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穿口腔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思考

2023-10-15张旭东孙旭刘庆刘月瑶杨慧颖陈瑞雪

高教学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医患沟通人文素质口腔医学

张旭东 孙旭 刘庆 刘月瑶 杨慧颖 陈瑞雪

摘  要:医学生除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随着新时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暴露的问题逐渐被认识,探讨如何让口腔医学生学习到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基本的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的医学生教育培养模式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分析国内外口腔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措施,尤其是提出贯穿口腔医学生学业全过程的人文教育培养模式,为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口腔医学;医学教育;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医患沟通;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8-0161-04

Abstract: In addition to mastering systematic professional knowledge, medical students should also have good humanistic quality.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edical model in the new era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tomatology, the problems exposed by the current training model students majored in stomatology are gradually being recognized.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how to educate students majored in stomatology not only to be a doctor, but also to have basic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humanistic care. The current medical student training mode is an urgent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main problems at present,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l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especially proposes a humanistic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that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students majored in stomatology. Humanistic quality training provides new ideas.

Keywords: stomatology; med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quality; training mod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humanistic care

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时代医疗环境的改变,医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他们在进行医疗时不仅要体现极高的专业水准,全身心地投入在医治患者上,还需要给患者呈现出足够的人文关怀,设身处地地关心爱护患者,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学生的培养是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和关键阶段,长期以来,重专业、轻人文的培养模式已经显现出来诸多问题。而时代的发展又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确立教育以人为本,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其核心是解决好为国家培养什么人才的重大问题。我国在2017年举办中国医学人文大会,探讨医生人文素养回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聚焦医学人文教育在课程开设、教学实施、改革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口腔医学由于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局部范围狭小,相对解剖复杂,治疗过程绝大多数需动手操作,患者往往对口腔治疗恐惧心理明显等,更表现在患者对口腔治疗复杂性认识不足和对治疗效果过度期许上,因此,如果医生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支撑,医患沟通技巧的缺乏和丧失就会引起矛盾激化,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社会事件。根据《口腔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2],提升口腔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势在必行。如何建立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医学院校思考探索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人文素养文献和实践进行相关讨论。

一  国内外现状

美国医学院协会要求增加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从而形成包含哲学、文学、法学、伦理及宗教的交叉综合学科。中美口腔医学教学内容的差异在于人文素质培养所占的比重。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注重实用性的特点,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去,实现医学与人文课程的一体化[3]。哈佛大学医学院为医学生开设了医学社会史、医学人权和医生等课程,开设医学人文课程约100多项,还有学生选修科目,如口腔公共卫生学、口腔健康对策和流行病学等与专业交叉的人文素质课程。哈佛大学牙医学院开设的患者与医师课程分别连续开设3个学期,分别观察患病临床特点表现、接诊方式、体格检查、伦理道德、治疗费用和社会问题等,然后再进入口腔医学实习[4]。美国密歇根大学牙医学院,在前期开设的课程中,一半以上的学时为人文素质的课程。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是医学生人文必修的核心课程。同时开设与“了解患者”“患者关怀”和“临终关怀”等相关的一系列选修课[5]。学校还开设人文科学与医学专业课程交叉性学科的核心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合适课程学习。除了人文课程开设的数量,教学理念和开课方式更值得关注,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轻理论、重行為,推进以患者为出发点、尽量还原临床实际,重视当前医学领域的社会医学和伦理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并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方式。

英国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也具有较大的相关联性、实用性,如学校将医学伦理学、医学经济学、医学法学等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内容融合,让学习与实践更加贴合[6]。

德国人文课程占总课程的近1/3,波恩大学口腔医学院开设有口腔医学史、口腔医学心理学、口腔相关的劳动法等口腔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7]。

近几年,国内大学院校已经开始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医学人文教研院,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各个专业本科生医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的公共课和选修课教学任务。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牵头,编写了《口腔医学人文》统编教材,为口腔医学生开设口腔医学人文系列课程并举办了口腔医学人文研讨会,持续深入推进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在口腔医学本科生教学中增加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研究改革人文素质教育课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军事口腔医学、口腔医疗服务管理学、口腔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及口腔公共卫生学等课程[8-9]。

由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现状、问题及改革策略研究课题组牵头,调查分析了国内20所口腔医学院校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调研发现,在20所医学院校中,大学(口腔医学院)设有人文相关学院或教研室的占35%(7/20);大学设有人文相关学院或教研室,但口腔医学院无设置的占35%(7/20);所属大学和口腔医学院均无人文相关教学机构的院校占30%(6/20)。所调查的学校中,有医学人文专职教师的学校占25%(5/20)。最终形成“推进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的专家共识”[10]。

综合来说,国外口腔医学人文课程占比较大,课程更注重实用性,并非独立开设的一门纯粹的理论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口腔科的实际,也更加注重培养帮助医师处理好与社会、经济和患者关系的目标。

