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瞧云南转身天堑变通途

2023-10-17文图何新文李雨霖汪二款贾翔颜越虎温益群闵杉梁东婕

云南画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古桥大桥桥梁

文图/何新文 李雨霖 汪二款 贾翔 颜越虎 温益群 闵杉 梁东婕

从古至今,桥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们在将天堑化为通途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发挥促进经贸往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异地文明超越了江河的险阻,得以自由地传播与弘扬。

图/徐维义

云南古桥跨越时间长河的彩虹之桥

图/宋林武

在云南省众多的大江小河上,千百年来修建了无数跨江过河的桥梁,不仅有普通木梁桥、石梁桥,还有伸臂木梁桥、伸臂石梁桥;拱桥最多见,孔数最多的石拱桥可达十七孔;吊桥同样让云南人引以为豪,铁索桥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天堑变通途。云南还有众多造型独特的廊桥,有的是石墩木梁木廊,有的是石拱桥上架屋,有的是木廊瓦顶,有的是木廊草顶,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云南的古桥多为明清时期建造而留存至今的。由于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条件,多数地区山高坡陡、河流湍急,因而修路架桥更显得艰难险阻。然而,云南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种种困难,架起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桥梁,在云南三江并流的帚状带水系上,不知有多少座古桥,它们造型各异,有的形如彩虹,有的形如卧龙,有的早已名扬四海,还有很多一直深藏大山之间。

——蜀身毒道——用桥梁串起的边境密道

桥是路在河面上的延伸,地处澜沧江和怒江之间的保山,蜀身毒道不知跨越了多少条河流。在这里,道路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桥梁的历史,至少在云南,霁虹桥、惠通桥的名气远远大于古道本身的名气。从一座座桥梁被架起的那一刻起,印度洋的海风从此吹入红色高原,驮着蜀布、丝绸和漆器的马队从蜀地出发越过高黎贡山后,抵达腾越(今腾冲)与印度商人交换商品。或继续前行,越过亲敦江和那加山脉到印度阿萨姆邦,然后沿着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再抵达印度平原。

潞江坝的晨雾里,一座新桥正在诞生。不知道这座桥有多高,也不知道它有多长,只知道它将从怒山的隧道里钻出来,从空中跨过整个潞江坝,进入高黎贡山的隧道。这座桥是保龙高速公路的怒江大桥,庞大的施工场地显现着它未来的规模。

离它不远是320国道上的曼海桥,一座雄伟壮观的斜拉桥。这座桥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目前通往德宏州以及腾冲、龙陵等地的必经之地。桥头地区十分繁华,宾馆、酒店应有尽有,排成长龙般的大车等待着边防武警的检查。来自内地的各种货物,来自缅甸的木材、矿产,通过这座大桥运往各地,古道的辉煌可以说在这里延续着,但再过几年,它就要让位给旁边的高速公路大桥了。

惠人桥遗址

有的桥还“活”着,有的桥已经“死”了,也许它还在那里,但没有了使用功能的桥只是一件供人凭吊的文物。惠人桥只剩下了两个桥墩,这座建成于1839年的铁索桥,仅仅存在了100多年的时间,当我在怒江边一片乱石滩上初见这座犹如城堡一般的废桥时,不免为它的气势所惊惧。江中心的兀然突起,那不像是桥墩,而是一艘正在沉没的巨轮。高耸的哥特式门楼,层层砖石垒起的数十米高城堡似的桥墩构成了这艘巨轮的船首,一直保持着沉没时的样子,岁月的荒草和杂树覆盖了它的顶部,给人一种无比苍老的感觉。实际上,它消失的时间只有几十年。

