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藻井壁画的发展变迁
——以莫高窟藻井为例

2023-10-20于云静刘子敬

天工 2023年15期
关键词:边饰团花藻井

于云静 刘子敬

1.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2.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点,在繁荣的国际贸易中成了东西方商贸、文化交流的前沿。唐代,敦煌莫高窟在兴建数量和艺术造诣上达到了新的高峰。伴随着唐代丝路贸易的繁荣和河西走廊地区的民族杂居,唐代石窟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且时常带有少数民族以及阿拉伯艺术的风格特征,本文将结合唐代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变化,研究论述敦煌莫高窟藻井壁画在唐代的发展变迁。

一、藻井概述

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独有的装饰元素,是我国古代建筑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修建殿堂、楼阁时在其最高处作井,并在彩绘、雕刻中加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作为装饰,以期镇压引发火灾的邪祟,这便是藻井的由来。

敦煌莫高窟中存在极其丰富的藻井图案,由于藻井图案绘制于石窟顶部,相较于绘制于石窟四周的壁画和雕塑保存得更为完整,更加便于研究。敦煌莫高窟藻井壁画通常以莲花、团花等纹样为核心,边饰包含忍冬纹、光焰纹、几何纹、水涡纹、云气纹、飞天纹等多种纹样,色彩配置主要有赭、黄、褐、青、绿、白等,不同时期所开凿石窟中的藻井也各具风貌。

敦煌莫高窟藻井壁画最早是作为对建筑中藻井结构的模拟,因此全部为斗四方井套叠结构,即以两个相互嵌套的正方形和斜正方形为主要框架。经过隋代的过渡,敦煌莫高窟藻井彩绘在唐代到达巅峰。唐代的藻井与北朝相比已不再是模仿建筑藻井的目的,而是演变为纯粹的装饰性图案,故而以单个方井结构取代了最初的套叠结构,且井心部分呈现出逐渐缩小的倾向。延续三百年的唐朝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这四个时期的藻井图案也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征,以下将进行详细论述。

二、初唐

初唐一般指从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唐玄宗先天元年(618—712 年)约一百年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唐朝刚刚经历隋末战乱,综合国力相较隋炀帝大业初年有大幅下降,但经过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以及一系列对外扩张,社会得以安定,综合国力得以提升,疆域空前辽阔,国际贸易繁荣,这造就了初唐开放、自信、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在初唐的敦煌莫高窟彩绘中也得以体现。

(一)第209 窟石榴葡萄藻井

石榴葡萄藻井在敦煌莫高窟中数量较少,主要绘制于唐武德元年至贞观十四年之间(618—640 年),是初唐最具特色的藻井样式,其中以第209 窟最具有代表性。第209 窟的窟顶整体呈覆斗状,四面斜坡向内收缩成一个正方形。井心正中央绘有四个十字形排列的石榴,分别指向方井四角;自中心向外一层绘制有八串葡萄,采用了较为写实的画法,呈米字型排列;再外一层是四个造型更为饱满的石榴,同样指向四角。在石榴、葡萄的间隙绘制有大量藤蔓和树叶纹样,呈米字型排列;井心边饰是在连续的方格内绘制白珠纹;垂幔部分为重复排列的三角纹样,充满向外延伸的生长感。第209 窟藻井以白色为背景色,花纹整体为红褐色,零星点缀青色、绿色,典雅又不失灵动。

(二)第329 窟莲花飞天藻井

敦煌第329 窟同样开凿于初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初唐石窟藻井彩绘更为精致的一面。第329 窟藻井的井心为正方形,以石青为背景色,中心用红褐、土黄、石青、石绿、白色等色彩绘制十六瓣莲花图形,莲花四周绘有石青色飞天纹和墨线勾画的云气纹,具有强烈的运动感。井心的四角用和中心同样的技法各绘有四分之一的莲花图形,和中心的完整十六瓣莲花图案相呼应,形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自井心向外,忍冬纹、几何纹层层叠加构成边饰,垂幔部分装饰以三角纹,垂幔再向外由白地飞天纹和云气纹构成最外层装饰。

