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床旁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对创伤性休克病人血容量的评估效果分析

2023-10-24周斌良湖南省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补液下腔呼气

周斌良 (湖南省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3000)

TS患者以剧烈疼痛、出血、脏器损伤等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的持续加重,会伴随出现血容量不足,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TS患者血容量的关键,通过血容量的评估,能精准把控患者的输血、补液时机[2]。除血容量外,尿量也能用于判断TS患者的休克程度。中心静脉压是评估TS患者血容量及容量负荷的最佳指标,但检查过程为有创操作,检查后患者可能发生血肿、感染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检查体验[3]。为改进传统有创的检查手段,近年来超声检测技术逐渐应用在TS患者的诊断中。床旁超声检测具有方便、操作简单等优势,能够对患者心脏持续动态化监测[4]。床旁超声重点检测患者的下腔静脉直径(Inferior Vena Cava,IVC),通过IVC指标变化,能快速对TS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评价,进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分析床旁超声检测IVC在TS患者血容量评估中的重要价值,本次研究采用两组对照的方式展开下述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30例TS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选取时间:2022年4月-2023年1月。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16名、14名,年龄43-80岁,平均(58.57±2.12)岁,身高156-180cm,平均(165.45±1.36)cm,体重46-89kg,平均(63.81±2.16)kg;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为17名、13名,年龄44-81岁,平均(58.61±2.15)岁,身高155-181cm,平均(165.48±1.32)cm,体重46-88kg,平均(63.78±2.12)kg。两组参与者资料齐全,数据差异甚微(P>0.05),见表1,可对比。本次研究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TS患者纳入、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TS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患者存在明显的呼吸急促、脉搏细弱、冒冷汗等症状;③简明损伤评分超过3分;④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急需手术的患者;②合并内脏严重损伤、基础性心脏病的患者;③血流动力学水平异常的患者;④重度昏迷的患者;⑤胸腹腔大血管畸形的患者;⑥有腹部脏器切除史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入组人员均接受IVC检测。将患者体位调整为舒适仰卧位,选择SN0721364630床旁超声仪(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2230875)测量呼气末IVC,此时下腔静脉内径会出现最大形变。对患者休克状态和休克纠正后的IVC进行测量,记为最大值(IVCmax)、最小值(IVCmin)。

观察组:静滴生理盐水补液,控制滴液速度为15mL/min,持续利用床旁超声仪对患者心脏进行监测。复苏前后分别在患者仰卧位状态下对IVC进行检测,下腔静脉管径选择:下腔静脉与肝上静脉汇合部位往前2cm左右为测量位置,即IVC管径。呼气末最大径(IVCmax)、最小径(IVCmin)各测量3次,取平均值。手动监测CVP,动态化监测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

对照组:在健康体检时,对体检者的IVCmax、IVCmin、ITBVI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重、年龄等。②统计休克纠正前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腔静脉最大内径(Inferior Vena Cava-max,IVCmax)、下腔静脉最小内径(Inferior Vena Cava-min,IVCmin)、下腔静脉内径形变指数(SCI)=(IVCmax-IVCmin)/IVCmax。③记录两组的IVCmax、IVCmin、RVI。④统计液体复苏前后,观察组患者的呼气末下腔静脉最大径(IVCmax)、吸气末下腔静脉最小径(IVCmin),呼吸变异指数(RVI)=(IVCmax-IVCmin)/IVCmax×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计算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提示组间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间资料相比,数据差异甚微(P>0.05)。见表1。

2.2 观察组休克纠正前后IVCmax、IVCmin、SCI的变化 休克纠正后,观察组患者的IVCmax、IVCmin提高,SCI降低(P<0.05)。见表2。

表2 休克纠正前后IVCmax、IVCmin、SCI的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休克纠正前后IVCmax、IVCmin、SCI的变化情况比较()

时间例数IVCmax(cm)IVCmin(cm)SCI休克纠正前301.58±0.120.79±0.050.50±0.06休克纠正后302.10±0.151.55±0.120.26±0.05 t 14.82732.02116.831 P<0.001<0.001<0.001

2.3 两组呼气末IVC与RVI比较 两组相比,观察组呼气末IVCmax、IVCmin较低,RIV较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呼气末IVC与RVI比较()

表3 两组呼气末IVC与RVI比较()

分组例数IVCmax(cm)IVCmin(cm)RIV(%)对照组301.98±0.141.47±0.1114.52±1.23观察组301.58±0.120.79±0.0542.63±2.15 t 11.88230.82462.158 P<0.001<0.001<0.001

2.4 观察组复苏治疗前后IVC、RVI、ITBVI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VCmax、IVCmin均升高,RIV下降(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复苏治疗前后IVC、RVI变化情况比较()

表4 观察组复苏治疗前后IVC、RVI变化情况比较()

时间例数IVCmax(cm)IVCmin(cm)RIV(%)治疗前301.58±0.120.79±0.0542.63±2.15治疗后301.69±0.211.48±0.1516.58±2.11 t 2.49123.90247.365 P 0.016<0.001<0.001

3 讨论

外部暴力是导致TS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创伤出现,机体血液大量流失,血液循环受阻,血容量随之下降。持续创伤状态不及时救治将会导致机体血红蛋白量减少,血液循环系统无法给器官、组织供给充足氧气,恶性循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TS发生后及时确诊并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控制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挽救因休克而衰竭的器官[5]。

TS救治建议在手术前进行,快速修复机体损伤,输血、补液是TS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救治目的在于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微灌注状态,为组织和器官供应充足氧气,防止脏器发生不可逆损伤。但救治过程需严格控制补液或输血量,在治疗期间实时监测IVC,能够直接反馈出机体血容量,有利于治疗医师控制输血和补液量[6]。床旁超声是检测IVC的最佳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反应迅速、无创等优势,通过实时数据传输,能更好地控制TS患者的补液与输血剂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休克纠正后,观察组患者的IVCmax、IVCmin提高,SCI降低,两组相比,观察组呼气末IVCmax、吸气末IVCmin较低,RIV较高,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VCmax、IVCmin均升高,RIV下降(P<0.05)。由结果可知,床旁超声IVC的实施能够有效监测患者的SCI与RIV水平,对指导液体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获得上述效果,与以下原因有关:床旁超声不仅能得到呼气末IVCmax、吸气末IVCmin,还能得到休克纠正前后的IVCmax、IVCmin,同时计算出SCI、RIV指数,各类参数综合分析,有利于临床医师实时调节给药方案[7]。下肢、盆腔、腹腔的血液最终都汇聚到下腔静脉,血液进入下腔静脉后,与上腔静脉汇合,流入右心房,形成相应的中心静脉压[8]。因此临床超声监测过程中,常将下腔静脉充盈压力、中心静脉压联系在一起,因此TS患者治疗期间,可只监测IVC,既能反映血容量,又能反映中心静脉压。在平卧状态下,下腔横静脉为椭圆形,当休克持续发展,会降低下腔静脉充盈压力,IVC变小均会导致横截面变小,不利于机体的正常呼吸[9]。在IVCmax、IVCmin的基础上,可得到SCI和RVI,SCI能充分体现出下腔静脉的形变状态,RVI能充分体现出呼吸运动形态,随着SCI的下降,RVI升高,TS患者的休克状态得到改善。通过床旁超声检测,能实现无创、便捷、可重复的IVD监测,同时反馈出患者的ITBVI情况,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时调整补液方案[10]。

综上所述,床旁超声检测IVC能够动态化监测TS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与健康人群进行区分,同时能通过血容量、RIV和SCI精准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床旁超声检测。

猜你喜欢

补液下腔呼气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补液盐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