比惠人桥更古老的桥——双虹桥仍然“活”着,这座怒江上第一座铁索桥已经屹立了216年,附近的村民每逢街天就要赶着骡子、背着农产品从这座古桥上跨过怒江,到对岸进行交易,并接触外面的世界。双虹桥是一座充满中国文化的桥,就连作为桥墩的礁石上都建起了雕梁画栋的亭子。显然,过往这里的文人不少,需要一座亭子来欣赏风光,吟诗作对。若干年以前,双虹桥就是现在的曼海桥,商旅、马帮络绎不绝,南方丝绸之路的主道从这里通过,然后翻越高黎贡山南斋公房前往腾冲。桥西岸的台地过去叫双虹桥街,是整个上江(包括保山芒宽和怒江州)地区最大的街子,但我没有看到一点踪迹,只有一片郁郁葱葱的芒果园。

双虹桥

——霁虹桥——700年间从未改名

每一座桥都有它的作用,即使是在一条小河上搭起的独木桥。桥只要它的作用还在,死了也会让它复活,让它一直使用下去。那么,在蜀身毒道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桥是哪一座呢?唯有澜沧江上的霁虹桥——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铁索桥。“度博南,越兰津。渡兰沧,为他人。”古老的歌谣里,兰津渡就已经成为蜀身毒道上的要冲。在澜沧江上,为什么要选择这里渡江,但直到滇缅公路上的功果桥修通,这里都是唯一的渡口。在我的眼里,这并不是一个好渡口,且不说两岸山高坡陡,东边是博南山的“九曲十八盘”,西边是罗岷山的“梯云路”,而这里澜沧江受两山挤压,水流湍急。在1986年至1999年霁虹桥毁坏未建的时间,就有20余人在渡江时船倾人亡。那么两千多年前呢?

古书上记载着最早是“以篾绳为桥,攀援而渡”,这应该是溜索,在澜沧江的上游,到现在都还以溜索渡江。随着永昌郡的设立,大规模贸易往来,仅靠溜索和船渡很难满足需求,于是“武侯南征,架桥以济师”。这算是兰津渡架桥的最早记载,诸葛亮是否到过滇西已不可考,但至少在三国时就有了桥,虽然还不叫霁虹桥。至唐代,这里已建竹索桥。元代,改建木桥,题名为“霁虹桥”,至今已700多年了。从这以后桥建了毁、毁了又建,它的名字都没有变过——霁虹桥。

其实,引人注目的不是桥,而是桥头石壁上壮观的摩崖石刻。那是七八十米高的崖壁,上面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布满了文字。最早的题字早就被后人所掩盖,而最新的文字是现代人低俗的“某某到此一游”。古人的文化修养显然要比我们高得多,“西南第一桥”“沧水飞虹”“壁立万仞”“金齿咽喉”“天南玉尺”……还有20多首诗词,大的字有2米见方,小的也是数十厘米,字体有隶、草、楷多种,这些还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还有多少呢。这就是历史吗?两千多年关于兰津渡、霁虹桥或者蜀身毒道的历史?山无语,江无语。面对着这苍凉的石壁,我惟以沉默。

到了21世纪,小湾电站蓄水以后,兰津渡彻底被淹没,霁虹桥和摩崖石刻都已不复存在。要读懂古道,只有如一个朝圣者艰难跋涉之后,来到崖壁的面前,心怀敬仰地凝视着它,古道的秘密都书写在上面。但它和兰津渡、霁虹桥,都已经消失在江底,历史就此湮灭。

——金龙桥——万里长江第一桥

在丽江市永胜县大安乡与古城区七河乡隔江相望的金沙江段,保存着一座有着150年历史的铁索桥——金龙桥。百年来,它见证了丽江与永胜两地的商贾繁荣、历史更迭和交通变迁,是川、滇、藏三省茶马古道的关津要隘。沧海桑田,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金龙桥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自古以来,金龙桥所处地就是东来西往的关津道口,在这里,一度演绎着人与自然抗争的历史。历史记载,在金龙桥建成之前,两岸人民只能用小木船或革囊渡人,因为江窄水急,事故时常发生,极不安全。后来,世居的纳西、彝、傈僳、汉等各族人民便发明了溜索。他们在两岸巨大岩石上系以大竹索,用溜筒覆索上,负索而渡,故而梓里渡称为篾缆渡或溜索渡,篾缆或溜索极不安全,人悬空中,稍有闪失便会坠入大江,葬身鱼腹,人们从痛苦的渡江历程中悟出安全之策,开始了艰辛的架桥壮举。

