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CT联合MRI早期诊断肺癌患者的效能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研究

2023-10-24丁莉朱阳徐淑玲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影像学肺癌病灶

丁莉,朱阳,徐淑玲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早期具有极强隐匿性,从而使得大多数患者首次确诊便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死率较高[1]。因此,寻找一种早期有效诊断肺癌的手段对准确指导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手术病理检查是国内外公认的肺癌诊断唯一金标准,然而该检查方式存在创伤性及可重复性较差的特点,难以对患者病情实施动态评估,故而可能难以实现对临床治疗的准确指导[2]。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及医疗器械的日益完善,多种影像学技术获得长足发展,并在肺癌诊断中展现出一定的优势。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具有扫描速度快及图像分辨率高等优势,可较为清晰地显示病灶大小、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患者术前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主要是基于人体组织中原子核磁共振现象原理开发而来的一种新型影像学技术,可获取多方向断层图像及三维、四维图像,有助于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高[4]。目前,国内外有关上述两项影像学技术用于肺癌诊断中的研究较多,然而有关二者联合诊断肺癌效能的研究鲜有报道。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上述两种影像学技术联合诊断肺癌患者的效能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以期为肺癌的早期诊治工作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1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4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72例,女性42例;年龄39-72岁,平均(57.45±10.37)岁;体重指数18-30kg/m2,平均(22.01±2.73)kg/m2;接受文化教育年限5-16年,平均(8.91±1.34)年。纳入标准:①均经常规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有可疑阴影;②均完成MSCT及MRI检查;③入院前并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④均为成年人。排除标准:①合并肺外恶性肿瘤;②神志异常;③对碘造影剂过敏;④伴有严重免疫功能障碍或近期有免疫抑制治疗史。受试者均已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MSCT检查:选用仪器为飞利浦64排CT机,检查前协助受试者取仰卧位,完成屏气扫描。电压为120kV,电流为150mA,扫描范围从肺尖直至膈顶。扫描参数:层厚为5mm,层间距为1.6mm,矩阵为512×512,视野为400mm×400mm。首先实施平扫(见图1),随后实施增强扫描。行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80ml),注射速率以3ml/s为宜。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20s,静脉期65s,重建层厚取5mm。将所获取的图像数据传输至配套软件实施后处理,包括三维容积现象、多平面充足及最大密度投影等。(2)MRI检查:选用仪器为体相控阵线圈3.0T MRI。实施平行成像,选用光谱预饱和反演恢复(Spectral presaturation inversion recovery,SPIR)抑制脂肪。扫描参数如下:①T1WI: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为206.0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为2.45ms,层厚为5mm,层间距为1mm,视野(Field of view,FOV)为380mm,矩阵为256×256。②T2WI:TR为1800.0ms,TE为94.0ms,层厚为5mm,层间距为1mm,FOV为450mm,矩阵为256×256。③SPIR:TR为1980.0ms,TE为81.0ms,层厚为5mm,层间距为1mm,FOV为380mm,矩阵为256×256。④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TR为2500.0ms,TE为73.0ms,层厚为5mm,层间距为1mm,FOV为380mm,矩阵为256×256。b值选择0、1000s/mm2。检查过程中以定位像为参考,病灶处于线圈中心部位(见图2)。

图1 CT平扫显示中上纵膈团块影

图2 MRI平扫冠状面纵膈异常信号

1.3 图像分析 将所获得的MSCT与MRI图像数据传输至配套软件中完成后处理。并由我院2名经验丰富(从业时间>5年)的影像学医生以双盲法进行阅片,对于存在意见分歧的结果,邀请第3名影像学医生阅片,并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最终判断。MSCT图像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下面几项:①病灶大小;②病灶边缘特征;③病灶外缘;④胸膜凹陷征;⑤血管集束征;⑥淋巴结肿大;⑦CT增强强化。进行MRI图像分析时尽量避开病变边缘与肉眼可见的坏死区(见图3),最大限度上测量病变信号强度(见图4),边缘与病变边缘相距≥5mm。同层肌肉、脊髓、脂肪及脑脊液感兴趣区均选择信号均匀处,各感兴趣区面积以20-40mm2为宜。此外,参考相关研究完成信号强度商(Signal Intensity quotient,SIQ)的计算[5]。根据SIQ进行MRI相关参数的计算,包括T1-Qm、T2-Q、DWI-LSR、ADC-LSR。T1-Qm=SILesion/SIMuscle×100%;T2-Q=[(SILesion-SIMuscle)/(SIFat/SIMuscle)]×100%;DWILSR=SILesion/SIspinalcord×100%;ADCLSR=SILesion/SIspinalcord×100%。