二  存在问题

口腔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以下不足:第一,课程设置种类有限,人文课程师资缺乏。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高等医学院人文课程的课时平均仅占总课时数的8.85%,开设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以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为主,其余可供学生选择的人文课程较为单一。口腔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在通识课程阶段以选修课为主,进入专业课阶段,迫于专业课时的压力,能开设的人文课程少之又少,由于长期以来专业课老師都来自临床医生,他们对于专业知识较为精通,但是如果进行人文教育就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对于医学社会、医学伦理、医学法学等的教学人员更是不足。第二,人文素质改革多在重点院校,普通高校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急需改革探索深化。受到教育资源、师资和经费的限制,虽然重点高校的人文培养已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但很多普通院校的培养模式仍然没有改善,而这部分医学生绝大部分将来成为基层医生为患者服务,他们却欠缺了成为医生的很重要的培养过程和应有的职业素质。第三,缺乏贯穿整个口腔医学的人文课程体系。与国外医学院口腔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配置相比,国内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校普遍缺乏相应的人文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课程虽然涉及社科、文化、法律及医学伦理等诸多方面,但均以独立开设课程为出发点,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养成帮助不大,课程设置较为自主、分散以及课程的序贯性不足,难以形成课程体系,不能形成递进式或者阶梯式学习成长模式。第四,人文教育现状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愿望。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环境的改变,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而医学人文的培养革新滞后,亟待改善。第五,人文课程教学方法延续单纯讲授式,评价体系采用终末考试的单一评价办法,不能激发学习兴趣,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客观评估,可能由于讲授方式单一,以讲授理论为主,如果一味增加这样的人文课程,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引起反感,不仅没有成效,甚至可能起到负向作用。

三  应对措施

(一)  通过调查,以终为始,精准建设

注重对院校实际的调查,通过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对人文素质培养调查问卷,医疗机构对口腔医学毕业生人文素质现状和诉求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人文素质的现状认识、诉求,对学校开设的人文素养课程满意度。同时让学生在刚入学就接受教育形成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形式不能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要结合早临床、案例、法学讲堂等多种形式,灵活且卓有成效地阐明,对于一名口腔医学生来说,学好专业课和培养人文素养同等重要,只有认识上升到了,才能在后续的课程中逐渐形成对于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医学法规及健全人格培养上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而接下来的人文素养课程的开设也应该是边开边调研,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感受,课程的开设目的和进程更要突破常规模式,从实践出发,增加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人文素质的培养课程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更倾向于实践教学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他们有收获感。对教师的人文调查主要关注教学方法应用、课程设置、评价方法等,通过对教师的调查,了解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哪些方面的内容是需要调整的,当前的教学条件对于教学方法的应用面临什么问题,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遇到哪些挑战等,进而汇总形成报告逐一完善和解决问题,让教师讲授有激情、有动力,也要从根本上改变原来有的教师存在的人文素养课程是辅助课程的认识。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需了解学生目前最需提高的人文素质,哪些手段可使其有效的提升,并了解不同级别用人单位对口腔医学生不同素质的要求,根据这些调查结果调整课程的开设、课时比例、课程讲授方式。总之,通过调查,形成不断改进和调整,再调查,再完善的良性循环。

(二)  分级设课,衔接融合,贯穿始终

口腔医学人文课程应按照医学本科生学习规律与医学教育不同阶段呈现递进原则,贯穿通识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基础学习全过程。做到低年级讲概述,了解概况;中年级学枝干,了解框架;高年级敲细节,熟悉整体的布局,分级设课。某些重要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医患关系每学年都设立,学习内容逐渐递增,学生随着不断加深认识层次,进入临床实习甚至毕业后都会得心应手,一脉相承。在课程类型上,改变目前人文课程多为单一理论课程的现状,通过分类,整合人文素质课程,逐渐形成通识教育阶段以开设拓展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的人文素质课程[10]。以选修课为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涉足短板进行选择。课程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和医学社会学等,这些课程旨在提升口腔医学生的叙事、聆听、沟通能力,培养口腔医学生同理心和共情力。具体课程安排:大学一年级以培养口腔医学生基本的医学人文知识和认知为主,比如开设口腔医学史、口腔医学文学、口腔医学社会学和医学心理学课程。大学二年级以培养医学哲学和职业规划为主,如开设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大学三年级以进阶性课程为主,开设医患沟通、医学法规、公共卫生防御等课程。大学四、五年级以培养具备临床人文胜任力、职业价值追求、共情、利他、人道、自律的职业精神为主,开设医患沟通、医院管理学、卫生法学和口腔美学等课程。各培养阶段的课程安排应合理衔接。

