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机理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2023-10-11刘盛博张晓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专利技术范畴专利

马 翔,刘盛博,丁 堃,张晓宇

(1.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3.大连理工大学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4;4.超凡数据与咨询事业部 技术转移转化研究院,北京100080)

0 引言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与技术知识扩散效率是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1]。过去5年,我国高校R&D经费投入占比7.08%,但专利转让收入仅占R&D支出的2%。而美国高校1996—2017年专利许可收入8 650亿美元,专利转化率高达40%以上[2]。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科研与经济相结合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高校产出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梳理国内外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成功案例发现,没有一项专利技术转移脱离知识产权服务支持。例如,常年依托技术许可办公室(OTL)支持,斯坦福大学完成5 600余项技术转让,实现52亿美元的技术转让协议收入;通过与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长期合作,上海交通大学李福彬教授所在团队以专利拆分许可的方式得到11亿元专利许可收入。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市场化、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高校提供咨询、评估、融资等全链条、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并建议高校与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促进高校技术转移。

知识产权服务业不仅对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为高校提供的服务和支持也是高校实现专利技术转移的重要方式。然而,现阶段缺少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角度对知识产权服务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路径和原理的系统性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知识产权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机理”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对知识产权服务构成维度、知识产权服务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关键因素进行探究,揭示知识产权服务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间的作用关系。

1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1.1 知识产权服务

目前,相关学者对知识产权服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知识产权服务概念界定。学者主要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能力、作用及服务类型3个方面对知识产权服务概念进行界定[3-4],指出其主要以提供代理服务、法律服务等基础性服务业务为主,商用化服务、战略咨询服务等高端业务储备不足,未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潜能[5];其次,伴随着知识产权战略地位愈发重要,针对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研究日益丰富。学者主要从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建设对策及发达国家经验等方面开展研究[6-7]。此外,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近期相关研究逐渐聚焦于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体系[8-9];最后,部分学者对知识产权服务与技术成果相关性进行探讨,指出知识产权服务可以提升专利文本撰写质量、与发明人进行沟通并设计合理的权利保护范围[10-11],对专利质量提升起重要作用[12],是实现专利技术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13]。

1.2 高校专利技术转移

(1)关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概念,现有研究分别从分配说、载体说、环节转移说等多种视角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体系对技术转移绩效概念进行了界定与总结[14]。在此基础上,雷佳震等[15]认为应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综合考量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苏卉[16]从转移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考察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其中转移过程主要考察双方转移成本是否得到合理控制和有效削减、转移过程是否顺畅;转移结果主要考察满意程度、转移技术应用。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是以高校专利技术和专利权利为核心载体,以转让、许可、作价入股为主要转移方式,在高校与其它组织机构之间输入输出的转移过程和结果[17]。

(2)对于如何提升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需要关注技术转移影响因素[18]。多数学者从系统内部影响因素与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系统内部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主要探讨技术自身特性、转移方特性、接收方特性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如Sun等[19]认为专利质量越高,越容易获得较高的商业价值,因而越有可能实现专利技术转移;Min等[20]指出,企业吸收能力及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是实现技术转移的必要因素。部分学者将地理邻近性、信任关系、信息不对称视为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重要内部因素[21-22]。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区域经济环境、行业异质性、外部资金支持视角展开。如马荣康等(2003)指出,政府或企业经费资助有利于推动产学研合作,从而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移。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办公室、孵化器等中介机构视角出发,探讨其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23],并指出由于体制机制、高校实力、人力资源不同,我国多数高校当前不应照搬照抄发达国家高校技术转移的成功经验[24]。

1.3 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服务和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研究存在一些不足:①知识产权服务概念、构成维度研究明显滞后,尚未形成统一论述及划分标准,现有研究方法主要以主观描述与思辨分析为主,对深层次服务机制和作用机理的挖掘较少,缺乏相关实证研究;②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研究主要聚焦于单一、特定影响因素,缺乏将高校专利技术转移阶段特征与影响因素相结合的系统探究,且多数研究仅停留在经验数据层面,未上升至高校技术转移绩效提升机制层面;③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缺乏有效的中介机制,鲜有研究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角度探讨其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鉴于此,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对知识产权服务和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剖析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机理,以期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立和技术转移工作开展提供政策指导。

