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节选课文的整本书拓展性阅读三步骤

2023-10-09杨大忠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拓展性阅读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基于节选课文进行整本书拓展性阅读,可循序渐进地按照三个步骤依次进行:创设基本问题,引导阅读原著;联系具体情节,探究原著主题;拓展课外文本,迁移阅读经验。进行整本书拓展性阅读时,教师要充分顾及具体学情,使之真正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只有学生真正开始阅读,将阅读积累的经验成功迁移到新的阅读中时,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拓展性阅读;阅读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课程内容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被放置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1]。依据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情况和学情的详细分析,高中阶段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确有很大难度。除了新课标规定的《红楼梦》和《乡土中国》是高中生的必读书目外,其他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往往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这一现状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高中阶段的许多课文都是名著的节选部分,如果能联系高中的教学现状和具体学情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节选课文向原著拓展延伸,就能有效实现整本书拓展性阅读。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考虑

(一)新课标与整本书阅读的联系

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是这样阐释的:“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8“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自然也是如此。“以任务为导向”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向学生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以此达到教学目标。所谓的“问题驱动”,即威金斯等人提出的以基本问题打开学生的理解之门。他们认为,教学中真正起核心作用的是激起持续思考和探究、需要理由和证据、指向学科内重要和可迁移观点、在整个单元教学(或许一年)中会反复提起的“基本问题”。关于“基本问题”的重要性,李卫东老师有过深刻的阐述,他认为:“基本问题是大概念的心理化处理和问题化呈现,转化得当,本身也会成为很好的驱动型问题。”[2]那么,该如何以基本问题引导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需要用少而重要的基本问题去透视一本书的“结构”,取其精要,悟得方法,而不是把“整体”肢解切割得七零八碎[2]。

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节选的课文时,如果能够设计出“少而重要”的基本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在解决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原著内涵的理解,使之能够联系具体情节理据兼备地概括原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质、社会意义和未来价值,围绕建构的阅读经验与心得扩大整本书的阅读范围,就能真正理解整本书,获得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思辨性思维的全面提升,达到新课标对中学生学业水平的培养要求。

(二)作品特性与整本书阅读的联系

整本书阅读教学,必须考虑具体学情和整本书的特征。高中生课业重、作业量大,教师的课时也紧张,往往无法安排充裕的时间阅读。如果学生阅读的整本书篇幅过大,加之学生对教师推荐的名著毫无兴趣,整本书阅读教学往往會产生有名无实或者中途夭折的局面,因此教师必须考虑整本书的篇幅和学生的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强调的是“整”,既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立体全面、环境描写真实典型、叙事逻辑完整圆融。鉴于高中的具体学情,指导学生阅读的整本书篇幅可以不太大,但要让学生体会到“整”的特征。相应的,基本问题应该引导学生从节选课文向原著进行拓展阅读,在熟练掌握课文情节的基础上对原著进行深层次发掘,进而了解原著的内涵。《阿Q正传》就是一个好的阅读拓展。因为《阿Q正传》是中篇小说,篇幅适中,即便学生间断地阅读,最多一个星期也可以读完。“阅读这样的作品,不会占有学生太多时间;课文与原著相互印证,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又能使学生明白课文与原著之间的深刻联系;同时,课外阅读又很好地对课文作了回馈,使学生从更深层次明白了课文的思想价值与社会警醒意义的深刻性。”[3]此外,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中的阿Q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借此由浅入深地对《阿Q正传》整本书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层递性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创设基本问题,引导阅读原著

中篇小说《阿Q正传》共分九章,其中《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属于小说的第二、第三章,主要描写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比如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自我安慰、自以为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当时社会生态的精神痼疾,鲁迅通过“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揭示国家贫弱下民众的思想病根和改变社会现实的艰巨性。就具体内容而言,课文的两个章回中体现出的阿Q精神的实质和小说其他七个章回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知识不是各个知识点的简单排列和堆积,而是一个有结构的有机整体[4],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自然也要创设能够统括整本书内容的基本问题,使教学也形成有结构的有机整体(见表1)。如表1所示,基本问题很好地将课文和小说的其他章节联系起来,学生借由基本问题的引导,就能深入阅读完整的《阿Q正传》。

以上基本问题既能引导学生完整阅读整本小说《阿Q正传》,又能使学生在思索、分析、总结、概括、解答的过程中对小说深入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逐渐提升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思辨性思维的过程,这也能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巩固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从而延伸到阅读其他整本书。整本书阅读“不仅需要突破对文本的浅层次理解与把握,达到对文本的深识、深思、深悟,以及对文本意义的创造性建构,还需要充分运用阅读所获去完成一定的任务。”[5]这是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解决基本问题,经历“深识、深思、深悟”的思考过程,对文本的意义进行创造性建构。

