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红色教育的实施原则、途径与对策研究

2023-10-13潘梦婷朱剑星

名师在线 2023年9期
关键词:话语红色育人

文 /潘梦婷 朱剑星

引 言

立德树人下的红色教育是以“双减”政策为引领,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根本遵循,以落实“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红色教育为主线,以课题实践为依托,旨在夯实红色教育成效,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赋能立德树人。

一、小学红色教育的实施原则

(一)共建共享

红色教育的实施离不开红色资源的支撑,因此,教师需要在红色教育实施过程中,在校内校外加强合作联动,着力实现红色资源的共建共享[1]。“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共建”的目标,教师要通过“共享”红色教育资源,实现校内、校外两个“共建”。校内视角是指从学校育人决策层在制订红色教育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红色育人活动的优势和所面临的困难。学校决策层是顶层设计,能为红色育人“3+3”模式实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通过定期评估育人成效、总结经验、反馈问题,深入实施红色教育。校外视角是指与西乡塘区内各学校加强联动,通过共同建设,使有限的红色教育资源功效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共享”是“共建”的目标。红色育人资源共享,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同的学校之间要加强校际合作与联系,组织师生参观、考察、瞻仰、缅怀红色圣地,以异地送展的方式共享移动式红色育人资源。课题组成员要通过开展红色主题专题学习,分享红色教育、红色学习心得,相互之间互通有无,以长补短。

(二)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原则旨在还原红色史实,推动因材施教。红色教育资源认知秉承实事求是原则,尊重史实;在红色育人实践中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红色教育育人成效要实事求是记录。

(三)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原则是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教师的红色育人服务意识,树立意识形态教育底线思维。

(四)知行合一

在知行合一理念引领下,教师要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要灵活衔接,科学运用。教师要明确教育目的,将红色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内化于心,在实践教学后写好书面总结并召开讨论会,严禁形式主义。

(五)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原则是指灵活多样的方式,同步开展线上线下教育。线下教育是学生在固定时空范围内,面对面接受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线上教育是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开展红色教育。教师将线上线下结合,突破红色育人时空限制,能够拓展育人途径,增强育人吸引力,夯实育人成效。

二、中小学红色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红色教育

第一,找准红色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将红色教育融入教学课程。教师要让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锤炼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赓续红色文化血脉。二者的契合点就是在教学中把握好红色教育资源穿插的时机,形成正向育人协同力[2]。教师需要提高对教材内容与红色教育资源思想内核的把控能力,通过科学“嫁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例如,课题组成员朱剑星借助自身对历史基础教育研究的优势,在课堂上借助历史教育的内容,融入大量的红色教育,使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接受红色教育熏陶。

第二,借助课堂开课前5 分钟对学生开展红色专题教育。例如,课题负责人日常负责数学教学,在每堂数学课上课之前,利用课堂5 分钟对学生开展红色教育。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课堂5 分钟的红色教育中设计的人文主题有“忆往昔,惜求学”“谈理想,求真理”“说数学家故事,讲数学家精神”“解密红色密码,探寻红色真理”等。这些人文主题都是与数学学科有关的专业教育主题,借助课堂育人平台,融入红色元素,能够在小小红色课堂上传递正能量,坚守育人初心与使命。

(二)在课后服务社团活动中融入红色教育

为了引领中小学生缅怀革命先烈,教师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课题利用红色教育课后服务社团,引导学生通过红色社团活动了解红色经典文化、红色精神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3]。例如,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主义影片,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国史,认知国情,拓宽视野,优化审美,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凝聚学生爱国情怀。为了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书写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观后感,小组合作交流,重温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经典,帮助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精神移植到内心。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手抄报作品展、红色故事演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绘海报展、爱国手势操等课后服务活动,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小学红色教育的实施对策

(一)激发情感

第一,在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将习得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寓理论于体悟之中,让学生从内心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第二,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主题丰富多彩,教师可融入彰显历史厚度、现实关怀的主题,激发学生红色情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第三,精心布局、科学谋划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结合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确定实践主题,增强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例如,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百年对话,铸魂修业”的诗朗诵活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舞表演活动等。这些活动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

(二)营造氛围

第一,借助校园文艺活动开展红色教育。教师可采取适合中小学生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艺演出活动,繁荣校园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献礼党的二十大,携手奋进新征程”的校园文艺活动中,教师将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作为主题,组织学生排练了《百年红船》情景剧。

