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四史”教育的融合策略

2023-10-14饶勇珍福建省武平县刘亚楼红军小学3643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四史傣族梅兰芳

饶勇珍 (福建省武平县刘亚楼红军小学 364300)

根据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现行内容,其中涵盖了许多展示“四史”教育的作品。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这些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培养阅读能力,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史实融入其中,以领悟历史背后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学生可以通过分享阅读、参观、访问的经历、见闻和心得体会来检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以实现对历史的不忘、对初心的坚守,培养正确的历史观。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应采用教学评一体化的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四史”教育作品时,应从历史背景入手,渗入历史事件,并通过品悟一个人的精神品质、认识一群类似的人等方式,适度设计课后开放作业或长作业,以探索课文“四史”学习的意义或对处世立人的感悟。

一、融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史实, 领悟历史背后的精神

在“四史”教育作品中,有许多故事反映了历史人物的经历。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了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江西农村革命地建设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的故事,《八角楼上》描述了1927年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茅坪村的八角楼上认真写文章的情景,《朱德的扁担》描绘了朱德同志1928年在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时与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的情景,《刘胡兰》则讲述了1947年1月解放战争时期刘胡兰牺牲的故事,《难忘的泼水节》则是讲述了1961 年周恩来同志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则描述了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北京天坛公园和人民群众一起植树的情景,《手术台就是阵地》则是讲述了1939年齐会战斗中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抢救伤员的事迹,《梅兰芳蓄须》描绘了1937—1945年梅兰芳在沦陷区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故事,《黄继光》讲述了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眼的英勇事迹。这些故事都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若学生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就很难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个性产生深刻感悟,也难以体会他们的革命情怀、崇高理想和献身精神。因此,在教授这类课文时,有必要渗透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故事的背景,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例如,在教授《梅兰芳蓄须》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发现,他们对于京剧中的“旦角”这个角色行当并不了解。若不清楚这个角色,就无法理解梅兰芳为何要用蓄须的方式拒绝演出。因此,在课前有必要让学生预习时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旦角”,这样才能理解梅兰芳为了演出绝对不能蓄须。在课堂上,可以出示资料,介绍梅兰芳是第一个将中国戏剧带到国外演出的艺术家,也是最早将中国戏剧介绍给世界剧坛的艺术家。他一生致力于促进我国文化的国际交流。当时,外国游客甚至向外交部提出拜访梅兰芳的要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阅读这些资料,然后一起交流对梅兰芳的认识,了解梅兰芳在京剧中的地位。接着,让学生阅读段落:“梅兰芳,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在那段不能演出、不能创作的日子,他只能到了深夜,关紧门窗,拉上请人特制的厚窗帘,偷偷地吟唱。”通过这段描述,学生能够体会梅兰芳长时间无法登台的痛苦,感受梅兰芳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也进一步理解日本人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时他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又如在教授《难忘的泼水节》时,如果只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欣赏泼水节的图片,他们可能只会觉得很好玩,却不知道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和难忘。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例如,1961年4 月,中国和缅甸终于签订了边界条约,解决了边界问题。在这种中国和缅甸两国友好关系的氛围中,周恩来总理邀请缅甸总理吴努来到云南的西双版纳,与傣族人民一起庆祝傣历新年。在之前的时期,由于中缅边界问题,西双版纳并不太平,人民生活不安全。而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人民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让学生了解傣族人民之所以高兴,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尽管二年级的学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周恩来总理的亲民之举,但可以展示一些资料,如其中一位警卫人员担心总理着凉,赶紧为他打开伞挡雨,但周恩来总理却表示不需要,因为他来这里就是要走进群众中间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群众一起泼水,形成了一片欢乐的场景。傣族干部担心周恩来总理会着凉,上前劝说,而他却笑着说:“傣族群众的每滴水都像傣族人民的心一样——是热乎乎的。放心吧,我一点都不会感到寒冷。”“只有我们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各族人民才能与我们心连心啊!”通过这些资料,学生能够再次感受到周恩来总理与各族人民心连心的伟大形象。

二、多维度挖掘人物特点,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增加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而且通过这些作品向学生传递了重要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例如,《不懂就要问》《我不能失信》和《朱德的扁担》等课文以小见大,生动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和以身作则等高尚品德。同样,课文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为人民服务》和《难忘的泼水节》大多歌颂了国家领袖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优良作风,他们以一心为民、求真务实为核心价值。而《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等作品则讲述了英雄人物敢于牺牲、勇于奉献和热爱祖国的英勇故事。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领悟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然而,教材中选入的作品数量有限,对各类历史人物的描述也相对有限。因此,老师有责任从一个人物拓展开,让学生认识更多类似的人物。以《朱德的扁担》一课为例,学生通过了解当年担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和他与红军指战员一起挑粮的故事,可以感悟到朱德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电视片《感动中国人物志》中的袁隆平——梦想的种子,让他们认识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和被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进一步展开,可以介绍其他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爷爷和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可以引导他们向这些榜样学习,领会感动中国精神,进而明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一代人都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长征。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停留在享乐中,我们更应该努力前行,为实现个人的梦想、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适度设计课后作业, 探索课文“四史”学习的意义

针对呈现“四史”教育课文的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创设“双教”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可以采用画龙点睛的方法来拓展和渗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史实,以落实课文的“四史”教育任务。同时,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以便学生能够思考课文“四史”学习的意义,或对处世立人有所感悟。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开放性是非常重要。

1.布置单元综合作业

当整个单元都是关于“四史”教育的课文时,可以通过布置单元综合作业来让学生从个别人物延伸到一类人物,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革命情怀、崇高理想和献身精神。例如,在学习了《黄继光》后,可以拓展阅读其他志愿军英雄如董存瑞、邱少云的故事,以及相关抗美援朝的文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志愿军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以文引文”“以一推类”“以篇带本”拓展课外阅读

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通过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或故事,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例如,对于三年级下册的《我不能失信》,在教学结束时,可以出示《曾子杀猪》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短小且通俗易懂,学生能够快速了解故事的大意。然后,再出示《中华经典诚信故事》这本书,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到图书室借阅相关书籍。

3.观看相关影视作品进行拓展阅读

可以布置学生观看与课文相关的影视作品,并让他们记录自己的观影感受。通过形象的画面和有力的语言,影视作品能够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例如,在教授完《刘胡兰》后,可以剪辑出刘胡兰英勇就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进一步感受刘胡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观影后的交流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这样刘胡兰的形象就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4.将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可以让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作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后,可以设计以下作业: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看《雷锋故事》并向家人讲述一个雷锋小故事;学做一个“小雷锋”,做一件好事;找身边的“雷锋”,把他(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或画出来展示。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他们会更愿意去完成。

总之,要将“四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利用文字、影像等资料还原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查找具有相同品质的人物,阅读相关的人物故事。通过布置系列、开放的作业,让学生在融合教育中感受“四史”,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四史”。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这类课文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四史傣族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