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一课 深刻理解新时代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2023-10-25孙东方

党课参考 2023年14期
关键词:国家

孙东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的“十三个方面成就”,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第十一个方面成就是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和目标牵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加强国家安全的理论指导、顶层设计和战略运筹,推动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从分散到集中、迟缓到高效、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变革,充分体现了理论原创性与实践创新性、制度科学性与体系完整性、布局前瞻性与机制长效性的高度有机统一,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坚持理论创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维护国家安全作出的最突出的思想理论贡献,就是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创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理论贡献,科学回答了如何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安全共性问题,同时又为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关键是“总体”,强调“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深海、极地、太空、生物、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动态调整;强调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和方法,加强科学统筹,做到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强调国家安全要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各方面、各环节,国家安全绝非某一领域、某一部门的职责,必须把安全和发展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同步决策部署,同样积极落实;强调打总体战,形成汇聚党政军民学各战线各方面各层级的强大合力,全社会全政府全体系全手段应对重大国家安全风险挑战。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是“十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三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四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五是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六是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七是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八是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九是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十是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

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总体战略思维和宽广世界眼光把握国家安全,深入阐发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重要观点,不仅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强保障。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二、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创立新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打好打赢国家安全斗争的主心骨、定海针。事实一再表明,只有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为依靠,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切实提升国家安全力量手段的整合能力、资源配置的优化能力和战略部署的执行能力,从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任何时候任何情況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绝对”就是无条件无死角,“绝对”不是空话、不是抽象的原则,具体体现在国家安全的全过程各方面,要靠领导体制来保障,靠运行机制来落实。

(一)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健全完善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是大国安全的标配。维护国家安全不仅要运筹帷幄,更要令行禁止。尤其是对于大国而言,由于面临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国家安全工作已经超越了军事、安全等传统部门,广泛涉及国家生活的诸多领域和诸多方面。这就在具体实践中产生了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即国家安全工作由谁来统筹、由谁来推进、由谁来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强调全面加强国家安全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实施,开创性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并以此为平台、为抓手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直接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按照集中统一、科学谋划、统分结合、协调行动、精干高效的原则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国家安全责任制

2018年,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为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推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强大合力,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各级党委(党组)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主体,按照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策部署,管理好本地区本部门涉国家安全事务。各地区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的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维护国家安全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认真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强化各级党委(党组)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将国家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宗旨。国家安全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依靠,没有了人民的支持,国家安全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安全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人民安全高于一切。比如,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深刻变化,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精准研判应对经济新常态下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效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给暴力恐怖势力以毁灭性打击,坚决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建立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全方位安全屏障,确保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良好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加强海外利益保护,推动海外中国平安体系建设,完善海外安全利益保护工作机制,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权益。

(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学习实践创造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创造出著名的“枫桥经验”。对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要内容是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在2015年紧急撤离也门中国公民行动中,各方力量第一时间紧急响应、明确部署、协同作战。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执行接护任务,中远、中海运等途经商船在港口待命,我国驻也门、沙特、埃塞俄比亚等使领馆做好军舰入港许可、人员集结、周边国家交涉等工作,将600多名滞留也门的中国公民有效、高效、安全地撤离回国。此次紧急撤离行动,为有效防范化解海外安全风险、确保海外中国公民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和借鉴。

(三)紧紧依靠群众,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磅礴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16年4月,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通过“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全国各地运用多种传媒手段,向人民群众普及知识、宣传理念、强化意识、回应关切。与此同时,我们还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干部群众观大势、思大局;努力建立完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以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为加速器,按照点面结合的原则和通识化与专业化并进的思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设立相关课程内容,大力推动国家安全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能吃苦、有情怀、专兼结合的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形成以专门机关为骨干、以政权优势为依托、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为基础的工作格局。

四、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我们不仅要坚持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安全,而且要从全球视野和时代高度塑造安全。主动塑造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牵引,善于从乱象中把握规律、在斗争中争取主动,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因势利导,健全完善的国家安全体系、提升强大的国家安全能力、创造有利的国家安全态势。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抓住这一问题的要害,反复强调加强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纳入“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专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战略判断,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安全领域的任务、要求。

