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冯玲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用药规律

2023-10-27李思明程晓振陈兴娟侯承志吴怡茹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27期
关键词:大腹皮消肿利水

李思明 程晓振 陈兴娟 侯承志 吴怡茹 冯 玲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干部保健科,北京 10005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多种病因导致心脏功能或结构异常,影响心室舒缩功能,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晚期的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1-2]。临床表现有液体潴留、疲乏、呼吸困难[3],我国心力衰竭住院病死率为2.8%~4.1%[4-5],所有类型心力衰竭患者5 年死亡率为53%[6],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存质量。在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有部分CHF 患者症状不缓解,还有部分患者因长期服用西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长期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一旦停药,患者心功能出现恶化且临床症状加重、运动耐量降低,又或者应用利尿剂,治疗期间低血压、低血钠等现象较易出现[7]。冯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既往研究表明,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CHF 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8-9]。本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挖掘冯玲教授治疗CHF 的有效验案处方,探讨冯玲教授辨证思路与遣方用药规律,以供临床诊治CHF 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收集2016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冯玲教授门诊有效的CHF 验案。本研究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061-KY-01)。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基于Framingham 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10]及《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3]制订;心功能分级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标准制订[11];中医诊断依照2002 版《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中关于心力衰竭的描述制订,纳入患者证型属心肺气虚、气阴两亏、心肾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痰饮阻肺证。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重者不能平卧,面部及肢体水肿,乏力疲倦,面色苍白无华,五心烦热,自汗或盗汗,小便频数,失眠多梦,口干舌燥,舌淡红,苔薄白、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沉涩或结代。

1.3 疗效判定标准

心功能评价标准根据2022 版《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中CHF 的心功能判断标准:显效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 级以上者;有效为心功能提高1 级,但不及2 级者;无效为心功能提高不足1 级者;恶化为心功能恶化1级或1 级以上。

1.4 纳入标准

男女不限,年龄24~93 岁;符合上述中西医CHF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Ⅱ~Ⅳ级;临床疗效判定为显效和有效病案的处方。

1.5 排除标准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患有恶性肿瘤;具有严重精神疾病,以及认知障碍导致不能配合治疗;病历资料、处方药物记录不全。

1.6 数据录入与清洗

根据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模板,采用双人录入法,按照条目录入信息。根据202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3],将药物名称统一规范化,如将“栝蒌”统一为“瓜蒌”。因药物不同炮制而功效有差异者,如能在202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3]中查到炮制名称则予以保留,如甘草有“炙甘草”与“生甘草”之别;若不能在202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3]中查到炮制名称则予以替换,如“生黄芪”修改为“黄芪”。

1.7 统计学方法

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统计分析”模块分析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布,“方剂分析”功能对处方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挖掘高频药物及常用剂量,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对、药组,使用K-means 处方聚类分析挖掘核心处方。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有效处方1 151 首。

2.2 高频药物及常用剂量

对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1 151 首处方中总计中药225 味,根据使用频次高低依次进行排序,用药频次排名前10 味的药物名称及其常用、最大、最小剂量见表1。

表1 排名前10 味药物频次及剂量分布

2.3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布

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药性主要以温、寒性为主,其次为平性,见图1;药味以甘、辛味居多,其次为苦味,见图2;归经主要以脾、肺、心经为主,其次胃经,见图3。

图1 药物四气分布

图2 药物五味分布

图3 药物归经分布

2.4 药物功效分布

对药物的功效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可分为17 类,分别为理气、补虚、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清热、解表、安神、消食、收涩、平肝息风、开窍、化湿、泻下、止血、祛风湿、温里。将使用频次最高的10类功效进行整理。见图4。

图4 药物功效分布

2.5 关联规则分析

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常用药对。支持度表示药对在所有处方中出现的频次,置信度表示某个药出现时,另一味药物同时出现的概率。将支持度设为700 时,出现常用药对18 对。见表2。

