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分析

2023-10-19◎程

传播力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转型受众

◎程 晨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00)

站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大“巨人”的肩膀之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正在不断深入。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也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各级电视台基本已经建构了“台网并举、两微一端一抖”的立体化传播矩阵,形成了“全媒体、全直播、全互动和全推送”的内容分发格局。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受到网络阅读环境的影响,受众的审美意识和信息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变化。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敏锐地感知到全媒体时代传播语境的颠覆性变化,认识到新时代赋予自身的新任务和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采编出更加有质量的新闻内容,成功转型为全媒体时代需要的“多技能记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必要性

(一)UGC 对电视新闻行业的巨大冲击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打破了信息发布的技术壁垒,每个用户都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在各种网络媒体平台上随时随地发布各种新闻信息,彻底打破了电视等传统媒体对于信息发布的垄断,而且由于不受节目时长或报纸版面限制,网络信息可以实现海量化的传播。与UGC端的新信息发布不同,传统电视新闻播出需要经历从采编到审稿再到播出传输等一系列烦琐环节,因此在时效性上存在先天不足。同时,受到节目播出时长的限制,一期电视新闻栏目所能承载的信息量与网络完全不能相比。再加上UGC 端的信息发布具有交互性强、精准度高等特点,能够极大提升用户的信息消费体验感,对比之下,传统的电视新闻正在渐渐丧失吸引力,电视记者必须要有破冰之举、走转型之路。

(二)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合作的现实需求

现如今,电视媒体正在不断沿着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行进,基本上各级电视台就建立起来以“一台一网,两微一端一抖”为主要平台的传播矩阵,在传统媒体内部,也形成了“全媒体、全直播、全互动和全推送”的内容分发格局,中央厨房式的融媒体发展中心在各个电视台内部都建立起来了,跨媒体合作已成为新闻内容生产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不再只是通过电视大屏端播出,而是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各种新媒体平台上以各种形式加以呈现。由于各种新媒体平台上的产品属性、传播规律和用户需求不尽相同,在新闻采集和生产过程中,记者需要结合平台要求对新闻产品进行二次生产,这样才能有效吸引用户的关注。这就意味着,传统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在工作中转变思路和方法,实现转型,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全媒体内容的生产与分发,全面提升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三)电视媒体坚守舆论高地的迫切要求

电视新闻记者是主流媒体从业者,转型不仅仅是为了新闻记者的个人发展,更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舆论宣传要求。在全媒体时代,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各种思潮激荡,其中不乏一些舆论导向有问题的言论,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从业者,电视新闻记者要坚守舆论高地,切实地承担起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媒体职责,必须要实现新闻产品的转型升级,能够通过更多的传播渠道覆盖更多的受众,产生更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职能。

二、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转型面临的困境

所谓时势造英雄,全媒体时代呼唤更多专业素养更高、政治立场更加坚定的“多技能记者”出现。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全媒体时代找到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成为了摆在每个电视新闻记者面前的难题,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视新闻记者转型也面临着不少困难。

(一)融合壁垒阻碍信息共享

传播信息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务,电视新闻记者首先自己要有稳定可靠的信息获取渠道,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关键信息素材,然后将筛选加工后的信息产品传递给受众。目前电视媒体在信息共享上依存一定的阻力。首先,电视媒体是传统主流媒体,承担着党和政府的“喉舌”的作用,其政治站位必须坚定且毫不动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视媒体信息发布的滞后性。电视新闻记者获取信息后,必须要经过层层报备和审核,才能进入采写和发布通道,但是在网络高度发达的全媒体时代,受众对于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些能够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出去的网络媒体往往更容易受到青睐。其次,我国的电视媒体分为四级,除了中央台,省、市、县三级媒体的信息传播受到地域限制较大,在本土信息传递上虽然优势明显,能够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受众,但是一旦涉及到全国或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场地、人员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在信息发布上抢占先机,发布一些有亮点的报道。在全媒体时代,各级电视媒体之间只有打破地域限制,加强台与台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才能与强大的互联网新闻平台抗衡,但就目前来看,这种地域壁垒并没有消除,信息共享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二)体制壁垒阻碍队伍整合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要实现更好的转型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改革的助推和激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电视媒体已经形成一套稳定的、独立的管理体系,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原本稳定的产业链条被打破,如何在电视的传统管理体制之下,更好地注入新媒体特质,这考验着媒体管理者的智慧。虽然大多数电视台已经搭建起了全媒体基本框架,也在不断地发起自上而下的体制机制改革,但是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首先,新的体制机制要不断完善既有的新闻制作模式,确保安全播出和舆论导向正确。其次,新的体制机制还要给记者更多的自由,减少上报审查的程序和环节,赋予记者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放开手脚做新闻。最后,新的体制机制还必须将新媒体端放在与电视端同样重要的位置上,打通二者之间的壁垒,真正实现内容生产的互通互融。如何能够实现符合以上三点要求的机制体制转型,同样也是一道难题。

