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融媒体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

2023-10-19刘雁宾

传播力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受众意识创作

◎刘雁宾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兴仁市广播电视台),贵州 兴仁 562300)

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既可以理解为承载信息的物体,同样可以理解为储存、呈现、处理、传递信息的实体,在媒体的介入下,信息能够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随着信息传播的技术壁垒被打破,媒体也迎来了创新融合发展时期。一方面,在现代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信息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传播效率和效果大幅提升,传统媒体为了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融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通过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获取信息,同时推动了媒体的创新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编辑的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尤为重要,只有编辑顺应时代发展对内容进行创新,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媒体方能保持在融媒体时代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而如何提升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是融媒体编辑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融媒体编辑面临的影响与挑战

(一)媒体竞争的冲击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爆炸增长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媒体的数量和类型增多,虽然融媒体时代为媒体营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但在媒体数量和类型增多的情况下,媒体传播信息的影响力难以保障,媒体与媒体间的竞争逐渐加剧。部分媒体为抢占先机,不会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全面验证,部分媒体为博取关注,甚至会捏造和发布虚假信息。此外,在融媒体时代,多数媒体编辑的创造力下降,原因在于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当出现“热点新闻”时,部分媒体为把握时间热度,会加快信息传播速度,而力图提高自身影响力的媒体很多时候都不会留给编辑创作的时间和空间,要求编辑“照搬”热点新闻的编辑模式,长此以往编辑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难免会出现水平的下降。究其原因,在融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会对各类媒体的编辑产生较大的冲击,倘若编辑无法全面把握受众的喜好及信息的全局性,便难以编辑出符合受众需求且内容优质的文案,长此以往编辑创作内容缺乏新意、创作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便会接踵而至[1]。

(二)创新与转型挑战

如前文所述,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与受众需求均发生了变化,在此情况下,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必然会随之调整,融媒体编辑便面临着创新与转型的挑战。一方面,编辑需要根据所属的媒体类型,选择合理的融合方式对信息的内容、形式等进行一系列创新。另一方面,传统的编辑方式难以适应融媒体的发展环境,多数媒体也都处于转型阶段,尚未探索出成熟且适应自身的融合发展模式。在此情况下,如何进行创新、如何适应媒体转型,都是融媒体编辑面临的严峻挑战[2]。

二、提升融媒体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社会影响力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纵向和横向深度均有所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公开度更高,受众接收信息的范围更广,获取的信息更加丰富。此外,融媒体时代为受众提供了参与信息传播和讨论信息内容的环境,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发言权和地位进一步提高。以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移动端新闻平台为例,多数用户的移动设备中都会下载各种新媒体平台,在主动定向或随机浏览中获取信息,同样会接收平台定向或随机推送的信息。新媒体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推送的内容更符合用户偏好,信息内容精简,契合了用户碎片化获取知识的需求,因此受到了受众的认同和喜爱。而这一方式与以往的媒体传播方式截然不同,融媒体编辑只有提升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才能保障创作的内容符合受众需求,使媒体传播的信息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目前,精简的内容和碎片化时间已经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常态,融媒体编辑创作的内容越具有新意,越符合受众的喜好,媒体也能获得与之匹配的影响力[3]。

(二)夯实受众基础

在信息传播中,媒体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受众是接收信息的实体,受众是否能够理解信息、信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否能够对受众产生预期影响,都是判断信息传播价值的重要指标。在融媒体时代下,受众在信息传播中不仅仅只是“接收”的角色,还能够基于信息传播平台进行反馈。因此,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方能保障创作内容能够激发受众的共鸣、获得受众的认可、表达受众的诉求,如此方能夯实受众基础,为媒体的创新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融媒体既保留了传统媒体较强的公信力,又具备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二者的结合本就有着较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倘若编辑的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较强,同样可吸引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为媒体的发展夯实受众基础[4]。

三、融媒体编辑工作现状

(一)工作环境变化

在融媒体时代,媒体通过平台发布的信息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特点,融媒体编辑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如前文所述,受众在融媒体时代不再是单纯的“接收”角色,在特定环境下受众同样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且随着主流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推广,信息传播也呈现出“全面互动”的趋势,这也导致很多时候受众获取信息的时效性甚至要高于新闻工作者,在此环境下融媒体编辑的工作环境便面临着一定的冲突,即来自受众对新闻时效性的需求与新闻采编工作复杂性的冲突,而这一现象也导致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关注度逐渐降低[5]。

(二)工作内涵变化

在融媒体时代,融媒体编辑工作的内涵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技术发展使融媒体编辑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手段,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备被应用于采编工作中,在现代化技术的加持下,融媒体编辑开展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编辑人员必须要做好随时可开展工作的准备,具有随时开展工作的认知。此外,融媒体编辑在工作形式上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在保障信息编辑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编辑内容的创新性,将现代媒体报道方式与传统媒体报道方式进行合理融合,为确保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压缩编辑时间,确保信息传播的创新性、实效性。

(三)工作流程变化

在以往的媒体信息传播中,需要经过信息的采集、整合、处理、加工、报道等一系列的工作,但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率变快,编辑人员的工作流程也会进一步简化和高效化。目前,融媒体编辑的工作不同于以往的线性模式,而是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可同步进行信息整合、处理、加工等一系列操作,编辑工作几乎与信息采集同频共振。在此情况下,融媒体编辑便需要转变思想认知,迎合媒体发展趋势,主动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如此方能适应融媒体时代的编辑工作。

