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探讨

2023-10-24潘东颖程雪丽纪璇天津市口腔医院天津300041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龋病甜食乳牙

潘东颖,程雪丽,纪璇 (天津市口腔医院,天津 300041)

龋病又称蛀牙,属于一种细菌性疾病,其主要是因细菌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对牙齿硬组织造成损害而发生,其发病年龄分布广泛,可发病于乳牙萌出后的任何年龄阶段,对我国居民的口腔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相关资料[2-3]表明,龋病发生后不仅会影响患儿自身的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同时也会影响患儿的美观,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还可诱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疾病,但由于该疾病对人体造成的损伤不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不被患者所重视。随着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龋病的患病率呈现出上升态势,由于儿童该阶段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龋病对其生理、心理均会产生不良影响[4]。目前,龋病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人类三大防治疾病之中,其发生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防治龋病的有效途径[5-6]。鉴于此,本次研究选择到我院就诊的100例儿童乳牙龋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儿童乳牙龋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到我院看牙齿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进行口腔检查、问卷调查,分析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病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纳入标准:①儿童的年龄均在3-6岁;②所有儿童均未使用过氟化物等防龋制剂;③向家长说明调查的内容和过程,并请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重要脏器功能出现障碍;②合并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③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④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或排斥本次研究的患儿;⑤患儿接受过再矿化治疗;⑥服用过影响本次研究效果的药物的患儿。其中男童51名,女童49名,所有儿童的口腔牙齿检测均在儿童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检查结束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本次研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方法 (1)口腔检查与问卷调查:所有儿童的口腔检查均参照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进行,由统一的两名口腔医生或儿保医生对纳入的100名儿童进行龋病检查,步骤为:接触自然光,检查人员与儿童膝对膝坐立,选用一次性口镜、无菌手套、探针进行口腔检查,两名检查医生均通过标准一致性的检验(Kappa-0.812)。

(2)龋病诊断:依据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对儿童进行评估,龋齿状况用龋患率、龋均、龋、失、补牙面数指数进行评估。

(3)调查问卷:本次研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基本内容包括:①儿童基本情况:性别、年龄;②儿童饮食习惯:喂养方式、睡前甜食、睡前进食;③儿童口腔清洁状况:定期口腔检查、初始刷牙年龄、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方式、每天刷牙次数;④家长情况:龋病家族遗传史、儿童主要照护人员、家长文化程度,该问卷在进行大面积调查前对20名家长进行预调查,确保问题清晰准确。参与调查的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的培训,调查主要采用家长现场填写方式,由专员进行核查、确认,并在现场将调查问卷进行收回。

1.3 观察指标 分析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病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乳牙龋病发生及年龄分布情况 100名儿童中共检出34名龋病患儿,发生率为34.00%,且龋病的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5-6岁的儿童中,见表1。

表1 儿童乳牙龋病各年龄患龋率比较[n(%)]

2.2 影响儿童乳牙龋病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性别、睡前进食、定期口腔检查、初始刷牙年龄、使用含氟牙膏、儿童主要照护人员与龋病的发生无关(P>0.05);喂养方式、睡前甜食、龋病家族遗传史、刷牙方式、家长文化程度、每天刷牙次数与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P<0.05),见表2。

表2 影响儿童乳牙龋病的单因素分析[n(%)]

2.3 儿童乳牙龋病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6岁(不包含)、喂养方式、睡前甜食、龋病家族遗传史、刷牙方式、家长文化程度、每天刷牙次数是导致儿童乳牙龋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儿童乳牙龋病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龋病是口腔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集中发生于3-6岁的儿童群体,因儿童乳牙的钙化程度相对较低,容易遭受细菌的侵蚀,加之学龄前儿童对口腔清洁尚未形成习惯,又喜食零食,尤其是饮料、甜食,最终导致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病率呈现高发状态[7-8]。资料[9-10]表明,随着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学龄前儿童饮食多以软质食物为主,食物具有较强的黏附性,而儿童睡眠时间普遍较长,睡眠期间口腔处于静止状态,会引起唾液分泌不足,难以达到理想的清洁状态,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龋病的患病率增加。龋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资料[11-12]表明,儿童乳牙龋病对患儿的影响较大,加之患儿无法有效进行科学刷牙,易造成失误以及软垢滞留于牙面,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处理会导致龋病加速发展,波及整个牙列,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也不利于患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虽然目前儿童保健工作者就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了解,并对患儿发病的诱发因素制定了对应的干预措施,但由于导致学龄前儿童发生乳牙龋病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龋病的患病率仍旧处于逐年升高状态[13-14]。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并掌握儿童乳牙龋病的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到我院看牙的100名3-6岁儿童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共检测出34名儿童患有龋病,患病率为34%,明显低于前期的同类研究,且患儿的患病率主要集中在5-6岁。说明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年龄早,对儿童实施早期的预防及干预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对诱发学龄前儿童发生龋病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儿童性别、睡前进食、定期口腔检查、初始刷牙年龄、使用含氟牙膏、儿童主要照护人员与龋病的发生无关(P>0.05);喂养方式、睡前甜食、龋病家族遗传史、刷牙方式、家长文化程度、每天刷牙次数与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P<0.05),这和Bittar DG[15]、Mirahmadizadeh A[16]等人的报道基本相似,说明影响儿童乳牙龋病发生的因素较多。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喂养方式、睡前甜食、龋病家族遗传史、刷牙方式、家长文化程度、每天刷牙次数是诱发儿童乳牙龋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原因为: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于儿童的保健意识更强,能够在各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良好教育,指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确保口腔卫生,故龋病的患病率降低。刷牙次数增加,高浓度的氟能够有助于儿童牙釉质表面形成氟钙化颗粒,加速早期龋再矿化,最终达到预防龋齿的作用;甜食的摄入量增加会导致龋病发生。

龋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积极予以儿童有效的措施预防龋病发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制定了以下预防措施[17-18]:①建议家长减少儿童甜食、碳酸饮料的摄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正确刷牙、餐后漱口,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检查;②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交流,保证儿童局部用氟等项目的实施;③以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对儿童进行可视化口腔教育;④培养口腔疾病防治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⑤加强儿童口腔保健工作,促使儿童在早期形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⑥重视对存在龋病相关危险因素患儿的家长给予个性化的口腔服务。

综上所述,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病率较高,且与喂养方式、睡前甜食、龋病家族遗传史、刷牙方式、家长文化程度、每天刷牙次数等多种因素有关,针对其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应当积极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

猜你喜欢

龋病甜食乳牙
乳牙龋坏需要治疗吗
Caspase-1: an important player and possible target for repair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underlying neurodegeneration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巧吃甜食,嘴瘾与健康兼得
乳牙
当机立断
爱吃甜食的火柴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
“乳牙”更要好好呵护
婴幼儿龋病的综合性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