最早的梓里桥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据明万历《云南通志》载,很久以前江面上就有用竹子组合而成的吊桥。这种桥并不把稳,每隔一两年就得换竹索。后来,人们又将竹索桥改建成铁索桥,现存的梓里铁索桥兴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鹤庆人蒋宗汉捐资白银十万两,历时4年修建而成。

《新纂云南通志》记载了蒋宗汉修桥的原因:“宗汉始居亲丧时,回酋马金保数过其家,强加以爵秩。宗汉阳许诺,夜间盗走军营,及金沙江,追兵四合,宗汉穷急,无以渡,指江水誓曰:‘苟天相吾,幸存活宗汉身,他日必灭此贼’,其后贵仕,乃出资造梓里桥,利便行旅,人至今称志云。”而今,金龙桥西端矗立的碑文上,还铭刻记载着蒋宗汉修桥及捐款建桥的相关史实。修建金龙桥建筑材料全凭人背马驮、手工打造,铁链扣也是在两地县城打好,再驮到江边的。据说当时一匹大骡子仅能驮6扣铁链,而毛驴只能驮2扣铁链,要两天时间才能驮到江边,驮到江边后,再用炉火煮合锤炼成无缝铁链。可见,要建成这样举世闻名的铁索桥,在过去艰难的历史条件下,两岸距永胜、丽江两地均在百里以上,关山重重路漫漫,驮铃叮当萦长空。

在桥头堡东西两端悬挂的两块匾上也注明了款识:“光绪五年钦赐黄马褂记名云南提督军门前署腾越总镇图桑阿巴图鲁蒋宗汉题。”另一块是蒋宗汉为该桥命名的“金龙桥”,三字墨底金字,为浮雕,较为显赫,遒劲端庄,古色古香,两块匾今仍悬桥头。

虽然金龙桥在历史上大名鼎鼎,也与丽江宝山石头城、黑龙潭同属于丽江屈指可数的几座“国宝”级文物之一,可如今后两者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金龙桥却显得很“低调”,除了常住附近的村民会路过,便无他人问津了。

图/杨士斌

——云龙桥——博南古道幸存之桥

云龙桥位于漾濞县城西边的漾濞江峡谷上,在当地被称为“铁链子桥”或“吊桥”,是博南古道唯一幸存的古铁链吊桥。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述:“依东山西麓北行三里许,抵漾濞街,居庐夹街临水甚盛,有铁索桥北上流一里。”

在桥头,一块几年前新修的石碑,写着云龙桥的历史。关于云龙桥,传说某日清晨,忽见一缕彩云在漾濞古镇西角绵亘江上,如同蛟龙过江。民众认定是神龙显灵,昭示新选桥址就定于此。遂在此处江面上建起铁索桥,并形成漾濞一景“铁锁云龙”。500多年的风风雨雨,印记着过去马锅关歇脚住宿的痕迹。

桥面上依旧行走着来来往往的老百姓,同几年前相比,很难见到马匹从桥上经过。我走过铁索桥的木板,木板的下方是相隔10余米的漾江江面,在今天看来,漾江已经算不上有多少险峻,但在历史上,一年一度上涨汹涌的江水,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人们通行的意志,也阻隔着人们的脚步。桥两岸的居民不仅需要通过云龙桥给生活提供方便,也在桥的两岸见证和守护了桥的岁月沧桑。

桥的周围是一片老屋,著名的茶马古道就连接在云龙桥的两头。因为2021年漾濞的连续中小强度的地震,一些老屋被标识成为危房,尽管如此,除了新修的部分建筑,云龙桥区域仍然保存了漾濞古城的模样。

