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273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2023-10-24杨发桂魏胜泰李玉业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异丙酚结核芬太尼

杨发桂,魏胜泰,李玉业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有数据显示,亚洲每年约有180万人死于结核病[1]。脊柱结核为继发性疾病,常继发于肺结核、消化道结核或淋巴结核等,经血循环途径引起[2]。临床中,脊柱结核患者以疼痛、低热、疲倦、消瘦、盗汗、食欲不振与贫血等为主要表现,疾病进展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脊柱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近年来,随着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脊柱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一般情况下,脊柱结核早期,临床上可给予抗结核等药物保守治疗,但预后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临床多建议以手术治疗[5]。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多采用全麻方式进行手术,具体麻醉方式以靶控输注、静脉复合麻醉等为主[6]。麻醉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尤为重要,恰当有效的麻醉可以避免患者在术中出现较大血流波动,降低应激反应,从而保证手术顺利开展[7]。此外,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对麻醉的要求更高。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2023年5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手术患者2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旨在为此类患者的临床麻醉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23年5月于我院手术的273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37)与对照组(n=136)。观察组,男86例,女51例;年龄28-81岁,平均(47.93±4.2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79例、Ⅱ级58例;结核类型:胸椎结核46例、腰椎结核61例、胸腰椎多段结核30例。对照组,男80例,女56例;年龄30-79岁,平均(48.05±4.33)岁;ASA分级:Ⅰ级81例、Ⅱ级55例;结核类型:胸椎结核49例、腰椎结核64例、胸腰椎多段结核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和结核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脊柱结核的相关诊断标准[8],并经CT确诊;②临床表现为脊柱活动不同程度的受限,脊柱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痛或叩击痛;③择期行脊柱结核手术,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④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结核疾病者;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③有严重脑、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伴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④精神功能异常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3 手术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择期手术。入室前禁食禁水6h,入室后生命体征常规监测,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采用TCL-Ⅰ型靶控输注泵,瑞芬太尼(规格:1mg)初始血浆靶浓度2ng/ml:2min后给予异丙酚(规格:20ml:200mg),初始血浆靶浓度2ug/ml;随后逐渐将瑞芬太尼、异丙酚浓度分别提高至4-5ng/ml、4-6ug/ml,患者完全麻醉,给予0.15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注射液(规格:5ml:10mg)静脉注射,2min后单腔气管插管。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异丙酚2-2.4mg/kg,瑞芬太尼2-3ug/kg静脉注射;患者完全麻醉,行气管插管同观察组。若患者麻醉过程中出现心率下降,给予0.5mg阿托品(规格:1ml:0.5mg)静脉注射;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给予5mg盐酸麻黄碱注射液(规格:1ml:30mg)静脉注射。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9],①显效:患者肌肉完全放松状态,手术牵拉无任何疼痛或不适,手术顺利进行;②有效:患者肌肉放松状态良好,手术牵拉偶有疼痛或不适,但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③无效:患者肌肉放松状态欠佳,手术牵拉疼痛或不适,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睫毛反射时间、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动作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2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0]。VAS得分与疼痛程度成正相关。(3)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分别于术前、术毕、拔管及拔管后5min四个时间点,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呼吸(Respiration、R)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变化。(4)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等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55例(40.15%)、有效73例(53.28%)、无效9例(6.57%),整体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35,P=0.000)。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3.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0,P=0.001)(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n(%)]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睁眼时间(4.72±0.33)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11±0.48)min、指令动作恢复时间(9.05±0.84)min、睫毛反射时间(4.02±0.31)min、拔管时间(15.69±1.23)min,各项围术期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31,P=0.000;t=-19.681,P=0.000;t=-23.334,P=0.000;t=-30.487,P=0.000;t=-20.166,P=0.000);且观察组2h VAS评分(3.05±0.28)分,低于对照组的(4.24±0.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471,P=0.000)(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组别n睁眼时间(min)指令动作恢复时间(min)睫毛反射时间(min)拔管时间(min)2h VAS(分)观察组1374.72±0.336.11±0.489.05±0.844.02±0.3115.69±1.233.05±0.28对照组1366.85±0.467.34±0.5511.69±1.025.28±0.3718.83±1.344.24±0.36 t-43.931-19.681-23.334-30.487-20.166-30.471 P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HR、R及MA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毕,两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术毕、拔管及拔管后5min三个时间点,两组患者HR、R及MAP水平逐渐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注:经独立样本t检验,与术前比较aP<0.05;与术毕比较bP<0.05;与拔管比较cP<0.05;与对照组比较dP<0.05。

