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创造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探究

2023-10-25陈莉红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陈莉红

[摘 要]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词富含情感、语句优美,能给读者美的享受。初中语文教师要基于审美创造视域设计古诗词教学活动,让学生接受美的感染,品味美的内涵,激发美的想象。分析意象、挖掘语句、融入情境等方法,有助于学生感受美。吟唱吟诵、整合美术、群文阅读等方法,有助于学生品味美的内涵。搭建表达支架、展开随文批注、参与练笔活动等方法,有助于学生拓展美的想象。

[关键词]审美创造;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9-0004-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初中语文教材编入了不少精美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在韵律、词句、意象、情感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美。教师可以将审美教育融入古诗词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体会情感、品味语句、想象创造等方法,提高审美品位,追求真善美的情感价值,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的水平。

一、唤醒,熏染美的情感

(一)分析意象,觅得心灵伴侣

在审美创造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唤醒学生对美的体验和感受,引导他们发现美。可以让学生挖掘古诗词中美的元素,以使他们获得美的熏陶。意象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美学元素。它是作者在客观物象的基础上,经过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意象,体会其象征意义,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升华心灵感悟。

通过“挖掘词句,体会物象美”“整体感受,挖掘象征美”“结合作者,体会人性美”这三个环节,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意象中蕴含的情感。如学生在解读《观沧海》中的“沧海”这一意象时,他们首先要找出作品中涉及“沧海”意象的词句,说说“沧海”给人的整体感觉。有一名学生发现,作者展现的是浩荡的大海,给人波涛汹涌、宽阔无边的感觉,而他用“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等词句体现出这一点。其次要结合上下文,体会“沧海”的象征意义。有一名学生提出:“沧海浩荡,给人雄伟的感觉,象征着作者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最后要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怀,分析其人生,看看其是否是一个有“大海”气质的人。学生发现曹操有雄心壮志,而且一直都在为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而努力,可以说,他的确具有大海般的壮阔气概。在解读意象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发现,意象并不是作者单纯描述的对象,而是其情感的载体,是其心灵的伴侣。在理解这一点后,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悟意象。

(二)挖掘语句,点燃热爱品质

古诗词常常蕴含优美的语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解读这些语句,看看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怎样的品德等。

学生可以通过“替换字词—对比感悟—体会情感”这三步,解读相关语句,探究作者的人生追求。如在品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思考“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莫听”蕴藏着怎样的情感。学生首先探讨这个词语的意思,思考如果替换成其他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会有什么变化。如若将“莫听”换成“闲听”,表达的意思便截然不同,从“不为外物所动”变成了“悠闲无聊”。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作者真正想要追求的人生状态。如有一名学生提出:“‘闲听’多多少少给人无奈的感觉,表示作者不甘于寂寞,但是因为无法得到重用,所以只能寂寞一生。但是‘莫听’则不一样,表现出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生活,不是名声地位,而是自己的内心能获得真正的平静。用‘莫听’,作品的境界顿时就高了。”最后结合下文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更加深入地解读作者的追求——他不在意人生的风雨,不在意仕途坎坷,只在意洒脱的人生。

通过挖掘语句,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字斟句酌的苦心,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同时,他们也能从语句入手,体会到作者的心态,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三)融入情境,体验生活境况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和作者生活的年代相隔较远,所以不太能够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设情境,并帮助学生进入其中体验作者的生活境况,从而提升阅读水平。

在解读《登飞来峰》的时候,有学生因不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提出疑问:“既是登高望远,那为何作者不写江山如画的美景,而是发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样的感慨呢?”教师便给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他们初步了解作者的生活境况。原来,当时作者只有三十岁左右,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他希望能实行新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他在作品中表示,一切试图阻挡他前进的势力,都是浮云,他根本就不在意。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化身王安石,用心灵独白的方式表示内心的感受,然后诵读这一作品。这能让学生获得“穿越”的感受,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果学生能和作者融为一体,体会作者的人生,那么便能和作者形成共鸣,从而更好地熏染美的情感。

二、探究,品咂美的内涵

(一)吟诵吟唱,涵咏音韵

教师要在学生发现美的基础上,指导他们理解、欣赏、评价美。古诗词有独特的音韵,展现出不一样的美。部分学生在解析评价古诗词的时候,常常忽略了其音韵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吟诵吟唱活动,让他们涵咏音韵,从而体悟其独特的美。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赏析《水调歌头》,教师组织他们开展吟诵吟唱活动。在“倾听歌曲,唤醒情感”活动环节,给学生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水调歌头》,让他们体会清冷的曲调风格,并思考曲谱和演唱风格是否符合该词的原意。在“了解音韵,体会音韵美”活动环节,给学生介绍“水调歌头”这个词牌,探究作品中哪些地方押韵以及作品的平仄特点,深入体会其音韵美。此后,在“吟诵感悟,评价作品”活动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吟诵该作品,并分别说说自己为何如此处理,以及对作品的评价。如有学生在吟诵时突出展现了悲伤的情感,这是因为他认为该作品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学生在吟诵时用的则是深沉的语调,以突出展现作者对人生的探索。学生之间可以互动辩论,说说谁的理解更准确。宗白华先生认为,从“逻辑语言进行到音乐语言”的关键因素是情感。通过吟诵吟唱活动,学生能体悟作品的音韵,并由此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情感。同时这也使学生在赏析评价的时候,有了新的切入点。

