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县级医院设备资源配置的运营管理实践

2023-10-23黄轶凡

经济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动用工作量资源配置

黄轶凡

一、优化县级医院设备资源配置的意义

(一)规范医疗设备购置决策,避免廉政风险

在过去,由于县级医院管理水平的局限性,设备购置决策通常缺乏客观数据的支撑和科学的论证,大多采用“走过场”“拍脑袋”等主观性较强的决策方法,廉政风险得不到有效规避。医疗设备购置属于医院“三重一大”事项,在其决策过程中应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以客观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撑,不仅更加规范,也能杜绝个别部门或工作人员的廉政风险,是医院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一环。

(二)提高医院预算执行率,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医院的年度预算在年初制定时,本年度用于设备购置的支出额也基本确定,为保证医院收支平衡,应尽可能在预算内列支。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县级医院运行压力普遍增大,要保证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安排和使用,医疗设备的购置必须经由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评估,针对业务部门提出的购置计划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为医院在预算内购置设备提供相应参考,提高资金使用率。

(三)增强医疗设备使用效能,优化科室运营效率

医疗设备按计划购置后进入业务科室,并不代表设备资源配置的结束,对其动用情况的追踪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另一关键环节。县级医院与大型医院不同的地方在于,科研教学类设备相对偏少,医疗设备绝大多数都应用于临床,故设备的使用情况应予以重点关注。专科设备动用的好坏直接关乎科室运营效率,通过开展持续跟踪、分析与反馈,有助于设备使用效能和科室运营效率的双提升。

(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所谓医院精细化管理,是指一个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方法、工具围绕以人为体系核心品质,贯穿于医院的整个医疗体系之中的管理过程,包括精细化操作、精细化控制、精细化核算、精细化分析、精细化规划五项内容。整体来看,医院在优化设备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计划、评价、分析、控制、反馈等工作,实现了对设备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支持,为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运营管理在优化设备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一)对申购设备开展评估

1.现场调研和信息收集是做好设备评估的重要前提,虽然科室在提交设备购买申请时,已经填报了相关数据和信息,但实践操作表明,往往越是关键的数据,申报科室在后期作调整和变更的概率越大[1]。因此,为了提高原始数据的可靠性、保证评估的准确性,运营管理部的专科经营助理必须对照科室提交的设备申购表,到科室对拟申购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二次调研与数据核实。通过调研要明确的具体内容包括:设备预估单价、拟购置数量、医院是否有同类设备、有无对应的收费项、该收费项医保能否报销、设备预估年工作量、使用该设备是否需要配套专用耗材、耗材能否单独收费、放置设备是否需要空间改造、操作该设备是否需要专业资质、是否需要新增操作人员等。调研内容经专科经营助理整理形成标准格式的调研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留档备查。

2.数据挖掘与分析是设备评估的核心步骤。在这一步,运营管理部需要根据前期收集的信息,整理提炼有效数据,对申购设备开展详细评价与分析,为医院设备购置决策提供依据。通常,对拟购设备的评估应包括业务需求评估、技术评估、经济效益评估三个主要维度,专科经营助理的工作重点为经济效益评估[2]。

根据设备用途,可以将拟购设备大致分为业务类、辅助类、科研教学类。业务类是指直接用于开展医疗业务的设备,基本上都能产生经济效益,可直接运用财务管理中的净现值、回收期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辅助类是指为开展医疗业务提供基本保障的设备,比如治疗床、消毒机、器械包等,一般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评价时,如果有业务类主设备,那么可将该辅助设备的购置金额作为一次性投入成本,计入主设备进行整体经济效益评估,如果没有主设备,可以结合现有同类设备的动用率、使用年限等进行具体分析;科研教学类是指用于开展科教研工作的设备,县级医院该类型设备数量相对较少,各医院可根据自己资金状况、科研计划、教学实际等做综合评判[3]。与设备经济效益相关的具体评价指标和参考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经济效益相关评价指标和参考标准

在县级医院设备购置评估的实际工作中,业务类和辅助类设备占绝大多数,可进一步将评估对象按新购、汰旧换新、增购进行归类,归类不同,在评价分析时选取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1)新购类设备。新购是指医院目前没有该类设备,科室根据医疗需求提出购买申请。针对新购类,在开展分析时应重点关注拟购新设备能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预估工作量、配套耗材及成本、人力成本、能源消耗、空间改造费用等,并据此对新购设备开展经济效益评估。(2)汰旧换新类设备。汰旧换新是指医院目前有同类设备,但科室认为已无法满足现有医疗需求,需要淘汰以更换新设备。针对汰旧换新类,在开展分析时应重点关注旧设备的使用年限、动用率、现有工作量、维修频次及费用、使用排程的合理性等,同时对拟购新设备开展经济效益分析,其中,新设备的年收入应结合旧设备目前的工作量予以预估[4]。(3)增购类设备。增购是指医院已有同类设备,科室根据医疗需求提出增加购买相同设备。针对增购类,在开展分析时应重点关注现有设备的工作量、动用率、使用排程的合理性等,增购设备是否需要同时增加空间、人力等,同时对增购设备开展经济效益分析。由于增购设备产生的收入来源于新增患者,因此在预估其年收入时应更加谨慎,可根据现有设备近几年工作量的增长情况进行估算。

