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习文根深才能叶茂,下一个十年继续稳扎稳打

2023-10-17余一广东崇正

收藏·拍卖 2023年4期
关键词:拍品藏家岭南

文:余一 图:广东崇正

许习文,中国拍卖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崇正拍卖总裁

业界素有“岭南雄狮”之谓的拍卖劲旅——广东崇正即将迎来第一个十年,对于一家拍卖行而言,意义不同凡响。自2013年成立以来,短短10年时间,“学术引领市场”,“务实”与“务虚”完美结合,使广东崇正扎实前行。曾连续7次推出过“九藤书屋”专场,吴湖帆、周炼霞诗稿“倩庵痴语”专场、端木蕻良旧藏专场等,在拍卖圈引起轰动。而广东崇正的努力并不止于拍品,还怀揣着一些不那么“接地气”的情怀做着学术梳理出版的“慢活”。作为崇正的首席执行人,这在许习文看来,拍卖不仅仅是一盘生意,更是一项文化事业。

以十年为节点,今年春拍崇正更是极尽采英撷秀之功,以大量的市场生货回馈藏家。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广东崇正如何调整步伐和策略应对市场?下一个十年又将如何布局?

以海量生货刺激市场

广东崇正成立十周年,这匹华南艺术品市场上的黑马以毋庸置疑的实力屹立于拍卖界。作为崇正的首席执行人,许习文一直深耕一线,对于市场有着切肤的眼光和考量;对于行业,有着从自身出发的直接的经验和觉察。

采访伊始,我们好奇地问他:“在拍卖行工作这么多年,您腻了吗?”

许习文坦言:“从事拍卖这个行业,首先要自己喜欢,因为喜欢才会不断去研究和学习。虽然有时候真的很累,经常在外奔波,出差强度很大,但是我们乐在其中。每天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藏品,征集更像是一种寻宝之旅,你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看到你一直想看的那件藏品,或者那件藏品原不知道经谁收藏,经过一路研究抽丝剥茧,最后给你一个惊喜。通过触摸和研究藏品让自己进阶,我觉得这是非常享受和受用的过程,也是文物艺术品最好玩的地方,虽苦犹乐。”

随着香港春拍、北京春拍相继收官,我们可以感受到今年艺术市场的行情变化。几乎每年都是压轴出场的广东崇正,面对当下市场大环境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在许习文看来,上半年艺术市场能够平稳过渡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其实针对这几年拍卖市场的变化,我们会实事求是,适当调整我们对市场的判断和预期,甚至于调整对拍品的征集策略和拍品结构,毕竟大环境就摆在那了。我们不会追求那种单个标的很高、很重磅的东西,我比较担心市场的消化能力和拍出后回款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找一些能够吸引市场的生货、市场没有露过面的世家旧藏来提振市场的信心,这类藏品估价可以更合理,与真正的市场价格更接近,更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今年崇正春拍拍品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量的生货,几乎生货率达到整个拍品的60%,这是非常难得的,好几个专场的拍品都是第一次露面。所以面对如今的市场大环境,我们还是扎扎实实去找一些能够真正吸引市场眼球的东西,来刺激市场,吸引成交。”

李可染 《爱晚亭》设色纸本 镜片 69.3cm×46.5cm成交价:575 万元

潘天寿 《英雄独立》立轴 设色纸本 1963 年作 88.5cm×47cm成交价: 575 万元

广东崇正自成立以来就是个定位非常清晰的拍卖行,它的起点在广东,立足区域本体性去开发市场属于文化担当,同时也是情理之中。“我们从成立开始就把岭南做一个重要专场或板块,这并不代表我们是以岭南拍卖为主,不想让大家把我们当做一个地域性的公司。”许习文分享道。

“岭南一直是我们不能疏忽的板块,毕竟我们身在广东,更要立足于岭南。目前并不存在本土资源枯竭的说法和担忧。比如有些艺术家原来的市场不太好,能见到的作品自然就少,但随着学术、市场持续挖掘,慢慢浮出市场,上拍量就会慢慢多起来。比如饶宗颐,在他去世以后,作品愈发受到藏家的追捧,这几年市场的量逐步增长。而每一季拍卖,‘关、黎’等岭南大师都有一些重磅的作品释出,说明民间的收藏量还是挺大的。我最近刚刚参加了成都广汇美术馆的开馆大展,他们馆藏里就有一张很有名的关山月作品,当时拍卖价格在2000 多万元,说明不只是广东人在收藏岭南画派。造成外界认为只有广东藏家在追捧岭南画派的错误现象,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岭南艺术的宣传不够,我们广东明清时期很多大家在全国也是很有学术地位和价值的,只是我们对本土的乡邦、乡贤等文献还没有很好的梳理,大家对他们的认识还没到位,但这也恰恰是我们的一个价格洼地和机会。”

十年不变,坚持以学术引领市场

当聊起广东崇正这十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许习文惊人地告诉我们:“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没有变化。”“我们以学术引领市场的坚守一直初心不变。十年前,从开业的第一场展览‘层林尽染·李可染作品展’,到首拍的‘陈垣手稿专场’,我们就确定了‘学术引领市场’这个宗旨,到今天我们一直在坚持,这也是我们深耕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一种态度和担当。”