四、融媒体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保障信息真实性,丰富创作内容

融媒体时代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现代化技术的加持下信息资源异常庞大,媒体在热点信息发布上“稍不留神”便会被其他媒体抢占先机。因此,多数媒体为抢占先机,都会大幅压缩编辑时间,对于已经采集的信息并未全面验证其真实性,受众初次了解信息时会迅速形成一定的舆论倾向,但随着信息的完整度不断提升,事件链条的不断完善,媒体未经过详细验证而报道的信息其真实性便会受到质疑,使媒体自身的公信力降低。而部分媒体并未考虑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信息传播上也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为在短时间内博取关注、获取流量,会搬弄虚假信息或创作同质化内容进行“以次充好”,以上种种行为都会严重降低受众的信任度,而信任一旦失去便难以挽回。因此,为保持媒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编辑在提升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时,首先要做的便是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以真实信息为基础开展一系列创作。一方面,融媒体编辑需要验证创作资料的真实性,对信息进行全局性了解。例如,根据资料丰富事件框架,推理整个过程是否合乎逻辑,过程中是否存在疑点,对于已经确定的事实应进行客观阐述,对于存疑的细节应实事求是地抛出,不做主观推断。另一方面,为确保编辑创作的时效性,编辑人员还需要强化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对以往编辑的信息进行回顾,尝试以最快速度完成信息的处理和整合,或品读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尝试迅速阅读单篇情节并在其中提炼关键信息。对于创作内容,编辑人员可根据新闻事件在编辑内容中插入视频、音频、图像等元素,需要注意的是,插入上述元素时不能盲目,而是需要根据信息内容而定。例如,信息传播中存在较为专业的事物或词汇,此时编辑人员便可在其中插入关于专业内容的视频或图像进行解释,使受众能够在图文并茂的浏览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二)增强自身素质,提升适应能力

融媒体编辑要适应动态变化的媒体工作环境,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自身创新意识及融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融媒体编辑的众多素质中,创新意识是关键,只有具有创新意识,融媒体编辑才能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使信息的内容、表现形式等均符合时代特征。从媒体长远发展动机角度来看,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同样是影响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关键。因此,无论是为了个人终身发展还是媒体的发展,融媒体编辑都需要增强自身素质,提升自身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融媒体编辑应加强对融媒体理念和专业技术的学习,根据所属的媒体类型,选择同一领域且编辑质量较高的媒体进行学习,汲取其精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编辑工作进行全面创新。此外,融媒体编辑也需要打破思维定式,避免将编辑工作局限于传统模式中,使信息呈现的内容更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例如,在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中,文字和图像是主要的要素,在融媒体时代,融媒体编辑便可将VR 技术、微场景技术、BIM 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于编辑中,为受众展示动态、直观的场景,最大限度地还原信息内容,使编辑工作更具有时代特征,适应时代发展。

(三)培养创新思维,提升融合能力

创新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多数情况下人的创新都是受到一定启发后产生的。因此,融媒体编辑也可充分利用媒体资源,通过对信息的了解和利用获取有益的经验,为自身的创新提供依据。但想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就需要融媒体编辑具有灵活的思维,要关注各类媒体的创作形式、创新内容等,避免陷入信息的“泥潭”。融媒体编辑需要对各类新闻创作的类型有一定的了解,在面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时判断其表现形式,将其中具有新意的点进行记录,并根据以往的编辑内容进行“再创作”,以此不断推动自身创作的创新[6]。在融合能力提升上,融媒体编辑需要把握自身特点,如电视台类媒体便需要在保留原有视频播报特点的基础上,融入新媒体的优势,如利用目前炙手可热的短视频平台进行新闻报道,改变原有较长的报道方式,在内容呈现上也可改变以往相对单调的背景和主持人播报的形式,运用短视频剪辑的手法播放各类新闻素材,为剪辑好的视频素材进行配音,新闻播报稿也可改变以往相对官方的形式,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报道,如此便能够确保融合的有效性。除电视台类媒体外,如报纸、广播等媒体也可基于自身特点进行融合创新,以实现创新融合发展。

(四)增强创新意识,拓展信息渠道

现阶段,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各类数字化设备,其中以智能手机、平板一类的移动设备在获取信息中应用最为广泛。相较于以往的媒体,通过移动端获取信息更加便捷、高效。一方面,人们通过移动端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信息获取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人们在移动端获取的信息更加精准,只需要搜索关键词,便可精准获取所需信息,这也导致了现如今人们“手机不离手”的现象。媒体行业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正视现阶段移动端在信息传播上的重要地位,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围绕用户需求对融媒体编辑进行创新优化,确保融合发展的有效性。

如前文所述,在目前受众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的环境下,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逐渐成为影响媒体影响力的关键。因此,媒体需要拓展信息获取的渠道,例如,构建有效的线索征集机制,对于在第一时间提供信息源的受众,或在事件报道中贡献关键线索的受众,媒体可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奖励可以是媒体创作的文创产品,同样可以是证书、奖杯,甚至可以直接进行现金奖励。值得一提的是,只有提供具有传播价值且真实的信息的受众方能被奖励,如此便能够发动群众的力量,使媒体自身的信息渠道无限拓宽。

五、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是两项关键品质,创新意识决定了创作内容是否让人耳目一新,是否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融合能力则决定了媒体是否能够适应创新融合发展,倘若编辑的融合能力不足,创作内容很容易“不伦不类”,使媒体影响力逐渐降低。编辑人员需要精准把握时代特征,同样要避免盲目跟从,要基于所属媒体的实际特点,根据创作内容的实际情况,以融媒体的手段和技术灵活进行创作,如此方能达成高质量创作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受众意识创作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