——沘江——一江通百桥

云龙县境内河流众多,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上风景各不同。千百年前,因盐矿业发达,运输的需要,建设了不少桥梁,一座座跨越江河的桥,让云龙有了更多与外界商旅文化交流的机会。浮、梁、吊、拱,云龙的桥有着多种艺术气息,藤桥、砖桥、木桥、石桥,依山傍水,融入自然又独具特色。横跨沘江的通京桥虽历经百余年,如今依然能为桥上行人遮风避雨;白石松水的古藤桥枯藤环绕,是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深藏于检槽乡师井村大村箐口的关帝圣君桥,是建于清代乾嘉时期的单孔石拱桥,如今已是“沘江古桥梁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沘江,在白族语里是“盐江”之意。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沘江河畔已是一块闻名三滇的热土。因盐设县,让这块土地从此昌盛繁荣,富甲一方。与此同时,一个叫作“诺邓”的山村开始横空出世,直到今天,依旧在中国文化旅游版图上璨如星辰、熠熠有光。

到云龙游览过古桥的人们,在一阵赞叹之后,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云龙为何有那么多的古桥?“隔山容易隔水难”,这句在云龙留传了千百年的民言,就是最浓缩的答案。云龙地处滇西高原,这里群山深壑众多、河流密布,其中沘江及其支流连通着云龙的各个乡村寨子,云龙古桥梁也主要集中在沘江及其支流上。这条短短123公里的干流和细密分布的支流上,存有100多座古桥。

——通京桥——一座传奇古桥

去往长新乡公路下面的小村正中,一座瓦顶木结构的古桥横跨沘江,这就是“通京桥”。桥旁边的石碑上记载着,通京桥又名“通金桥”。“通京”乃四通八达、直上京师之意;“通金”则因附近曾有炼银的矿场。这两者之间,更皆有当地民众对富足生活的向往,以及先人的远瞩高瞻、卓识远见。在古桥密集的云龙县,它始终保存完好,并且是现今大理州辖区内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古桥。

在桥头的碑文上,有这样的文字:“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全长40米,孔净跨29米,高于水面12.5米……”通京桥历经多次重修,至今依然是附近大包罗村往来的主要通道,大包罗村村民也依然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往来穿梭在桥上。桥上的瓦顶、裙板,依然为他们遮风挡雨;桥内安置的木凳,依然可以纳凉、歇息……和同行的其他人一起走上桥头,一股牛马臊气扑鼻而来。云龙山地众多,古桥沿岸,犍牛骡马成了山居农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于是通京古桥亦走牛羊骡马,而且还在桥中央设置了专门的牛马通道,兼顾了桥身的安全和耐用。

当地老人喜欢坐在古桥旁边的石凳上消磨时间,我们走过去和他们攀谈,他们左一言右一语地告诉我们,造桥用的木材是松树,砍伐后的松树树干不需要做浸泡处理,表面也不需要涂抹油。听完之后我们都很诧异,那为什么桥木上有似油的一层呢?原来是后人涂抹的桐油,为了保护古桥,以防虫蛀。以前建桥的木材虽然不需要做特殊处理,但是古人用他们的传统知识去延长桥梁的寿命:他们对采伐木材的季节非常讲究,采伐木材必须在八月份进行,采伐竹子则在七月份,俗称“七竹八木”,只有在这个时间段砍伐的木材、竹材才不易腐烂。

——双龙桥——全国最著名的古桥代表作之一

建水自唐元和年间设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史料记载,建水古称“步头”,亦称巴甸。步头,是指埠或码头,意为“水为码头”之意。“巴甸”则为彝族话,“巴”为旱地,“甸”为水,意思是被水环绕的一块旱地(岛屿)。据史料记载,唐以前的建水坝子,四面环山,低洼平坦,是一个被水淹没的山间大海(湖)。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建水历史上建了许多桥,据雍正《建水州志·津梁》记载,明万历年间到清雍正年间建水全境内就有29座桥梁。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曾经在建水历史上担当过重要使命的桥梁,由于洪水冲击或长期使用而自然损坏,抑或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其中相当一部分桥梁已经消失或是拆除。如今,建水还有50多座古桥遍布县内,它们或精巧别致,轻盈飘然;或典雅凝重,雄浑傲然;或粗狂本真,野趣自然。它们横跨于河流两岸,架在青山绿水间,横亘在古今相接处。今天,桥的意义不仅是供人渡河,更是一道独有的地理文化风景。

