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的理论视角、运行机制和构建策略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3-10-20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可视化

韩 乐

(太原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 030032)

高校外语教师教学时,需要重视创造力、专业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教育。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1],有目的性地培养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打造高素养的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理论视角、运行机制和构建策略进行研究,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外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为目标,培养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高校外语的整体教育水平。专业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高校外语教师充分聚集优势资源,令更多的高校外语教师明确外语教学理念以及教学信息,是推动高校外语教师专业水平[2]发展的有效途径。

选取CiteSpace可视化分析[3-4]软件,通过多元、动态和分时方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进行分析,利用知识图谱呈现的规律,探究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5]的动态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结果,从理论角度探讨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的意义和价值,明确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运行机制,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提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策略。深入探讨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共同体,促进高校外语教学领域的深入发展,能够为高校外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理论探讨

选取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作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研究工具,可以获取与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相关的图谱与文献数据,对所获取的文献数量变化结果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揭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的相关理论框架和关键要素。

依据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状况,绘制文献分布图,如图1所示。

图1 文献分布图

通过图1的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文献分布图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共同体作为关键词或主题的文献,在2005年最早出现。2005年2月,顾小青提出,信息化时代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极高重要性。2005年3月,吴卫东提出了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概念。2006年之后,针对教师专业共同体发表的文献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但整体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文献数量仍然偏少。

综合上述分析,从以下方面阐述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理论。

(一)理论框架

共同体概念来自社会学,共同体指相同地区的人群组织以及目标相同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体。教育领域的专业共同体,指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组成的组织。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中,共同体内的成员需要具有相同的奋斗目标,以及提升外语教学水平的共同愿景。

专业共同体[6]是教育领域中组织理论的重要实践模式。Barth认为,专业共同体指成员可以依据自身特性以及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共同体内的成员需要互相督促,共同提升教学水平。Myers等人认为,专业共同体是一种氛围,专业共同体内的成员均属于独立且完整的个体,专业共同体内的成员需要为共同的目标负责。Speok则认为,专业共同体内的成员,通过高校外语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时,教师应与校长、学生、家长等进行动态合作。Hord认为,构建高校外语教育专业共同体时,教育专业的领导人员,应该不断分享教学经验,并将所分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提升教师在高校外语教学专业的专业水平,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素质,满足高校外语教师专业的教学需求。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时,应该包含以下属性:

(1)专业性。构建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共同体时,共同体内的成员需要以推动外语教师[7]专业发展、提升高校外语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性。教学是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的基础与构建方式,同时也是共同体内的成员需要努力的重要方向。

(3)合作性。构建专业共同体时,组内成员的合作性极为重要。合作是构建专业共同体的基本模式。高校外语教师通过互相合作与支持,承担教学任务,共享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实践实现专业共同体的追求目标。

(二)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模式

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时,主要包括共同体发起、共同体执行以及制度化处理共同体三个过程,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各个阶段,均需要管理人员的支持以及教学内容的共享。教师专业共同体内的成员,需要具备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共同的发展愿景,通过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实现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实践。

在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发起阶段,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人员需要赋予教师领导权,令教师充分发挥其领导能力[8]。管理人员鼓励教师在不同领域中担任领导,培养教师的领导性。教师在领导过程中,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共同体中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有助于专业共同体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在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执行过程中,高校应该提升教师的权威性,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在执行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过程中,要通过多样性的合作方式,提升教师在教学[9-10]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在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制度化处理阶段,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培养教师的共享机制。教师可以通过共享机制积极参与到教学团体以及教学实践中,提升外语教学水平,形成团结向上的平等合作关系。通过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团体内成员资源共享、共同学习,有利于提升外语教学效率,实现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在外语教学中的共同发展。

(三)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的意义和价值

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11]共同体,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加入专业共同体的高校外语教师发展愿望和专业需求相同或相似,通过专业共同体内成员的讨论与交流,能推动共同体内全部成员共同发展。通过专业共同体,为共同体内的其他成员分享资源,教师可以及时更新知识,推动教师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专业共同体内的教师不受环境限制,能较好地实现外语和教育的协调发展。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具有较高的民主性[12],能保证教师的专业以及团体发展水平,令共同体的发展不受限制。

依据图3的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可视化结果,可知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具有体现教师价值等作用。通过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推动教师的职业发展,发挥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开阔教师的视野。通过构建专业共同体,教师获取更多的资源,开阔了视野,便于教师从全新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利用丰富的资源提升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外语教学水平。