(三)观念壁垒阻碍业务提升

不少电视新闻记者对于全媒体及其重要性依然缺乏科学认识,认为只要搞好电视端的新闻产品生产就可以了,认为“画面为王”,觉得只要在现场拍摄到了好的画面图像,新闻报道就成功了一大半。实际上,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不再只是生产电视端新闻产品,而是要身兼数职,可能要在微博上发图片新闻,要在微信公众号上编发图文报道,不仅要在短视频平台上推送视频新闻。这些要求意味着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重新树立采写观念,在新闻现场的关注焦点不止是停留在画面上,而是要仔细观察,认真聆听,不放过任何富含新闻信息的图片、声音和视频,这样才能更好地制作融合新闻。同时,电视新闻记者还要对多媒体技术加强学习和应用,这样才能克服技术障碍,更好地当好“全能选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视媒体依然有很多新闻记者还是工作在舒适区,没有意识到转型的迫切性。

三、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方向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全面转型必须要与时俱进,注入更多的互联网思维,从过去的信息采集者和把关人的身份,朝着内容生产者、信息求证者、垂直领域专家和舆论引导者方向转变。

(一)从“新闻传播者”向“内容生产者”转型

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只需要做好“新闻传播者”,在节目对于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给予及时的关注和报道,就可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但是在全媒体时代,新闻产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只有那些形式新颖的新闻,才能成功吸引受众的关注,在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正确引导舆论。这也意味着,电视新闻记者的重点任务不再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而是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内容生产上。第一,他们要掌握各种新媒体技术应用,还要了解各种新媒体产品的特点和生产要求,这样才能生产出各种新媒体产品,在微博、微信、视频号上进行立体化传播。第二,他们还要研究当前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升级新闻报道的叙事模式。比如,数据新闻的采写、故事新闻的采写等,这样才能让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在叙事风格、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上有所突破,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的“眼球”。

(二)从“信息采集者”向“信息求证者”转型

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牢牢掌握着传播权和话语权,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将自己去新闻现场采集到的第一手新闻素材进行前期加工,然后通过电视新闻节目及时、客观、准确地报道这一新闻事件。

在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话语表达和信息传播的新平台,新闻创作和传播不再是记者的专利,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最先发布者往往都是普通受众。人人皆是传播者,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深刻改变了舆论传播格局,对传统的舆论场形成了巨大冲击。置身于全媒体时代的受众,并不缺乏信息的数量,而是缺乏对于信息的判断与核实。各种网络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呈爆炸式增长,海量信息让人眼花缭乱,真伪难辨。作为大众媒体从业者,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实现从“信息采集者”向“信息求证者”的转型,针对受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求证与核实,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地对信息进行整合,帮助人们正确地认知世界。

(三)从“杂家”向“垂直领域专家”转型

在短视频平台上,一条重要传播规则就是“垂直化”,即所有的视频内容应当是类型相同的,针对某一细分领域的受众展开的,这一传播规则同样适用于全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记者转型。

在传统媒体时代,一名优秀的记者应当是一位杂家,因为只有知识面丰富,涉猎范围广泛,才能增强对各种新闻的敏感性,才能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平等对话,才能写出有声有色的新闻稿件。作为记者,一定要努力涉猎历史、地理、法律、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各个学科,这样才能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更好地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主题。但是在全媒体时代,随着受众兴趣爱好的多元化和丰富化,各个领域的细分化新闻报道越来越多,这就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要是某个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样才能对新闻事件进行纵深挖掘,把新闻做“深”、做“专”,以独特的视角、全新的形式、深刻的内涵,写出专业程度较高的新闻报道。比如,现在公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电视经济类新闻报道,经济大事件关系国计民生,但是由于其专业程度较高,要写好经济新闻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记者本身熟知经济领域知识,了解经济学原理和规律,这样才能透过复杂的经济现象,迅速抓住一些值得关注的经济变动信号,然后用民生化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对经济新闻进行报道。除此之外,在全媒体时代,网络上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大都停留在对新闻事件表象的关注,这些浅尝辄止的网络新闻难以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的深层次信息需求。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就要成为专家,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以独特的视角、全新的形式、深刻的内涵和有温度的情怀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这样才能反映全局,揭示规律,指出其意义和影响,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事件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了解需求。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只有从“杂家”变成“垂直领域的专家”,才能满足受众的细分化和深层次信息需求,提供给受众在网络上看不到的差异化新闻报道。

(四)从“事件记录者”向“舆论引导者”转型

在传统媒体时代,我们一直强调的都是电视新闻记者要承担起记录时代的职责,深入到新闻现场,用手中的摄像机和采访话筒客观地记录,获取尽可能多的一手资料,为公众带来更加准确、及时、客观和全面的报道。记者一定要独立于新闻事件之外,不能在报道中体现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要用客观事实说话。

但是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不再只是简单的事件记录者,不是只要把简单地信息传递给受众就可以了。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从“事件记录者”向“舆论引导者”转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主义新闻观,站在一定高度对新闻进行点评和分析,帮助人们形成对新闻的正确判断,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彰显人文关怀。与传统媒体相比,在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较为复杂,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舆论工作的内容、题材、理念及形式,将严肃与活泼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科学观点和主流意识形态。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牢记,舆论工作的起点和终点是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展开的,不管是借助哪一种媒体渠道来开展宣传工作,都要用符合新时代的方式,从实际出发,要接地气,顺民意,从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好国家大政方针的传播者、社会进步发展的推动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四、结语

总之,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视等传统媒体时刻处于变革与转型之中,记者作为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生力军,要实现其角色的全面转型,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其次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新闻素养和对新媒体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后还要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只有懂技术、懂传播、有态度、有观点,才能全面客观深入地展现新闻事实,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全媒体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在转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这样才能在全媒体时代中走得更加从容,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转型受众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转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