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以歙县雄村为例

2023-10-13童华鲲肖然程极悦

安徽建筑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村落维度满意度

童华鲲,肖然,程极悦

(1.大壮古建园林有限公司,安徽 黄山 245000;2.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38)

0 引言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一直被诸多学者所重视并不断尝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以期让看似矛盾的两个目标协同并进。近年来,诸多学者引入空间基因理论对传统村落空间结构进行保护并取得丰硕成果,但研究多为基因提取、图谱构建、基因特征分析、基因多样性分析等[1],且研究集中于外部客体空间研究,而忽略了游客的主观感受,使得研究视角有所缺失。

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传统村落形成以旅游业收入为主的经济模式,其生存关键取决于客流量,而游客满意度决定了旅游村落的口碑和游客重游意愿,是影响客流量的关键因素。当前关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包括满意度影响因素、测量评价方法、满意度形成机理等,主要为提升旅游地形象服务。与此同时,游客地方感与游客满意度的相互关系也被诸多学者关注,张维雅等[3]证明了游客地方感会对游客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刘春燕等[4]认为游客地方感主要通过情感维度对游客满意度产生作用;余勇等[5]认为场所依赖通过价值感知和满意体验对游客满意度起到间接影响的作用。尽管当前对于游客地方感和满意度的研究较为丰富,但都侧重于研究主体(游客)的地方感与满意度的相互关系,而较少对研究客体(旅游地)与游客地方感、游客满意度的三者关系做进一步探讨。但客体空间作为游客首先感知的外部环境,对游客旅游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地方认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够被忽略。

本文通过引入空间基因理论,构建空间基因感知、游客地方感、游客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旅游村落内客体(空间)与主体(游客)的相互作用机制,拓宽空间基因与游客满意度研究的相关内容,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开发提供参考。

1 案例地简介与游客感知体系建立

1.1 案例地简介

雄村坐落于歙县雄村乡,距离歙县县城7.5km,为国家第二批次传统村落。雄村极为重视教育,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安徽最雄村”,村名取自《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迄今已有800 多年历史。村落北靠南山、东南渐江环绕、西临西溪,西溪东面坐落十八口塘,被誉为“十八罗汉钱”,西南坐落夏公塘为火字形,用以克火。村中坐落的竹山书院为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徽州书院,并拥有曹氏宗祠和各类牌坊、古民居,空间种类丰富。

1.2 游客感知体系建立

外部空间是旅游者与旅游地的首要交集,旅游者在外部空间的刺激下对旅游地产生情感和价值上的主观感受,而游客满意度的实质是游客对旅游地“地方性”的感知评价,其根本在于探讨旅游地能否满足游客的情感和价值需求。因此,研究采用“S-O-R”理论模型[6],其中“S”为外部刺激(Stimulus),即游客接触的村落空间基因;“O”为机体(Organism),即游客感受外部刺激后形成的游客地方感;“R”指行为(Response),即游客的感知和行为产生的游客满意度(图1)。

图1 游客感知体系示意(来源:作者自绘)

2 研究维度及因子选取、理论模型构建

2.1 研究维度和因子选取

通过参考前人文献可知,在对村落外部空间的感知中,外在空间感知维度划分包括“建筑空间”“街巷空间”“环境空间”“民俗文化”四个部分[7-9]。“信仰空间”则侧重于村落所在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底蕴,雄村具有以“程朱理学”“儒家文化”“风水理论”为信仰的徽州文化特征,并反映在外在物质空间上,是必不可少的空间特征,而街巷空间地形结合,合并为环境空间维度。基于此,将村落空间基因的感知模型维度划分为“环境空间基因”(变量X1-X4)、“建筑空间基因”(变量X5-X11)、“信仰空间基因”(变量X12-X15)、“民俗空间基因”(变量X16-X22)。

诸多学者认为游客地方感的构建维度因包括自然风景、历史人文、旅游功能三个基本要素[10-11]。而唐文跃等[12]在此基础上,将游客情感依恋活动作为地方感维度之一,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游客地方感模型。因此,本文沿用唐文跃构建的理论模型,将游客地方感模型维度划分为“自然风景”(变量X23-X26)、“人文环境”(变量X27-X30)、“旅游功能”(X31-X34)、“情感依恋”(X35-X38)。

国内传统村落游客满意度的测量通常采用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ACSI)和世界遗产类景区满意度模型(WTSI),而满意度的测项通常在整体满意度和比较满意度中选取[13]。整体满意度是游客对景区的服务质量、消费水平、旅游氛围进行整体评价,比较满意度则是通过对比游客旅游的预期与结果、预算与消费、选择与决定,由此构建维度因子(X39-X42)。基于此,本文构建游客感知测项(见表1)。