表2 关联规则药对分布

2.6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将K 值设置为8,对1 151 首处方中225 味中药通过迭代求解的聚类算法进行分析,根据冯玲教授的临证经验,最终将8 类具有临床意义的聚类结果列出,见表3。通过K-means 聚类进行核心处方挖掘,药物大多为健脾益气宁心、行气利水消肿、活血祛瘀止痛之品。方剂聚类分析图(K-means 算法+聚类)见图5。通过与冯玲教授沟通,最终确定冯玲教授治疗CHF的核心方剂组成为黄芪、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猪苓、丹参、檀香、木香。

图5 方剂聚类分析(K-means 算法+聚类)

表3 核心组合

3 讨论

祖国医学将CHF 归属于“心水”“喘证”“水肿”等范畴。冯玲教授认为CHF 病位在心,与三焦密切相关,言三焦者乃指“三焦气化”。三焦与元气的运行联系密切,《难经》言:“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三焦是流行人体之气的主要通道,亦是津液代谢之通路,发挥着气化的作用,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14]。若三焦气化不利,一身之气不得周流于全身,则元气无法发挥其推动津液运行之作用,则会出现液体潴留。基于三焦气化不利之机,冯玲教授指出对于CHF 患者的治疗重点在于通补三焦。冯玲教授常用黄芪、大腹皮、茯苓等调节三焦的药物。无论是药物使用频次还是最大用量,黄芪均远高于其他药物,黄芪对于三焦的调节作用是非常重要的[9]。

在药对关联规则分析中,常用的药对为桑白皮→黄芪、大腹皮→黄芪、茯苓→黄芪、猪苓→黄芪、木香→黄芪。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补益脾、肺之气,通补上中二焦,通利小便,促进水液代谢。现代研究证实,黄芪具有提高心肌收缩力的作用[15]。桑白皮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利尿作用[16],与黄芪同入肺经,两药共用行利水消肿之功。大腹皮行气宽中、行水消肿,与黄芪共入脾经,两药同用补气行水,气行则水行,加强利水消肿之功。茯苓渗湿利水,兼能补气健脾,畅中焦气机而水液得运,与黄芪同用,通补上、中焦助其气化。现代研究证实,茯苓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利尿的作用[17]。猪苓淡渗利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利尿作用[18],与黄芪同用补气行水、利水消肿。木香行气健脾,与黄芪同用,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气血得行,现在研究证实,其具有强心作用[19]。

对于CHF 患者冯玲教授坚持以“三焦”为核心论治,方中常可见到黄芪、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猪苓、木香等药物。《本草新编》言:“黄芪,味甘,气微温……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20]黄芪攻专补益心脾肺之气,主入上中二焦,心气充沛则血行畅利;肺气充盛则能辅心行血;脾气充足,气血生化有源,宗气亦能泉源不竭。桑白皮泻肺平喘,行水消肿,入肺经,主上焦。大腹皮散无形滞气、利水消肿,专治皮肤肿胀。茯苓利水渗湿、补气健脾,与大腹皮同入肺、脾经主中焦,与黄芪同用通补上、中焦助其气化,脾气充足则无水饮泛滥之患。《本草求真》言:“猪苓,入肾膀胱经,解热除湿,行窍利水。”[21]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茯苓可降低脑钠肽水平,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猪苓可保护肾脏,防止利尿引起的电解质紊乱[22-23]。木香气香,尤善行气,《本草求真》言其“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21]。《本草经解》言“黄芪微温,秉天春升少阳之气,禀天春生少阳之气,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24]。黄芪、木香主入三焦,补气行气兼具,通补兼施助三焦气化。黄芪、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猪苓、木香相须相使,通补三焦,助其气化,宣上焦如雾之职,畅中焦如沤之功,启下焦如渎之能,三焦气化则水道调畅,体现冯玲教授三焦同调思想。

冯玲教授从三焦论治CHF,紧扣气虚血瘀水停核心病机,治以健脾益气、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为法,宣上、畅中、启下,通调三焦,灵活施治,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大腹皮消肿利水
槟榔的本草考证及其综述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大腹皮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大腹皮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正交试验法优选大腹皮淋润软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