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三课 深刻理解新时代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2023-10-25夏自魁骆乾

党课参考 2023年14期
关键词:外交

夏自魁 骆乾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的“十三个方面成就”,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第十三个方面成就是新时代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外交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总体上看,新时代我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界限,向世界展示了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我们党提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我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我们党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科学洞察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大国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了我们党对新型大国外交的规律性认识,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我国外交工作的创新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

我国一路走来,外交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这项基本政策进行了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鲜明地把保障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主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壮大外交事业。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重要的理念主张,进一步丰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和外延,为我国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进程、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开辟了崭新道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这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内的国际关系演变积累的一系列公认原则和精神,而且开辟了“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我国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精神历久弥新、历久弥坚,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得到不断延续和弘扬。

经过不懈努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在双边层面,我国同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共同推动构建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在地区层面,周边、亚洲、亚太、中国—东盟、澜湄国家、中非、中阿、中拉、中国—中亚、上合组织等命运共同体稳步推进。在全球层面,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等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被写入联合国、金砖等国际组织决议或宣言,凝聚了共识,推动了合作。不同层面的共同体建设,推动着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深化利益融合、愈加相知相亲。

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并引领国际合作

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大范围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 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重要讲话。他在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应该坚定奉行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近年来,我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完善与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我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联结了遍布全球的“朋友圈”。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世界大势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之一,其创新之处在于,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这既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和创新。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强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时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際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我国开辟了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整体合作机制实现全覆盖,外交布局更加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基本形成。

我们党把握新时代外交工作大局,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我们党同世界上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深化了政党交流合作。我们党适应“走出去”日益扩大的新形势,不断完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有力应对了一系列海外利益风险挑战。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出访成果丰硕,足迹遍及五大洲多个国家,在国内接待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为外交全局提供了战略引领。我国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伙伴关系网络覆盖全球,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铁杆”朋友和战略支点更加巩固。我国构建总体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成熟坚韧,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稳步推进,为中美关系指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确方向。我国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澜湄合作等次区域合作加速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生效,中亚地区成为我国周边首个战略伙伴集群。我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持续深化,中非高质量落实“八大行动”、推进“九项工程”,中非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中阿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受到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公平和效率、增长和分配、技术和就业等矛盾更加突出,贫富差距仍普遍存在,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新的挑战。

2016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我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商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我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一直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进入新时代,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步伐不断加快,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我国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在气候变化、减贫、反恐、网络安全和维护地区安全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我国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一方面,我国在全球经济领域,以自身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在全球安全治理中,我国推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维和机制改革,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在贫困治理方面,我国带头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世界减贫贡献超过70%。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我国以建设性姿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历次大会和谈判,为《巴黎协定》的达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公共卫生领域,我国积极同世界分享防疫经验,向各国输送大批抗疫物资、疫苗药品,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践行了“中国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庄严承诺。

另一方面,我国在全球治理相关领域向国际社会提出高品质的中国理念和行动倡议,主导创设全球和区域治理新机制,对全球治理的贡献逐渐从量变达到质变。我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份额不断上升,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倡议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多边金融机构,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新平台,积极参与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阿富汗等热点问题。这些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大国担当。

四、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对于近代遭受欺凌之苦的中华民族来说,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倍加珍惜和平与安宁,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体会到国家主权的意义与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人民安全高于一切,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我国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遵循人民意志、回应人民期待、激发人民创造,由党来指挥、党来决策、党来部署,总体推进统揽发展和安全、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的国家安全全局,既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实力基础,又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既立足当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又着眼长远强化体系能力建设;既在变局中保持定力,又在斗争中争取主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滞缓或打断提供了坚强保障。

经过近年来党和国家的不懈努力,我国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安全能力显著提升,人民防线更加巩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显著增强。2020年12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宣布将中芯国际、大疆创新等60家中国公司和机构列入美国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这些举动,违背了其一贯标榜的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造成了严重破坏。针对那些对华无理打压遏制、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等予以反制。

我国坚决反制任何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的错误行径,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2022年10月20日,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有力维护。面对外部遏制打压和无理干涉,我们开展了针锋相对、坚定有力的斗争,连续拿下台湾当局9个所谓‘邦交国,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更加巩固。有力阻遏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连续挫败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攻击抹黑,捍卫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该法律的实施有效维护了香港社会秩序,使市民生活重回正轨、法治正义得到彰显。我国有力打击“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连续挫败利用台湾、涉疆、涉港、涉藏、涉疫、人权等问题对我国发动的各种攻击和抹黑。

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次成功实施重大海外中国公民撤离行动,竭力守护海外同胞生命安全。2023年4月27日凌晨,国防部宣布中国军队于北京时间4月26日派海军舰艇赴苏丹接运撤离我在苏人员。曾执行过撤侨任务的人士表示,这也是中国海军第三次执行撤侨行动,是我国第二次动用军舰直接靠泊外国港口执行撤离任务。

我国开展海外公民接种疫苗“春苗行动”,及时救治染疫的中国同胞。2021年6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春苗行动”获得海内外同胞广泛点赞,有超过118万名海外中国公民在150多个国家接种了中外新冠疫苗,有20余万在华外籍人士接种新冠疫苗。

五、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并展开广泛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原则、丰富内涵、目标路径等进行深刻阐述,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指明了正确方向,勾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同各国的广泛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通过多领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从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和“五通”为内容的互联互通方案,到通过相关规划、确立“三共”原则;从多次召开相关座谈会,到舉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瓜达尔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到我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资金渠道,共建“一带一路”塑造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格局,构建起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出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符合世界绝大部分国家谋求发展的共同愿望。国家发展改革委方面表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时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在合作中有些不同意见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经过持续努力,“一带一路”建设得到全面推进,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稳步推进,捷报频传。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开通运营至2023年5月16日,全线累计发送货物突破2000万吨。其中,跨境货运量超400万吨,货值达177亿元。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023年1至4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611列,运送货物60.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7%、32%,重箱率100%。其中4月份单月开行1459列,运送货物1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5%、45%。截至2023年4月底,中欧班列国内出发城市达109个,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1个城市。2023年3月2日,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贸易方面,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在投资方面,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在工程建设方面,2013年到2022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一半。

新时代我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囊括了人类命运、大国担当、全球治理、国家主权、广泛合作等内容。我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并引领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并展开广泛合作,这些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赞誉。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不断实践,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擘画了蓝图。我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讨论题:

1.新时代我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猜你喜欢

外交
“熊猫外交”
伯利恒合同与美日在华外交博弈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2021年中国外交:秉持天下胸怀,践行为国为民
起底“中国外交天团”(中)
大国外交,明乎礼仪
别开生面的“舌尖外交”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