观察指标组别n术前术毕拔管拔管后5min HR(次/min)观察组13723.14±2.3514.15±1.72ad18.63±1.94abd22.63±2.17abcd对照组13623.46±2.3613.26±1.67a15.82±1.85ab18.29±2.04abc MAP(mmHg)观察组13779.45±6.3868.93±6.42ad73.12±6.69abd77.18±7.23abcd对照组13678.59±6.2463.88±6.15a68.15±6.36ab73.34±7.05abc R(次/min)观察组13794.18±8.2585.11±7.93ad88.90±8.05abd93.62±8.14abcd对照组13694.69±8.3479.03±7.26a83.89±7.82ab88.47±7.96abc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9%,对照组发生率为11.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P=0.67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比例高达50%-70%[11]。脊柱结核常累及多个节段,且呈跳跃式分布,患者脊柱稳定性下降,临床中应给予及时干预治疗,以减少病灶瘘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2]。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复杂,且多数患者免疫力较低、心肺功能较弱,而手术操作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且患者机体会出现较大应激反应。因此,这对手术麻醉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减少机体应激反应。

本研究采用的麻醉药物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异丙酚是临床常用短效的静脉全麻药物,具有镇静作用好、起效快、蓄积少等优点,一般5-10min即可产生麻醉镇静效果,多用于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等不良反应时[13]。异丙酚可通过氨基丁酸使氯离子通道增加,细胞维持超激化状态,进而抑制神经系统,但异丙酚单独使用的镇痛效果较差[14]。瑞芬太尼为临床中人工合成的短效阿片类麻醉镇痛药物及u受体激动剂,镇静镇痛效果好、见效快,且半衰期短,可被一种非特异性酯酶代谢水解,在体内被快速清除,主要以肝外代谢为主[15]。临床研究发现,瑞芬太尼可对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应激反应产生有效抑制,维持机体血-脑平衡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16]。两种药物协同作用,药代动力学模式互补,可以更好地发挥镇静、镇痛效果,提高患者苏醒质量。

就麻醉方式而言,不同的麻醉方式可能会影响患者手术期炎症因子等的表达,进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传统静吸复合麻醉方式,需要对麻醉程度进行精准控制;若麻醉过浅,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可能会增大;若麻醉过量,药物积累所导致的呼吸抑制也会进一步增加手术风险[17]。本研究采用靶控输注模式给药,以血浆药物浓度作为指标,并对药物输注速率等进行控制,精确度高、可控性好,且操作简单。靶控输注模式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与应用的一种新型静脉麻醉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控制临床给药速度[18]。根据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该药物适合进行靶控持续输注给药。本研究观察组麻醉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围术期时间指标及术后2h VAS均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靶控输注的有效性,它能灵活调节药物浓度,给药精准可控,减少机体药物残留,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研究数据显示,本研究两种麻醉方式均会使手术患者血流波动,但观察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靶控输注麻醉的理论基础为药代-药物动力学,使麻醉与药物代谢的结合更为客观、合理,进而使患者血浆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以达到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发挥镇静、镇痛效果[19]。两组麻醉不良反应未见差异,提示该麻醉方式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睫毛反射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等苏醒指标,提高苏醒质量,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异丙酚结核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疣状皮肤结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