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当学古人

2023-10-18张永乐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3年40期
关键词:书卷金圣叹评点

张永乐

第八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刷屏”时代,手捧书卷的确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面对这种沉稳优雅的生活选择,我们的内心只有由衷的赞叹与景仰,倘若有人还要阐发个人读书方法之类的感悟,就显得太过于矫情了。不过,细心查阅古人对经典作品的评点、批注、笔记等读书的相关文字,我们发现真正的读书是要讲求方法的。

读书要读经典。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读书,就只认定他心目中的“六才子书”,即《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晚清名臣曾国藩则认为,除必读的“四书五经”之外,《史记》《汉书》《庄子》与《韩愈全集》等经典书目也是要认真读、反复读的书。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两位老先生所开出的书单,我们未必能够全部接受,但这些名著经典的特质与价值绝对是不容置疑的。信息繁杂、资源充裕、时间宝贵的当下,我们的读书就更应该有所取舍,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正是我们选择的标准。

读书务求走心。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经典之作的立意高远、思想厚重、构思布局精妙,文字用语精准,我们唯有细心阅读,用心揣摩,诚心体悟,才能领会作品意旨情趣的真正滋味。

读书应有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古人讲求读书必有“札记”。对于我们国人最熟悉的四大名著,就有很多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古代学者的评点版本。翻阅这些书卷,它们或讨论文法,或评点爱憎,或批注感悟——古人的读书态度与笔记方法着实令今天的读者汗颜。在阅读中发现真相,在阅读中构建生命,在阅读中重塑自我,也许阅读经典著作的魅力正在于此。古人用自己成功的閱读实践启示我们,圈点勾画、批注点评、心得随笔等形式的阅读笔记,便是通往文本深处,走进作者心灵最便捷、最有效的阅读途径与方法。

“刷屏”时代,读书可贵!读书当学古人,因为读经典才能开阔视野,走心读书方得书之精髓,读中记必定沉淀思想。让我们汲取古人的阅读智慧,一起去做真正的读书人!

(选自《北京文学·精彩阅读》,有改动)

思考与交流

1.文章题目是“读书当学古人”,从全文来看作者倡导我们从哪些方面向古人学习?

2.第②段列举金圣叹和曾国藩的事例,有何作用?

3.我们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请结合文章内容和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猜你喜欢

书卷金圣叹评点
金圣叹刑场别子
窗外
书评点讯
薛绍彭《杂书卷》
幽默到死金圣叹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
翻译擂台(116)评点
牧童的哑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