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多维交互中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2023-10-18

学苑教育 2023年25期
关键词:注意力知识点文本

庞 静

(甘肃省通渭县温泉路学校,甘肃 通渭 743300)

课堂是学习活动的主阵地,也是知识交流、思维碰撞最主要的渠道。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加工往往是在课堂中完成的。课堂时间相对集中,能够将有效的时间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完成对重要知识的吸收。小学英语知识看似简单,深度挖掘后我们会发现,“简单”是对成人而言的,对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知识点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沉浸于知识互探中。传统英语课堂构建,教师仅仅从单一化的知识层面着手,以机械输入的方式推动课堂,貌似知识点完全呈现在了学生面前,但学生的兴趣是否被激活、探索主动性是否被调动却是一个未知数。英语学习重在过程,只有让课堂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互动,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着手,引导学生进行多维交互,探寻教材承载的知识体系和人文内涵,将英语学科育人目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一、生态课堂内涵解析

生态是自然环境所展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呈现,且这种关系是一种整体性的反映,是动态平衡的。只有当生物各个种群之间产生物质循环,相互传递多种信息,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时,大自然才会处于相对平稳、安定的状态。课堂宛如自然生态系统,生态融入课堂,就是要将影响课堂的相关因子进行统筹处理,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教学主体与文本、环境因素的动态平衡。精准把握课堂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生态课堂就会以真实、稳定的状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助力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

生态课堂的本质是教学因子之间处于自由、积极、和谐的状态。部分教师存在认知误区,认为生态课堂就是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尽情探索。自由不等于散漫,自由的课堂呈现出来的理念是师生关系的精准定位,要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教师对整节课的宏观导向作用,而不是完全放任学生。敷衍的教学不可取,完全控制的课堂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要从大局出发,用崭新的理念牵引课堂,用创优的教法导向课堂,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状态下探索知识,促使课堂向着相对协调、稳定、平衡的状态推进。

二、小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一)在感知与注意中进入思考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存在差异,在感觉、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中,注意力更加清晰,并逐步稳定下来。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力最显著的特征。对学生来说,注意力不仅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更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刻不容缓,它已经成为课堂的有力保障。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粗心大意,心不在焉,不能精准识记知识点,外界任何细小的变化都会让他们分神,无法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某件事情的感知中。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注意力发生了分散转移。提升注意力的方式多种多样,就学习活动而言,创优信息载体,丰富知识呈现形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尤其对于英语这种交际性学科而言,“动静结合”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给他们带来独特的感知和体验,促使他们的认知向着纵深方向延伸。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会直接影响教学启动效果。学习陕旅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I'm healthy 时,学生对健康没有什么概念,感受不够深刻。要想顺利导入,帮助学生开启学习序幕,教师必须做出既有效又有趣的引导。“Boys and girls,please watch the video and judge which behavior is good for health and which is bad for health?”视频中动态化的资源呈现与相对静态的图片展示相结合,让学生一边判断一边抢答。学生纷纷对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打对号、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用叉号表示。趣味化的抢答游戏瞬间激活了课堂,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游戏结束后,学生脑海中对健康和不健康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时,教师再投放相关问题,展开引导,结果自然事半功倍。“The meaning of life is to live healthily.How do you think to live healthily?”学生思索片刻,给出相关回答:“I think diet and exercise are the best ways to keep healthy.”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陷入沉思状态,逐渐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习探索中。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导入环节是最容易唤醒学生、激发课堂教学活力的部分,它会直接决定课堂教学“导向”。为了更好地发挥导入环节的定向作用,教学活动伊始,教师不妨从独特性、新颖性角度出发,给出引导,想方设法让学生处于情绪高昂的状态,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明晰课程教学方向和基调,确保课堂教学向着鲜明的目标顺利推进。

引导学生进行认知聚焦、思维聚集是课堂成功的关键点。注意力的集中需要外部因素助力。小学生兴趣点较低,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有较强探索欲求。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点,用简短、独特的导学形式吸引学生,促使他们的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一点,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感知欲求推向深处。

(二)在整合与梳理中把握学习态势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活动的顺利推进需要了解教材这个“对手”,需要一定方法的辅助和支撑。学习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无疑是学习活动的基本原则。立足整体,从全局出发,对课堂展开设计规划契合了教学基本规律。整体感知是对知识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勾勒的过程,要想架构起连接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整合梳理,形成整体性知识框架是非常有必要的。部分教师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整体感知就是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大体了解文章含义。其实不然,整体感知强调的不仅是对表面知识的梳理,更要突出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是要让学生在由一个个知识点的梳理中发现知识之间的脉络层级,精准把握文本脉络构建。

运用整体思维进行阅读,体会文章内涵,无疑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学习陕旅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Care for the Earth 时,教师先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对学生世界观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在宏大主题的指引下,教师没有急着让学生掌握具体词汇、句型知识,而是让学生搜寻本单元插图,在串联插图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整体感知。“Please carefully observe the illustrations of each part to see what information you can get from them?”插图集信息、色彩于一体,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眼球,让他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学生获得了诸多信息,对单元主题有了清晰认知,但这些内容相对零碎,完整的认知体系尚未构建起来。“Match the illustration conten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ext inform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content in reading.”导读过程中,学生主动勾画相关信息,教师以Earth 为关键词,给出每个部分的结构框架,学生只要找到相关信息进行填空即可。在对接插图、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主动猜测,在一次次的关联、否定、肯定的心理活动中顺利完成知识的整体感知,对文本的畏惧心理逐步消除。

