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2023-10-07毕樱瑛李玛莉乌吉斯古楞

现代情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研究型影响力大学

毕樱瑛 李玛莉 乌吉斯古楞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探索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1],不能沿用旧的研究型大学的判断标准来衡量其发展状况,亟需与时俱进地利用具有国际视野的指标体系衡量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要贯通产学研协同枢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2]。如何量化新型研究型大学影响力并进行合理评价,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及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从政策层面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克服高校同质化办学倾向,通过分类评价结果鼓励高校针对自身特点探索个性化发展。

新型研究型大学这一概念较为新颖,相关研究尚处在探索中。国外学者通过h指数[3]、“产出—投入导向”[4]及几何方法[5]等来实现对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评价。有国外学者将原有的间接引文影响指标替换为前向搜索路径计数,来优化科学影响力的评估[6];或针对研究型大学确立研究团队开放科学和创新的新兴原则、实践和潜在机制[7],社会经济活动参与[8]及实际案例[9]来探究大学实践发展策略。国内学者有对研究型大学的概念进行历史追溯,探究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与特征[10];也有学者通过分析韩国[11]、美国[12]研究型大学发展历程,总结研究型大学成功经验及共性特征。现有研究在影响力评价上多使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以论文[13]、学术荣誉[14]或著作等学术成果为基础进行学者及高校的影响力评价。从现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学者仍主要关注研究型大学的评价,国内学者对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研究主要关注理论内涵及经验学习,以及以论文被引量为基础的学术影响力评价。从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来看,一方面多关注现存指标的优化及某一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指数的构建,指标选取呈现难以量化或过于量化的两极分化趋势;另一方面从分类评价目的来看,主要就大学对社会、经济的参与影响展开研究,与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影响力契合度还相对不足。

本文在研究中拟解决以下3个研究问题:①如何构建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指标;②如何基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内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建设进行综合评价;③科研全球影响力评价结果如何指导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建设。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综合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理论,从科研影响力、平台影响力及社会影响力三方面构建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指标评价体系,并结合国内36所“双一流”A类高等院校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和分析。本文在理论层面,构建高校影响力评价体系,为后续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从实践层面结合国内36所“双一流”A类高校数据,对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验证,从而为高素质科研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1.1 新型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最早可追溯至卡内基分类,国内“新型研究型大学”这一概念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9月在北京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提出[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界少有关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系统研究,对其内涵特征等基本问题尚处于讨论中。本文将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义为一种基于创新驱动背景的本土研究型大学新模式[15]。与旧的研究型大学概念不同,新型研究型大学是一种新的科技制度、新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承载体,它更加重视国际视野,聚焦更具有优势和热点的研究领域,勇于突破传统思维进行创新[16]。新型研究型大学要点是“新”,具体体现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建设理念和新的运作机制等方面。目前,国内对于新型研究型大学这一对象研究相对较少,缺乏高校全球影响力方面的研究。在如今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校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国内视野,更应该关注国内高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从而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界争夺国际话语权。

1.2 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

高校影响力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问题,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学术环境下,能够制定一套客观、全面且适配度较高的高校影响力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文献研究基础和现实情况,本文提出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这一概念,指高校在一段时期内的科研教学活动总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广度和影响深度。目前,学术界对高校影响力的评价主要围绕发文量与引文量两个基础指标对其学术影响力[17]进行评价,或是结合高校图书馆新媒体账号[18]或学术社交网络平台[19]进行学术影响力方面的研究。因此,能够看出目前研究对新分类及新时代背景下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不同特征认识不全面,从而使相关评价体系与当前国内、国际新局势契合度不够。许多学者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从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等角度出发,开展高校科研教学影响力评估。如许鑫等[20]学者除学术影响力外,还从社会影响力和潜在影响力两个维度来评价数据论文的影响力;还有学者指出,随着社会对科学的影响力范围的关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也成为近几年科研评价关注的焦点[21],为此提出了以过程为导向的科研社会影响力评估工具[22]。与此同时,国际合作对于科研影响力的提升也具有明显效果[23]。

