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图案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3-10-06张婧

河北画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哈尼族文创图案

张婧

(云南民族大学)

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儿女共同缔造了璀璨的中华民族历史。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历史中,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丰富绚丽、富有淳朴之美的图案艺术。各民族图案艺术展示出独有的民族特色,反映各民族文化风貌与相应的美学品位,呈现出极高的人文价值。通过文化创意为载体,当下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将民族图案应用到设计之中并且落地成为人民群众日常所需产品,不仅满足了大众精神上的多样化需求,而且有效地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一、民族图案的发展及文化内涵

中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远地带,复杂多样的气候地貌和不同的风俗习惯使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然而,相当多的少数民族有着民族语言却没有文字,作为文化的表徵只能以口头传承以及通过建筑、雕刻、绘画、器物、服饰、刺绣的形态来显现[1]。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少数民族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相对封闭的状态,而图案艺术也能随之较为稳定的发展,不仅保持了民族传统并且延续了民族文化。各少数民族在举办独有的文化节日时,图案被赋予了与文化、宗教相对应的关系,成为一种象征,蕴含了该民族的思想观念、礼仪道德的内涵等。

各少数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民族图案如历史的车辙、是民族文化的印记。各少数民族虽执拗于本民族的文化形态,以希望能在社会的发展中不被同化或者消逝,但是正是由于对文化形态的执着,故能创造和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民族图案。民族图案中的每一个纹样、每一种造型、色调、构图都反映和折射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演变。以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州的哈尼族为例,哈尼族有着太阳纹、云雷纹、蛙人纹、鱼纹等民族图案,其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多数是向祖先或者神灵祈求某种祝福或者保佑的表达。对于在山腰起寨的哈尼族而言,水源不仅要达到日常饮用的需求外而且对于农作物的灌溉也极为重要,所以云雷纹图案即代表了哈尼族先民对于降水的祈愿,丰沛的水资源为氏族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理,太阳纹图案代表了哈尼族先民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获得热能的渴望,没有能量万物无法生长,农作物无法成熟收割,故太阳纹图案被哈尼族人寄予了获得大自然光明以及能量的愿望。蛙人纹和鱼纹则与哈尼族先民的起源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哈尼族先民认为其世界是一条名为“密西艾乌艾玛”的鱼娘开创,所以哈尼族是以水族生物创世为起源,对鱼、青蛙都相当地尊崇,故将鱼纹、蛙人纹作为民族的图腾,传达出对于祖先的崇拜并希望能够保佑氏族的愿望。这些赋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哈尼族人民广泛地运用到建筑、服饰、器皿之上,不仅反映出哈尼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更是传递和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面貌。以上所举部分图案仅能对该民族的文化窥见一斑,如若能深入挖掘并通过合理恰当的方法运用到文创设计中,必能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经济的发展。

二、民族图案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文创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成为推广本土文化、提升当地经济效益的重要元素,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但是基于推广本土民族文化,将民族图案巧妙地应用到文创设计之中仍然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相对高质量的实践以及成功的案例相对较少。

一部分本土设计师将传播民族文化认作自身的职责所在,能够在现代化的商业体系中敏锐地觉察到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冲击而带来的影响,遂在设计之时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以期能借鉴和运用到产品之中,独具风格的民族图案和工艺自然也成为设计师的灵感源泉。站酷中一例依据藏族传统文化节日而进行创作的《格桑梅朵》IP文创设计别具一格,每一个IP形象均以独有的藏族节日命名,所选取的节日代表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如秋收时举行的“望果节”、为祈福举行的“朝山节”等,其意在传递优秀的藏族文化和展现藏族人民的精神面貌。设计师深入发掘藏族文化,将提取的藏族图案元素应用到IP形象的视觉设计之中,又结合当下流行的“潮玩盲盒”文化推出相应的产品,使消费者为之眼前一亮。但是文创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驱使部分设计师着急于眼前的利益,寄希望于简单快速地照搬产品形式以打开消费者的钱包,在“欲速则不达”的境遇下出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民族图案的应用困境。

(一)流于表面的文化运用

文化性作为文创设计的核心属性之一,深入文化发掘必然是将民族图案应用到文创设计中的前提。在现代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地被同化,民族工艺以及产品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部分急功近利者在对少数民族文化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将一些图案元素强行地嫁接到文创设计中,虽看似带有独特的风格,但实际上缺失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呈现出来的文创产品成为工业流水线上“牛头马嘴”的奇葩 产品。

(二)拿来主义的样式粘贴

图案是智慧的结晶,是审美理想的物化。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于文创产品的审美也有着不同于工业产品的需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同时也要拥有独特的图案造型之美。不同的民俗信仰和工艺技巧形成了风格迥异和独具特色的民族图案,但是市面上出现的文创设计却将民族图案如复制粘贴似的那般印刷到产品之上,图案不但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而且产品也不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三)千篇一律的同质产品

纵观与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文创设计,其产品多存在同质化的现象。某些设计师和商家为“既得利益者”,并不着眼于产品新形式的创意设计与开发,其一在文创的种类上,钥匙链、明信片、杯垫等不断反复地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长时间的视觉疲劳使消费者不得不把眼光转移到其他的文创设计。其二在文创的形式上,部分设计师的眼光拘泥于线下实体的产品之上,简单的工艺程序,不适宜的纹样粘贴必然无法吸引消费者,失去市场竞争力。在当下数字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形下,如若民族图案的运用形式和思路仍限制于线下实体的文创产品之中,则会失去以数字媒体为技术手段将本土民族文化高效传播的重要契机。