(一)建立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

国家安全战略是關乎国家安全目标、方针、途径和手段等的宏观和长远筹划,是综合运用国家军事、外交、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手段应对威胁和挑战的顶层设计。制定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方针、中长期目标和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指导统筹用好各种战略资源和国家战略手段。201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全面保障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2021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对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统筹做好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国家安全工作作出部署。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二)持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重大意义。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斗争本领,严格落实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着力提高风险预判和处置能力,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一底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技支撑国家安全的体系化能力;保持战略定力,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持续加大对维护国家安全所需的物质、技术、装备、人才、法律、机制等方面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更好适应了国家安全工作需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了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了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五、坚持独立自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的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既不向别国转嫁问题和矛盾,也不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在解决朝核、伊核、叙利亚、南苏丹、缅甸等地区热点问题和公共卫生、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难民等全球性安全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面对全球蔓延的疫情,中国主动分享经验、提供援助、开展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发挥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与此同时,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不做交易不吞苦果,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坚决挫败任何形式的分裂图谋,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当前,冷战已经结束三十余年,但西方一些政客的头脑却仍然停留在零和博弈的冷战时代,在和平发展的历史大势面前表现出高度的战略焦躁,频频利用经贸、涉疆、涉藏、涉台、涉港、涉海等问题向中国发难,妄图遏制我国发展、迟滞甚至打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面对高度复杂敏感的外部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和高超的战略智慧,坚持独立自主、守住底线、审时度势、迎难而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精心运筹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有效应对中美战略博弈及其带来的风险挑战,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巩固周边睦邻友好格局;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稳步推进南海人工岛礁建设,实现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常态化,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新时代,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绝不容许任何外部势力干涉港澳台事务。我们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推动香港国家安全立法,依法打击遏制“港独”势力和外部敌对势力对香港事务的干涉,确保“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积极应对台海局势变化,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坚决打击“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

六、如何继续维护好国家安全

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丰硕成果,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仍须继续努力维护好国家安全。

(一)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引

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这是推动国家安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内在机理与逻辑。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引领下,国家安全的战略、政策、法律、制度、能力、方法、保障等与时俱进、全面提升,国家安全的理论支撑、主体框架、战略体系、协调机制等“四梁八柱”建立健全,实现了由力量分散、反应被动、运转迟缓到集中统一、高效协同、主动塑造的巨大转变,我国走出了一条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外部形势变化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当前我国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关键当口,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筑牢思想根基,用好理论武器。

(二)不断强化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意识缺失或不强,一旦重大风险重大危机来临,就会因为没有任何的预见、任何的准备,而陷入惊慌失措的困境,极有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绝不只有鲜花和掌声,更有杂草荆棘、沟沟坎坎,尤其是西方一些政客对我国实施战略围堵等事实,更让我们充分看清了国际矛盾和国际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深刻认识到保证国家安全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要克服麻痹思想,将学习国家安全的知识当成一门“必修课”,常学常新,不断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时刻绷紧政治安全弦

国家安全要为人民护根本、守底线,护的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的根本,守的是不犯颠覆性错误、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丢掉了根本、突破了底线,必将重演国家分裂、经济崩溃、人民困苦的苏联解体式悲剧。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无论风险如何传导、如何升级、如何变化,最终指向的还是政治安全这个要害。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牢牢守住政治安全这个“魂”,时刻绷紧政治安全这根弦。要把确保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增强守底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严密防范抵御“颜色革命”,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要从维护政治安全的高度谋划和推进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其他领域风险向政治安全領域传导,确保党执政安全。

(四)不断增强斗争本领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才能牢牢掌握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我们党的斗争从来都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从来都是直奔矛盾问题、风险挑战而去的。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实力较量又是策略比拼,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要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把握策略方法的本领,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以“敢啃硬骨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状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全面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做“战士”不做“绅士”,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以斗争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讨论题:

1.新时代我国在国家安全工作上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2.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继续维护好国家安全。

猜你喜欢

国家
国家公祭日
“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
国家
《12·13 国家公祭日》
正是吃鱼好时节!国家呼吁多吃鱼,这五种鱼你一定都吃过,但你知道好处都有什么吗?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看中了他吃国家粮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