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校“双心五维四阶”创新创业精准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

2023-10-15严光文殷红梅陈小虎边仕英

高教学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平台建设创新创业

严光文 殷红梅 陈小虎 边仕英

摘  要:该文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出发,从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精准性,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力方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创新创业理念与时代需求方面,深入分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西昌学院为例进行论述,提出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乡村振兴”为重心,从“明确培养要素、优化培养结构、健全培养机制、营造双创环境、提升价值引领”五个维度,按照大学四年逐年递进的“双心五维四阶”模式,在学校进行实践应用,取得较好的育人成效,可为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平台建设;“双心五维四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8-0075-05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accurac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nowledge, the dire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ncept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 Taking Xich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at focusing on "student centered"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five dimensions of "defining the training elements,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structure, improv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enhancing the value leadership", according to the "double hearts, five dimensions, and four steps" model that has been progressive year by year in the university, it has been applied in practice in the university, and has achieved good educational results,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platform construction; "double heart, five dimensions and four levels"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9个方面的意见,成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行动指南。创新创业教育适应了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更是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欠发达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无论是教学条件,还是创新创业设施都相对比较落后。在经费、设施、人才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采用“漫灌”式的教育,成效不显著,精准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民族特色的彰显和挖掘、融合专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教育资源配置的效度等方面的建设仍待强化。欠发达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社会资源,决定着欠发达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特殊性,也是构建欠发达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以西昌学院为例进行论述,以探索更为高效的精准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  研究背景

(一)  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的李亚员从替代论、整体论、综合论和融合论的发展历程解析,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根本指向的全面的教育改革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创新创业素质为核心的新教育理念和模式,是旨在全面改革傳统教育教学、切实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中南大学的郑石明探索了运用大数据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途径;贵州师范大学的任胜洪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东北师范大学的王占仁从中国创业教育的历史发端开始,研究了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

3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秀峰以北京市31所高校为例,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华南师范大学的王庚以“新常态”的视角,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南大学的高文兵就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厦门大学的王洪才分析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核心、难点、突破点。

4  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与路径

中国地质大学的王焰新阐述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科研项目孵化模式、“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模式、专业实践模式和综合模式四种模式;清华大学的马永斌通过引入“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模式的理论体系,提出全面运用生态网模式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具体思路;同济大学的许涛从“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的本质和内涵出发,借鉴欧美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从界定“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方式及其重要性,提出应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尺度,以培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创新创业者、企业家或商业领袖等人才。

5  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与生态

清华大学的李双寿在分析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构建理念。黑龙江科技大学的高志刚在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想,并阐述了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陕西科技大学的尹翔在理解創新创业人才培养内涵的基础上,就如何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准确定位、更新育人观念、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阐述。

6  民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已有的关于民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从现状、困境、路径上进行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的郭捷、杨立成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欠发达地区创新创业教育的3个可能路径;兰州商学院的张爱琴从西部少数欠发达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状况出发,探讨了西部少数欠发达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青海民族大学的李琦以工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青藏地区民族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少数民族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些建议。

(二)  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  专创融合开展成效不高

创新创业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高人才活力,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在专业教育中寻求创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展现专业,二者不能割裂开来[1]。目前,西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偏重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缺乏学科交叉、专业融合教育,特别是针对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和经济特色发展紧缺专业人才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教育少,精准性不高。例如,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以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在产品开发、营销与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特别是农产品的精细化生产的相关知识涉及较少,对学生依托专业开展创新创业的基础搭建相对薄弱。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策略;以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体系构建为载体,依据专业学习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分层分类融入学生专业发展;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补齐专创融合的最大短板[2]。

2  创新创业教育发力方向不准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关键是教师、基础是平台。欠发达地区地处偏远、经济文化发展滞后、财力薄弱和经济待遇偏低,创新创业的硬件、软件投入少,双创平台建设滞后,特别是导师人才成长平台缺乏,导师成长路径窄,我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不健全,学生创新意识不够。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面上,发力关键点不准[1]。比如在教师的激励机制、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完善平台保障方面,还需要加强投入,精准发力,解决创新创业发力不准的问题。需要建立校内专职创业导师队伍、专创融合的导师队伍,推动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考核体系, 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同时,建立校外导师的激励机制, 根据指导时间、指导方式、指导效果等方面科学评价校外导师指导成效,形成绩效激励,充分发挥校外兼职导师的指导作用[3]。

3  创新创业平台环境不优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双创环境差、整体氛围营造不够,双创平台搭建不多和整体的双创环境不优。多方位的环境营造、打造、培育“双创文化基因”,培养形成“双创观念”,整合优势 “双创资源”,培育双创“行为文化”等方面还需要不断优化[4]。特别是我校现有的基于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平台还比较少,资源的整合还不到位。校企协同育人不足导致专创融合深度不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高校与企业协同难度大,学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薄弱,传统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不够,现有的实践教学大多偏重于技能培训,难以提供就业帮助与指导,学生难以专创融合发展[5]。

4  创新创业理念与时代需求结合不紧

欠发达地区高校与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相比,创新创业理念滞后,导致创新成效不足。我校还未把“思政教育”“家国情怀”“乡村振兴下责任与担当”“农耕文化教育”“劳动教育”“耕读教育”等价值观深度植入双创人才培养体系,还未做到在双创能力培养的同时,提升学生服务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识。让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人格品质的养成。

二  研究思路

着眼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紧扣省委对凉山的定位要求,服务凉山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充分调研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支持,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乡村振兴”为重心,从“明确培养要素、优化培养结构、健全培养机制、营造双创环境、提升价值引领”五个维度,按照大学本科四年逐年递进的“四阶”模式,培养欠发达地区创新人才,构建“双心五维四阶”的创新创业精准教育新生态系统(图1),从而提升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  主要研究内容