(2)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师通过专业共同体,接触更多的科研方法。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科研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通过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共同提升[13],教师的专业能力将得到快速提升。通过专业共同体提升专业水平,更新外语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理念才能跟上高校外语教学的发展步伐。教师利用丰富的资源,合理安排与调控教学活动,能推动教学水平的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备专业外语知识的人才。

二、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运行机制

(一)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聚类分析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关键词,依据聚类关键词的轮廓大小,排列关键词。关键词的轮廓大小可以体现关键词轮廓内部节点的分离以及密集程度。仅利用聚类信息,无法精准获取与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相关内容的具体知识[14],需要结合聚类结果的子聚类进行分析。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聚类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聚类结果

分析表1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可有效获取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聚类结果。聚类结果分别为教学实践共同体、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高校外语教师成长、共同体等八项标签。由于与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相关的文献数量过少,采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获取的聚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分散性。针对聚类标签的检索结果,与聚类标签下的子聚类结合,将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的聚类结果整合为实践共同体、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15]、教学管理三部分。

根据上述聚类分析结果,从交互层、媒介层和资源层三个方面阐述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二)运行机制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中,各成员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关联,并未独立存在。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中的活动主体,不能直接作用于客体,需要通过合理的工具,对客体产生影响。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作用时,需要以社会文化环境为依托,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运行时,需要基于群体环境下作用,作用过程中需要遵守社会规则、与他人合作,获取最终成果。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运行时,高校外语教师应该利用社交软件、网络平台等工具,实现成员与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学习活动方式提升教学水平。高校外语教师在专业共同体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遵守专业共同体内设置的规则,与专业共同体内的其他成员共同发展,提升教学水平。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中的成员,对团体存在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专业共同体设置教师作为参与主体,将网络作为共同体内成员的交流平台,将成员的合作交流作为共同体的构建目标,专业共同体的最终目标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依据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的分析结果,设计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主要成员是教师、专家以及管理人员,高校教师作为共同体的学习者,是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专业教师、教研人员等,专家引领与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员具有维护以及管理共同体的功能。通过图2可以看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主要包括交互层、媒介层和资源层三部分。

利用交互层为教师、专家管理员提供交互界面,利用交互界面实现资源共享。利用通知区发布消息,利用学习讨论区为教师提供问题交流渠道,利用资源共享区,共享教学案例以及教学空间,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知识共享渠道。

利用媒介层分析处理共同体交互的网络环境,连接客户端和数据库,接收客户端请求,处理数据通信请求。媒介层结合软件和硬件,监控共同体内的数据资源,保障数据通信的安全性。

利用资源层为共同体内成员提供数据资源,资源层主要包括学习资源库、活动信息库等众多的基础数据库,保障共同体的实时资源共享。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内的成员,可以实时参与在线学习。

三、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输出的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可视化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可视化结果

由图3可知,高校外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新知识和新观念为基础,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意识到信息化时代,专业共同体教学方式可以获取最佳的团队学习成果。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可以连接众多教师,将成员的个人愿景结合,作为共同体的共同愿景与高校愿景统一,实现外语教学的共同发展。

为此,依据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的理论视角和运行机制,提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一)培育共享性、支持性的领导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需要宏观环境配合,创建专业的发展模式。高校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教师的合作。高校管理者应该予以教师充分的信任,重视领导者的重要性,将民主作风充分发扬至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学管理时,需要严格依据相关的纪律和制度,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应该重视情感管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重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教师对外语教学工作的满意度。高校应该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提供和谐的人文环境,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发展。

(二)培养教师的共享价值观

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时,需要重视教师之间的合作,鼓励教师之间多交流与沟通,在共同体内,充分分享专业与先进的外语教学经验,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师之间具有较高的支持性以及信任度时,有助于形成教师的自然合作文化,实现人与高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师具备较高的合作文化时,资深教师将主动分享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充分表达自身想法,将外语教学内容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专业共同体内的教师将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共享观念是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核心。

(三)改革高校外语教师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过于理性,不够人性化,容易导致教师间形成恶意竞争情况,不利于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针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制定人性化的评价机制,重视高校外语教师评价的考核过程,采用非正式交流以及访谈等方式,结合过程评价以及结果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方式等多元化方式评价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教师评价机制需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合作学习过程。要用发展性眼光评价教师的教育工作,以推动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共同发展。

(四)考虑教师的成长需求,推动个体与团队共同发展

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时,需要以激发教师的成长需要为目标,令共同体内的教师具备相同的愿景。高校外语教师的自身成长需求是构建专业共同体的重要动力,高校应该充分挖掘教师的成长需求,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动力,推动教师在专业共同体中获取高效成长。

四、结 论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所构建的专业共同体,可推动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助,深化高校的教学改革,推动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令高校成为和谐的学习场所。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