1.3 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的分析原因

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进行分析的原因有3点:首先,从发展定位来看,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国际开放的实施主体,通过其产学研三方位的影响为高校自身及我国高校的国际话语权的建设产生了积极导向作用;其次,国际化话语权的建设要求我国高校不断提升其在全球的影响力,在国际化情景中部署发展核心内涵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通过评价其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可以衡量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站位,并对未来发展提供指导;最后,我国高校的国际开放需要以新型研究型大学为主体,通过其产学研的融合发展,在国际化平台上传递中国高校自身的教学科研话语。作为国际化交流的实践主体,新型研究型大学在科研与平台这种正式学术影响力来源外,往往还有一种被忽略的非正式影响力,即社会引领力,因此,本文引入替代计量的指标,从科研影响力、平台影响力和社会引领力3个维度构建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1.4 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问题的提出

通过文献资料能够总结出,目前新型研究型大学相关研究主要有3点不足:一是对新型研究型大学往往更多关注理论概念的延伸,对于其科研教学在国际化视野的影响力研究不足。二是仅结合国外著名大学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缺乏围绕新型研究型大学分类下对全球影响力的表现形式及特点的研究。三是研究方法上以传统文献计量为主[24],缺乏对国际站位诠释及解读的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指标评价体系。新型研究型大学是一个新概念,相关研究尚在探索中,对国内高校目前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水平进行评价,需要一套新的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才能对目前高校在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教学影响力有进一步的了解,形成有针对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影响力提升建议及发展对策。因此,必须重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问题,不断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评价体系,提升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本文提出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体系,以期从不同维度表征高校科研及学术影响力。

2 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指标构建

2.1 评价指标建立依据及原则

在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的构建需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3类不同性质的创新主体基于相关的技术专长和社会网络[25],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展开合作创新活动,它既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高等院校提升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的必由之路,因此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是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提升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不可或缺的核心引领。本文综合前人研究,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对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提升视角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的切入点,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产”指代高校与社会对接,高校的科研、交流等各种活动最终作用到社会生产,由此提出社会引领力这一考察维度;其次,“学”指代高校本身内部的发展,高校最基本的一项学术能力体现便是科研,由此提出高校科研影响力这一考察维度;最后,“研”比起“学”更偏向于科研机构的平台建设一类设施基础,由此提出平台影响力这一维度用于考察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及成果转化情况。3项考察维度最终汇聚成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体系。

图1 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体系考察维度构建过程

同时遵循“目的性、系统性、可操作性”3项指标构建原则进行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的指标构建:①目的性。评价指标的设立首先要保障能够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形成合理、客观的科学评价。因此要注重以论文为代表的科研影响力的指标体系构建,将科研活动的基础支撑即国际化科研平台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同时为了突显影响力的全球性和社会性,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全球影响力进行考量,本文将社会引领力维度下相应替代计量指标也纳入评价指标建立范围内;②系统性。本文科研影响力、平台影响力和社会引领力3个一级指标来源于对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这一概念的分析和理解,而对于其中科研影响力这一概念进行细分,又可划分出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学者影响力及论文影响力3个二级指标。对平台影响力进行概念细分,又可划分出国际教学与科研平台数、代表性科研项目情况和科研产出转化水平3个二级指标。对于社会引领力进行概念分析,又可划分出媒体报道率、社交引领力和社会影响力3个二级指标;③可操作性。本文构建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概念清晰,其具体涉及的指标数据来源易于采集,计算过程清晰明确,整个评价过程易于操作,从而确保最终能够实现对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

2.2 评价指标

基于文献研究和相关文献计量学理论,本文将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体系划分为科研影响力、平台影响力和社会引领力3个维度,即该指标体系包含这3个一级指标。同时通过仔细阅读高校科研评估和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20-23],并结合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的范围,之后通过德尔菲法筛选初步建立的指标,最终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1)科研影响力

科研影响力(Influe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简称ISR)是指新型研究型大学在以论文为代表的科研方面的影响程度。一级指标科研影响力(ISR)下设的二级指标包括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ISR1)、学者影响力(ISR2),以及论文影响力(ISR3)。为更好地提升研究影响力,识别专业领域知名学者和高质量学术成果,在计量指标方面,可从期刊、论文、学者和机构4个方面衡量科研影响力[28]。其中,CNCI值、高被引论文百分比及h指数常作为测度高校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27]。目前针对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数据库(WoS)的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NCI)[26],本文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ISR1)采用CNCI指数作为指标量化数据来源。在作者计量层面,有学者提出h指数能够有效度量科研人员的影响力,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对“质”和“量”的兼顾,能对学者进行较为公正的评价且其计算更容易实现,因此本文学者影响力(ISR2)采用h指数作为指标量化数据来源。但使用h指数会导致论文数量少而被引频次高的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被低估,因此还需要使用高引用百分比来准确评价高校学者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本研究中论文影响力(ISR3)采用高引用百分比作为指标量化数据来源。