2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当前,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角度,融合知识产权服务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研究存在较多不足,导致知识产权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影响机理存在“黑箱”。因此,需要借助质性研究方法挖掘知识产权服务构成维度以及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影响因素,即回答“What”的问题,还需要探索知识产权服务如何对各影响因素产生作用,即回答“How”的问题,从而完成“知识产权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影响机理”这一问题的探究。作为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质性研究方法之一,扎根理论具有探索性质与理论生成的特点,能够从现象或实践中建立和发展新理论,适用于影响因素或模式体系构建以及微观互动关系探讨,与本文研究内容相符。因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通过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逐级编码[25],探索与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机理模型。

2.2 研究样本

本文采用目的性取样法,选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作为补充性研究对象,用以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首先,选取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主要调研对象,因为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无论规模还是服务质量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一定代表性;另外,通过查询、走访和调研发现,北京众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拥有自身技术转移团队,具备较强的专利商业运营能力,能够提供与本研究相契合的访谈资料;其次,根据便利性原则,考虑到地理邻近性或关系资源丰富性,选取辽宁、江苏、河南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为调研对象。此外,针对所调研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4家在上海、广东地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搜集网站信息与新闻资讯等相关资料;最后,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从中析出的学术问题,对数据进行三角验证。调研对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信息统计Tab.1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f research samples

2.3 数据收集

本研究按照行为事件访谈法的一般规范,基于开发出的初始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访谈资料。正式访谈由一位教授依据访谈提纲提问,两名博士负责记录访谈过程中涌现出的新观点、新问题和知识点,并结合访谈过程备忘录,最终形成访谈资料。通过对24家组织机构29名受访人的深度访谈或在线沟通,转录访谈资料15万余字。借助NVivo11.0软件,按照扎根理论规范程序对其中13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访谈材料进行提炼与分析,对其余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访谈材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尽管在实地访谈过程中数据已趋于饱和,但为确保数据具备更高的信效度,本文还搜集了17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网站信息及相关新闻报道材料,形成7万余字的文字资料,留作进一步的理论饱和度检验。

3 模型构建

3.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提炼、分析直至归纳出有意义的概念,并最终形成范畴的过程。本文按照“鲜活编码”原则,编码尽可能以受访者原话为标签,从而降低研究者个人主观性对编码结果的影响。为保障开放式编码结果效度,本文由作者和另外一名博士遵循边收集、边分析、边调整的编码分析准则,各自独立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逐词逐句分析、编码、登录,以挖掘初始概念和初始范畴。随后,将编码结果与一位教授和一位副教授共同讨论,反复对比两份编码结果,对一致的编码结果进行合并,对存在差异或矛盾的编码结果进行讨论和完善。通过以上步骤,最终抽取出1 400余条原始语句与相应初始概念。通过对初始概念进行反复提炼与合并,剔除重复出现频次小于3和个别前后矛盾的初始概念,实现对初始概念的范畴化,最终归纳出88个初始概念和38个初始范畴。表2展示了节选的部分开放式编码及范畴化过程。

表2 开放式编码过程与结果(部分示例)Tab.2 Process and results of open coding (partial samples)

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初始范畴进一步提炼与归纳,挖掘显性关系与隐性关系,并依据相关关系和类属关系将初始范畴归纳抽象为更高一级主副范畴的过程。因此,主轴编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范畴发展和现象内在逻辑深化。本文通过对初始概念、范畴进行梳理和总结,不断与原始访谈资料进行对比,并对38个初始范畴进行归类和整理,最终归纳出23个副范畴和8个主范畴。表3展示了各子范畴与主范畴的归类逻辑及关系内涵。

表3 主轴编码结果Tab.3 Results of axial coding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的核心任务是对主轴编码中的主范畴进行提炼与抽象,挖掘涵盖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建立主范畴与核心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故事线”的形式将典型关系结构阐释和描绘出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实质性理论框架。按照扎根理论标准化研究程序,由一名从事知识产权研究的教授、一名知识产权专业博士生以及一名经验丰富的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共同完成。通过对原始访谈材料和主范畴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最终确定“知识产权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影响机理”为本研究的核心范畴。

