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2023-10-18马晓伟

学苑教育 2023年25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高中生

马晓伟

(新疆大学附属中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处于人生关键节点的高中生,要想朝着更好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势必要借助各科知识的均衡摄入,不断完善现有知识结构。而作为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支撑,高中生历史素养的节节攀升,则需要良好的时空观念做辅助。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复杂,时间线较长,每个历史事件,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要想迅速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将众多历史事件科学投放到时空框架中,才能立体化展现其历史意义。为此,借助对历史时空观念培养路径的进一步探究,强化历史知识输出质量,对高中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稳步提升历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日益提升的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现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实现知识讲解与时空观念素养培养一手抓,这就使“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成为了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内涵分析

在某个特定时间、空间联系中,对核心事物进行多维度观察与立体化分析的思维方式,称之为时空观念。时空观念的持续强化,首先要从时间顺序入手,通过时间轴辅助,在历史事件综合性对比中,结合科学性时间与空间判断,准确定位不同纪年法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对不同时代、历史时间名称等核心要素进行准确记忆,实现历史知识网的科学构建,此种能力既是高中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关键,也是新发展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时代划分是在特定历史意义下完成的,这也使每个时代都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在时空观念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此方面的历史元素,深化培养高中生的时空观念。不同题材与时代的充分结合,会有不同的历史产物,而特点鲜明的历史要素组合方式,便于学生记忆,这对其从时间、背景、文化等多角度记忆与理解历史事件内涵,提供了有效辅佐。历史时空观念的形成,自然也不能缺乏空间观念的有力支撑,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区域范围等,都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并在历史背景影响下,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所以,结合科学思维引导,鼓励学生持续性发展时空观念,对其历史素养稳步提升,意义深远。

二、高中生时空观念素养提升价值

高中历史实现了对过去事件的科学、客观记录,而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核心要素入手,深入探究历史知识,能实现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横纵向分析,并准确找到不同历史事件的独特内涵。对核心知识点、掌握深度的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高效构建历史知识网,这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助推历史思维的稳步发展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高中历史的学科独特性明显,需要借助多种认知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研究,以此形成科学的历史思维。在新课改的新标准下,高中生核心素养提升成为了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教师也开始顺势调整教学方向,将侧重点放在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依托教学引导,强化高中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核心任务,同时也是环境优化后的教学新方向,对学生历史水平的持续发展意义深远。高中生历史思维的深化培养,需要以人物、背景等核心要素为线索,从整体结构出发,全面揭示历史核心发展规律,而时空观念培养,则在历史思维培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具体而言,历史思维形成初期,通常具有明显静态时空特点,时间、人物与事件等核心要素,都是以定格的方式,存在于学生脑海中,而作为历史思维的高级形态,时空观念的动态化特点,较为明显,这也使各项历史要素,以变化、发展的形式,存在于高中生脑海中。此种思维方式,更加有助于高中生历史素养的持续发展。

(二)高效厘清历史知识脉络

历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极高的动态性。为了更全面地讲解历史知识,教材通常以板块形式,向学生传递核心知识。也正因如此,历史事件发生先后顺序被打破,从表面看其具有散点式、碎片式呈现特点,错综复杂的知识结构,并不利于高中生整体思维的科学构建。基于学生较弱的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其并不能高效梳理历史事件发展脉络。而以时间与空间为轴的学习方式,能辅助学生借助图表,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各历史事件进行科学排列,并随着时间变化与历史发展,将各大历史事件,进行科学呈现,这对学生快速厘清知识脉络,并从整体分析各事件特点,提供了优质服务。清晰化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从时、空两大方面,立体化、多维度分析历史事件内涵。动态化的学习思路,不仅能使高中生构建完整的历史发展思维,还能加深其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能避免历史事件混淆、遗漏等问题的出现,这对高中生形成正确历史认知,意义深远。

(三)夯实学生历史联系基础

历史是借助书面表达形式,对过去事件进行精准描述与研究,其涉及内容多样,包罗万象,政治制度与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属于历史研究对象。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关键要素存在紧密联系,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知识链。为了方便学生比对并形成系统化认知,教材对历史事件的呈现方式,进行了打散重构,并以专题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等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而高中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持续强化,能辅助其以时、空为线索,对各历史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全面梳理。而历史知识深入探究过程,不仅强化了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还实现了历史联系基础的逐步夯实,这为高中生获得良好的成长机会,奠定了基础。

三、高中生时空观念素养培养不足

历史知识具有较高的时空性特点。高中生历史素养的显著提升、各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科学构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时空概念。高中生要结合对历史现象的深化理解,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基于自身学习方法的局限,高中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学习自主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一)缺乏更具科学性的课程设置

高中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显著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多种优质教学资源辅助下,以教师的针对性、目的性指导为前提,逐步完成。而时间点错综复杂、历史事件众多的学科特点,更加要求教师科学设置课程目标及内容。就目前教学现状分析,许多高中教育课程,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对时空观念的培养并不充分。这就导致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提升,缺乏扎实性基础与有效催化,无法以良好性文化积淀,对时空发展和变化进行系统性理解。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单纯性地记住一些历史事件名称及发生事件,相对缺乏对事件本身的时空背景和关联理解,容易限制学生时空素养的长期发展。

(二)缺乏强劲的自主学习内驱力

在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环节,仅仅依靠教师的科学引导,还远远不足。高中生学习内驱力的逐步强化,才是支撑其自身时空观念素养走得更远、走得更稳的关键性因素。在日益提升的发展要求下,高中生历史素养的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极高的自主学习意识助推,才能高效完成。而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主动获取信息、积极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但是在学习难度较高、相对枯燥的学科知识与自身因素影响下,部分学生各项能力的显著提升,更加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指导,相对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发现时空关系的能力也有待提升。