敦煌莫高窟第209 窟的石榴葡萄藻井和第329 窟的飞天莲花藻井充分体现了初唐石窟藻井彩绘的艺术特点。在结构布局方面,相较于北朝及隋代藻井,初唐藻井图案基本不再使用斗四方井套叠结构,而是统一采用单一方井结构,这说明唐代石窟藻井由最初对宫阙楼阁藻井结构的模拟转变为纯粹的装饰性艺术;在图案纹样方面,初唐藻井与纹样较为平面化的北朝藻井相比更为细致,层次更加丰富,但仍不及隋代开皇至大业年间绘制的藻井那样细腻繁复;在色彩方面,初唐藻井主要使用赤、黄、白、青、黑五色,整体色调多偏向暖色,对比强烈,清朗明快。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初唐第209 窟在内的石榴葡萄藻井具有十分鲜明的异国特征,其对藤蔓、树叶等植物纹样的刻画明显受到阿拉伯装饰艺术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初唐包容开放的社会风气和东西方频繁的文化交流。

三、盛唐

对盛唐的划分有两种方式,史学上一般指唐高宗永徽元年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650—755 年),而文学艺术领域的盛唐指的是开元元年至天宝十四年(713—755 年)。唐玄宗在执政初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国家得以从动荡的政局中恢复,综合国力达到顶峰,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整体的精神面貌也从初唐时期的开拓进取向享乐主义的方向转变,这种社会风气的转变在盛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得到体现。

(一)第120 窟莲花藻井

第120 窟藻井的井心莲花图案与典型的莲花图案相比有较大差异,它仅由四个十字形排列的大型花瓣构成,分别指向方井四角,花瓣的形状圆润饱满,并没有区分出很多层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文提及的初唐藻井中的石榴纹样,可以说在莲花藻井这一大类型中是很特殊的存在。核心图形周围点缀有多层边饰,由内向外分别是方胜纹、卷草-团花纹、鱼鳞纹、三角纹,其中部分纹样采用了深褐色勾勒边线,这样的手法在前文提及的第329 窟藻井中也十分常见。藻井垂幔部分则采用了与初唐极为不同的植物形纹样。第120 窟藻井的配色主要为黄、褐、青绿,没有采用其他藻井中常见的互补色对比手法,因此整体呈现出纯度较高的暖色调,协调且柔和。

(二)第320 窟牡丹团花藻井

团花藻井图案并非是盛唐阶段才出现的藻井形式,在初唐开凿的部分石窟(如第381 窟)中就可以看到,且因历史学层面的盛唐时期和文化艺术层面的初唐时期有所重合,我们可以将盛唐时期的团花藻井看作对初唐的继承和发展,第320 窟牡丹团花藻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第320 窟井心的主体由一个双层结构的大团花图案构成,图形内部是一个六瓣小团花,外层则由如意纹、牡丹、侧卷瓣莲花纹样构成八瓣大型团花,造型圆润饱满、层次丰富。井心外侧绘制有多层边饰,由内向外分别是方胜纹、半团花纹、菱格纹和团花-半团花组合纹样,垂幔则由鱼鳞纹、三角纹和悬铃纹交替组合而成,样式繁复且手法细腻。在色彩方面,第320窟藻井以红、褐为底色,团花、边饰、垂幔等结构主要由青、绿、白等颜色构成,显露出华丽富贵的视觉特征。

以敦煌莫高窟第120 窟和第320 窟为代表的盛唐藻井壁画是在初唐藻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井心逐渐缩小,而垂幔则向外延伸,变得更加宽大。在图形构成上,盛唐藻井一般使用向心排列的莲花、团花等多层次复杂图案作为主体图形,向外通常有多层纹样各不相同的边饰,垂幔部分也不再单独使用某种纹样,而是用多种不同的纹样层层叠加。在色彩方面,盛唐藻井整体由初唐明亮的暖色调向浓墨重彩的复杂色彩转变,色彩鲜艳、华丽,各种颜色的排列组合丰富多样。除此之外,在隋代和初唐藻井中时常出现的使用深色勾勒图形边线或直接使用墨线绘制纹样的手法在盛唐时期的藻井壁画中变得较为稀少,包括忍冬纹在内的线性装饰纹样也有所减少。线条语言减少使得盛唐藻井的画面相较于初唐显得更具流动性,各部分色彩在视觉上也更加和谐,另一方面这也使画面少了一些硬朗。整体来看,相对于初唐藻井明快、简洁的绘画风格,盛唐藻井图案更加复杂化、多样化,风格更加鲜艳华丽,这是唐朝综合国力达到顶峰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社会风气向浮华享乐转变的有力印证。

四、中唐

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年)并持续数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给盛极一时的唐帝国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从此之后唐朝国力断崖式下降,中国历史进入动荡的中唐时期。在安史之乱中,朝廷从安西都护府抽调了大量精锐边军参与平叛致使守备空虚,吐蕃趁机出兵进攻西域,包括敦煌在内的广大地区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处于吐蕃的控制之下,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其壁画也因此具备了很多吐蕃文化的特征。

