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缔造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以湖北省石首市为例

2023-10-16付利容

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7期
关键词:宜业石首市宜居

○ 付利容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迫切需要,是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内在需要。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共同缔造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回应基层治理时代之问的重大创新,其主要理念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当前,湖北省各地的共同缔造活动如火如荼,“口袋公园”、污水治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共享菜园、共享农庄、农事体验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日益壮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绿色版图不断扩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广袤大地交相辉映。

一、石首市以共同缔造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自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来,围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总体要求,湖北省石首市突出党建引领,先行谋划部署,兴办民生实事,激发内生动力,积极探索适合石首发展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路径方法;建设共同缔造示范点,通过充分发动和引导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不断推动生态美、治理好、产业兴、生活优的和美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和形成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石首路径”。

(一)通过宣传引导实现决策共谋

一是听取民意。石首市共同缔造试点各村建立了“禾场议事”“树下议事”等议事形式20多种,听取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找寻“最大公约数”,细化目标,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村民围坐在一起议事,在讨论会上建言献策,围绕村庄发展规划开展讨论,让供给切实满足村民的现实需求。二是宣传发动。石首市不遗余力在这一环节做文章,布置展板专栏、播放音频广播、在自媒体公众号进行报道等,方式多样、内容丰富,让群众从多渠道全方位了解事关村庄发展的大事小事,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村级发展事务。三是打造示范点。在发掘历史底蕴、打造示范点的过程中,群众出让闲置土地,村级打造湿地游园,各示范区修建文化长廊、公园游园,通过让群众看得见切实的转变调动群众参与热情,让村民由“站着看”转变为“围着干”。在实践中通过各种方式激发群众参与决策共谋的积极性,动员村民群策群力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通过汇聚民力促进发展共建

一是党建引领。通过党员干部进楼栋,实现群众需求和党员志愿服务对接;建立小区改造前共商、改造中共建、改造后共治的“1+1+1”的工作机制,保证群众全程参与小区改造。东升镇新港口村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示范包保到户,村民实施“门前五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安全、包文明),推动各方主体参与“三清四化”(清房边、清路边、清水边,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活动,真正发动群众参与管理、维护环境。二是盘活资源。高陵镇高陵岗社区、笔架山街道办事处易家铺村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打造共享农庄,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引导农民、农业和企业互促共赢。共享农庄既创造价值让农民增收,又让乡村美丽;既让乡愁可感可知,又让田园梦想成为现实,成为通向城市的生态走廊。三是汇聚力量。在政府相关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凝聚乡贤能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广泛发动本土乡贤达人,发挥在外成功企业家和从政人士的影响力,科学谋划项目,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借项目建设之势,行共同缔造之实。桃花山镇李花山村筹措资金20余万元,谋划庭院建设、民宿改造项目,完成了68户村民房前屋后环境的整治,在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时,推动了乡村文旅发展。

(三)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建设共管

一是坚持党员示范。石首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了“五会两队”(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卫生理事会、村组理事会和平安联防队、网格“啄木鸟”队),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引导树立文明新风。二是创新自治体系。积极开展“五个认领”活动,发动群众认领房前屋后的“五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小公园),认领一条路巷、一个堰塘(沟渠)、一片林,坚持建设共管。石首市共划设责任区800 余个,群众认领责任区后,纷纷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配合政府建设好责任区。共建共管让各项举措久久为功,推动乡村、社区治理持续向好。

(四)通过广纳民意选树典型实现效果共评

一是举办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十大优秀案例评选。以群众的评价为准,每个环节都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公开投票并以真实数据衡量成果大小,使共同缔造工作始终在群众的监督下开展。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采取积分兑换奖励制度,调动村民当模范、争荣誉的热情,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调关镇披甲湖村采取各村民小组推荐、村民代表投票评选的方式,开展共同缔造群众评议并确保评选过程公正透明,选树了“十星级文明户”25户,制作展板宣传栏,激发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通过营造和谐美丽的乡村环境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二是注重试点工作典型选树。形成了以“易龙湾民宿”“共享菜园”“遇稻民宿”“共享葡萄园”“烘干厂”为代表的产业发展经验,形成了以“农田里的大杨柳树”“共享农庄”“基层治理小菜单”“幸福渠”为代表的乡村振兴经验。

