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家集西红柿“红”出产业兴旺新天地

2023-10-12姜言芳宋培培

优质农产品 2023年6期
关键词:西红柿大棚

文︱姜言芳 宋培培

崔家集位于胶莱河冲积平原,是山东平度西南部的一个农业镇,传说人间供奉的神仙在去蓬莱岛修仙的路上,发现崔家集一带水草肥美,便将坐骑神牛放在此地,从此牛群遍地,逐渐形成了耕牛交易集散地。来自各地的买卖商、经纪人在此叫卖、议价,偌大的市场倏尔牛羊成群,倏尔所剩无几,来来去去出神入化,因此崔家集也被称作“神牛集”,寓意着这里物阜民丰、人杰地灵。

受胶莱河等水系影响,崔家集以潮土和砂姜黑土为主,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1936 年《续平度县志》首次有平度种植西红柿的记载,据考证,种植地就是平度南部崔家集区域。进入21 世纪以来,西红柿产业取得较快发展,2020 年,崔家集西红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2 年,因西红柿种植,崔家集镇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2022 年末,全镇西红柿大棚达到4300 个,种植面积2 万余亩,年销售收入10.3 亿元,每个大棚纯收入15 万元,农民年增收6 亿元。

再现“18 勇士”,实现村庄蜕变

历史上的崔家集并不富裕,虽然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大包干”,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崔家集镇仍是经济薄弱镇。进入21 世纪后,仍有不少村庄守着土地过着穷日子,前洼村就是其中的一例。跟很多农村一样,前洼村以往常年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由于地势低洼,每当遇到洪涝天气,雨水无法排出,浸泡了的土地常年板结。一首民谣描述了当时的景象:“十年九不收,下场饱犁雨,吃顿蛤蟆肉。”村民一年到头忙活下来依旧两手空空,是崔家集镇的后进村。

2004 年,鞠炳锦当选为前洼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改变落后的状况,他带领乡亲们种过西瓜、种过菜、养过蚕、栽过杜仲、种过金银花……,虽然尝试了很多,但一年到头仅能收入几千元,最好的也不到一万元,村民整年劳作却只赚了个“忙活”。2008 年,鞠炳锦从新闻上看到寿光樱桃西红柿大棚搞得红火,就动了去学习的念头,这年冬天,趁着农闲,他带领前洼村18 户村民组团儿奔赴寿光取经。

经过努力,从2008 年冬到2009年春,前洼村先后建起了占地140 亩的22 个大棚。“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当年安徽小岗村18 户村民按手印搞‘包产到户’的豪情。”鞠炳锦说。大棚建好了,樱桃西红柿也栽上了,但赚钱的路并不平坦。“当时种植的品种每斤只有七八毛钱,赚不到钱,对大棚户的打击很大。”鞠炳锦回忆。

不服输的鞠炳锦带领村民又回到寿光学习,经过多次验证,他们发现,樱桃西红柿品种“釜山88”非常适合前洼村的碱性土壤,结出来的西红柿产量高,糖度比普通西红柿高5度以上,维生素含量比普通西红柿高1.7 倍。这次品种更换改变了大棚种植户的经营状况,“这个品种的西红柿皮薄肉脆、甜蜜多汁,每斤能卖到7 元钱,一个棚一年纯收入能有8 万多元。现在西红柿的种植户,能和城里人一样,有车、有房、有存款。”鞠炳锦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樱桃西红柿已经在前洼村扎下了根,全村种植规模达2200 亩,村民年可增收近7000 万元。

发展产业集群,传承农耕文明

西红柿产业的发展,让当地政府看到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他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找准最能体现崔家集特点和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做起了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大文章。2016 年,集中全镇6 个经济薄弱村的540 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建起了占地260 亩的36 个大棚,以每棚每年2 万元的价格出租。其中,32 个大棚租给周边村民,其余4 个统一管理,招收贫困户务工。2017 年2 月,首批樱桃西红柿上市,实现销售收入700 余万元,棚均纯收入超过14 万元。2018年,崔家集不仅摘掉了经济薄弱镇的帽子,还将产业链条由种植向购销、加工、物流、电商、农资等环节延伸,实现了从“扶贫合作社”向“农创示范体”的转型升级。

为继续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当地政府吸引各类投资建起了“西红柿产业示范园”,引领全镇实现标准化种植。据统计,崔家集镇先后吸引各类资金5 亿元,其中平度农旅集团投资2.3 亿元建成157 个大棚、平度开发集团投资4700 万元建成88 个大棚、中禄农业投资5000 万元建设154 个大棚、迅丰农业投资8000 万元建设109 个大棚,其他投资额在100 万元以上的西红柿产业项目达到20 多个。这些投资拉长了西红柿品种培育、分拣包装、物流销售的产业链条,引领崔家集成为长江以北乃至全国西红柿产业特色示范区和集散地。

西红柿让崔家集越来越被人熟知,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西红柿之乡”。在前洼村有一座红色的建筑,是当地新建的“崔家集西红柿发展史馆”,展馆内以“扶贫-脱贫-振兴-共富”为主线,详细记录了前洼村西红柿产业的发展历程,史馆旁设有楼梯,登高远望,温室大棚连成一片,实现了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深入交融,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西红柿发展史馆里,不仅展示着崔家集西红柿发展的历史沿革,也记录了西红柿栽培种植技术和生长过程。“孩子们可以从小对西红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感受到西红柿对生活带来的改变,通过耳濡目染,在保护和传承中发扬光大。”崔家集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建介绍。