2.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和研究假设

在对变量的维度和因子梳理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理论模型,模型中包含4 个自变量(空间基因感知维度)、4 个中介变量(游客地方感维度)、1 个因变量(游客满意度),42 个观测变量、47 个误差变量(见图2)。

图2 初步模型图

基于此,本文提出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的研究假设。

H1a——环境空间基因感知对自然环境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1b——环境空间基因感知对历史人文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1c——环境空间基因感知对旅游功能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1d——环境空间基因感知对情感依恋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H2a——建筑空间基因感知对自然环境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2b——建筑空间基因感知对历史人文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2c——建筑空间基因感知对旅游功能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2d——建筑空间基因感知对情感依恋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H3a——信仰空间基因感知对自然环境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3b——信仰空间基因感知对历史人文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3c——信仰空间基因感知对旅游功能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3d——信仰空间基因感知对情感依恋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H4a——民俗空间基因感知对自然环境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4b——民俗空间基因感知对历史人文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4c——民俗空间基因感知对旅游功能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4d——民俗空间基因感知对情感依恋认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H5a——环境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5b——建筑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5c——信仰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5d——民俗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H6a——自然环境认知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6b——历史人文认知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6c——旅游功能认知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6d——情感依恋认知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2.3 数据收集和描述分析

调研小组于2022 年7 月-8 月在歙县雄村发放问卷,游客当场填写并回收。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游客对村落空间的初步认知,第二部分是空间基因感知、游客地方感、游客满意度测项,采用李克特五点等距量表法测量,第三部分为游客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居住地、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职业。此次总共发放调研问卷460 份,回收有效问卷425份,有效率为92.39%。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游客对村落中的祠堂、牌坊、书院等信仰空间的感知最为明显,占总人数的75%。游客对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徽州三雕等传统技艺空间的感知也占有较多人数,分别为62.8%和57.9%。表明村落中能够反映当地特有文化属性的空间能够被游客明显感知。此外,游客对传统演出空间、特色小吃制作空间、展览馆等公共建筑空间的感知程度较低。在游客基本信息构成中,性别比例上男性游客比女性游客多7.2%,表明雄村的旅游吸引力对男性更为突出,但不排除以家庭为单位的成员构成上男性居多;从客源地上看,外省游客占总游客数量最多、国外最少,表明以徽州文化为代表的歙县传统村落旅游对外省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从年龄构成上,41~50 岁的中年群体占比最高且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游客,成为村落旅游的主体;在受教育程度上,本科和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比例的64.7%,表明具有徽州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对高学历人群有较大吸引力;在收入构成上,月收入在4000~7999 区间的游客人数较多,占总人数的53.4%,其他收入区间的人数较少;在职业分布上,个体户占比高达30.4%,其次是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占比达26.8%。问卷内容较为丰富,具有良好的客观性。

3 探索性因子分析与模型检验

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通过SPSS23.0 软件对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答案与测项本身的对应程度,分析结果越高则越接近测项所对应事物的本质。文章采用KMO 和Bartlett's 球形来检验上述三者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分析得出,自变量的KMO=0.910(>0.7)、Bartlett's 数值小于0.001,中介变量KMO=0.899(>0.7)、Bartlett's 数值小于0.001,因变量KMO=0.828(>0.7)、Bartlett's 数值小于<0.001,三者均适合做因子分析。

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以特征根大于1 为因子提取公因子,因子旋转时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自变量因素分析结果总共得到4 个,总解释能力达到61.735%大于50%;中介变量因素分析结果总共得到4 个因素,总解释能力达到66.882%大于50%;因变量因素分析结果总共得到1 个因素,总解释能力达到71.953%大于50%。因此各维度筛选出来的因素均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3.2 模型检验和修正

研究采用AMOS23.0 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估计,参考NFI、GFI、IFI、CFI确定模型拟合度效果,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模型检验表

从表2 可知,除GFI、NFI 不符合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标准。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使得数据满足要求。通过残差修正指标从而减少卡方值,表3是残差间的协方差修正指数。

表3 残差间的协方差修正指标

通过在E8 与E10、E16 与E17 之间添加路径,重新估计模型。修正后重新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修正后的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修正后的模型

在模型修正之后对各个测量指标进行检验,得出CMIN/DF 为1.218,各项指标数值均大于0.9的标准(表4),RMSEA为0.023小于0.08,各个拟合指标均符合一般的研究标准,因此模型合理。