2)平台影响力

平台影响力(Influence of Platform,简称IOP)是指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项目、基地平台及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平台方面的影响程度。一级指标平台影响力(IOP)下设的二级指标包括国际教学与科研平台数(IOP1)、代表性科研项目情况(IOP2)及科研产出转化水平(IOP3)3项。在全球化战略部署下,各大高校积极推进国际化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从而提升学校在国际社会上的学术影响力,如清华大学积极推动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与基地建设、国际一流大学自主科研计划[33]。故本研究通过各高校官网统计高校设立的国际化实验室、基地、中心等平台总数作为国际教学与科研平台数(IOP1)指数数据来源。此外,科研项目作为世界一流学科评估的重要考核内容[33],其对高校平台影响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中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体系设置了重大项目与重大成果得分指标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进行评价[31],故本研究以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高校重大项目与重大成果得分作为代表性科研项目情况(IOP2)指数数据来源,IOP2指数统计范围内的项目具体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和其他省部级项目等。同时,对于高校平台影响力的评价不能仅停留在合作与学术交流上,还应注重其带来的商业化潜力和转化应用的经济效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度量指标体系为欧洲知识转移测度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知识转移测度指标体系,因此本研究中,科研产出转化水平(IOP3)采用TIMES知识迁移指标作为指标量化数据来源。

3)社会引领力

社会引领力(Social Leadership Force,简称SLF)是新型研究型大学各种社会活动对社会产生影响及引领作用的程度。社会引领力(SLF)下设的二级指标包括媒体报道率(SLF1)、社交影响力(SLF2)及社会影响力(SLF3)3项。在高校社会影响力的研究中,有学者从社交媒体推荐、新闻报道和政策引用3个维度提出我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的社会影响指标。由此看来,社交和媒体及社会是社会引领力的重要内容。有学者选取了《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中的媒体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作为衡量高校社会影响力的指标[37],目前可使用SciVal系统中的研究成果被媒体提及数量较为准确地度量高校媒体报道率[38],故本研究中媒体报道率(SLF1)采用SciVal-FWMM(Field-Weighted Mass Media,简称FWMM)指标数值作为指标量化数据来源。鉴于近年来社交媒体不断普及,许多用户会在社交网络平台讨论学术问题,因而能够通过学术论文被在线讨论和分享的综合计量来评价社会大众对学术成果的认知程度,其中Mendeley读者数是用户通过Mendeley平台利用文献产生的记录,这是一种新的学术传播交流方式[40],常用于社交影响力的研究,利用该指标能够有效地衡量高校科研成果的社交影响力,故本研究中社交影响力(SLF2)采用Mendeley读者数作为指标量化数据来源。为检验高校如何将科研转化为经济、社会与其他方面的效益,国外多个评价体系都曾将高校为社会带来贡献从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纳入考评范围内,如澳大利亚政府曾在大学科研评价中增加社会互动和影响力评价[41],英国“科研卓越框架”评估体系也曾将高校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列为评估维度,以彰显高校为社会带来的积极改变和有价值的贡献[44]。而Altmetric评分能够通过统计各种研究在社交网络平台、文献管理平台、网络百科全书等被提及次数衡量高校社会影响力,因此本研究中社会影响力(SLF3)采用Altmetric Score作为指标量化数据来源。

2.3 评价方法

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简称ANP)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的拓展,它是一种结构层次内部存在依赖性与反馈性的复杂结构决策评价方法,因此更切合实际[45]。虽然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具有都采用1~9标度来衡量元素重要程度,都需要构造判断矩阵等相似性,但二者也具有较大的不同。层次分析法用于处理阶梯式层次结构,即每阶层相互独立,每层内部元素也相互独立。而网络层次分析法能够分析更为复杂的系统模型,能够将实际应用中元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纳入分析,因此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的结构存在内部循环,结构中的元素之间存在相互支配关系。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由于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依赖与反馈,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和影响,选择网络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指标的权重更为合理。