围绕核心范畴形成的“故事线”总结如下:知识产权服务主要通过3条路径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具体而言:①职业技能服务直接作用于专利质量,对专利质量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专利质量是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的重要因素,即职业技能服务通过影响专利质量进而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②商业运营服务能够改善与增进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双方关系,促进关系质量提升,关系质量是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的重要因素,即商业运营服务通过影响关系质量进而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③增值业务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素养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转移素养是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的重要因素,即增值业务服务通过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素养进而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综上所述,专利质量、关系质量、转移素养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各影响因素在知识产权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此外,政策环境对知识产权服务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起调节作用。主范畴典型关系结构见表4。

表4 主范畴典型关系结构Tab.4 Typical relational structures of main categories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利用其余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访谈材料并结合17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网站信息和新闻资讯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分析未产生新的关键范畴及关系结构,8个主范畴也未发现新构成因子。这说明,上述知识产权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影响机理范畴编码达到理论饱和度检验标准。

4 研究发现与模型阐释

本文基于知识活动系统全息性理论和技术转移理论模型,通过循环反复的资料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归纳和细分知识产权服务维度与内涵,探究专利质量、关系质量、转移素养等知识产权服务关键因素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影响机理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从中可见,职业技能服务、商业运营服务、增值业务服务、专利质量、关系质量、转移素养、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政策环境8个主范畴及核心范畴涌现自原始资料,是本文理论阐述与构念维度形成的主要基础,知识产权服务下的职业技能服务、商业运营服务、增值业务服务3个构成维度通过对专利质量、关系质量、转移素养等关键因素的影响而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产生促进作用。由理论模型可知,知识产权服务主要通过3条路径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产生影响。

图1 知识产权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Fig.1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on university patent technology transfer

4.1 路径一:职业技能服务—专利质量—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

在该路径下,高质量职业技能服务通过与客户反复沟通,挖掘具有创新性和商业价值的技术点,并设计最佳权利保护范围,使专利质量和稳定性得到保障,进而实现后期专利技术转移。例如,在与副总经理L的访谈中获知:“在代理过程中会帮客户调整权利要求数、保护范围,这是我们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为适度的权利要求数、保护范围决定技术稳定性(LG-22)。”专利代理师C指出:“专利质量提升产生在与发明人讨论的过程中,讨论之后发现创新点,然后再往下深挖,会发现原来发明人写的技术交底材料不是他想要保护的核心,他没写的材料可能才是创新点(CR-20)。”因此,本研究认为较高的职业技能服务水平对专利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从而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移。

4.2 路径二:商业运营服务—关系质量—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

研究发现,具备高质量商业运营服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不仅拥有广泛的关系网络,能够为转移双方信任基础和合作关系的建立创造条件;还能为双方定价谈判、信息共享、履约监督等提供支持,协调双方冲突和矛盾,促进转移双方关系质量提升,从而有利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提升。如总经理L1说道:“经常给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做专利,对他们比较了解,然后就和他们对接。有时候带着老师跟企业负责人直接见面去合作(LN-62)。”技术转移转化研究院院长Z叙述道:“我们代表教师去跟企业谈判,我们这边三五个人,企业那边三五个人,有人管财务,有人管产业,有人管投资,有人管法务,是对等谈判(ZF-107)。”综上所述,高水平商业运营服务有助于推动转移双方关系质量提升,进而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提升。

4.3 路径三:增值业务服务—转移素养—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

在访谈过程中得知,高水平增值业务服务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技术转移法律法规、成功案例、管理技巧服务,提高客户技术转移意愿和能力,还能依据客户技术优势和专利储备情况,规划合适的技术转移战略,提升客户技术能力与转移经验,从而拉动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提升。如知识产权顾问C谈到:“我们通过一些培训为企业提供学习机会。比如有些企业觉得自己研发能力很强,什么都不需要。我们通过专利检索告诉他们这些其实挺落后的,或者高校有更先进、更实用的专利技术,让企业考虑一下(CA-119)。”总经理T指出:“我们对这项技术本身做一个行业分析就知道这个行业发展情况,这项技术水平达到什么程度,然后再做推广,去推进转移这件事(TQ-12)。”由此,本文认为高质量增值业务服务正向作用于转移双方转移素养,继而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提升。

另外,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并为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支持。在访谈过程中,多位受访者认为政策环境在知识产权服务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之间发挥重要作用。如“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来提升整个行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转移意识,这样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也愿意把自己的业务做得更好”(HL-141);“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很想做技术转移业务,但法制环境不健全,一项专利证书保护不了其中的技术,造成的结果就是专利质量不高,使大多数服务机构难以开展或做不好技术转移业务”(LP-13)。因此,本文认为政策环境正向调节知识产权服务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之间的作用关系。