表4 修正后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

3.3 实证研究结果

由计算结果可知,假设H1c(β=0.071、p>0.05)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假设不成立;H2a(β=0.018、p>0.05)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不成立;H3c(β=0.09、p>0.05)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不成立;H3d(β=0.04、p>0.05)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不成立;H5d(β=0.08、p>0.05)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不成立;H6a(β=0.043、p>0.05)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不成立;H6d(β=0.073、p>0.05)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不成立;其余假设均成立。由此可知,外部空间感知能直接对游客满意度产生影响,且外部空间感知也能通过影响游客地方感的方式,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见表5)。

表5 研究假设结果检验表

4 研究讨论

4.1 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存在直接影响

由实证研究可知,在空间基因感知维度中,信仰空间基因、建筑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路径系数分别为0.21 和0.18。因此,提升游客对信仰空间、建筑空间的感知内容和效率,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分析得出,在信仰空间基因的四个因子中,游客对以风水文化为基础的村落布局和以传统美德为信仰的牌坊建筑感知程度最为显著,路径系数均为0.75,提升游客对村落布局和牌坊建筑的感知尤为关键;而建筑空间基因的七个构成要素中,传统建筑的外墙青砖和木结构,徽派建筑特有的马头墙、天井、黑瓦白墙和徽州三雕更能让游客充分感知,路径系数分别为0.81、0.77、0.75,这表明游客对建筑的外部空间特征更为敏感,相比于需要深入挖掘的空间特征,游客对能立即处理并做出判断的信息感知程度更高。结合上文对数据的描述分析,游客对祠堂和牌坊等信仰类建筑、传统民居建筑、徽州三雕的第一印象较为深刻,因此,这两类建筑的保护力度上应大于其他空间类型,在保护措施上以修缮为主;景区在规划旅游线路时,需要将传统民居和牌坊建筑作为浏览的关键点,优化不同景点的停留时间;在游览过程中着重讲解传统建筑的建造工艺和建造技术,使得游客提升对外部空间的感知,从而提升游客满意度。

4.2 空间基因感知存在互相影响,并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

通过模型可知,在外部空间基因中,民俗、环境空间基因感知对建筑、信仰空间基因感知存在正相关性,路径系数分别为0.48、0.39,意味着加强游客对民俗、自然环境空间基因的感知有利于促进对建筑、信仰空间的感知,从而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

结合上文对数据的描述分析,游客对传统表演、特色小吃制作等传统民俗空间感知程度较低。原因在于只有当重大节日来临时,村落才会举行各类演出,日常没有相关表演供游客们欣赏;特色小吃较少设立单独的小型摊位,而是与景区饭店结合,使得游客只有在饭点休息时才能品尝当地小吃,不够便利,且消费较高,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因此,通过完善景区的相关服务设施和民俗表演形式,有利于提高游客对民俗空间的感知;而环境空间基因的感知体现在游客更愿意深入村落中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体验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因此,需减少游客在展览馆中游玩的时间,从而提升对自然空间基因的感知,进而提升游客满意度。

4.3 游客地方感对游客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根据上述实证研究可知,在空间基因感知的四个维度对游客地方感的四个维度中,除假设H1c、H2a、H3c、H3d对应的维度不存在相关性外,其他维度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游客地方感维度中历史人文认知、旅游功能认知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24 和0.34。在旅游功能认知中,游客对管理方式认知最为显著,路径系数为0.75;在历史人文认知中,游客对徽州历史文化底蕴认知最为显著,路径系数为0.75。因此,通过提升游客对历史人文、旅游功能的认知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有效方式。

根据上文数据的描述分析,学历为本科和硕士的游客群体对徽州历史文化的感知最为显著,而月收入在4000~7000 元的游客成为游客群体的主要部分。因此,景区需根据游客收入区间和消费区间,制定不同游客群体的消费模式,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旅游地的管理方式。针对高学历游客制定侧重当地历史人文的导游讲解内容,使得不同学历的游客尽可能充分感知当地文化,进而提升游客地方感,并提高游客满意度。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外部空间基因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为空间基因的相关研究和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案例补充,并为当地游客满意度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空间基因感知会直接对游客满意度产生影响,其中环境空间基因感知、信仰空间基因感知、建筑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游客对空间基因的感知存在相互影响,并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游客地方感在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到中介效应。

5.2 局限和展望

本文实证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游客感知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本研究选取的时间较为集中,对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影响,因此样本选取应划分为不同时段;本文通过借助游客地方感这一中介变量进行研究,但还可能涉及其他中介因素,如游客感知价值、游客感知风险等,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游客感知体系。

猜你喜欢

村落维度满意度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光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