其中,最知名的一座桥莫过于双龙桥,远眺双龙桥,矗立在建水西坝的十里平川之间,十七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雄伟壮丽,如长虹卧波。古桥高9米,全桥长148米,桥身用约500块石块镶砌而成。桥上原本建盖了三座飞檐式阁楼,南北两端各建两小阁,中间为三层大阁,三阁交相辉映,但北面一阁在护国战争中被焚毁,今天所见只剩两阁。

为什么叫双龙桥?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原来由于建在泸江与塌冲河上,因两河蜿蜒如龙,故而得名。双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是在沪江上建石桥三孔,后来因为沪江、塌冲河河水泛滥,河床逐渐加宽,三孔小桥独居河中,不能横贯两岸,当地官民又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续建十四孔,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雁齿蝉联、合为一体,又叫“十七孔桥”。

作为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多孔连拱桥,建水双龙桥承袭了我国桥梁建筑的风格特点,集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于一体,凝聚着滇南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聪明才智,在我国古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65年,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仪态万千的我国古代桥梁》一书中,把建水双龙桥列为全国最著名的古桥代表作之一,并曾在《中国古桥技术史》中专门介绍建水双龙桥。

观赏建水双龙桥的最佳时段,莫过于日出和日落时分。晴天的傍晚,从建水古城骑车一路向西,到双龙桥驻足,看一泓碧水、云卷云舒、夕阳西下,古桥在斑驳陆离的光影中透出无尽沧桑。若运气不错,游客还能看到“金光穿洞”的奇观。清晨,泸江水面泛起如雾般的薄薄水汽,当缕缕阳光穿过双龙桥的十七孔桥洞时,强烈的光线投射到广阔的水面上,会形成十七道明亮的金光。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这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政府顺势而为,桥的边上建起了湿地公园,泸江河里灌满了水,风平浪静的时候,桥倒映在河水里,蔚为壮观。夕阳西下,附近村寨的几个妇女收工回家,正从桥上经过。桥下虽然没有水,桥当路,桥的作用依然还在发挥着。

云南近代的铁路公路桥跨越山河的沧桑历史之桥

——人字桥——滇越铁路必经之桥

滇越铁路在绵延的崇山峻岭之中穿梭,其建造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就是修建了一座举世闻名的“人”字形结构的铁路桥。这座“人”字形铁路桥位于屏边县四岔河大峡谷的两座高山之间。人字桥桥头分别衔接在两边悬崖的隧道口,隧道又在山体中转弯,这就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在悬崖上打眼,当时就考虑用绳子拴着劳工的腰悬在半空中,在那里用錾子打洞口。施工时劳工都不敢穿衣服,因为这里山风特别大,衣服一旦被钩挂在岩石上、树枝上或在烈风的吹拂下极易跌落悬崖。在铆合桥梁部件时,更是惊险无比,拱臂悬挂于山谷半空中,劳工们从山顶用绳系于腰部凌空垂下,一锤一锤地将桥体部件铆合。如果用力过猛,一锤砸空或绳索扭断,人便掉进深渊,绝无生还的可能。一开始劳工都不愿冒死去干,法国人不得不给出“每打一锤给半块大洋”的最大刺激,鼓励劳工们拿生命做赌注,劳工们才开始施工。

铁路桥从1907年初开工建设,到1908年底竣工通车,在那个工业没有今天发达的年代,全部靠人用纯手工打造这么一座桥。据史料记载,修建仅67米长的人字桥中国路工就有800多人死亡,平均每米死亡12人,这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令人惊骇的数字。当年法国报纸称:中国工人在人字桥上的施工是“死亡之上的舞蹈”。