2.4 评价过程

本文根据前文最终构建出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的ANP结构模型,模型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在该ANP模型中,将控制层目标元素设定为GIRT(Global Impact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将准则层元素科研影响力(Influe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以下简称ISR)、平台影响力(Influence of Platform,以下简称IOP)及社会引领力(Social Leadership Force,以下简称SLF)设定为一级影响力评价指标;将准则层包含的元素组分别设定为ISRi、IOPi及SLFi(i=1,2,3),即使用ISRi/IOPi/SLFi(i=1,2,3)表示对应准则层元素组内的元素,为二级影响力评价指标。

图2 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的ANP结构模型

将元素组ISR/IOP/SLF设定为G,即一级影响力元素组集合为G={G1,G2,G3},即ISR对应G1,IOP对应G2,SLF对应G3,元素组ISR/IOP/SLF中第i个元素的二级影响力指标为Gi={Gi1,Gi2,…,Gij},(i=1,2,3;j=1,2,3),即ISR1对应G11,ISR2对应G12,ISR3对应G13,以此类推。依照超矩阵的构建准则,以控制层元素为GIRT为准则,元素组Gi中的元素Gil(l=1,2,…,nj)为次准则,元素组Gj中元素按其对Gjl的影响力大小进行间接优势度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得到归一化特征向量Wij。

Wij中的列向量即一级影响力指标元素组Gi中的二级影响力指标Gi1,…,Ginj对Gj中元素Gj1,…,Gjnj的影响程度排序向量。根据间接优势度比较法及专家调查问卷结果来构造各个影响力指标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当Gj中元素不受Gi的元素影响时,元素组之间的元素相互独立,则Wij=0,最终得到在G准则下的超矩阵W。

根据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计算得分并求和,最终根据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综合评价结果可以判定研究型大学所对应的影响力水平,并根据不同的影响力水平赋予相应的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排名。各高校可以依据此排名,分析表现较好高校的优势所在,对标自己院校目前发展水平,分析不足之处,有针对地制定科研教学计划,从而提高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为我国在国际学术界争夺话语权。

3 实证分析

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2022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创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高端平台,打造国际学术标杆,提升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46]。“双一流”建设高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主体,对于我国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发展具有先锋带头作用,契合本文“新型研究型大学”这一研究对象。因此,本研究将以“双一流”高校作为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样本。

本研究以国内36所“双一流”A类高校为例,通过多种渠道对该36所高校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其中,科研影响力维度下指标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统计数据,平台影响力维度下指标通过高校官网发布的权威渠道信息、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软科)发布的最新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情况、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情况等渠道进行收集。社会引领力维度下指标数据通过学术文献交流平台Mendeley平台、高校权威官网以及Altmetric平台进行收集。将多渠道收集到与指标相关的定量数据进行汇总,经过数据处理及实证分析最终得到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排名。

3.2 数据处理

本研究将收集到的国内36所“双一流”A类高校相关数据进行梳理,结合2.4节中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的ANP结构模型,根据德尔菲法和1~9标度法得到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度,并利用Super Decision3.0软件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结果如表2所示。同时根据2.2节中所构建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对各指标数据的要求,对国内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官网发布的官方数据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使用式(1)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表2 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指标体系权重

(1)

3.3 数据结果

结合表1、表2中的数据,通过统计计算最终得出36所高校各指标下的最终得分及各高校的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总得分,其得分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数据结果

由表3可知,清华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排名第一,总得分(4.299)远高于其他高校,其二级指标中有4项排名第一(学者影响力、代表性科研项目情况、科研产出转化水平及社交影响力)。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的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得分均在3~4分之间,属于得分较高的行列。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得分在2~3之间的高校有25所,这部分高校有一定的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但不够突出,有6所高校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得分在1~2之间,其影响力水平仍有待提高。

4 讨论分析

4.1 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影响力建设分析

对国内36所“双一流”A类高校一级指标中科研影响力一项得分进行排序,其前10位高校的具体得分及排名情况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科研影响力TOP10高校按得分可划分出3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排名前二的两所高校,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影响力得分最高(1.455),清华大学得分与其他高校相比也较高(1.320)排名第二;第二层次由表4中排名第三至第九的高校构成,这7所高校的科研影响力分数较为接近,均在1.1~1.2之间,第三层次是复旦大学,科研影响力单项得分较低(1.039)。同时观察二级指标得分情况可以发现,在科研影响力TOP10高校中,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和论文影响力得分最高(0.328和0.457),清华大学的学者影响力得分最高(0.727)。结合表3与表4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及复旦大学这5所高校不仅科研影响力单项得分排名前10,其在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总排名中也在前10名行列内,因此科研影响力对于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具有重要影响。