学习活动需要追本溯源。教材是教学的源头,是学生学习探知知识的有效参考,更是学科素养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把握了学习本源,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形塑才有可能发生。教材涉及多种因子,教师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精准解读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其中的可利用因子,用心解读,并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进行及时有效的对接,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英语知识通常是以篇章为载体呈现的。感知篇章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宏观视角出发,对英语信息进行全面关照,从知觉上进行基本判断。小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很难从整体上进行关联,教师不妨找到关键点,并以此为启动器,触发学生的认知开关,为其清除学习障碍,为其后续深度阅读、精准感知保驾护航。

(三)在分析与判断中生成逻辑思维

无思维,学习活动犹如一个空壳。任何教学过程都是靠思维构筑的。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推导,探索事物之间的关联,推导出学习结果,这就是思维。教学过程中,识记若干知识点无疑是顺利完成学习的重要步骤和方法。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将快完成知识体系搭建,并在二次加工、重组中生成崭新认知。识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陷入一种认知误区,认为只要牢牢记住知识点,知道它如何运用就算是完成了学习活动。知识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体。教师要从自我的角度中跳脱出来,换位思考,从知识本身的属性出发,进行具体化的分析、研究。当学生主动鉴赏文本的意识被激活,学习过程就成功了一半。

基于情绪的预设与偏见是学生认知脱轨、思维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为此,教师要给出具体化指引,让学生客观分析,理性判断。学习陕旅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I Had a Good Time 时,教师由自身的旅游经历谈起,引发学生情感共鸣。“I went to Beijing this summer vacation.Do you know what scenic spots my teacher went to?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look?”学生的应和声充斥着课堂。由此可见,他们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教师顺势给出照片、视频、景点简介等内容。学生对教师有特殊情感,自然更愿意探研教师呈现出的材料。“Wow,this is the Great Wall!”“This is the Forbidden City.”在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述中,课堂进入活跃状态,学生的认知被激活。感知文本内容要基于学生的直觉。为了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以Let's learn more 的内容为例,让学生进行细致研究分析,勾画相关句子,并对重要句子的组成进行分解、分析。如“They went there by train and stayed in Beijing for three days.”这个句子内容丰富,学生很难顺利理解。教师让学生自主分析,找到相关句型和词汇信息,在集体思维的碰撞下,学生很快完成了句子鉴赏、理解。对具体知识的分析与判断就要打破直觉的束缚,这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张力的有效手段。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教学实践,教师的关注点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学生只要掌握好具体知识点,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就算达成了目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还要从更深层级的思维角度着手,展开探索。个体的差异性大多不是知识层面的,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思维的差异。思维层级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锤炼过程,需要逐步建立。教师作为学生思维认知的指引者,不妨从文本出发,循序渐进地展开引导。

英语教材是由多种信息共同组合而成的,信息之间亦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要从具体知识点的判断着手,由此及彼,将知识串联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在关联与区分的过程中,探寻知识的本质,将学生的思维过程推向高潮。

(四)在阐释与描述中形成特定场域

阅读活动结束后,学生掌握了诸多知识,从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文本进行全面系统的把握梳理。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实践训练,无疑能让学生尽情输出,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输出的过程中,学生吞吞吐吐,各种不确定,甚至会进入一种“山穷水尽”的思维状态。明明已经学习过的诸多知识点,为什么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其实知识学习本身是一个吸收、消化、迁移、内化的过程。在感知、加工知识的过程中,不同认知层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度存在差异。基于此,教师从实践层面着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分解知识,获得更丰富立体的感知。

英语教学的成功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生成,需要打造特定表达场域。学习陕旅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It's Time to Play the Violin 时,教师从时间规划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内容感知。在学习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相关句型,信心满满。但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活动提供指向和参考,教师给出话题:“There are 24 hours in a day. Besides sleeping time, what will you do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Please describe for us in chronological order.”学生每天的安排各不相同,但有很多类似的点。为了进行区分,教师将学生的行动轨迹分为周末和工作日,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明晰了训练内容和方向后,学生着手准备。“It's seven o'clock in the morning. I've got up...”“At two o'clock in the afternoon,after my nap,I need to go to the Palace of Culture to learn violin...”学生用时间轴的方式展现一天的经历,让表述活动更加鲜活、有条理。

学习不仅要从最基本的知识着手,展开梳理、分析,还要在学生掌握知识后,引导学生运用,从而彰显英语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小学生兴趣多元,但注意力持久性较差,单纯给出书面训练很难真正激发他们的内在探索动能,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自信。对接学生的心理期待,从丰富性、多样性角度出发,运用情景、游戏、奖励、多媒体等手段,以开放的姿态设置训练任务,尽量让小学生保持对训练的持续注意,训练效果自然更加值得期待。

表达贯串于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助推读写的有效动力。作为英语教师,不妨从中寻找突破,以表达为主线,营造和谐互动的环境,科学运用多种资源,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阐述,将学生的多重能力串联起来。

三、结语

生态课堂构建不是单向的教学过程,它是教学因子之间进行多维互动、渗透的过程。在教学因子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课堂活跃因子得到调动,教学目标和要义追求逐渐达成。教师要发挥风向标的作用,对课堂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组织调控,要引导学生在感知与注意中进入思考状态,启动学习引擎。在整合与梳理中把握学习态势,对接思维认知;在分析与判断中生成逻辑思维,梳理知识主线;在阐释与描述中形成特定场域,实现认知迁移。在多种教学方式的交叠互助中,学生把握学习节奏,沉浸于英语知识的海洋中,综合能力、高阶思维、文化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在多元交互中逐步形成。

猜你喜欢

注意力知识点文本
让注意力“飞”回来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