该桥托起的不仅是180吨重的自身桥梁。百年来,它承载过南来北往的列车数十万趟次,运送旅客人员数以亿计。人字桥更见证中国与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河口起义、护国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越抗法、援越抗美、对外开放、东盟贸易等。其承载的荣辱与沧桑、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内涵,书写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浓墨重彩。

——惠通桥——滇缅公路上的伟大桥梁

惠通桥位于保山市施甸县与龙陵县两县交界的怒江大峡谷上,是昆明通往滇西乃至国外的咽喉要塞。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以前当地人把它叫作“腊勐”渡口。到了清朝的道光和同治年间,在潞江土司线如伦和永昌府同知覃克振的倡导下,把“腊勐”渡口修建成了铁索吊桥。惠通桥这个名字,是在1938年1月修筑滇缅公路时才正式命名的。惠通桥全长205米,跨径190米,由17根德国巨型钢缆飞架而成,最大负重量为7吨。1974年6月用钢筋水泥建造的红旗桥落成通车后,惠通桥就开始封闭,成了历史的桥梁。

怒江上最有名、最伟大的桥便是这座惠通桥,它还在那里,却成了供人凭吊的文物。巨大的钢骨架横跨在怒江上,发着冷冷的寒光,寒光里映射出血与火。看过《大马帮》的人也许还记得这座桥是怎样建成的,所有的钢索、钢梁都是靠人扛过来的,数百人排成一条长龙,数百米长的钢索把每个人的肩头磨破,古道变成了一条“血路”,就这样滇缅公路的咽喉——惠通桥建成了。当然,我们也不要忘记梁金山,是他个人捐资建成了这座钢索吊桥。1942年5月5日,惠通桥经历了它一生中最为悲壮的时光,当日本侵略者已经冲上桥头,千钧一发之际,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桥的远征军营长一声“炸桥”,惠通桥永远铭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抗战胜利后,惠通桥重建通车,一直使用到1977年。

云南现代的桥跨越艰难险阻的致富之桥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现代桥梁虽不及刘禹锡诗中那般婉约古朴,但却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本领,让一桥飞架南北,从此天堑变通途。

云南是一个以高原山地为主的省份,不少地区看似毗邻,却被险要的大山或是湍急的河流阻隔。千百年来,人们用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脚下的路,艰难重重,危险万分。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一座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化桥梁攻克了地形与时间的考验,自此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创下一个个世界之最。

云南的桥梁之所以出圈,是因为它卧于群山之间,架于激流之上,以壮丽的河山为背景,以命运的抗衡为故事。所以,来到云南,这七座现代化桥梁,切莫错过!

北盘江大桥

它被称为世界第一高桥,大桥坐落于云南宣威与贵州水城交界处,横跨云贵两省,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也是世界最高的跨江大桥,比国外最高桥梁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吉焦峡谷大桥(管道桥)高出近100米。

大桥由云贵两省合作共建。由于大桥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沿江10公里的山体地貌石灰岩密布,山体硬度极差,为躲避遍布山体的溶洞和裂隙,设计人员不断将桥的位置往高处移,最终将桥面定在565米这个令人眼晕的高度。作为一座著名的大跨度斜拉桥,北盘江大桥共设224根斜拉索,藏在这些白色护套里的斜拉索,直径只有15.2毫米,但镀锌钢丝让它的抗拉强度,达到了普通建筑用钢强度的4至8倍。这些斜拉索还采用了最先进的防腐体系,特殊材质的护套和涂层,保护钢索免受风雨侵蚀,让大桥稳稳扎在山石之巅。