表4 科研影响力TOP10高校得分及排名

科研影响力作为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的一项基础指标,是影响新型研究型大学影响力的重要构成。有学者以C9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科研影响力进行分析,发现清华大学科研影响力位列第一[47],与本研究中科研影响力排名中清华大学排名靠前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但同时由于评价体系的差异,本研究中复旦大学科研影响力排名进入前10,高于北京大学,而C9高校相关研究中北京大学位于复旦大学排名之前,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从科研影响力角度出发,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应注重科研影响力的提升,首先要提升以论文为代表的科研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水平,而不是只专注于其在国内的影响力,注重学术人才培养,不能一味地追求科研产出数量,而是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质量科研产出中,从而提升整体科研水平。相关部门也应通过政策扶持、项目资助等多种方式助力新型研究型大学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48]。

4.2 新型研究型大学平台影响力分析

对国内36所“双一流”A类高校一级指标中平台影响力一项得分进行排序,其前10位高校的具体得分及排名情况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浙江大学平台影响力得分最高(1.342)排名第一,华中科技大学(1.222)紧随其后,清华大学(1.162)排名第三。结合表3与表5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这6所高校不仅平台影响力单项得分排名前10,其在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总排名中也在前10名行列内,因此平台影响力对于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具有重要影响。

表5 平台影响力TOP10高校得分及排名

平台影响力是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的一项基础指标,而高校的科研平台、科研项目及科研产出转化均是影响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构成。以往的研究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还相对较低,我国有必要以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而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形成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49]。因此从平台影响力角度出发,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应注重平台影响力的提升。新型研究型大学应注重国际化实验室、基地等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引领作用,新型研究型大学应推陈出新,向面向国家战略支持的、社会迫切需要的重大课题投入更多资源,同时也要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导向,积极搭建科技转化平台,推动校企密切合作,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形成高效便捷的产学研有机体系[50],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企业实际应用高校科研成果可能遇到的潜在障碍,缩短科研成果产业化周期,最终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质量。

4.3 新型研究型大学社会引领力建设分析

对国内36所“双一流”A类高校一级指标中社会引领力一项得分进行排序,其前10位高校的具体得分及排名情况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得分远高于其他高校,得分分别为1.817和1.749,有5所高校得分在1~1.4之间,有3所高校得分在0.97~0.98之间,较为接近。结合表3与表6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这7所高校不仅社会引领力单项得分排名前10,其在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总排名中也在前10名行列内,因此社会引领力对于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具有重要影响。

表6 社会引领力TOP10高校得分及排名

社会引领力是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新型研究型大学是以高深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来服务社会的,科研的最终价值在于服务社会。以往的研究表明,提高学校科研水平是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基础性工作[51],高效利用科研数据资源服务社会是未来行业研究的热点[52]。因此从社会引领力角度出发,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应注重社会引领力的提升。一方面,国内新型研究型大学应注重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与国际研究接轨,扩大高校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在国际学术界争夺有力话语权;另一方面,高校的科研项目要能够为社会带来贡献,切实服务于社会,提升高校服务社会效能,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5 研究结论

本文在理论层面,基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中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一视角构建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指标体系,并设立科研影响力、平台影响力及社会引领力3个一级指标,同时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结合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构建的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的评价提供了更全面新颖的评价方法。

在实践层面,结合国内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统计数据,以及官网发布的权威数据信息等渠道汇总收集到与指标相关的定量数据,经过数据处理最终得到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排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新型研究型大学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应从科研影响力、平台影响力及社会引领力3个方面进行提升。其中,科研影响力角度应注重国际学术交流,搭建高质量科研项目;平台影响力建设应注重产学合作,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社会引领力建设应注重扩大高校国际影响力,让科研项目服务社会。

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在实证分析中仅选择国内具有代表性的36所“双一流”A类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数据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受到数据收集限制,本文仅将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纳入影响力评价体系,因此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只考虑了加权总和的简单方式,而在具体问题中,可以根据指标的分布及计数特征进一步考虑评价函数的选择,如对于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的函数关系,可以考虑取对数函数,对数函数可以在不改变相对情况的前提下弱化一些时间积累导致数量较大的指标的影响。在未来研究中,本文将结合更多高校的数据资源,以对本文构建的科研教学全球影响力评价体系进行更好的修正和完善。

猜你喜欢

研究型影响力大学
《大学》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