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2023-10-08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8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体系评价

安 静

一、前言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而财务预算是日常收支的重要依据,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规模及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本文以强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为根本出发点,分析了我国目前高校预算评价机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从成本效益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建立符合我国高校发展要求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校预算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二、高校预算评价工作概述

(一)高校预算评价工作主要方向

高校预算绩效是高校日常支出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反映了高校资源配置及资金利用的水平,是一种衡量评价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方式。从字面意义来看,“绩”即为资金利用结果,“效”即为资金利用率,旨在衡量高校资金使用在实现预算目标基础上是否做到了有效的成本控制,提高了资金使用率。显然,仅测算预算完成情况还不足以完成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评估,还必须借助一些数学方法及计算模型,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同时,需要根据高校发展的战略布局对其财务管理、教学科研投入、资产规模变化等因素在高校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同比、环比的比对分析,从而逐渐建立各元素的合理矩阵,并根据各预算对象的预算执行情况采用多维度、分层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相关权重,进而实现对高校的预算支出所产生的绩效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客观的评价。

(二)高校预算评价体系主要工作目标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对内部各责任中心资金使用绩效的全面考评机制。绩效评价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评价体系实现全方位、全面客观地揭示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并结合绩效目标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1],进而实现通过绩效评价提高高校资源能力、完善和优化现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而传统高校预算评价模式主要为定性评价,数据支撑不足,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因此,必须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的完善,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使得绩效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合理,这也是现阶段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

(三)加快高校预算评价体系建设的意义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从运行绩效、教学绩效、科研绩效及发展潜力四个维度为评价基础,以预算评价为主旨,充分体现其人才培养、科研研究及社会服务的综合功能,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测评对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通过高校预算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的资金支出及收益情况,及时了解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调整,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学准确的预算数据为高校制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支出结构,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基于此,设计优化现行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促进高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而财务预算是日常收支的重要依据,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规模及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三、加快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动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预算管理改革措施,以更好地推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发展,这也是促进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优化设计的直接的外在动因。

高校事业发展需求是推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改革优化的内在动因。随着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张,刺激了教育经费需求的明显增加,同时,激增的经费需求与教育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我国教育体制和管理机制的相关制约,我国高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低效问题尤为明显。尽管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规范和具体措施推动高校资源配置,高校自身也在逐渐强化预算管理力度,但就目前观察而言,多数高校的内部资源配置仍然缺乏科学性,资源配置并不理想。基于此,通过优化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来提升高校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目标。

四、明确区分高校内部机构的预算评价主体

做好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前提是从会计角度对于高校内部机构的预算绩效评价对象进行明确区分定义。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机构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将下属机构划分为事业类机构及企业类机构。而学校作为独立的法人其下属的学院分系、管理机构等一般为非独立事业法人机构,而其下属企业类机构像科技园、后勤部门、高校出版社等一般为独立法人机构。基于此,从会计核算层面看,高校的下属事业类机构则纳入财报的并表范围,其收支情况纳入高校事业收支,形成国家教育事业支出。而下属企业类机构的财报信息则进行表外信息处理。从高校预算管理角度看,高校下属的学院分部、管理机构等均属于基本预算单位。基层预算单位具有预算执行权而没有独立的组织预算收支的调整权,而二级预算单位则是高校内部独立的预算主体,可以按照学校的相关预算规定和标准独立组织并安排预算收支。

高校的整体财务收支均会纳入预算管理范畴,通过校级预算和二级预算管理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模式。其中,校级预算是高校核算的核心,主要是剔除二级单位预算以外的全校预算工作,校级预算涵盖了校级财力预算及非校级财力预算。校级财力预算主要指学校可直接调配的经济资源,而非校级财力涵盖了科研预算收入、科研拨款等不可以直接动用的经济资源。

由此可见,不同预算对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所处位置决定了其绩效评价工作的重点方向,一般基层预算单位主要是负责预算执行、落实和强化高校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因此,做好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优化设计首先需要明确相关预算的主要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进而确定评价体系的工作重点和要点。

