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2023-10-08张学玲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8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

张学玲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其财务状况和运营效率直接影响到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内部控制往往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分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优化资源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提供非营利的公共服务为主,其财务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因此,其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防止财务风险,确保财务资金的安全。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的财务资金主要来自公共财政,一旦出现财务风险,会对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另一方面,加强会计内部控制还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通过设定明确的内部控制程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更为规范和有序,减少浪费,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

(二)防止经济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在防止经济风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从事非营利的公共服务,其经济活动中涉及的经济风险比企业更为复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财务欺诈。通过设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防止财务报告的虚假和误导,保护公共资金的安全[1]。此外,加强会计内部控制还可以预防财务决策的失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往往涉及大量的公共资源,一旦决策失误,会对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通过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降低经济风险。

(三)保障公共利益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是为公众提供服务,因此,其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公共利益。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保障公共利益。一方面,通过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滥用。这对于公众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公众有权要求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公平分配。另一方面,加强会计内部控制还可以提高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任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利益,只有建立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

(一)建立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架构

建立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架构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首要步骤。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这个机构应当由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以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各级领导的内部控制职责。单位领导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决策层,对内部控制工作负有最终责任。因此,领导应当对内部控制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实施过程中起到引领和监督的作用。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设立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的效果,及时发现和改正内部控制的缺陷,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制定内部控制实施计划

制定内部控制实施计划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步骤。实施计划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目标、具体措施、实施时间表、负责人等内容,以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一,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这些目标应当包括防止财务风险、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等内容[2]。第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应当针对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单位的规模、业务范围、财务状况等因素。第三,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实施时间表和负责人,这是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三)实施内部控制流程

实施内部控制流程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最后步骤。在这个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内部控制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工作。一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这包括识别和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以便针对性地采取内部控制措施。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内部控制的操作指南。这是保证内部控制措施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三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这是确保内部控制持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内部控制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的缺陷,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首先,许多单位在制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并未充分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导致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难以适应单位的运营需求。其次,一些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具体的业务操作层面,使得会计内部控制在实际操作中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后,还有一些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不能及时反映和适应单位业务和环境的变化。由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风险,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阻碍单位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即使行政事业单位拥有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力度仍有不足。在一些单位中,员工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对制度的遵守程度也有所不足。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和效果也常常受到单位领导重视程度的影响,领导若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会使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这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会大大削弱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效果,增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风险,并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三)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首先,一些单位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其次,一些单位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未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导致信息化水平低下[3]。最后,一些单位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未能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导致信息安全风险增大。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低,会使得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中效率低下,难以及时发现和预防风险,对优化资源配置、防止经济风险、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构成障碍。

(四)会计人员素质不均

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内部控制中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种现象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对整体的会计内部控制质量造成影响。首先,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并未经过正规的会计专业教育或者培训,这意味着他们在处理复杂的财务事项时可能会遭遇困境。由于对会计原则、准则的了解不足,他们在进行日常会计处理时会出错,导致财务报表失真,从而影响单位的决策。其次,实务操作能力的差距。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常常在操作层面出现差错。例如,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不同的会计人员存在操作上的差异,使得财务数据的录入、处理和汇总存在差错。再者,对新会计政策的适应能力不同。会计政策和准则在一定时期内会进行调整和更新,对于能够迅速适应和学习新政策的会计人员,其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都会较高。然而,部分会计人员对新政策的接受和理解存在困难,这将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整体的会计工作效果。最后,沟通与协作能力的不强也是一个问题。会计工作不仅仅是数字的处理,更多的时候需要会计人员之间,或者会计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但不是所有的会计人员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会导致信息的传递出现阻碍,影响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经济责任的落实,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制度的完善性,不仅需要适应单位的业务特性,满足单位的管理需求,而且需要能够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各种会计风险。一是组织架构的确定。会计内部控制的建立首先要从单位的组织架构入手,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分工,明确每一项业务的审批流程,同时也要确保单位内部的各级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权责清晰,责任明确。二是制度的制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制度要全面、明确,可以有效指导业务操作,防止业务操作中的失误和舞弊。制度的内容要涵盖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比如资产管理、费用控制、收入和支出管理等,以确保各个环节的管理都有相应的制度支持。三是制度的执行。制度的执行,需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执行不力的,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度。四是制度的修订。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业务的变化,制度也需要随之更新和修订,这需要制度的持续性和灵活性。制度的修订应根据业务的变化情况适时进行,确保制度的适用性。

(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首先,增强员工的制度执行意识。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制度执行的重要性,明白如果忽视或者违反制度带来的后果。这一点对于所有的财务和业务人员都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制度执行的主体[4]。其次,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或者指派特定的负责人,负责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改,对于严重的违规行为,需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最后,建立制度执行的激励机制。对于制度执行情况好的员工,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激励,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反之,对于制度执行情况差的员工,需要进行教育和惩处,以此提醒他们重视和遵守制度。

(三)优化会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手段。在优化会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时,需要考虑如何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内部控制效率,以及如何保障信息安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构建集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从而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动化执行一些内部控制流程,减轻员工的工作负担,同时,通过自动化检查和预警,提前发现和防止会计风险。最后,需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这既包括对硬件设备和网络的安全防护,也包括对数据的加密和备份,以及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和管理。

(四)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和认证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正常运行具有关键作用,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第一,制定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培训体系。与企业会计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具有其特殊性,如预算管理、公共资金管理等。因此,单纯地通用会计培训可能并不满足其需求。单位应组织或委托专家制定一套针对性的培训大纲和教材,确保会计人员能够掌握所有与其职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第二,实施定期的培训计划。与会计理论和法规的更新保持同步,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培训活动,确保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始终处于最新状态。此外,培训内容应不仅限于会计专业知识,还应涵盖相关法律法规、信息技术、职业伦理等方面。第三,引进和利用外部资源。与高等教育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以及会计专家合作,确保培训质量。例如,可以邀请大学教授进行专题讲座,或者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发在线课程,为会计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第四,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认证体系。通过与行业协会、认证机构合作,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资格。此外,应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国内外的专业认证,如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等,以进一步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第五,除了外部认证,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自建或与其他单位联合建立内部认证机制。例如,定期组织考试、评估等活动,确保会计人员达到单位内部设定的标准。第六,对于表现优秀、持有多种认证的会计人员,单位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如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工资加成、培训机会等,激发其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动力。

六、结语

会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质量直接影响到单位的整体运营效率。本文深入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理论,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