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对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影响

2023-10-13刘丽华赵小风黄贤金张云鹏钟太洋

中国土地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制造业

刘丽华 赵小风 黄贤金 张云鹏 钟太洋

摘要:研究目的:以江苏省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及空间差异,并探讨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对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影响。研究方法:空间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江苏省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1.08 hm2/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态势。(2)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在土地权属和企业规模上存在较大差异。国有土地上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1.37 hm2/家,远高于集体土地上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0.66 hm2/家;企业规模越大,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越大。(3)江苏省各行业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存在明显差异。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分别为3.57 hm2/家和0.98 hm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分别为4.28 hm2/家和1.02 hm2/家。(4)土地权属、企业规模和行业特征与工业企均用地规模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政策强度对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起显著的控制作用。研究结论:工业用地供应需考虑区域差异,针对不同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实施差别化的供地方式与标准,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标准约束,控制国有土地、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用地供应的宗地规模。

关键词: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制造业;工业企均用地规模

中图分类号:F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23)01-0048-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1173,42001196);江苏省自然资源科技项目(2020003);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9KJB170015)。

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工业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1]。全国工业用地规模从2000年的51.05万hm2增长到2020年的113.40万hm2 [2],增长率为122.14%。工业企业数量增长是造成工业用地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而工业宗地面积过大也是影响工业用地规模的重要原因。以往的工业企业过于追求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以及绿地的比例,导致工业宗地面积偏大。为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2004年《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通过调整工业厂区绿化率及禁止“花园式工厂”来促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2008年《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提出要合理确定出让土地的宗地规模,明确容积率、绿地率和建筑密度等规划条件。国家和各地地方政府制定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了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占比上限,有力地约束了工业宗地规模。各地积极探索工业用地差别化供应以推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这些工业用地供应政策和利用标准通过控制工业宗地面积进而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然而,企业类型不同,以及企业所属行业差异,会造成工业宗地规模的差异。因此,分析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及其差异,探索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对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影响,对确定基于不同企业类型和行业特征的工业用地供应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利于从供给侧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目前诸多学者对工业用地规模进行了研究。宏观层面,多从区域、省域、市县的空间尺度进行分析,内容涉及工业用地供应规模时空变化、工业用地配置错位和工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有学者从时间、空间和发展阶段三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2010—2018年工业用地供给规模演变特征[3],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新技术工业和配套服务业用地上升以及经济越发达地区工业用地需求越大。有研究发现重庆市2009—2018年工业用地供应规模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以及空间分布不均衡[4]。有研究以全国34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分析单元从工业用地规模和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工业用地规模的合理性,研究借助空间错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配置和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格局,反映出工业用地规模配置在空间上的不合理,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相对于经济发展工业用地规模供给不足[5]。有学者基于全国653个设市城市从用地结构角度分析工业用地规模,即通过城市规模、功能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城市工业用地占比[6]。还有学者研究区域工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因素[7-11],发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规模扩张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政策对规模控制作用不显著,但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和向郊区转移的效果显著,市场机制的完善对工业用地规模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微观层面,主要是从工业企业用地效率角度考察工业用地规模的适度性。借助生产函数法[12]、非参数法[13-14]、单一指标[15-17]或综合指标评价 [18]等方法测度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从用地结果反映工业用地规模的合理性,研究发现资本密度、劳动力密度和企业异質性中的企业年龄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有学者从工业企业用地供应方式角度发现根据企业类型和行业特性实施差别化供应方式有益于工业用地集约利用[19]。综上,现有的研究在宏观角度上关于工业用地规模的衡量大多以区域工业用地总量为依据分析其扩张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区域工业用地供应规模的时空特征;在微观角度上关注工业企业用地效率,间接反映工业用地规模适度性。虽然目前有关于工业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的分析,但是对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产权、行业的差异仍不明确,以及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对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影响还待深入。

本文以江苏省31.7万家工业制造业为样本,测算了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行业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分析了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探讨了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对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影响,丰富了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容,为差别化工业用地供应提供依据,为工业用地供应供给侧改革提供支撑。

1 理论分析

现有研究中认为区域工业用地规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9]、土地市场化[10]、工业用地价格[20]、产业发展[10]等。而从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角度来看,本文认为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对其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和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在资源获取、资源整合、政策保障和集约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其要素投入、分配和利用,进而产生不同的用地行为,而用地规模是用地行为最直观的表征,最后体现在区域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上。