3.决策建议是设备评估的收尾工作。专科经营助理根据前期分析结果出具评估报告,撰写时务必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数据详实、结论清晰,运营管理部可以提前定好评估标准及报告模板,以提高工作效率。评估报告统一提交给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根据申购科室的现场陈述与答辩,结合临床业务需求、医疗技术、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定,在医院预算范围内完成设备购置决策。

(二)对购置设备开展动用情况追踪

1.计算方法。所谓设备动用率,又叫设备利用率,是指设备在一定期间内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使用时间的百分比[5]。在实际操作中,如无法获取设备的实际使用时间,可通过该设备关联医嘱的执行次数进行替代,即设备动用率等于该设备在一定期间内医嘱执行的实际次数占理论次数的百分比。设备实际使用时间的确定是计算动用率的核心,有单次标准操作时长的设备可直接核算,没有单次标准操作时长的设备,需要专科经营助理通过观察法、访谈法、资料查阅法等方法开展调研后核定。

2.评价标准。医院需要提前通过讨论为设备动用率制定相应标准,以评判设备使用情况的好坏。以笔者所在的县级医院为例,设备动用率高于90%为好,介于60%~90%之间为一般,低于60%则为差。

3.反馈与改进。针对设备动用分析结果,医院可以从院级、科级两个层面加以运用,使设备资源的配置得到持续改善与优化。

院级层面:建立院内定期公示制度,每月或每季度将各个科室在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公开,提高各科室对设备运行效率的关注度。定期公示之外,医院也可按年编制院内设备动用汇编,综合呈现各类设备在年内各月、近几年间动用情况的变化趋势,为设备管理提供更加详实、充分的信息。

科级层面:专科经营助理应同科室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尤其是针对动用率不好的设备,要及时帮助科室开展问题查找与原因分析。如果动用率是短期内下降,比如在本月、本季度内出现波动,则应重点分析是否存在患者来源改变、医师或技师工作安排变动、季节气候影响等;如果动用率长期处于下降趋势,则应重点分析是否存在科室病种结构改变、患者流失、设备技术已趋于落后等。原因明确后,专科经营助理应继续同设备使用科室一起探寻解决方案,帮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效能。

(三)设备资源配置相关指标纳入绩效考核

与设备资源配置相关的指标主要包括预估工作量执行率、动用率两项,将其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使用科室对设备资源的重视程度,而且有利于医院建立科学、长效的资源配置评价体系[6]。

预估工作量执行率是指设备实际工作量与申购时预估工作量的比值。由于预估工作量直接影响设备申购时的经济效益评估结果,为了避免科室有意调高未来工作量以获得较好的评估等级,必须将设备预估工作量执行率纳入考核。考核结果主要与科室下一年度的申购计划挂钩,对于预估工作量执行率明显偏低的科室,若非不可抗力导致的,其他均应根据偏离程度调低科室次年申购设备预算额。

对动用率的考核可以分为月度、年度两个部分。月度考核结果可作为设备成本分摊的依据,与科室奖金关联。年度考核结果可综合运用,如果是通用设备,比如呼吸机、监护仪等,考核结果可作为院内设备调拨依据,如果是专用设备,医院可对考核结果较好的科室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予以倾斜。

三、运营管理参与县级医院设备资源配置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运营管理理念,为医院设备资源配置的可管可控打好基础

要做好设备资源配置工作,全院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转变以前对医疗设备“只管买、不管用”的旧观念,从使用科室、到职能部门、再到院领导,都应该而且必须树立运营管理思维,加深对设备资源进行科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这样,医疗设备采购、配置、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工作才能避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作用。

(二)加强组织管理,明确部门职责,使设备资源配置工作流程顺畅、效率提升

设备资源配置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协作的工作,医院应从院级层面组织医务部、设备部、运营管理部、财务部等参与本项工作,各司其职,理顺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医务部负责对临床科室提交的设备申请进行初步评估和把关,明确科室是为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需要,还是为了巩固现有业务,是否为必须购买等;设备部负责根据申购清单调查设备参数与报价等是否合理、组织召开设备管理委员会、提供设备维修记录、根据动用率调配设备等;运营管理部负责设备申购评估、动用率追踪与分析、设备年度经济效益评价等;财务部负责资金的预算和使用。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设备数据质量,为设备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做好设备资源配置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信息化水平越高,获取医疗设备相关数据越容易,这对开展设备工作量、使用时间、产生效益等的调研非常有利。很多县级医院受信息化水平相对偏低的影响,在开展设备资源配置工作时,数据获取的途径局限于HIS 系统、LIS 系统和人工询问,后期分析的准确性就会打折扣,影响设备资源管理效率。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应建立设备管理集成化数据平台,通过点对点的数据追踪实现数据统一归集与出口,为设备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四、结束语

优化县级医院设备资源配置符合新形势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为了使优化过程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必要引入运营管理的手段与方法,即通过对医疗设备相关数据信息开展专业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为医院在设备购置决策、使用效能监测、后期考核评价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总体来看,将运营管理与设备资源配置相融合,不仅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使用,还能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助推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路上实现新的突破与跨越。

猜你喜欢

动用工作量资源配置
满语动词的使动用法
应用地表覆盖数据估算LiDAR内业工作量的方法研究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基于波前快速推进法的页岩气储层动用预测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健康诊断及应急点火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