(三)  专兼结合,各司其职,取长补短

就目前的师资条件,完全组建专职的人文师资队伍是存在很大困难的。可能的方式是依托大学的专职教师讲授人文课程中公共知识部分,比如医学哲学、心理学、法学等,而口腔医学史、口腔医患沟通、口腔公共卫生和口腔医疗管理等需要各临床教研室的教师兼任。医学院要对兼职教师给予政策的重视并定期派出学习培训,对参加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专项支持。设立专门的口腔医学人文教研室,教研室将根据5个年级每个年级分设负责人,负责本年度所有人文课程建设和协调工作,根据开设情况和反馈组织教师对现有的人文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实施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参考资料;通过师资培养,建立专/兼职人文素质相对稳定的教学队伍,提高人文课程质量的同时,保障人文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实施效果。精心钻研人文学科建设,激励教师开展人文相关学术研究,根据学校目标和定位探索培养医学人文素质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四)  推进叙事医学模式,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共情式课堂

聘请校内外人文专家,依托河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和教研机构,全面开展人文相关的艺术、美学、政策和法律等课程,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或者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切入点,改变专业课教学方式,通过医患角色扮演,逐渐推进学生自己交流,采集疾病过程,倾听患者叙述,书写平行病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1]。结合中国大学MOOC等线上口腔医学人文课程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线上虚拟仿真平台结合临床前期实习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的使用,模拟医患诊疗实际,让医学人文和专业知识融合,再现临床实践真实场景,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开展人文类社会实践,结合典型案例组织学生沙龙,前2.5年的通识和学科教育中鼓励学生尽量多地选修拓展知识面的人文类课程,并参加社团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识应用转化。通过增加早接触临床、临床前技能培养训练和社会实践的课程,逐渐增加人文素质培养内容的比例。后2.5年的专业和实践教育增加口腔类人文课程,并参加爱牙日、口腔流行病调查资料整理、走进临床、开展人文和专业知识竞赛等逐渐形成并巩固人文素养。

(五)  多元评价,特色发展,注重实效

對于河北医科大学的医学人文教育宜采用短期效果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不断根据评价对人文教育教学进行持续改进[12]。短期评价方面,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评估,定期对教研室教师进行调研座谈,获取对于教学内容的反馈;其次对评估指标进行科学构建,在综合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完成关于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合理评估指标;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估,采用案例分析考查学生综合能力,通过教师打分、学生自评的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人文素养情况。长期评价方面,可以进行毕业生随访,了解学院人文培养的实际效果,学生毕业后职业医师考试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能否顺利作答,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进行常规诊疗行为中能否胜任。通过调研用人单位的意见,学生毕业后规培单位的意见,进入研究生学习后导师和带教老师的意见等了解毕业生的医学人文素养的评价,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

(六)  加强交流,注重融合,良性循环

转变人文素质教育维度,形成人文素质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重点把握临床前期教学和临床见习阶段人文素质的培训这个关键阶段,为毕业后参加执业医师的考试,参加继续教育和规范化培训打下基础。通过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河北医科大学实践相结合,不断革新,形成特色的口腔医学人文素养培养模式,选派教师参加会议交流学习,和同行沟通交流,将自己的教育过程和成果供同行讨论,广泛听取同行的意见,不断改进和提高。鼓励教师和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汇集成论文和成果,积极投稿、分享,通过开放学习,优化课程,取长补短,逐步改进,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甘亚.“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D].重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20.

[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关情况介绍[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130/sfcl/201801/t20180130_325921.html.

[3] 李岩,田敏,陈吉华.中美牙科医生培养模式的比较[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7,27(6):364-367.

[4] 柳舟,董卫国,王军,等.中美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对比与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34-36.

[5] 邓君,王阮.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模型构建[J].档案学研究,2022(1):110-116.

[6] 周军.立德树人目标下医药人文与专业教育协同策略研究[J].药学教育,2022,38(3):14-18.

[7] 柳云.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现状及改进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22.

[8] 陶丹英.口腔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学术研讨会暨医学人文教学能力建设研修班成功举办[J].上海口腔医学,2021,30(3):311.

[9] 王舒妍.口腔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发展策略[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6.

[10] 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现状,问题及改革策略研究课题组.推进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的专家共识[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56(11):5.

[11] 付洪海,马向瑞,王芳,等.叙事医学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6):74-75.

[12] 马菲菲,李媛媛,张彦文,等.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度调查分析与改进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4):34-35.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人文社科类)“口腔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SD2021091);河北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整合医学理念下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和实践”(2020YBPT-25);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普通五年制口腔医学人文教育现况调查研究”(USIP2022314)

第一作者简介:张旭东(1973-),男,汉族,河南宜阳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口腔医学教育。

*通信作者:陈瑞雪(1978-),女,汉族,天津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口腔医学教育。

猜你喜欢

医患沟通人文素质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医患沟通能力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口腔医患沟通的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