从企业特征来看,企业特征主要包括企业所有制、土地权属、企业规模等方面,将直接影响企业用地行为。从企业经营股权可将企业所有制大体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企业、混合所有制、私营企业等 [21]。国有企业通常经济实力雄厚,企业规模较大,与地方政府联系紧密,因此获取工业用地的宗地规模较大[22]。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开发区招商引资通常在引进外资时给予较大的土地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23],因而外资企业获得较大规模的工业用地。在项目准入时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土地、建设条件、税收等方面获得了差别化的政策,造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行为。从使用土地的权属看,工业企业可利用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工业企业使用国有土地往往是通过征收、储备、出让的流程,能获得较大规模的土地且与存量建设用地集中连片,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善。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前,工业企业通常通过租赁获取土地开展生产,集体土地上的工业用地相对较少且布局分散,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即便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通过调整入市和整治入市等方式供应的工业用地规模也相对较小。因此,通过出让获取国有土地比通过租赁或入市获取集体土地的宗地规模要大。根据企业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工信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将工业企业规模划分为大型工业企业、中型工业企业、小型工业企业和微型工业企业(表1)。企业规模越大,意味着经济产出、吸纳就业、税收贡献越大,依据国家或地方建设用地标准,供应给工业企业的宗地规模也较大。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1:企业特征显著影响工业企均用地规模。

从行业特征来看,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造成了用地需求和空间利用形态的差异,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了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满足行业用地的差异化需求。然而在国际产业竞争和地方产业转型的压力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等八大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且给予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财政资金投入、土地价格、用地指标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保障[24-25]。在各级各类的政策支持下,给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的工业用地宗地规模较大,也促使了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获取了更多可投入要素后扩大企业规模,造成其利用面积偏大。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2:行业特征对工业企均用地规模有显著的影响。

江苏省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企业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而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政策、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性也会影响工业企均用地规模。本文将31.7万工业企业样本汇总到地级市,探讨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以及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对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影响。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企业特征选择企业土地权属、企业规模两个指标,其中,企业土地权属用国有土地上的工业用地面积占比衡量,企业规模用大中型企业数量占比衡量。行业特征选择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数量占比两个指标衡量。此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吸引劳动力集聚,进而形成工业的集聚发展,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企均用地规模相对较小;工业用地价格是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工业企业集约利用工业用地;产业结构反映各地在不同产业间的土地分配利用情况。2008年《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出台后,工业用地政策明显呈现由外延扩张向节约集约的演变[26],企业在不同土地约束政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土地利用行为。因此选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9]、工业用地价格[20]、产业结构[10]和政策强度为控制变量。本文选择人均生产总值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表征工业用地价格,选择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反映产业结构,2008年之后获得工业用地的企业数量占比反映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政策强度(表2)。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的数据涉及工业制造业企业用地数据和各地级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工业制造业企业用地数据来源于2020年江苏省工业企业用地更新调查获取的31.7万家工业制造业企业数据,包括行政区代码、土地权属性质、用地规模、行业类别、从业人员、销售收入和取得土地时间。本文通过行政区代码汇总各地级市工业企业用地规模和工业企业数量,可得到各地级市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表3),用于分析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及空间差异。各地级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2020)》;工业用地价格来源于中国地价监测网(https://www.landvalue.com.cn/)2019年工业用地出让均价。

2.2 研究方法

式(1)—式(2)中:ASE为工业企均用地规模;X为核心解释变量,包括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两个类型变量;Control为控制变量;W为n×n的空间权重矩阵;W1为空间滞后模型的因变量空间权重矩阵;ε为随机误差项;μ是符合正态分布随机误差项;ρ为空间相关系数;λ为残差相关系数;α、β分别为控制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系数。根据选择回归模型的规则[29],本文先對变量进行OLS估计,根据空间残差相关时空间自效应的LM-Lag统计量来判断是否选择SLM模型,依据LM-Error统计量判断是否选择SEM模型[30]。在这基础上,比较拟合度、最大似然函数值、赤池信息准则值(AIC)与施瓦茨准则值(SC)确定最优模型。

3 结果分析

3.1 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企业特征

江苏省工业企业共317 354家,用地总面积为34.28万hm2,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1.08 hm2/家。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态势(图1(a))。其中,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低于0.50 hm2的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无锡市、常州市和苏州市,即环太湖地区和江苏沿长江区域;工业企均用地规模高于4.33 hm2的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徐州市和盐城市等苏北地区。这是因为经济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和产业集聚,从而加剧了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用地供需矛盾,造成了苏南地区供应给工业企业的宗地规模相对较小。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薄弱,产业集聚效应有限,为促进经济总量增值,政府青睐于引进大型工业项目,在现行的国家或地方建设用地标准下,供应给工业企业的宗地规模相对较大。