5 结语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扎根于24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高校、企业专利技术转移工作现实情境,通过对深度访谈资料范畴进行提炼和逐级编码,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视角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理论模型,得出如下结论:

(1)知识产权服务包含职业技能服务、商业运营服务和增值业务服务3个构成维度。具体而言,职业技能服务由代理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3个方面构成;商业运营服务包括关系匹配服务、商业沟通服务、交易流程服务3个副范畴;增值业务服务包含咨询服务、培训服务、评估服务3个维度。

(2)识别出知识产权服务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的关键要素,即专利质量、关系质量、转移素养。其中,专利质量包含专利模糊性、专利法定性、专利商业性3个副范畴;关系质量包含合作意愿、合作关系、冲突协调和信息对称性4个方面;转移素养由转移意愿、接收意愿、转移能力和吸收能力4个维度构成。

(3)知识产权服务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机理包括职业技能服务—专利质量—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商业运营服务—关系质量—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增值业务服务—转移素养—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3条影响路径和一项政策环境的调节作用。

5.2 理论贡献

本文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

(1)以知识活动系统全息性理论和技术转移理论模型为指导,通过对深度访谈材料的逐级编码,识别并构建出由8个主范畴、3条影响路径和一项调节作用构成的理论模型,打开了知识产权服务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理论“黑箱”,挖掘出知识产权服务影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拓展了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相关研究。

(2)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视角开展研究,丰富了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研究情境。经验数据研究难以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提升进行深入探究和系统阐释,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和一手数据开展探索性研究,对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和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工作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3 管理启示

(1)重视专利质量,消除专利模糊性,着力提升专利法定性和商业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应不断巩固和完善职业技能服务,为高校专利质量提升提供支持。例如,通过与高校发明人不断交流,挖掘发明人的核心技术点,设计完善的技术方案,提炼完备的权利要求,扩大专利权保护范围,全面提升高校专利质量。高校应着力改善“重数量、轻质量”“重立项申请、轻成果转化”的现状,加强自身专利成果梳理与分级评价,筛选出技术性能较强的专利,对创新性强、商业潜力大的专利进行商业包装,实现专利技术转移。

(2)重视关系质量,提升双方合作意愿和合作关系质量,解决转移中的矛盾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应开拓与发展商业运营服务,促进转移双方关系质量提升。如定期举办知识产权交流会、技术交易会等活动,加强各类组织交流与互动,促进转移双方合作关系形成;持续提升商业沟通能力,协调双方因目标、价格差异而出现的冲突和矛盾。高校应提升自身关系质量,如在学校官方网站公布专利信息及相关统计报告,加强专利宣传力度和扩散程度,提高转移双方合作意愿;鼓励与引导高校发明人实时关注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等信息,避免重复性研究,降低转移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3)强化转移素养培养,提高双方转移意愿和接收意愿。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应开发增值业务服务,提升双方转移素养。如向潜在接收方提供专利预警、专利导航服务,明确其技术短板及面临的技术风险,激发其外部专利技术接收意愿;评估待转移专利技术与接收方现有技术能力的技术势差,增强后续专利技术消化与整合能力,提升接收方吸收能力。高校应努力强化双方转移素养,简化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审批、登记程序,降低教师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的成本,充分调动教师的技术转移意愿;引导教师为合作企业提供后续技术支持、技术咨询服务,解决专利技术在新环境中的适用性问题。

(4)政府应颁布完善的法制政策,建立规范的评估体系,出台良好的人才激励政策,以此完善政策环境,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能力,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渗透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过程;同时,激发全社会参与技术转移的积极性,为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高校专利技术转移。

5.4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如下不足:一方面,研究样本有限。考虑到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是一个涉及多方主体、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后续研究可进一步增加访谈对象数量,植根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高校和企业实际技术转移过程,更全面地挖掘知识产权服务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之间的作用关系;另一方面,未考虑职业技能服务、商业运营服务、增值业务服务3个维度之间的作用关系,未来将聚焦三者作用关系,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研究。

猜你喜欢

专利技术范畴专利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专利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镁冶炼专利技术研究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发明与专利
重复数据删除专利技术综述
专利技术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