崔家集西红柿文化节已经举办八届,每年都有不同的特色和主题。近年来,先后推出了“红甲天下圣女果”“赛西施”“厚道人家”等多个不同品种的西红柿品牌。文化节将崔家集群众的心凝聚起来,将外地游客的心吸引过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引领产业走向新的高地,加速实现“西”域福地、“红”动神集、“柿”事如意的美好愿景。

立足一方水土,培育特色产品

让崔家集“红”起来的不仅是樱桃西红柿,各类新品种的传统西红柿也乘“柿”而上。青岛农恩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的“番小贝”牌草莓西红柿被称为“口感大王”,是崔家集品牌西红柿的一种,这种西红柿因为浑身上下呈红色,掰开后看起来特别像草莓,被叫做草莓西红柿。又因为蒂部有一小圈绿纹,带有青肩,还称为绿腚西红柿。草莓西红柿种子和内腔呈黄绿色,汁水多,糖酸比达到12.3。据合作社理事长周孝东介绍,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西红柿红得发亮,是因为丢失了一部分合成叶绿素的特定基因,植株产生的糖分减少。而草莓西红柿具有强大的叶绿素合成能力,大量的叶绿素使果蒂附近染有绿色,糖分和风味物质更多,味道更足。

与传统西红柿相比,草莓西红柿对种植的要求更高,需要用掺杂了鱼蛋白的天然谷物滋养土地,还被称为“吃过鱼的西红柿”。全程采用熊蜂授粉,又增添了不少营养价值。除了草莓西红柿,当地还种出了号称“夏日阳光”的黄色西红柿、唤作黑珍珠的迷彩色西红柿、普罗旺斯樱桃西红柿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西红柿品种,线上线下销售火爆,不少品种成了“网红”产品。

“番夫金籽”番茄酱是采用崔家集“绿色食品种植产区”生产的西红柿为原材料,经过十几道古法程序制作而成的。据介绍,每750 克西红柿去皮才能熬制一瓶,制作全程不加一滴水,无色素、增稠剂、防腐剂等添加成分,是有肉有籽、看得见的番茄酱,深受市场青睐。

2016 年《中国西红柿产业白皮书》中发布,平度西红柿网络销售规模进入全国县域十强,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崔家集则是平度西红柿主产区之一。2017 年崔家集西红柿登上央视《食尚大转盘》栏目向全国推介。

升级产业链条,拓宽共富之路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特色园区的推动。青岛柿柿红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位于崔家集镇虎李家村,运营着60多个西红柿大棚,种植的“柿柿红”西红柿皮薄肉厚、风味浓郁,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的2022 年第二批特质产品名录。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大棚每个面积2.5 亩,每年能产西红柿4.5 万多斤,按照均价每斤8 元计算,毛收入可达35 万元,整个园区年收入接近2000 万元,成为推动西红柿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西红柿产业园也给附近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今年58 岁的赵爱英家里种了十几亩地,农闲时会到附近的西红柿大棚从事种植、分拣、打包等工作。“按小时计算工资,一小时16 ~18 元,一天一般工作7 ~8 个小时,忙的时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能挣3000 多块钱。”赵爱英说。据统计,西红柿产业链每年创造3 万多个工作岗位,“现在到村里转转,基本上连老人都看不到,他们都在附近的大棚里打工。”崔家集镇政府工作人员说。红火的产业还吸引了河南、四川等地的农民来到崔家集,当起了“长工”。“我们村在崔家集打工的有30 多个人,已经来了快4 年了,除了每年春节回家一趟,基本上常年在这里,一年能挣5 万多块钱。”一位来自河南省西平县的务工人员说。

西红柿销路无忧,吸引了不少在外地务工人员“返流”回乡。出生于1996 年的鞠朋浩是青岛前洼果蔬专业合作社销售负责人,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当看到家乡西红柿产业发展势头后,辞职回乡,从事西红柿电商业务。“前洼村种出来的樱桃西红柿口感好,回头客多,名气大,很多客户都慕名而来,一些大型商超和我们签订了采购合同,现在每天的出货量达到3 万多斤,每年收入比在外地高十几倍。”鞠朋浩说。

不少农创达人也来到崔家集,他们凭借专业知识和广阔的视野,打开了多种销售渠道。某电商平台首创的“农地云拼+产地直发”模式,将西红柿从“蔬菜圈”成功打入“水果圈”,走进千家万户。一些村民也瞄准商机,开起了快餐馆、包子铺、馒头店和小超市,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

产业振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指导农民合作组织成立了崔家集西红柿行业协会,为种植户提供“育苗、农资、技术、管理、销售”一体化服务,实现“品种、品质、品牌”三品上佳,将“原汁原味”的西红柿,打造得更加“多汁多味”。农业农村部门协助制定的《釜山88 番茄》《釜山88 番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两项团体标准被山东标准化协会批准并发布,促进了西红柿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不仅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也为各地西红柿行业发展提供借鉴经验。当地政府还帮助青岛众乐园果蔬专业合作社、青岛农恩蔬菜专业合作社、青岛鼎晟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多家农民合作组织和企业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2022 年,崔家集向阳红乡村振兴示范区成功入选青岛市十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示范区以共同富裕为核心,围绕产业引领的活力乡村、智慧赋能的未来乡村、生态支撑的宜居乡村三个发力点,沿着做优做强乡村产业、着力推进富民强村、挖掘保护特色文化、提升乡村善治能力、全面改善宜居环境等路径深度推进,始终保持西红柿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从“一时旺”到“一直旺”。

看上去“平淡无奇”的西红柿附加值越来越高,品牌价值越来越大,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果果”。西红柿产业富了农民、富了乡村,美了生态、靓了环境,引领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成为乡村发展的特色产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猜你喜欢

西红柿大棚
西红柿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西红柿熟了
别开生面的候机大棚
新型温室大棚
西红柿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