经过3年的建设,2016年12月29日大桥实现通车,改变了千百年来贵州都格镇和云南普立乡隔江而望的历史。

曾经两岸居民互通往来,要翻越3座山头,走40公里山路,大概3个小时才能到达对岸。大桥通车后,云南宣威市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从此前的5个小时左右,缩短为1个多小时。2018年5月,北盘江大桥荣获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斯金奖。2018年9月,北盘江大桥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大桥设计为双向四车道,未设置人行通道和观景台,要想一观大桥的雄起壮丽,必须置身桥外。最佳的观景点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云南宣威市普立乡腊龙村;另一个在贵州水城都格镇旁的一处山顶上,因为途径乡里的道路,路面虽已硬化,但车道窄,弯道多,错车难。或者可以直接搜“北盘江大桥观景台”,上山道路是盘山路,车到达停车区后,步行50米可达观景台。此外,还可以在关兴公路北盘江大桥两侧的服务区观看。建议带上无人机,可直观感受世界第一高桥的震撼。

普立大桥

大桥位于宣威市境内,搭建在北盘江上,连接贵州都格与云南普立,横跨宝山、普立两个乡镇,是一座高速公路钢箱梁悬索桥,全桥长1040米,主跨为628米,塔高153.5米,峡谷谷底距桥面垂直高度近500米,地势陡峭,峡谷中气流变幻无常,是世界最高的悬索桥。目前,国内山区有且仅有普立特大桥采用钢箱加劲梁悬索的方案建成通车,因此它是中国山区钢箱加劲梁悬索桥零突破的标志。

普立乡尼珠河大桥是杭瑞高速公路上的一个重要景观,将遵义、六盘水、曲靖、昆明、大理、瑞丽等旅游景区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黄金旅游线路。

普立大桥有设置观景台,游客也可以从马田收费站下高速,走一段老路,大概20分钟左右就能看到大桥。从普立大桥到北盘江大桥只需20多分钟,有时间的话可以一并欣赏两座世界级的大桥。

游览完普立大桥,可以去看看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欣赏旖旎风光,在景区官寨沟出口处,还可以乘坐青云梯,其高度268米,为世界第一高户外观光电梯。

虎跳峡金沙江特大桥

大桥位于虎跳峡景区内,桥位处河谷深切,山势陡峭,大桥总长为1020米,主桥为766米独塔单跨地锚式钢桁梁悬索桥结构,桥面距江面260米。桥位区域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地震烈度高,下游电站蓄水位高,是香丽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2021年2月大桥通车运营,桥面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香丽高速公路的建设创下了“两个世界第一”:一是虎跳峡金沙江特大桥为独塔单跨地锚式悬索桥,为同类桥型跨度世界第一,滚轴式复合索鞍在国内大跨度悬索桥首次使用;二是虎跳峡地下互通为国内高速公路第一次采用,解决了“世界级”难题,建成后的虎跳峡地下立交实现了“桥、隧、地下互通”相连。

这座桥只有一个索塔,因为丽江岸这头,村庄田地右下方的山脊基础为板岩,岩体质量好,抗压强度较高,地基的承载力较好,地质地形条件满足设立索塔的要求,加之考虑桥梁施工需要,所以确定在丽江岸相对较缓较稳定的山脊上设立一个索塔。而香格里拉山势陡峻,自然坡度均约50度,无较缓台地,坡面基岩出露,坡崩积覆盖层主要为碎石角砾土,覆盖较薄,索塔要求的地质条件欠缺。加之山脚通行虎跳峡旅游公路,为保证施工安全,避免大桥的修建对旅游公路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避免对景区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取消索塔的设立。

虎跳峡本身就是自带流量的景区,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金沙江的雄奇险峻,更是虎跳峡金沙江特大桥的绝佳观景点。

怒江特大桥

怒江特大桥作为保龙高速公路上的3个控制性工程之一,是目前云南跨江最长的一座大桥。建成后的大桥在视觉上如一条伏卧在怒江上即将腾飞的长龙。

从高速上经过怒江特大桥时,可以看到怒江从桥下缓缓流过,有时还能看到江心岛以及岛上茂密的树林。要想远观大桥的全貌,可以从高速进入潞江坝服务区后,沿着路右转走到头,就可以看到怒江特大桥的观景台。服务区也是一个不错的景点,这里还有公路博物馆、老式汽车展示等。