五、我国高校预算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一)预算意识薄弱,预算工作流于形式

目前,在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仍然存在。部分高校内部各核心部门缺乏预算管理意识,大部分工作主要沿袭了报账管理模式,缺少内部资金预算规范及有效约束。即使已经确定了资金预算,但随着后期运行存在随意追加资金、更改预算的情况,使得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各部门缺乏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意识,资金使用效率低。此外,长期来看这种管理理念和工作思想直接导致了高校资源的浪费,助长了“钱多好办事”的错误思想。同时,对于用款部门而言,只关注预算资金是否落实到位,而对于后续资金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目标实现程度等缺少严格的监督机制及有效的评价,使得预算工作无法切实施行。

(二)缺少完善合理的奖惩机制

目前,部分高校对项目负责人的预算管理责任尚未建立完善的机制予以约束。缺少了制度的约束和奖惩机制的制约,容易出现预算超支及预算执行进度迟缓的现象[2]。长期来看,不利于预算管理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和推进,同时也会助长不良工作风气。因此,预算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后续,必须重视评价反馈和问责制度的配套监管,更好地监督和促进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发展。将预算管理工作作为部门负责人的年度考核目标之一,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管理水平都直接与其年度奖金挂钩。切实将预算绩效管理奖惩制度落到实处,奖惩分明进而对于预算执行情况起到很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三)高校预算体系基础薄弱

从目前来看,部分高校预算体系建设基础薄弱,缺少科学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信息数据系统不完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缺少完善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第三方评价以及预算执行监管和奖惩制度的缺失等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六、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工具

各高校要对各评价对象的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相应绩效评价,包含预算实际收支情况及其他综合维度的绩效考核,以便从不同维度全面衡量相关评价对象的预算执行情况。平衡计分卡是高校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工具,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形成并发展至今。它的出现有效打破了传统财务评价体系的单一性,可以兼顾预算执行的过程及执行结果,结合长期预算目标和短期预算执行情况,有效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的综合考核评价,使得绩效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合理。通过结合长短期目标、兼顾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管理、优化滞后预算指标,关注内外诉求等管理变量的细微变化,对于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七、多维度合理确定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结合平衡计分卡体系自身特点及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将高校预算管理的目标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细分:

(一)财务维度考核监督高校财务的稳健性

在高校财务维度,除了对高校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外,重点对于高校财务的稳健性及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监督。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其规模和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规模迅速扩张的背后是债务的极速增长,而从财务管理层面看,资产负债率的过快增长无疑会增加高校的资金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将使得高校难以维系正常运营。因此,从财务角度对高校资金管理和运用的稳健性进行及时监督和评价至关重要。一般财务稳健性的主要考核指标包含收支预算完成率、自筹经费比率及学校的收入负债率等。

(二)从科研维度考核提升高校综合实力

高校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战略部署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教学科研投入,教学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前提就是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同时,在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更多高校开始重视科研投入、关注自身科研实力的提升、强化自身的科研师资力量,这也是学校实力和师资规模的重要体现。因此,按照平衡计分卡的设计特点,学校的科研维度可以从师生比、科研经费和日常经费比率来衡量高校的教师人均科研投入。

(三)从资产绩效维度评价高校的未来发展潜力

高校资产规模和资产负债比率都是衡量其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参数,是其能够实现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在资产绩效维度评价体系中,也应该对高校历年的资产变化情况进行有效评价,主要衡量考核指标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可支配现金增长率、科研专利增长率等。

(四)从高校办学条件维度衡量其综合实力

高校的长足发展和各项日常运营活动均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及有效调配。因此,高校立足长远发展考量其资金的配置和利用也应该符合高校自身的战略要求。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进行发展维度评价:师资力量及软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师资队伍中博士、硕士学位所占比例等。学校的重要科研成果和学术理论等从高校师资角度评价其办学条件师资实力,同时,也可以加入发展性支出与总支出比例进行环比或同比的对比评价。