(二)整合美术,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学生评价赏析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他们试着用画作展现诗词内容,并发表自己的评价,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等都是展现美景的古诗词。教师便组织学生开展“画美景,品诗意”主题活动,让他们结合阅读感受,画出诗作内容,并表述自己的创作想法。如有学生在解读《使至塞上》的时候,用极其简略的笔法,画出了“黄色浩瀚的沙海上,一道烟柱直上云霄,险些遮蔽空中的太阳”的画面。该学生说:“这一首诗给人苍凉、壮烈的感觉,我觉得它展现了英雄驻守边塞的孤独,同时也体现了这些英雄无怨无悔的精神。于是,我便结合我的感受,画了这幅画。”在绘画的时候,学生不必惟妙惟肖地展现诗作中的所有意象。他们可以用抽象的画法,用线条、色块等展现自己的想法,且最终只要能结合画作表述自己的评价观点即可。

(三)群文阅读,辨识艺术风格

学者李天道提出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提高感受力和鉴赏力,从而不断加强美学修养。在指导学生探究古诗词美的内涵时,教师可以组织群文阅读,让学生通过比较异同,更好地辨识作品的艺术风格。

《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属于豪放词。教师便基于此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分析总结豪放词的风格。首先,学生上网搜索其他的豪放词,再和上述词作做对比分析,说说它们的共同特点。学生从主旨、内容、语言等角度入手,总结豪放词的特点。他们发现,豪放词在主旨上常常展现建功立业等重大主题;在内容上喜欢写戍边、围猎等内容,哪怕是写景物,也常常写的是壮阔的风景;在语言上常常给人粗犷的感觉,使用典故时也喜欢用和政治、军事有关的典故。其次,教师让学生对比不同词人所作的豪放词,如对比苏轼的豪放词和辛弃疾的豪放词,看看它们在风格上有什么细微差別。最后,学生创作小论文,总结自己对豪放词的看法。通过找异同点、归纳整理、发表观点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能扩大阅读量,而且能增强总结归纳的能力,促使自身的思维得以提升和发展。

三、创造,拓展美的想象

(一)善用支架,满足表达需要

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展现美、创造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编类活动,拓展他们美的想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问题支架、情境支架等,引导学生借助支架,表达美的想法。

教学《过零丁洋》的时候,教师分别提供多种支架,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如提供视频支架,给学生展现影视剧片段,让他们直观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此后,指引学生想象文天祥的内心感受,并写一写他的内心独白。又如提供问题支架,让学生思考“当时南宋大势已去,很难翻身,为何文天祥还如此执着呢?”,再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分析文天祥的人生抉择。再如提供实践支架,让学生参与课本剧的编演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搜索和文天祥有关的历史资料,并演绎他的人生,着重展现他创作《过零丁洋》时的人生经历。通过编写剧本、撰写人物台词等,学生和文天祥产生了共鸣。这些学习支架多姿多彩,都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视频观看、问题思考、活动实践等,学生进入到了表达情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抒发想法,展现自己对美的理解。

(二)随文批注,展现个性解读

随文批注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表达美、展现美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画出自己觉得精妙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理解,最后再互动交流,分享阅读感受。这样做有助于构筑个性解答和分享的学习环境。

《春望》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随文批注。学生可以从字词入手,分析作者为何选用这样的字词,以及这些字词能否展现作者的所见所闻,能否体现作者的内心感受;可以标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分析作者的内心情感;可以整体解读诗歌,说说从这首诗歌中,能感受到什么样的精神;等等。不同学生的批注重点可能不同。如有学生关注字词,分析了“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好在哪里,为何不能改成“生”“繁”等字。还有学生关注作者的内心情感,揣摩其感受,标注:“作者看到曾经的家园荒芜了,内心十分痛苦,这首诗歌展现了他对国家的爱,也体现了他对百姓的关心。”

在随文批注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一些自己的独特感想,避免人云亦云,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练笔实践,输出创意认知

学生可以参与古诗词创作活动,在练笔实践中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输出创意认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并基于学情设计难度逐步提升的练笔项目。

在教学《游山西村》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练笔实践活动。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探访中国乡村”活动。他们来到田间地头,亲历劳作,感受农民的生活。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模仿陆游,写下自己的探访经历,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创作,如对古诗词了解不够深入的学生可以选择撰写散文、现代诗,古诗词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试着撰写古诗词。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交流互动,评选出最具创意的作品。如有一名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写了城市生活忙碌紧张,让自己感到疲劳,而在田间劳作的时候,身体虽然很辛苦,但是心中却很放松。这名学生这样写展现了他的创意,得到了同学的认同。教师可以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养成勤于创作、勇于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学生能够逐步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产生心理愉悦感。继而,他们会去思考如何才能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创造美、表现美。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便能得到全面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黄颖.探寻古诗文奥秘,挖掘学生潜力:关于古诗词拓展教学的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2):42-43.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