从土地权属看,国有土地上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远高于集体土地。国有土地上的工业企业共198 738家,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1.37 hm2/家;集体土地上的工业企业共118 616家,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0.66 hm2/家。江苏省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在国有和集体土地上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与总体分布态势相似,都是由北向南递减(图1(b)、图1(c))。在国有土地上,只有苏州市和无锡市部分地区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较小(低于0.50 hm2/家),其他地区尤其苏北地区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偏大。集体土地上的工业均用地规模普遍较低,只有宿迁市、连云港市、徐州市和淮安市的部分区县工业企均用地规模普遍较高,最高的为宿迁市宿城区(16.73 hm2/家)。相对于国有土地,集体建设用地适合用于发展工业的空间较小,以及在农村地区耕地保护的压力下集体建设用地可扩张的空间也较小,因此集体土地上可供应的工业用地宗地规模相对较小。

从企业规模看,企业规模越大,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越大(图2)。大型工业企业共753家,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26.11 hm2/家;中型工业企业共6 095家,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7.95 hm2/家;小型工业企业共66 392家,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1.67 hm2/家;微型工业企业共244 114家,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0.69 hm2/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较大规模的工业企业要承载更多的劳动力和创造更多的经济产出,需要更大的用地面积;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会在用地供给上给予高产出和吸纳就业多的工业企业政策倾斜。空间上看,4种规模企业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均在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较低,在徐州市和连云港市较高,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相符。其中,大型企业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大于29.61 hm2的在各地级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徐州市、宿迁市、盐城市和南京市,低于7.17 hm2/家的主要分布在苏州市中部和东部;各地级市中型企业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主要介于5~15 hm2/家,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低于5 hm2/家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地区;各地级市小型企业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主要介于0.67~4.33 hm2/家,无锡的梁溪区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最低为0.29 hm2/家;各地级市微型企业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普遍低于2.67 hm2/家,高于2.67 hm2/家的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的东南部、徐州市铜山区和盐城市响水县。

3.2 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行业特征

从行业总体来看,江苏省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1.08 hm2/家,高于1.08 hm2/家的行业有17个,低于1.08 hm2/家的行业有14个,各行业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差异明显(图3)。其中行业中工业企均用地规模最高的是烟草制品业(16)为10.75 hm2/家,最低的是印刷业(23)为0.63 hm2/家,大部分行业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介于0.63~2.00 hm2/家,这与行业发展特点以及生产工艺密切关联,如烟草制品业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较大是因为该类工业企业较少且卷烟制造需要较大的生产空间;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25)对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不适宜建设多层厂房,宗地规模偏大。空间上看,江苏省各行业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同一类型行业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较大的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的徐州市、连云港市和淮安市,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较小的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的无锡市、常州市和苏州市,最为显著的是无锡市各行业企均用地规模普遍低于其他市(表4)。主要原因有:一方面,与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密切相关,如徐州市以煤炭产业为主导产业,连云港市重点培育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链,这些主导产业因特殊工艺需供应较大规模的宗地面积;另一方面,与区域经济以及产业发展密切关联,苏锡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吸引大量的人口,而劳动力的集聚又促进经济和产业发展,导致工业用地需求增加,在供需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必然促使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3 932家,非高新技术企业共有303 422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3.57 hm2/家,远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企均用地规模0.98 hm2/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共7 428家,非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共309 926家,战略新兴产业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4.28 hm2/家,远高于非战略新兴产业工业企均用地规模1.02 hm2/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较小的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地区和镇江市,较大的主要分布在徐州市、宿迁市和连云港市,这可能与不同地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标准执行效果有关。

3.3 影响分析

表5是对江苏省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进行的OLS估计。根据选择回归模型的规则[29],LM-LAG的估计结果显著而LM-ERR不显著,初步判断回归模型采用SLM模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20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46 -47.

[3] 李林娟,王仲智,孟浩,等.基于行业分类的长江经济带工业用地供应规模的时空演化[J]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2):376 - 387.

[4] 何慧妍,杨庆媛,毕国华,等.重庆市2009~2018年工业用地供应规模时空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4):808 - 817.

[5] 赵小风,叶彦妤,张琳,等.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的空间错位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21,35(12):75 - 86.

[6] 赵向阳,路旭,胡慧欣,等.中国城市工业用地占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规划师,2019,35(11):50 - 56.

[7] 王贺封,石忆邵.政策影响下上海市工业用地扩张与效益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14,23(2):133 - 141.

[8] 彭山桂,汪应宏,陈晨,等.山东省工业用地规模合理性及扩张驱动力分析[J] .资源科学,2016,38(2):228 -238.

[9] 黄大全,金浩然,赵星烁.四类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J] .资源科学,2014,36(3):454 - 462.

[10] 刘力豪,陈志刚,陈逸.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城市工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基于国内46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9):1179 - 1186.