八、建立和完善高校预算评价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度化基础

预算评价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完备的制度化基础。高校首先需要树立预算管理意识,依据财政部门相关要求将绩效评价工作纳入整体日常工作。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为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监管提供重要支撑,便于财务、审计部门开展后续预算管理工作。同时,需对绩效评价的目标和原则进行科学合理把握。绩效评价目标的建立旨在为预算管理指明工作方向,而绩效评价的原则是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和依据,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顺利实现预算目标。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预算为主要方向,彻底突破传统预算模式的制约,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客观反映高校学科教研互动和预算资金使用情况间的比价关系[3]。通过衡量和考核“投入产出比”考察内部的预算执行情况,并结合各部门实际预算管理效果不断优化内部预算监督管理体系,进而提升高校资金利用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积极搭建高效的信息数据平台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高效运行,必须依托两方面支持:其一,需要建立专业能力过硬、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预算管理队伍。其二,必须建立高效的信息数据平台,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中数据的调用、分析、监管和预警效率,实现各部门的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节约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简化计算过程,提升预算管理体系运行效率。

基于此,必须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搭建高效的信息数据平台,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此外,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互通,加快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步伐。

(三)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价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方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主要绩效评价方法[4]。然而,各高校在师资力量、专业能力及科研水平方面的客观差异,导致各高校的预算管理模式和预算方法存在明显不同,各高校的预算管理活动也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基于此,广泛适用于各院校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并不存在,各高校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基于院校自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逐步优化和探索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使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四)对绩效评价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高校内部缺乏有力的管理制度,导致高校资金使用效率相对较差,各项资源分配不科学,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在预算管理上也缺乏一定的监管能力。这便需要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并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校要成立专门绩效评价小组,直接与财务部门进行有效连接,不会占用学校其他的资源,进而不会导致资源出现浪费,可以成为学校独立存在的一种机构。小组成员中要配备各种专业人员,如纪检人员、财务人员、审核人员、审计人员、领导层人员、基层职工等。小组成员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更能体现出绩效评价的合理性、公平性、科学性,让评价结果更具备说服力。

其次,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针对高校所发放的各种款项及资源必须要做到专款专用,杜绝各种乱支出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要将小组所使用的各种收入和支出详细记录,并将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进行详细统计。在建立各种责任制度的过程中,要以校长为最高领导层人员,校长对规范制度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有足够的认知,对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坚决杜绝出现各种违规行为。各级经济责任主体了解自身的责任意识,并在学校发展期间做到各司其职,提高高校管理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最后,将预算会计审核方式进一步完善。绩效预算的主要核心便是资产的投入和产出,如果采用增量预算法,不仅会对下一年的预算分配情况造成严重影响,更无法调动各级经济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高校可以使用零基预算及滚动预算的方式,有效将这两种预算方式结合。零基预算不会受到以往预算的影响,而滚动预算却可以将现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提高高校各项资源的分配效率。针对目前高校各项收付预算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根本无法反映出高校在各阶段资金使用情况,这时可采取责任制的财务核算方式,将绩效与预算管理有效融合,逐渐将预算的支出情况向成本费用进行转换,以此可以提高高校成本的预算及绩效效果。对预算管理措施进行不断更新和改进,可有效降低成本投入,进而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并逐渐形成一个规范性、高效性的管理制度。

(五)制定完整责任制及奖惩制,提高绩效的有效性

高校内部可制定健全的责任制及奖惩制度,将各项责任进行明确,根据实际情况追究各项资源浪费、办学效率较低的问题,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和责任意识;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并做到赏罚分明,将责任制落实到每个环节,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九、结语

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决定着高校的长远发展,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使得预算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开展。结合工作实践不断优化制度设计,有效增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运行效果。建立和培养一支专业过硬、经营丰富的绩效管理团队,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建立配套完善的监督及奖惩机制,对实际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同时,各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全局考量,在兼顾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前提下逐渐完善内部绩效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体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