三、民族图案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路径

(一)民族工艺形式的借鉴

以云南省民族工艺为例,“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造就了丰富的云南工艺类别,云南民族工艺从工艺技术类型可分为金属、塑造、雕刻、刺绣、蜡染、扎染、编制、造纸等,再加上云南区域内的不同族群、不同民族支系所派生出的工艺类别,对文化创意而言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3]。民族图案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是与其民族相关的工艺有着紧密的联系,受到材料和生产设备的制约,也因此可能成为强化图案某种风格的积极因素。如若在民族图案应用到文创设计的过程时,能够将其民族工艺的形式加以借鉴,使之图案风格得到强化,那么产品化后必然呈现出较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以傣族的竹编工艺和纺织工艺为例,傣族的竹编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主要是有砍竹、破竹、分蔑、编蔑等几道工序[4]。在编制的过程中,傣族人民还会运用染色工艺对其进行处理,不仅具有功能性且兼备观赏性。如此即可将傣族图案元素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利用竹子的材质以及竹编的工艺手法穿插使用到文创设计当中,例如手包设计,不仅通过竹编的工艺强化了图案的风格,而且使产品的更具民族特色。傣族的纺织工艺主要用于制作服饰和床上用品,将其形式借鉴到文创设计中,可以避免与其他文创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例如在文创设计中以“纺布”材质出现的产品,均可借鉴和采用传统的傣族织锦工艺,将傣族的民族图案元素进行提取重塑后,有序地排列使用在材料上面,不仅让消费者感到趣味性十足,同时也能体现傣族图案纹样 之美。

(二)电子数字形态的衍生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渐从线下转为线上,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为其进行开发设计和服务,使文创从传统的形态中跳出转化成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数字创意产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播、知识普及、影视特效、广告制作、电子游戏等领域,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5]。在数字文创产业俨然已成为趋势时,民族图案的运用不应再仅仅局限在以实体为主的传统文创设计中,而要以一种虚拟的电子形态活跃在各个数字媒体的领域。首先利用数字化技术高效、便捷地将民族图案进行归纳和提取并应用到线上的数字文创中,其次通过VR、AR、人工智能等虚拟技术将应用的案例呈现出来,不仅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形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让大众随时随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最后也能达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播的目的。目前,已有设计师在着手于少数民族文创APP的开发,在站酷中设计师所创作的一款名为《司纹》的文创APP,也是一款基于广西民族图案为基础所创作的民族化UI设计,不仅在登录以及加载界面中也加入了民族图案元素,并且用户可以根据手机端的图案进行上传与软件内已有的图案进行组合搭配,设计自己喜爱的文创产品,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之中不断地接触感受多样化的图案,在互动之中加深对文化的印象,加强对文化的感受。站酷内同样以少数民族文化和图案为基础所创作的还有一款名为《彝见》的APP,是基于彝族文化所制作的AR文创交互设计平台,其内置的功能与微博等社交软件类似,用户可通过图片流式展示页快速查看热门内容和关注内容。类如这般的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电子平台,不仅平台本身在设计之初可应用民族图案元素以形成独有的民族风格吸引用户入驻,而用户的分享上传图案纹样也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

(三)社会热点文化的融合

在谈及少数民族文化时,部分青年往往以“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将其与当下流行的热点文化形容为两个独立发展的轨道,甚至辩驳为流行文化的对立面。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思维方式,那么不光少数民族文化甚至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传统民族文化必然被束之高阁,并且逐渐在外来流行文化的腐蚀中消逝。如若打破民族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壁垒,将民族的文化嵌入到流行文化中进行设计,找到青年一代所感兴趣的“文化热点”并且编织成线将二者连接起来,则必定激发青年一代情感上的共鸣。例如近年来在网络直播带货中颇有名气的“李佳琦”,其销售主要以护肤彩妆一类的产品为主,花西子的“苗族印象”彩妆产品也是由他主推售卖,独特的带货方式和直播带货风格在当下掀起了一股风潮和热点文化。这款“苗族印象”的彩妆系列产品,其创意灵感来源于苗族中的苗银、苗绣、蜡染,利用苗银中的錾刻工艺与现有的微雕技术相结合,再把苗绣、蜡染中的一些苗族图案元素复刻到产品之中,让国人眼前一亮。在深入实地考察之初,花西子公司秉承着尊重民族文化、尊重民族工艺的原则,采取了原汁原味的苗族工艺,围绕苗族中“蝴蝶妈妈”的图案元素进行产品设计,将独有的苗族图案、工艺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相结合,与当下直播带货所流行起来的文化和风潮相融合,产品不仅在海内外市场成功立足并且起到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效果。通过产品热销所带来的部分效益反馈到由花西子发起的“薪火相传,取之于苗用之于苗”的公益项目中,既推动了苗族工艺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的双赢局面不乏为一次成功地文创设计中民族图案的应用案例。

四、结语

在后疫情时代中,因为产能过剩而盲目生产出来的文创产品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无论是在线下的实体文创或者线上的数字文创,都需要特色文化的结合。民族图案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特殊的表现形式,可以成为文创设计中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通过民族工艺形式的借鉴、电子数字形态的转换和社会热点文化的融合等方法并借助文创产业平台使民族图案走入大众的视野中,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使大众能随时随地地感受到特色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总之,在文创产业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合理地应用民族图案,对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哈尼族文创图案
陶溪川文创街区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哈尼族色彩审美文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