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3-10-24胡俊项婷蔡涛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武汉43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外痔内痔环状

胡俊,项婷,蔡涛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痔病是肛肠科多发病之一,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且其患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升高[1]。资料显示,我国肛肠疾病发病率接近60%,其中痔病占比达到87%,而痔病中超过20%为环状混合痔[2]。环状混合痔是指围绕直肠肛管一周均有痔出现,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肛门瘙痒、疼痛、肛门坠胀等,若病情持续进展,可影响机体排便功能[3]。临床常通过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其经典术式为外痔切剥术,通过结扎内痔,切掉外痔,以控制症状,促进患者康复[4]。但该术式操作较为复杂,对肛肠功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5]。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可有效切除病变组织,不仅创伤小,且疼痛轻微,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且无法对外痔周围的变形组织进行处理,限制其应用[6]。因此,需探索联合术式,以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析外痔切剥术联合PPH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环状混合痔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7];②病情程度Ⅲ-Ⅳ度;③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③合并其他肛肠疾病如肛周脓肿、肛门失禁、肛裂、肛瘘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⑤既往有肛肠手术史者;⑥合并营养缺乏、贫血症状者;⑦患者对研究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男、女分别为18例、15例,年龄25-68岁,平均(42.29±3.27)岁;病情程度:Ⅲ度22例,Ⅳ度11例。研究组(33例)男、女分别为19例、14例,年龄27-65岁,平均(42.51±3.32)岁;病情程度:Ⅲ度20例,Ⅳ度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外痔切剥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侧卧位,将外痔顶端、内痔基底部分别采用组织钳夹住,同时提起两个组织钳,对皮下静脉丛及外括约肌层进行剥离操作,直至与齿线距离0.3cm处,采用无菌纱布进行压迫止血,内痔根部采用丝线进行结扎处理。研究组行PPH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患者取截石位,行腰硬联合麻醉;将肛镜由肛门置入,检查痔核脱垂情况,然后采用3号可吸收缝线于齿状线上2cm处进行荷包缝合,双荷包间距为1.0-1.5cm;将吻合器置入后旋开至最大角度,取适量石蜡油涂抹于吻合器头部,将底钉座放置于双荷包缝合上端,收紧荷包线后打结,收紧吻合器切除痔,压迫止血。完成PPH操作后,依外痔情况如形状、所处部位等选择增生隆起处作一切口,将松弛组织切除,直至齿线0.5cm处,提起切缘两侧,对皮下曲张静脉丛进行剥离处理;扩肛操作,于痔下黏膜交汇处采用手术剪作一切口(呈V型),将皮肤逐层切开,后剥离皮下组织至齿线周围,游离痔核后进行结扎、切除处理,术后采用无菌纱布压迫并固定。

1.3 观察指标

1.3.1 围术期指标 记录两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信息。

1.3.2 疼痛程度 手术当天、术后1d、术后3d、术后5d及术后7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评估,总分0-10分,疼痛程度与评分呈正比。

1.3.3 并发症 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便血、尿潴留、肛门水肿及肛门坠胀等,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处理数据,疗效、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表示;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α=0.05被设置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d)创面愈合时间(d)术后疼痛时间(d)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339.27±2.1215.17±3.558.27±3.2340.53±9.6536.44±4.69研究组335.59±1.367.17±1.255.77±1.4145.32±10.4716.56±4.52 t 8.39312.2104.0741.81217.532 P<0.001<0.001<0.0010.07<0.001

2.2 疼痛程度对比 研究组术后1d、3d、5d及7d 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

注:与手术当天对比,aP<0.05。与术后1d对比,bP<0.05。与术后3d对比,cP<0.05。与术后5d对比,dP<0.05。

组别例数手术当天术后1d术后3d术后5d术后7d对照组334.28±1.223.79±1.28a2.71±0.69ab2.16±0.64abc1.13±0.18abcd研究组334.35±1.192.85±1.33a2.04±0.47ab1.68±0.42abc0.82±0.13abcd t 0.2352.9254.6103.6028.020 P 0.8140.004<0.001<0.001<0.001

2.3 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较对照组的30.30%更低(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痔病以成人为高发人群,因肛门、盆腔周围组织静脉压过高使得血液大量淤积于直肠静脉,肛垫下移最终导致静脉扩张而引发[1]。痔可分为内痔与外痔,两者融合后即形成混合痔,环状混合痔指三个以上的内痔与外痔血管丛在同一点相互吻合,内外痔在肛门周围形成一个整体,各个痔之间无明显分界,痔与正常黏膜、皮肤等融为一体,由于环状混合痔的位置特殊性,加上该部位的肛周神经丰富,手术治疗时不仅要考虑切除痔核,还需最大化保留肛门功能[9]。外痔切剥术是治疗混合痔最传统的手术方法,而PPH具有损伤小、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因环状混合痔中单纯环状脱垂性内痔较为少见,多见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等,单一PPH治疗后部分患者存在直肠前突、外痔回缩不全等情况,而单一的外痔切剥术又可能增加肛肠功能发生障碍的风险,故可考虑采用PPH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0]。

本研究中研究组行PPH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提示联合术式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有利于缩短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相较于单一术式疗效更为确切。分析原因为,PPH联合外痔切剥术可将外痔切除,保护肛门排便功能,且术中操作损伤小,可减轻或避免对淋巴管道、肛周血管等损伤,避免对创面附近淋巴回流、血流等产生影响,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11]。虽然PPH联合外痔切剥术相较于单一术式增加了创面,但可选择性切除少量肛门外痔皮赘,以达到减轻对肛管组织损伤目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2]。PPH联合外痔切剥术可对外痔残留进行有效处理,切除较少肛管组织,降低术中出血量,可减轻组织水肿,以保障肛门正常解剖结构,达到缓解机体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13]。PPH还可通过环形切除直肠下段黏膜及组织,同时吻合黏膜及黏膜组织,有利于恢复肛门正常解剖位置,保留肛管完整性,避免肛管损伤,以促使肛门功能恢复[14]。PPH操作过程中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吻合,迅速切断供应痔血流的动脉分支,可为结缔组织再生创造条件,减少出血量[15]。

综上所述,PPH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少,可减轻术后疼痛,且恢复时间短。

猜你喜欢

外痔内痔环状
环状RNA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与环状RNA相关性研究进展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藏药痔疮栓治疗外痔病的临床研究
老年重度混合痔应用PPH术结合外痔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内痔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术)180 例的分析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三角网格曲面等残留环状刀轨生成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