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创新方法研究

2023-10-19张学贤

传播力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受众

◎张学贤

(兴和县融媒体中心,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3650)

一、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受众群体锐减

广播电视新闻主要是向受众传递各类新闻时事。在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普及性不强的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是受众接收地方新闻与国家新闻的主要途径。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普及性较高,电脑、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不断发展,以智能终端为主体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同时,在新媒体背景下,新媒体平台信息类型多样,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因此受到了广大互联网用户的追捧。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不再具备优势,另外,在广播电视新闻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情况下,其新闻传播更加受限,这也就出现了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受众锐减的现象。

(二)专业人才流失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需要高质量人才进行新闻采编与制作,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逐渐式微,大量的新闻人才开始转行新媒体,这严重阻碍了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新媒体行业整体工作氛围较为轻松,这也更受年轻人的喜欢,甚至广播电视媒体所培养出的人才也在不断转入新媒体。专业人才的流失会导致广播电视行业新闻采编与制作质量不高,影响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水平的提升。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在缺乏专业人才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前景不明。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要重视人才流失问题。

(三)经济效益下降

互联网的信息传递范围广泛,能够包容各类信息类型,成为了受众了解社会新闻、获取娱乐资讯的主要途径,因此互联网的用户数量不断攀升。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相比,新媒体受众聚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各广告方为谋求经济效益开始以新媒体为主要平台投放相关的广告,导致传统媒体资金投入减少,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另外,广播电视新闻播出时间相对集中,但受社会生活与工作的影响,受众的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特点,这也导致受众由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的播放量严重下降,在播放量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广播电视媒体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二、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途径、内容、形式单一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主要是以电视为主要媒介,但当下新媒体平台主要以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为媒介,与电视媒体相比,此类媒介传播途径与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传统的以电视为媒介的广播电视新闻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多元化生活模式下受众的新闻获取需求。伴随当下生活模式的变化,受众新闻获取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特点,但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只能在固定时间播放,无法对播放时间进行灵活调整,且受众难以通过其他方式对广播电视新闻内容进行获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作为社会时事的主要传播平台,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属于我国社会舆论与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要引导平台。作为主流媒体,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延续着其一贯的国家新闻宣传形象,因此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相对固定。在生活压力的影响下,受众更倾向于轻松、欢快的新闻呈现方式,这也对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造成了影响。新媒体平台各类新闻传播与内容形式不受限,能够满足受众多样化的新闻获取需求。受众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目标群体,在无法得到其认可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内容要不断创新。

新媒体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新媒体平台各类信息的传递具有广泛性、即时性,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相比,其传播速度更快、时效性更强,能够迅速满足受众的新闻获取需求。通过移动终端,受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但是广播电视新闻仅能在电视媒介进行播出,长此以往受众的黏性会极大减弱。甚至部分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模式固定,受众无法在新闻中感受到新鲜感,这也会导致受众流失。新媒体平台各类新闻内容传播形式多样,新闻编排十分新颖,与广播电视相比,其趣味性更强,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受限。

(二)广播电视新闻转型问题凸显

与新媒体平台相比,广播电视媒体的制作模式更加清晰、成熟,但从新闻素材的收集、采编、制作环节来讲,广播电视新闻具有明显的流程性。在广播电视新闻转型发展的情况下,为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这也影响着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甚至部分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擅自发布未经核实的新闻内容以博取流量,这也导致广播电视新闻的公信力下降,甚至会出现受众信任危机。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作为主流媒体,其所披露的各类新闻内容要保障真实性与严谨性,同时在视频采编与制作过程中要重视逻辑性,这也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管理难度增加。广播电视新闻转型发展具有必然性,但同样面临着各类转型问题。

(三)广播电视新闻影响力逐渐减弱

移动终端作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具有天然的灵活和便利性,因此受众开始习惯这一信息获取方式。但新媒体平台对各类新闻资讯的审核度不高,导致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在受众无法辨别新闻资讯内容真伪的情况下,其思想意识会逐渐受到影响。同时,作为主流媒体,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重视各工作环节的质量,这也导致新闻信息的传播不够及时,在与自媒体的竞争中缺乏优势。受此影响,受众盲目信任新媒体相关社会新闻,导致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广播电视新闻侧重于单项传播,受众无法与节目进行互动,但新媒体能够提供节目弹幕、评论等多种互动方式,受众的参与度明显提升,从而导致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认同感开始逐渐偏移,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不断减弱。

(四)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缺乏创新理念

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着工作转型与创新的挑战,但部分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缺乏创新性,导致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受到限制。新媒体作为当下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新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年龄均值较小,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广播电视媒体行业从业人员年龄更大,其工作能力较强,但思维创新能力与新闻采编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缺乏创新性。除此之外,部分广播电视台整体缺乏工作活力,电视台内部工作机制相对陈旧,导致整个广播电视媒体部门缺乏创新性,其自身的媒体竞争力难以提升,无法在市场中获取优势地位。