[11] PU W F, ZHANG A L. Can market reforms curb the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land —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analysis of five national-level urban agglomerations[J] . Sustainability, 2021,13(8).doi: 10.3390/su13084472.

[12] LIU S C, XIAO W, LI L L, et al. Urban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improvement potential in China: a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J]. Land Use Policy, 2020, 99.doi: 10.1016/ j.landusepol.2020.105046.

[13] 陳伟,彭建超,吴群.基于容积率指数和单要素DEA方法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6):903 - 916.

[14] 赵小风,叶彦妤,李颖,等.工业用地取得方式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江苏省1484家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 .土地经济研究,2021(1):157 - 175.

[15] SUN Y F, MA A B, SU H L, et al. Does the establishment of development zones really improve industrial land use efficiency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olicy[J] . Land Use Policy, 2020, 90.doi: 10.1016/j.landusepol.2019.104265.

[16] 张琳,王亚辉.微观企业视角下工业用地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88家工业企业样本的实证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9):43 - 48.

[17] 郭虹,陈梦雪,龙炫睿.工业用地的产出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市631家工业企业样本的实证分析[J] .江汉学术,2019,38(2):103 - 110.

[18] 陈昱,陈银蓉,马文博.湖北省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基于365家典型工业企业的问卷调查[J]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73 - 80.

[19] 赵小风,刘梦丽,楼佳俊,等.江苏省工业企业对用地供应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11个地级市1300家企业的调研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19,33(7):33 - 39,100.

[20] 陈前利,马贤磊,石晓平,等.工业用地供应行为影响工业能源碳排放吗 ——基于供应规模、方式与价格三维度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12):57 - 67.

[21] 史修松,黄群慧,刘军.企业所有制结构演变对企业利润及增长影响——基于中国工业数据的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15(9):31 - 40.

[22] 冯志艳,黄玖立.工业用地价格是否影响企业进入:来自中国城市的微观证据[J] .南方经济,2018(4):73 - 94.

[23] 杨广青,王燕燕,陈婉蓉,等.中国开发区政策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J] .亚太经济,2021(1):106 - 114.

[24] 黎春燕,李伟铭,刘骋.后发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建设研究——以海南省投融资、财税、人才和产学研政策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5):108 - 113.

[25] 陈强远,林思彤,张醒.中国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激励了数量还是质量[J] .中国工业经济,2020(4):79 - 96.

[26] 张琳,王柏源,赵小风,等.中国工业开发区用地政策演变及改革趋势[J] .现代城市研究,2018(4):7 - 11,16.

[27] 刘明.空间回归模型体系研究与展望[J] .统计与决策,2016(1):73 - 77.

[28] 崔继昌,郭贯成.新型城镇化对工业用地效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江苏省企业调查数据[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3):565 - 574.

[29] 陈安宁.空间计量学入门与GeoDa软件应用[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02 - 111.

[30] 鲍超,陈小杰,梁广林.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河南省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7):1138 - 1148.

[31] 李红波,吴江国,张小林,等.“苏南模式”下乡村工业用地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以常熟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18,38(1):152 - 159.

[32] 张雄,张安录,邓超.土地资源错配及经济效率损失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3):170 - 176.

[33] 谢国根,蒋诗泉,赵春艳.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2):70 - 77.

[34] 张益宾,黄安,祖健,等.中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5):893 - 906.

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on Average Land Use Scal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U Lihua1, ZHAO Xiaofeng1,2, HUANG Xianjin3, ZHANG Yunpeng4, ZHONG Taiyang3

(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Zon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MNR, Nanjing 210035, China; 3. 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4. School of Geo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816,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analyze the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he average land use scal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average land use scal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earch method of spatial regression model is employ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average land siz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Jiangsu Province is 1.08 hm2, which has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north to south. 2) The average land use scal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has great difference in land ownership and enterprise scale. The average land use scal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n state-owned land is 1.37 hm2,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0.66 hm2 on collective land. The larger the enterprise scale is, the larger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average land scale is. 3) The average land use scale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average land size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non-high-tech enterprises is 3.57 hm2 and 0.98 hm2,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land siz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non-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s 4.28 hm2 and 1.02 hm2, respectively. 4) Land ownership, enterprise size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land use scal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licy intensit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average land use scal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onclusion, regional differenc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erms of industrial land supply. Differentiated land supply methods and standards should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The standard constraints on industrial land use should be tightened. The scale of industrial land supply for state-owned land,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hould be controlled.

Key words: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verage land use scale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本文責编:郎海鸥)

猜你喜欢

制造业
浅谈汽车制造业与航空制造业的异同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中国模具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