(五)通过产业兴旺互助互惠达到成果共享

一是以点带面。乡贤能人先行先试,传授经验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大垸镇东部的大公湖村,在共同缔造活动试点中打造“共享菜园”,成立共享菜园合作社,在乡贤能人带动和专家指导下,共享菜园与火龙果、瓜蒌等产业融合发展,村民每亩增收万元以上。共享菜园项目实施后,乡村环境也有明显改善,村民参加共同缔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了。二是入股分红。通过创新村级产业合作模式,让村民人人变股东,共享村级产业发展成果。高基庙镇马家垸村围绕葡萄产业发力,推广种植技术,发展葡萄产业3000 余亩,采取“村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方式,打造村社合作示范基地,村民以土地合作入股,社员每户年均增收7万余元。三是公益捐资。村级企业、乡贤能人捐助助力乡村发展、资助贫困学子,完成了村级道路的改造升级和绿化、亮化、美化,确保村民人人受益、利益共享。以村民为主体开展乡村美好环境建设,每个村民既是建造者,又是使用者,切实实现了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石首市以共同缔造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党建引领尚有空间,群众发动不充分。群众参与“主动性”不足,“等靠要”等依赖思想仍然存在,“干部带头干、群众旁边看”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上的存在。二是产业带动作用少,特色产业需推进。谋划产业较为单一、层次不够高,乡村集体经济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资源资产发包,主导产业大多停留在种植、养殖、粗放式经营阶段,农民合作社在系统的经营管理上有所欠缺,缺少产、加、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与专业性培训,特色产业发展有待加强。三是谋划与建设结合不紧,战略目标落地难。本土文化资源和人脉资源发掘不够充分,乡村沟渠路水电等经营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带动影响能力不足,项目管理不成熟,资源整合不协调,生产方式与高质量发展适配性还有待提升,等等。

二、石首市进一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既要立足于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又要立足于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不断创新乡村建设的路径,努力与农民群众一同缔造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便利、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乡村治理有序、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切实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党建引领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是首要因素

基层党支部要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参与协调和处理基层公共事务,带动群众一起想、一起干。石首市是较为典型的人口务工外流市,农村大多数支部党员老龄化严重,年轻党员偏少,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受限,难以充分调动群众。基于这种情况,基层各支部一方面通过邀请群众基础良好、威望较高的老党员召开共同缔造座谈会,引导其他群众全程谋划、全员参与、全心支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从本村致富能手、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优秀退役军人等群体中物色人选,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和年轻党员培养管理机制,强化“选人、育人、用人”,为基层党支部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壮大党支部力量,引领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中来,提升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

(二)产业兴旺成果共享是关键一环

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留得住人,才能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石首市要坚持产业先行,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精心谋划主导产业。充分发掘本地历史文化和环境生态等优势资源,盘活闲置土地,结合旅游业和虾稻连作、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等当地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形成一条有特色、有活力的产业链。围绕本地“1+2+1”农副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上下游招商引资,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创新探索村企合作机制,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在原有基础上摸清底数、做足功课、精准施策,找准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产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林、牧、鱼、教育、文化、康养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的经营方式,带领群众长久性地增收致富,营造良好的农村产业生态,形成一村一产业、一镇多业态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格局,实现特色产业引领乡村转型升级,做强共同缔造支撑,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整合资源改善条件是重要保障

石首市农村生活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但离现代生活条件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实现“物”的现代化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物质基础,要全力争资争项,推动乡村“硬件”改善。项目支撑要以民生实事为切口,从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最为关切的实事小事着手,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擦亮小城镇建设、集镇管网改造和生产路出行路修建工作,要积极发掘本地本土人脉资源优势,积极对接联络好在外企业家、从政人士、学者专家等成功人士,包装策划项目,全力争资争项,结合乡村发展和村民实际需求持续谋划新项目,全力争取高标准农田整治、重大水利工程、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智慧农业建设和田园综合体等项目。要在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聚焦急难愁盼,办好民生实事,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满足感。

共同缔造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的需要,是贯彻落实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湖北各地共同缔造工作蹄疾步稳、方兴未艾,我们只要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先行、项目支撑、干群同心,就一定能够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实现美好环境人人参与、基层治理人人尽力、幸福生活人人享有、乡村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大好局面。

猜你喜欢

宜业石首市宜居
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环湖强县的几点思考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浮山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宜居大化
竹织叶野螟防治技术
石首市农业血防综合治理的实践及探索
宜居星球
加强大庆数字化城管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
结合古城宣化实际 浅谈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