(一)  构建“双心五维”精准化教育体系

1  突出两个中心

一是突出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以立足凉山服务凉山为根据宗旨,坚持扎根凉山辦好大学的目标,让创新创业教育高度契合学校的“四得”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育的价值导向,彰显服务地方的时代责任。以凉山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的发展目标为根本遵循,引导创新创业物力、财力及智力资源向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集中,通过创新增加乡村振兴产业的活力和潜力。二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目标,提升学校在日常教学和创新实践中的管理和指导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创新创业形势,形成创新创业激励政策措施,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强化五个维度

一是夯实能力基础。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方式,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强化交叉融合基础知识教育,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二是优化培养结构。加大硬件、软件投入营造双创环境,用好现在的实践实训场所,着力完善现有的创新创业中心,建立学校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形成创新创业导师激励机制,搭建导师人才成长平台,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多维度推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结合区域优势,构建多方协同、开放、循环和永续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三是健全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双创人才培养发展动力机制,充分利用好“中国凉山·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统筹做好资源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等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地方对本科创新人才需求,积极构建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措施,构建当地政府、企业、高校、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等机构协同共生机制。四是营造双创环境。增强学校创新文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名师导航、优秀项目案例宣传、创新创业达人秀等方式,多方位的环境营造、打造、培育“双创文化基因”。让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直达学生心底,培养形成“双创观念”,整合优势 “双创资源”,培育双创“行为文化”。五是提升价值引领。将双创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情怀教育相融合,确保在双创能力培养的同时,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人格品质的养成。形成一种培养富有创新创业知识、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6]。

(二)  探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四阶”模式

认真分析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构建中的各个要素,调研学生大学不同阶段的知识基础,充分了解创新创业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对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施策精准性,逐步探索构建出大学本科四年中,不同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和知识结构。

四  实践成效

(一)  建成了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

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建成了“大学生专业技能综合实训中台”“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两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搭建起创新创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主要设置农产品加工孵化区、组培中心、种苗生产区、产品展示及电商销售区、水族造景实训室、鸟类驯养室、攀西特色优势作物实训平台、食品质量与安全实训平台和基础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验、实训教学研究中心等,为专创融合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二)  形成了完善的激励导向

为了提升教师从事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学校不断完善了激励措施,将教师指导学生“互联网+”“挑战杯”、学科专业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的教师纳入绩酬范围,给予重奖。为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学校在学生的评优评奖过程中,把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学科专业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也作为评选的重要条件,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引导形成教师学生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  形成完善的“四阶”教育模式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学校教务处牵头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优化教学大纲,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将“思政教育”“家国情怀”“乡村振兴下责任与担当”“农耕文化教育”“劳动教育”“耕读教育”等价值引领植入教学全过程中,分析总结教学经验,逐步构建完善的“四阶”教育模式。大一阶段,培养双创意识、预热学习、定制双创活动参与规划;大二阶段,双创实践练习、申报双创项目、参与竞赛;大三阶段,主持参加各类竞赛,使创新创业、组织、协作、解决和研究等能力全面提升,实现“以赛促创”的综合能力训练和发展;大四阶段,综合成果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低年级,实现学生团队“传-帮-带”模式建立,确保团队、项目、竞赛可持续发展,增加创新项目的经验积淀和竞争实力。

(四)  学生创新创业成效进一步提升

通过“双心五维四阶”创新创业精准教育体系实施,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近四年在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不断提升,2019年获得第五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2个银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4银6铜成绩。2020年在第六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电商直播大赛中获得四川省一等奖;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1 金1银12铜的成绩,实现了获奖数量和金奖的突破。2021年在第七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3金6银8铜的好成绩,实现获奖数量和金奖的历史突破,并有2个项目晋级国赛。2022年在第八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金奖4项,银奖11项,铜奖23项,实现了成绩的进一步飞跃。从近四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凉山州有85%高层次农牧人才、水电和建筑领域技术骨干来自于我校毕业生。

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项目34项、全国专业技能大赛3次、四川省小动物技能大赛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20项、省级大创11项、“互联网+”大赛5项、“挑战杯”5项、“生命之星”3项、获国家级二等奖3项、国家级优胜奖2项,以及省级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6项。从实施成效来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教育效果明显。

五  结束语

针对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紧缺人才,构建“双心五维四阶”精准化教育体系,逐步建立成了专创融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平台。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围绕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在价值引领中,将“思政教育”“家国情怀”“乡村振兴下责任与担当”“农耕文化教育”“劳动教育”“耕读教育”等价值观深度植入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培养的创新人才能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培养对象实施分行业、分阶段、分需求精准施策,形成逐年递进的“四阶”模式,建设矩阵式课程包,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提升,拓展创新亟需专业交叉知识,提升专创融合能力。在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可以供类似的兄弟院校参考。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需要坚持并不断创新的教育过程,我们也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优化培养路径,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和地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8):64-66.

[2] 赵国靖,龙泽海,黄兆信.专创融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12596份教师样本的实证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22(7):142-151,161.

[3] 江五元,黎丽梅.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5(3):84-87.

[4] 鲍锐.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江苏某高校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2):73-78.

[5] 杨兴凯,张雁鸣.“大平台+”支持下的新商科“课赛训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3):73-81.

[6] 赵长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内涵、政策演进与时代变革[J].继续教育研究,2022(8):67-73.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校‘双心五维四阶创新创业精准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G2021-1318)、“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导向的欠发达地区紧缺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G2021-1305)

第一作者简介:严光文(1981-),男,汉族,四川简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平台建设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党建类新媒体加强平台建设的实现路径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