三、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助力价值

(一)实现新闻节目与受众的互动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想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就应该借助新媒体平台有效发布新闻信息,同时利用平台的评论区,引导受众表达自我观点,这也有利于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对节目进行整改与优化。将新媒体有效融合到广播电视新闻中,广播电视媒体能够实现与受众的互动,从而大幅度提升受众参与节目的体验感,这也有利于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认可。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不再具备绝对优势,受众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其能够主动发布相关新闻资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素材的收集。

(二)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新媒体平台中的用户不仅仅可以接收新闻,还可以发布新闻,从根本上打破了电视新闻只有专业新闻机构才能发布的限制,其能够更加多样、多元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创新新闻传播形式与模式。新媒体可以随时处理和发布信息,不受时间限制。在强大的软件和网络的帮助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立即将其上传到网络中,与朋友共享,不再像接收传统电视新闻那样要等待电视台播放和看报纸,可以随时在线查看实时新闻资讯,其强大的实时传播能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移动设备,使人们能够快速获取外部信息。

(三)实现新媒体与电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

新媒体具有独特的新闻传播优势。电视新闻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平台,其能够引导社会舆论,是整合社会时事、汇总各类新闻资讯的主要途径,其新闻内容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新媒体与电视新闻媒体的融合能够拓展电视新闻媒体传播途径、优化传播内容、创新传播形式,有利于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同时,借助电视新闻媒体,新媒体平台新闻内容传播更加具有真实性与客观性。因此,新媒体与电视新闻媒体的融合能够助力双方的发展。

四、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创新的途径

(一)致力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渠道的创新

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当借助新媒体平台,不断创新新闻传播渠道,以此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下能够开设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账号,从而有效地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的碎片化传播,切实满足当下受众的新闻观看需求,同时扩大了新闻传播范围。

大部分人的信息获取以互联网平台为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各类新闻信息进行了解。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可顺应这一趋势,创建官方抖音、微博、微信、小红书等各类平台账号,对官方新闻进行上传。相对于常规新媒体新闻资讯来讲,官方新闻内容更加具有质量,权威性能够得到保障,这也有利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渠道的拓展。另外,此类新媒体平台具有弹幕与评论功能,媒体方能够与受众进行互动,有利于广播电视新闻内容及形式的创新。同时,在受众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公信力、影响力也能够得到提升。

(二)重视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监督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与制作环节具有专业性,要求相关部门强化工作监督与监管,以确保节目质量。新媒体平台新闻资讯鱼龙混杂,无法保障新闻的真实性,但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作为主流媒体,其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与受众思想意识的重任,要求广播电视行业重视对自身工作的监督。

因此,要构建更加和谐的新闻传播环境,遏制低俗信息、虚假信息的传播。比如,对于产生不同程度负面影响的新媒体账号和单位部门,可采取警告、封号、问责等不同处理方法。此外,还可充分发挥受众的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用户自觉维护健康的媒体环境,形成健康网络生态。要重视追究不良信息发布者的相关责任,屡次警告不改或者情节严重者需进行相应的处罚,通过严格管理保障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

新媒体与广播电视新闻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为提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能力,广播电视行业要注重培养自身从业人员的创新思维,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内容趣味性,扩大受众范围。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势必要对新闻内容、新闻形式等的创新,要求各工作人员具备思维创新能力。

培养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创新意识可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对从业人员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学习新媒体知识,及时了解舆论风向、新媒体传播技术等,以对新闻传播形式进行创新,致力于新闻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提升。例如,增设新闻视频、动画、图片等,打破受众既往对新闻内容枯燥、沉闷的印象。其次,吸引并招聘年轻工作者,年轻人思想更加多元,这也是确保工作年轻化的主要途径,能够实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创新。

(四)构建高水平的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团队

广播电视新闻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创新具有必然性,为保障广播电视新闻的高质量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组建高质量的工作团队,以确保各项工作决策的科学性。人才属于第一生产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确保自身的发展优势。

首先,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吸引专业人才进入行业,在具体的工作中可通过提升薪资待遇、优化晋升机制等进行落实,以强化人才对广播电视新闻转型发展工作的认同感,切实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其次,在工作过程中,媒体单位要定期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对部门内人员展开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到广播电视媒体来讲学,积极与其他机构交流互动,为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进而提升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结语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有效地拓展了媒体传播途径。新媒体平台数量众多,且作为新媒体平台的使用者,人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账号发布信息、传递信息,且信息传播时间不受限制,信息传播空间更加广泛,信息传播实效性明显,这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具有自身的优势,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要不断就自身的新闻传播方式、途径、类型等进行创新,以突破广播电视新闻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局限性。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