药的危害,鼓励患者遵循医嘱用药[21]。“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可实现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及时沟通交流,一方面及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另一方面可加强对患者用药的监督和管理。临床研究发现,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可增强其对疾病的可控性和执行特定行为的能力[22]。因此,给予结核病患者“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管理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结核病疫情防控下,特殊人群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患者的心理状况需格外关注[23]。本研究观察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SAS、SDS 评分降低更明显。提示了“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分析其原因为:“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下为结核病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精准规范的医疗健康服务,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文字、微课堂、漫画等方式讲解疾病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缓解其焦虑心理;每月开展1~2 次线上心理课程及心理咨询指导,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发展,有利于减轻其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况[24-25]。

但是“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还处于发展之中,程序的设置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建议在结核病防治体系建设中不断优化“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以此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应用“互联网+结核病防治”模式可提高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改善其负面情绪,降低患者失访率,更符合结核病的防治需求。

猜你喜欢

结核病服药依从性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服药禁忌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先分阴阳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