大桥修建实现了快速出行的方式,也拉进了保山到瑞丽的距离。打卡怒江特大桥,沿途的风景一定不可错过,可以从大理前往瑞丽,途径保山时,去感受下腾冲热海的热情、和顺古镇的婉约,还有腾冲火山国家公园的旖旎风光,抵达瑞丽后,“一寨两国”的神奇、姐勒大金塔的梦幻都值得一观。

龙江大桥

龙江大桥,亦称龙江特大桥,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龙江中游河段,跨越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上邦焕村与腾冲市五合乡大丙弄村之间的龙川江河谷,为单跨简支钢箱梁悬索桥,是保山至腾冲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2016年5月1日,龙江大桥正式通车。龙江大桥总长2470.58米,桥面宽33.5米,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这座与美国金门大桥一样设计的大桥,号称云南最美路桥。龙江特大桥是喜马拉雅山系横断山脉上的一个奇迹,采用重力式锚碇构造,钢箱梁施工采用缆索吊装方案,规模为世界同类桥梁之最。

图/崔永江

大桥一头连着高黎贡山,一头连着极边腾冲,站在桥头向对岸远远望去,整座桥在云雾缥缈中甚是壮观,因此龙江大桥又被称为“云端”上的工程;俯瞰桥下,滔滔龙江水只是一股如麻绳般粗细的线条,如此可见桥梁之高。桥面有专门供人行走游览的步道,站在桥头向对岸远远望去,整座桥仿佛置于仙境中。

元江双线特大桥

元江双线特大桥位于云南省元江县内,大桥全长832.2米,大桥横跨哀牢山的两座山峰,红色的钢铁桥身横亘在元江之上,将隔江相望的两座山峰连接起来。这座超级大桥是我国首次建造的大跨度上承式连续钢桁梁铁路桥,全长为832.2米,桥面到江面高度差237米,大桥最大跨度249米,有6个桥墩,其中最高的3号桥墩高达154米,相当于54层楼房的高度,是目前世界双线铁路特大桥“排名前列高墩”,这座大桥建设创下多项世界纪录。这座桥经过100多名建设者4年的奋战最终建成,它是中老铁路玉磨段重点控制性工程。

观看元江双线特大桥有一个不错的观景点,就是世界第一高桥景区,在国道213线高速公路旁,景区内有五大景点:战壕遗址景点、因明朝末代皇帝住过而得名的大明寺景点、据当地一个美丽的传说而修建的大龙头景点、一览八桥观景台景点(一眼可看见八座桥)、世界第一高桥景点。

观光完大桥后,如果赶上芒果节,还可以到元江县城内品尝不同品种的芒果,体验一下元江的热海温泉。

绿汁江大桥

绿汁江大桥是云南境内的一座桥,是玉楚高速公路重点控制工程,位于易门县与双柏县交界处,跨越绿汁江。大桥全长798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大桥作为中国首座单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其单塔单跨悬索桥跨度780米为世界第一。大桥建成后将创造首座单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最大跨度的单塔单跨悬索桥(主跨780米)、最大倾角隧道锚(54度)三项世界纪录。

绿汁江大桥的最佳观景点在易门绿汁滇铜古镇景区内。景区位于易门县城西43公里处,离玉楚高速绿汁出口7.8公里,是云南省最古老的铜矿厂区之一,曾是中国八大铜矿之一的易门矿务局所在地,2020年11月成功申报为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景区以青砖红墙为主色调的绿汁集镇为核心,以绿汁江大桥、绿汁坡观景台、108弯盘山公路、猫猫山休闲公园、绿汁公园、铜矿工业遗产、绿汁江沿江观光区主要景点,春戏水、夏赏花、秋摸鱼、冬观云,形成了集生态观光、休闲运动、户外徒步探险、历史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如果这个季节去,还可以在绿汁品尝一下野生菌大餐,这里是野生菌品种繁多,价格实惠,不少游客都慕名到此打卡。

弥勒虹溪三代一品坊

猜你喜欢

古桥大桥桥梁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数鸭子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自杀的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