第二,借助红色文艺作品,在校园引领风清气正的风尚。教师要丰富学生课间生活,以艺术形式引导中小学生追求真、善、美。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创作的《红色少年——我们是党的接班人》《党在我心中》《建党100周年》《我以我心爱国旗,我以我心爱祖国》等经典的红色文艺作品在校园展播。

第三,彰显学生在红色文艺创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引领学生参与红色文艺作品创演。例如,在“献礼党的二十大,携手奋进新征程”的红色文艺创演活动中,学生参与了活动的组织、设计、排练、演出。

第四,在红色校园环境创设中,深挖校史红色元素。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红色校史,在校园环境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增强学生自豪感。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引入红色元素,根据时代发展主题,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动态发展的红色元素。

(三)更新话语

第一,将学生作为话语主体。教师要将培养学生个人素质、学习能力置于首位,让良性话语推动育人成效的提升,不断完善红色教育育人的话语理念,在生本价值观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完善学生人格品质和思想道德。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的话语实践运用中不断寻求与学生学习、成长相符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参与红色话语教育活动。例如,在线上实践活动中,学生以“我最喜欢的红色话语”为主题,创作绘画作品,代表性的作品有《听党的话做好少年》《红领巾,心向党》《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等。

第二,不断强化学生的红色话语自信。教师可将红色话语自信作为学生高度自我认同红色话语内容的主要方式。对此,课题组在教学中高度重视红色话语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将课堂作为开辟红色话语的聆听新场域。教师要不断提升思维能力,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全局思维、发展思维实现对学生的引领。例如,教师在九年级教室中粘贴具有红色话语的励志标语,代表性的话语有“勤学,勤思,勤问,苦钻”。

第三,重塑自身的话语形象。教师可以从道德修养、人格品行、政治信仰、知识涵养等视角引领学生发展,通过话语、文字外显感染学生。教师在红色话语育人的过程中,要彰显自身的思想观点和人格魅力,将红色教育与学科知识融入立德树人实践。此外,教师要不断增加学科知识储备,为学生展示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示范,借助红色话语蕴含的真理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在给学生带来说服力与感召力的同时,在学生心中塑造积极正面的形象。在重塑自身话语形象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又要强化话语转述能力,将红色育人话语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教师要从红色话语内容构成上不断优化,提升红色育人话语解释力,尽量参照学生实际,增强学生对红色话语的理解,突出红色话语内容的务实性。在红色话语育人方式创新中,教师要采取学生常见的话语表达方式,赢得话语的主动权,采取理性话语和感性话语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心理调节。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红色话语与生活话语结合起来,将耐心劝导和诚挚交流结合起来。

(四)创新平台

第一,以红色手抄报的方式,引领学生创作红色元素十足的作品,每周选出一批作品进行展示。学生的红色作品可以在教师帮助下,利用课后服务完成。课后服务经过教师指导、学生互助,能够使红色教育落地生根,成为常态化的活动内容。例如,在本课题中,红色手抄报的代表作品有《难忘红色岁月,展望美好未来》《红领巾与我们的未来心向党》《中国梦,我的梦》等。

第二,以校园广播为载体,以强化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优良校风,促进校园文化活跃与繁荣为目标,用于扩充知识、文化熏陶与丰富校园文化等,校园广播定时播放学生的红色投稿创作,播放红色小故事、红色音乐、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在红色教育中爱党爱国、爱学习、爱生活、爱学校,通过红色史实,不断传播正能量。例如,每天中午,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红色故事、学生红色教育活动的观后感与听后感,让学生在勤于思考的同时发现问题,养成良好的红色阅读习惯。

第三,以线上平台为载体,借助新媒体等线上平台的优势,大力推动红色教育的实施,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教师可以将网课作为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始终跟进时代发展脉络,不断拓展育人视域,优化育人思路,将线上平台与红色教育深度结合,从形式主义的藩篱中走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秉承内容至上原则,精心设计线上红色教育内容,以微电影、微情景剧、微课堂等方式,直击学生心灵。

结 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探索立德树人实施红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基础,采取学生手绘红色作品、开展红色实践活动、线上红色知识学习等诸多方式,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接受红色教育和熏陶,使红色教育与理论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线上、线下教学和社会自主实践强化学生的红色教育,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不断丰富红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猜你喜欢

话语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