图3 MRI横断面

图4 MRI横断面增强扫描环形强化,考虑恶性病变可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病变患者MSCT影像学特征对比 114例疑似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肺癌52例,良性病变62例。肺癌患者病灶大小≥3cm、病灶边缘毛刺、病灶外缘分叶、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淋巴结肿大及CT增强强化≥30HU人数占比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均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变患者MSCT影像学特征对比[n(%)]

2.2 不同病变患者MRI影像参数对比 肺癌患者T2-Q、DWI-LSR及ADC-LSR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变患者MRI影像参数对比()

表2 不同病变患者MRI影像参数对比()

组别例数T1-QmT2-QDWI-LSRADC-LSR肺癌组5280.42±21.2068.49±13.05271.52±52.58124.05±31.52良性病变组6284.57±23.5042.85±7.35170.49±32.9794.59±27.34 t-0.98213.18312.4885.344 P-0.328<0.001<0.001<0.001

2.3 不同诊断方式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对比 将病理诊断结果视作金标准,MSCT、MRI及二者联合分别检出肺癌50例、50例、51例。MSCT联合MRI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为94.23%、96.77%、95.61%,均高于MSCT的73.08%、80.65%、77.19%与MRI的76.92%、83.87%、80.70%(均P<0.05)。见表3、表4。

表3 不同诊断方式的肺癌检出情况

表4 不同诊断方式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3 讨论

肺癌的具体发病机制迄今仍存在不少的争议,其危险因素涵盖吸烟、职业因素、遗传以及室内污染等,患者普遍无特异性症状表现,多见胸闷、刺激性咳嗽及痰中带血等,早期诊断难度较大[6-7]。病理检查作为肺癌诊断金标准,存在取材风险较高以及难以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等特点,临床应用局限明显。MSCT是基于CT发展而来的影像学技术,具有扫描时间短、覆盖范围大以及Z轴分辨率高等特点,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三维重建图像,进而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8]。MRI主要是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特定频率射频脉冲产生信号,进而对病灶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实施准确评估,可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9]。由此推测,MSCT联合MRI诊断肺癌可能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本文结果展示:肺癌患者病灶大小≥3cm、病灶边缘毛刺、病灶外缘分叶、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淋巴结肿大及CT增强强化≥30HU人数占比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该结论与李萍[10]等人的研究报道相吻合,提示了MSCT可作为肺癌的有效诊断手段之一。究其原因,病灶直径越大往往反映了其生长时间相对较长,发生恶性病变的风险较高。肺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受周围血管、支气管与纤维组织牵拉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分叶征、毛刺征等征象。另有研究[11]表明,肺癌病灶往往会表现出不均衡膨胀生长,从而使得结节分叶状与毛刺状表现更为突显。肺癌细胞生长、分化速度相对较快,从而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压迫,进一步促进假包膜的形成,最终使得病灶MSCT影像特征呈空洞外缘且边界光滑清晰[12]。此外,肺癌患者T2-Q、DWI-LSR及ADC-LSR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这和王小伟[13]等人的研究报道相似,反映了上述MRI参数可为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考虑原因为,肺癌病灶增生活跃,微血管结构紊乱,新生血管明显增多,且血供丰富,加之内皮细胞不完整,往往存在对比剂高交换,从而增加了病灶的强化幅度,最终导致上述MRI参数发生异常改变[14]。另有研究[15]表明,MRI可从多个不同切面对病灶形态进行观察,同时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肺癌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而可为患者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将病理诊断结果视作金标准,MSCT联合MRI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MSCT与MRI单独诊断。这在既往相关研究报道中可获得佐证[16],推敲原因为,MSCT具有分辨率高以及可持续采集数据的特点,故而可实现对管腔、血管受侵程度等的准确评估,而MRI可为肺癌的诊断提供清晰图像信息及定量分析数据。因此,二者联合诊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达到提高肺癌诊断效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MSCT联合MRI早期诊断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进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影像学肺癌病灶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