四、高中生时空观念素养培养路径

任何历史要素,无论是人还是事件,都需要以时间与空间为载体,否则就会失去原本的历史意义。所以,在高中历史知识学习中,教师要着重培养高中生的时空观念,不断丰富其历史知识结构,并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通过正确、高效的思维引导,使其掌握更灵活的学习方法。

(一)借助角色互换培养时空观念

对历史的研究,多数站在现代化发展视角,全方位、立体化审视、分析过去的事。历史事件的准确理解,需要特定背景与时间、空间支撑。所以,要想走进历史,充分了解历史,近距离感知历史,也需要将学生带到特定环境中,并利用特殊课堂,辅助高中生深化理解历史知识内涵。比如,在《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中,为了使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知识内涵,厘清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演出等活动,引导高中生站在关汉卿、王实甫等历史人物的视角,分析问题,并通过核心知识铺垫,走进辽宋夏金元文人的世界。以此,通过对他们思想、认知、感受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发展过程。站在“当事人”视角,分析问题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升高中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力,在特定环境下的深化思考,有助于其时空观念的科学形成与有效培养,这对其历史素养的提升,意义深远。

(二)依托时间轴强化时序感

作为高中历史能力培养重难点,高中生强烈的时序感,是时空观念素养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提升的有力保障。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散点式历史内容,进行有效整理与科学串联,并将教材内容以时间为线索,清晰化、直观化传递给学生,以此,重点培养高中生的时序意识。比如,在《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知识探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特定时间点与时代为坐标点,通过横纵向知识的有效延伸与拓展,编制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网,辅助学生在立体化知识结构的引导下,详细梳理古代制度变化,并对汉朝的察举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基础性知识,进行科学梳理,在全面把握历史事件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明朗化历史知识学习线索。在时间轴的绘制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高中生,以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绘制能加深理解,辅助教学的历史知识网。这种巧妙运用时间轴的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时序感,从而让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历史知识。

(三)利用历史地图建立时空模型

历史在发展,不同时代地理范围与不同历史事件发生地点,也不尽相同。而高中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不仅要强化其时序感,还要有条不紊地提升其空间感,在明确历史事件时间的同时,准确掌握其发生的范围及地理位置,以此为多维度知识网构建,夯实基础。作为一种具象化空间呈现方式,历史地图可以准确反映同时间段内的不同历史事件,这对高中生快速厘清历史事件关系,明确其发展走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在《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地图,向高中生深化讲解两宋时期的地域范围、重大军事事件及政治事件,以此,通过具象化空间辅助,助推其快速建立空间观念。历史地图的动态化特点突出,能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并能通过色彩与历史符号的科学搭配,将两宋的领土变迁、重大历史战役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直观化展示,这就为高中生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深化理解专制集权措施的利弊、王安石变法等核心知识,提供了有效辅助。

(四)深谙时空划分标准提升时空素养

高中生时空观念的形成路径,具有多样性特点。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知识深入探究中,如果高中生只掌握了一种时空划分标准,那么其很难形成完整而立体的知识结构,这对其综合素养提升较为不利。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要想使高中生构建明确、立体、科学的时空观念,势必要深谙多种时空划分标准,以此掌握更丰富的学习技巧。比如,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探究中,此部分的内容较为丰富,包含的知识点众多。要想厘清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脉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横纵向分析与对比,全面掌握核心知识。从时空横向划分,三国两晋南北朝同属于魏晋南北朝,但从时空纵向分析,两晋十六国与南北朝又有各自的独特发展,它们在横纵时空轴上,有着不同的历史特点。所以,高中生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剥离课程知识重点。在掌握多种划分标准后,高中生就可以将各大历史事件,放置于时空框架中,而后通过精准分析,快速厘清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总结等综合能力的同步发展,助推高中生历史素养的大步前进。

(五)巧用课堂导入培养时空素养

历史知识错综复杂,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网,难度较大,而要想将碎片式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并提升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新知识导入过程的生硬性是关键。为此,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应当提升对课前导入环节的重视程度。通过趣味化情境导入,将高中生“飞散”的思绪,拉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激发学生探究欲的同时,使其爱上历史知识学习,并在良好的教学氛围烘托下,逐步强化其时空观念。比如,在《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唐装、唐文化的热门短视频,并将其依托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以此为本节课重点知识讲解作铺垫。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影视作品、小说、历史资料等,说一说自己眼中的隋唐盛世。通过“野史”知识分享,实现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在弱化历史知识枯燥性的同时,为高中生时空观念的逐步形成奠定扎实基础。历史核心素养提升,需要对大量历史事件进行准确记忆与有效背诵,而借助趣味化课前导入,讲解核心知识点的方式,不仅可以辅助学生突破死记硬背模式束缚,还能在兴趣支撑下,进行连贯性历史知识学习,这对其借用时间与空间关系,将各大历史事件进行有效串联,提供了有效服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时间与空间观念的科学糅合,高中生时空观念素养的节节攀升,对其历史思维的稳步发展、历史知识感知力的显著提升、归纳和总结能力的优化培养,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作为历史本质的核心体现,时空观念是高中生全面认识历史的必备素养,也是学生深谙历史事件意义与内涵的有效辅助,更是教学质量双向提升的核心支撑。所以,要想逐渐提升高中生知识结构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教师可以从角色互换、时间轴、历史地图、时空划分标准、课堂导入等方面入手,探究更符合高中生成长与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对各历史事件内在关联的持续深挖,在循序渐进地强化高中生的时空观念素养的同时,为其综合能力的大步跨越助力。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维生素的新观念
跨越时空的相遇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健康观念治疗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