三、联系具体情节,探究原著主题

在基本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对原著的完整情节有了清晰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节探究原著主题,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主题,是作者通过作品中所描绘的社会情态寄予的思想,它反映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警醒意义。主题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要问题,其他问题都要围绕主题进行设计。明晰了作品的主题,作品的传世价值就能得到体现,读者也就深度理解了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主题一定会贯穿整部文学作品,如果对作品作断章取义式的理解就无法全面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主题思想,也无法看到主题对文学作品的统辖性。所以,提炼作品主题能体现一个学生解析、鉴别、提炼、概括等多种能力的水平。从作品宏大复杂的叙事体系中提炼出一以贯之的思想,以此探究作者的创作目的和作品的存在价值,就是在培育学生的高层次语文素养。

拿《阿Q正传》来说,原著到底体现了什么主题思想?如果学生能回答这个问题,就深入、通透地了解了小说的社会价值,进而激发他们对社会弊端的思考。统编教材的教参这样概括《阿Q正传》的主题:“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乡村社会为舞台,描写了这个人物可怜、可笑而又可悲的一生,寄寓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忧思。”[6]这一说法比较空泛,适用性很广,因为鲁迅的《故乡》《风波》等其他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作品都可以归结为这一主题。因此教师要认真思考,《阿Q正传》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只有明确了主题,教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关于《阿Q正传》的主题通常有两个观点:批判国民性,尤其是“精神胜利法”;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但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偏颇:“精神胜利法”主要体现于原著中的第二、第三章以及第九章中的阿Q画圆;对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抨击主要体现于第七到第九章,此外第一、第四、第五、第六,这四个章回和“精神胜利法”及辛亥革命有关系但不太明确,因此上述两个观点并不能令人完全信服。

探究作品主题,不能对作品内容断章取义,应当在解析整体内容的基础上抽出作品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这是教师必须要和学生反复强调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阿Q正传》九个章回的内容,明晰这些内容间的有机联系,从中发现作者塑造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用意与匠心。为了帮助学生提炼《阿Q正传》的主题,教师可以借用表格的形式逐步揭示(见表2)。

概括作品主题,是在深刻阅读原著、理解原著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对原著的写作目的、内容架构、社会意义等多种因素进行总结概括的综合性思考过程。对学生而言,阅读原著后,如果能联系具体内容评价他人对作品的理解存在某些偏颇,进而对原著再行分析、提炼,则证明学生能由批判、质疑趋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这一过得能使学生“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1]。这属于整本书阅读的高境界,也是基于节选课文进行整本书拓展阅读的第二步。

四、拓展课外文本,迁移阅读经验

通过以上两步将课文向原著拓展后,学生对课文和原著都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是课文与原著之间良性的双向回馈,很好地达成了深度阅读整本书的目标。如果在深度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将获得的经验和心得再次拓展到其他整本书的阅读上,不仅强化了之前所得,还能将阅读经验推而广之,真正养成整本书的阅读思路。

为了不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拓展閱读可以从原著中较为次要的元素入手,将其与其他有相似元素、篇幅适中的整本书进行多方比较,进而理解这种元素在社会现实中的存在意义以及警示价值。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对比阅读,降低了学生的投入,还能较好地达成阅读经验的迁移。

例如,《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曾留学东洋,并且主动剪了辫子,可见其与满清政府彻底决裂的决心。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立刻成为投机分子,利用反清的幌子为自己捞取利益,唯利是图的性格在这一人物的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同样,老舍的中篇小说《文博士》中写了留学美国的博士文志强在回国后很快成为投机分子。在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破灭后,为了成为人上人,他违心娶了并不满意的富商女儿杨丽琳。待事业稍有成功,他便立刻违背自己对唐先生的承诺,强行开除了善良本分的看门人老楚,变得凶残而狡猾。“假洋鬼子”和文博士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整阅读《阿Q正传》并概括了小说主题后,就可以设计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文博士》:

“假洋鬼子”和文博士在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上有哪些相似性?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的用意分别是什么?这两个人物形象对我们有什么警示意义?

通过基本问题的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文博士》,比较“假洋鬼子”和文志强两个人物形象,进行阅读经验的迁移与利用。这种拓展性阅读,涉及三个文本:节选课文、包含节选课文的原著、与原著中元素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作品。对学生而言,他的阅读范围是逐层扩大的,阅读、理解、比较、总结的过程促使其文学知识得到扩大、迁移、对照、转换。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拓展,建构起阅读整本书的丰富经验,螺旋递进地培育多种思维进阶式上升。这种从节选到整本书,再到其他整本书的拓展阅读,就是整个教学的第三步。

综上所述,基于节选课文进行整本书的拓展性阅读,可循序渐进地按照三个步骤依次进行。基于节选课文做整本书的拓展阅读时要充分顾及具体学情,真正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如此才能使整本书阅读在高中阶段得到切切实实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李卫东. 大概念:重构语文教学内容的支点[J]. 课程·教材·教法,2022(7):96-101,109.

[3]杨大忠. 立足节选课文推进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与建议[J]. 学语文,2023(1):8-11.

[4]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0.

[5]温小军. 从泛指到特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回归[J]. 语文教学通讯,2022(26):7-11.

[6]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9.

(责任编辑:朱晓灿)

【作者简介】杨大忠,正高级教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拓展性阅读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
拓展性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
小学英语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策略初探
文学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由阅读的目的谈英语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摭谈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