“在学术中做拍卖,在拍卖中做学术”是业界朋友对广东崇正的评价。

对许习文而言,拍卖做的并不是一时的生意,买卖双方不仅仅是买卖关系,更多是一种朋友式的相互信赖关系。今年春拍,可居室将两百多件珍藏交予广东崇正拍卖,是可居家属长期以来的信任,更是崇正团队与先生一段极可珍护的文字因缘。“王老是以研究的方式进行收藏的‘收藏型的学问家’,相比藏品的观赏性,王老更注重藏品的学术性,有人说他宁可拿手里的李可染作品去换一封具有史料价值的信札,这就是先生的收藏观。经过先生的慧眼抉择,可居室收藏学人书札蔚为大观,这些藏札几乎每通都有掌故、有史实,非泛泛书札可比。”

康有为 致沈曾植信札一通一开信札 水墨纸本藏印:王贵忱印22cm×16cm出版:《可居室藏清代民国名人信札》,王贵忱、王大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年3 月版,224 页。成交价:11 万元

“端木蕻良的红楼旧梦”专场

“倩庵痴语:吴湖帆周鍊霞作品”专场

深耕行业十年,广东崇正以“崇正讲堂”“崇正出版”彰显着自己“以学术引领市场”的态度,即使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学术研究出版一直是我们很重视的板块,即便是在最难熬的三年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学人墨迹丛书的出版也按原计划在不断推进,到2022 年第一辑6 本书已经全部出版发行。今年春拍开始,因为疫情停了三年的‘崇正讲堂’也与藏家再度见面。我们一直专注于挖掘艺术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做过的出版种类很多,很多都是行业开创性的,比如《小痴大雅·清初黄璧书画艺术作品集》《听雨文余——高贞白书画》《宋湘书法》《关山月精品民间收藏卷》等。有时候一场拍卖结束就没了,但很多藏品不应该当做一锤子买卖,它的附加价值可以无限扩大,所谓‘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这些文献整理出版可以供社会再研究使用,更能体现收藏的真谛。”

从目前国内各大拍卖行的战略对策以及重点专场的分析可以知道,“学术引领市场”“讲好藏品故事”必然是未来艺术市场发展的主旋律,所以业界对于专场的设置也越来越细分化。世家旧藏一直是崇正的拳头产品,从成立到现在,几乎每一场大拍都有一两个特别好玩的、学术含量高的宝藏型专场,比如之前的“新建设”“学人墨迹”“九藤书屋”“倩庵痴语”“端木蕻良的红楼旧梦”“老报人旧藏”等,这季春拍的“一呼百响•王众音珍藏书画”“可居室藏书札钱币”等,都是崇正深挖学术与市场的结果呈现。”

下一个十年继续稳扎稳打

广东崇正风雨兼程已逾十年,见证了藏家的更新换代,也陪伴了一众藏家从“小白”走向成熟。在许习文看来,广东藏家在全国一直都是有口皆碑的。

“早期最先富起来的第一代藏家,他们挣钱难,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所以买东西会很慎重,消费比较理性,但是他们比较诚信,不会举完牌以后不付款或者赖账,他们有多少钱就买多少货,不会透支消费,这也是广东藏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第二代藏家没有原来的过多限制,所以出手会猛一些、阔绰一些,像深圳的很多藏家在全国拍卖场的表现都不错。我认为收藏更多是一种自觉性,而不是追风,行情不好就不买了。其实很多成熟的买家,不管行情好不好,该买还是买,行情不好时还有可能买到更便宜的货。同时,收藏也是一种坚守,比如刚开馆的广汇集团,广汇美术馆这个名片比它任何产业和板块都更能让人肃然起敬。”

那么,一个成功拍卖行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一家拍卖行良性的运营是大前提,也是最重要的,没有良性的运营,光有情怀、担当、坚守是走不长远的。对于藏家,我会建议他站在艺术史的维度去开始自己的收藏,去审视自己的藏品,去完善自己的藏品矩阵,我觉得这是藏家最好的进阶方式。”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今年是广东崇正的第一个10 年,下一个10 年怎么走?

许习文分享道:“我认为前10 年是崇正打根基的探索期,这10 年的根基打得深不深、牢不牢,对后面10 年、20 年的发展是很关键的。一棵树的叶子看起来很繁茂,但根扎得不深,一个台风来就倒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前10 年一定要扎扎实实做好打根基这个工作。下一个10 年,我们将不断调整战略布局,包括某些板块的转型和城市区域的市场布局,比如深圳也对我们伸出了橄榄枝。如今的大环境,谁也不知道下一个10 年会怎么样,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扎扎实实做好自己,把学术做得再扎实些,根再牢固些,且行且珍惜,不忘初心。”

“九藤书屋藏名家书画”专场

“同气并香·张伯驹潘素的朋友圈”专场

十年一日,千里寸心。十载耕耘,行业风云变幻,广东崇正始终稳扎稳打,为开拓市场探索一切可能。

猜你喜欢

拍品藏家岭南
忆岭南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雨岭南
2018年前50件中国文物艺术拍品(按成交价格排名)
不辞长作岭南人
秋拍第二轮:印象派崛起,现当代复苏?佳士得VS苏富比2017秋拍亿元拍品排行榜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