敦煌莫高窟第361 窟的开凿时间约为公元9 世纪40 年代,处于吐蕃统治末期,这一窟的藻井壁画具有非常鲜明的宗教特征。井心以橙黄色为背景色,核心图案是青、绿、白三色构成的莲花图形,莲花中心绘有羯磨杵(十字交杵)图案。藻井向内凹进的四壁上各绘制有二菩萨一天王,均为坐姿。菩萨天王向外是多层边饰,自内而外分别是菱格纹、卷草纹、降魔杵,最外层垂幔则是非常具有藏地特色的布幔、铃铛等纹样。

第361 窟藻井的色彩与初唐、盛唐藻井有巨大的差异,与之前以暖色调为主的藻井不同,这一窟的藻井中用量最大的是青、绿两种颜色,偏暖的赭、黄等色彩则仅仅在井心背景和边饰中少量出现,藻井整体呈现出明显的冷色调,装饰氛围相较于之前的藻井也更为压抑。

整体来看,敦煌莫高窟第361 窟藻井与前文提及的藻井有非常明显的差异。相比于之前的唐代藻井,这一幅藻井壁画使用了更加具象化但层次更少且装饰性较弱的图案纹样,同时具有非常明确的宗教意味。另外,这一窟使用了压抑的冷色调,与初唐的热烈和盛唐的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国家政局动荡对文化艺术产生的影响。

五、晚唐

由于吐蕃在西域依旧使用落后的奴隶制进行统治,当地人民极为不满,最终在唐宣宗大中二年(848 年)爆发了起义,包括敦煌在内的广大地区名义上重新回归了唐朝的统治,而这一时期的敦煌莫高窟藻井壁画也产生了新的变化,第85 窟狮子莲花藻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敦煌第85 窟修建于公元9 世纪60 年代,其顶部的狮子莲花藻井是非常典型的晚唐藻井。井心中央的核心是十二瓣莲花图形,莲花中心绘制有一只金色狮子,与第85 窟壁画中描述的报恩经变故事相呼应,井心四隅同样以莲花图形与核心相呼应。井心向外以白珠纹、方胜纹、团花纹、菱格纹、卷草-灵鸟复合纹等绘制有多层边饰,垂幔则是由方格、三角、铃铛等纹样组合而成。

在色彩方面,第85 窟藻井使用黄色、褐色等暖色作为底色,而主体图形和纹样还是以青、绿色系为主,这一方面是对中唐藻井彩绘中冷色调的延续,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归义军统治时期对初唐、盛唐藻井中暖色调的复兴,彩绘整体色调也因此显得相对温暖。

第85 窟藻井图案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是其对动物纹样的使用。虽然在隋代至初唐的藻井图案中也出现过(如隋代第407 窟的三兔莲花藻井),但大量使用动物图案则是从中晚唐开始的,并且由于晚唐石窟的藻井纹样逐渐趋于一致,使这一特征得以延续,因此我们在五代时期开凿的石窟(如敦煌第61 窟)中依然可以看到大量使用动物纹样的藻井。

以第85 窟为代表的晚唐石窟藻井大体上继承了中唐时期的绘画风格,装饰纹样不像盛唐那样拥有繁复细致的层次且大量使用青、绿系色彩,但由于从吐蕃的统治中解放出来,晚唐石窟藻井的彩绘不再具有强烈的宗教属性,其中暖色也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复兴,使得画面相较于中唐更加清新、淡雅。

六、结束语

一定时期的文化艺术都是相应时期政治经济状态的反映。自公元7 世纪初至10 世纪初,唐朝经历了大约三个世纪的岁月,这三百年间的各种风风雨雨,都被敦煌的石窟、雕塑和彩绘或有形或无形地真实记录下来,每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是当时社会历史风貌的重要见证,石窟中的藻井彩绘也充分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文化、艺术状况,这对当今我国的文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藻井彩绘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当然,仅以唐代藻井彩绘为例不足以对敦煌石窟艺术进行完整且详尽的论述,但因为其拥有丰富的文化矿脉,相信敦煌石窟艺术能够在未来大放光彩。

猜你喜欢

边饰团花藻井
维摩诘经变中各国王子服饰上的团花纹样研究
梦幻联动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情迷荷叶边
一种古代软靴的边饰研究
——以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例
中唐早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
暖暖翻绒
微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篇 比拟苍穹—— 古建筑中的藻井之美
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梦想——从《百变团花》谈低年级美术中的民间艺术
莫高窟里看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