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儒林外史》为例谈名著阅读教学

2023-10-20王新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儒林外史名著阅读

王新响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理念,将“文化自信”作为核心素养的首要目标,强调“文化”在新时代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教师要立足于文化视角设计教学活动。以《儒林外史》为例,从文化视角切入,围绕“通读——研读——拓读”教学环节,做好名著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将“文化自信”渗透在名著阅读的全程。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名著阅读  文化自信  教学环节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文化自觉的新时代人才。在新课标背景下,“文化自信”得到了高度关注。为了将文化自信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文化视角,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甄选教学内容、统整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在《儒林外史》名著阅读指导中,若单一地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书的内容,无疑浪费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因此,基于新课标的《儒林外史》名著阅读教学,教师要着眼于文化视角,引领学生展开深度辨析,挖掘名著中的深层旨趣。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自觉意识由此便会逐步加强,他们可以结合小说中的内容和主旨进行深度自省,进而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的目标。

一、通读,概述主要情节

通读是名著阅读的第一阶段,也是学生了解名著内容、还原名著结构层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重点观照学生的阅读体验,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为他们创设阅读情境,让他们在阅读中梳理和整合名著的主要内容,进而完成第一阶段的阅读和学习任务。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白话文为主的章回体小说,结构相对清晰、内容相对零散。要想全面了解《儒林外史》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品质,就要概述整本书的主要情节,摘取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和事例,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人物的世界之中。以“匡超人”这一人物为例,他是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其形象鲜活、丰满。在整部书中,展现了匡超人从淳朴善良一步步堕落到薄情寡义、自私虚伪的全过程。通过描绘匡超人这一人物的堕落史,展现了《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的社会价值和文学意义。由此可知,匡超人这一人物,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通读任务,让学生从整部书中摘取与匡超人相关的章回目录,从而溯源其一步步堕落的过程。从全书的内容中看,与匡超人相关的章回,主要有六个,在通读时,学生可做出如下梳理: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居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在全面梳理有关于匡超人的章回后,学生要根据各个章回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溯源匡超人一步步堕落的过程,具体见下图。

经过全面的摸排和分析,学生围绕匡超人摘取出有关于的故事情节。在提取主要情节的前提下,学生对小说中的内容进行概述和分析,从而提炼出每一个章回中的主要内容,梳理匡超人的主要事迹,从而了解其走向堕落的全过程。

二、研读,挖掘深层旨趣

在通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入研读阶段,让他们对作者吴敬梓内心世界进行文化与道德研究,从小说的表层内容出发,寻找“仁、义、礼、智、信”的流逝与沦丧,了解晚清时期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而挖掘出《儒林外史》的深层旨趣。出于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名著阅读通读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剧本编创和戏剧表演类的活动,引导学生全面探究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并通过语言互动、肢体动作,凸显出讽刺小说的深刻奥义。

以严监生这一人物为例,学生应在深度鉴赏的基础上,自主改编和撰写剧本。如在描写严监生将死之际的场景时,作者写到:“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针对这一段内容,教师可以将研读活动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艺术鉴赏。针对此段内容,学生在艺术鉴赏时,要重点放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之上,如“此段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艺术化地再现了严监生吝啬至极的性格,极具讽刺意味,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第二环节,撰写剧本。在深度品析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撰写剧本,让他们围绕原文进行艺术化的再创作。如:

【时间】晚上

【地点】严监生的卧室

【人物】严监生、赵氏

【对话】……

按照如上要素,学生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撰写剧本。借此方式,学生能够挖掘出小说蕴含的深层旨趣,进一步探究严监生形象,更为深切地体会到小说的讽刺效果、理解小说的人文主题。

三、拓读,开拓思维广度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积累和建构,学生已经对讽刺小说的文体特征和人文主题有了深入了解,对晚清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有了清晰认知。因此,可以引领学生迈入到拓读阶段,让学生由“一本书”过渡到“一类书”,逐步开拓其思维广度和阅读范围。为此,教师要设计课外拓展阅读的任务,如:

你还读过哪些与《儒林外史》相似的名著?它们在哪些方面相似?这种相似之处是故意为之、还是偶然得之?如果你是文章中的主人公,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尝试代入到小说的角色之中,感受讽刺小说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教师以如上拓展任务为载体,引导展开群文阅读活动,使得他们能够在解读故事情节、溯源人物形象的前提下,深入理解讽刺小说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认识“文化自信”在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关键地位、明确其重要价值,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创建“通读——研读——拓读”的层递式阅读系统。引导学生概述名著的主要情节、挖掘名著的深层旨趣。经过深度阅读,学生即可拓展思维广度,获取更为独特的学习体验。在“文化自信”目标的引领下,学生能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劃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任务驱动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B-b/2020/02/202)阶段性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新沂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儒林外史名著阅读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儒林外史》的坡式交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