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存折,让评价真实可见

2023-10-06郑美宏

中小学德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可视化劳动评价

◎郑美宏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劳动教育现状却不够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评价方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为此,学校尝试以一本小小的成长存折为载体,来存储、评价学生劳动成长的过程,用以积蓄学生的劳动能量,让评价可视化。

一、内容可视化,承载劳动实践丰富内涵

学生的劳动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也包括积极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技能。如何发挥小存折的作用,使其承载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内涵呢?

(一)覆盖生活场域,让成长可见

劳动教育只有返回本真的生活世界,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真、善、美,体悟出劳动教育的生命意义。成长存折作为评价的载体,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其中,校内实践包括:以校内实践基地为劳动阵地,以劳动课为途径,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劳动实践进行记录。家庭劳动包括:以家庭为劳动阵地,结合家政章、孝心章的劳动清单内容进行记录。社会公益包括:以岗位体验、志愿服务为阵地进行的实践记录。如此,让学生成长真实可见。

(二)多元主体参与,让成长可信

对学生劳动实践的评价,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参与,教师、家长、同学、学生本人等多视角的评价,让学生确认了自我成长的可信。手册中的劳动清单作为成长目标来完成劳动存折记录,收集了教师、学生、同学、家长等第三方评价反馈,反映了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方面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的发展水平,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信心,在不断的回顾和反思中求得发展。不仅提高了多个主体的参与度,而且保障了记录的真实性。

二、过程可视化,激发学生劳动内在活力

培育劳动素养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倡导的核心理念。在劳动素养的评价过程中,劳动技能的形成能用固化的方式检测,但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很难用显性的方式评价。小存折激活了学生主动发展的劳动意识,让过程可视化。

(一)积蓄劳动财富值,体现增值评价

成长存折储存的是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生活本领。成长存折中的记录图文并茂,有劳动过程、感受和收获。每天,同学们在家、学校或社会上做了力所能及的劳动,都会将劳动成果以不同的方式存入劳动存折,随着记录量不断增加,“财富值”越来越高,每位同学都成了“劳动”大富翁。

(二)开展项目化学习,实现多元评价

实践中,采用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基于真实的劳动情境,围绕驱动性问题,让学生转变身份,参与设计劳动实践任务,结合劳动教科书优化评价量表,能激发学生的劳动认同感、参与度,而成长存折中的记录展现了项目化学习的全过程。以“整理书包、抽屉”为例,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怎么让书包、抽屉变得整洁、有序?”问题,从目标、组团、技能、成果四个方面开展自主探究,进行劳动实践活动项目设计,在合作、探究中不断优化行动方案,然后通过讲解、辩论、分享等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澄清,有效促进了学生劳动价值观的逐渐内化。

(三)定制存折使用书,展现个性评价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都希望被看到、被尊重。于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成为成长存折使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诉求。为吸引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成长存折的价值,班级会与学生商量制定成长存折使用说明书。比如集齐20朵小红花,可以参加一次校级社团烘焙课程;集满一页印章,可以当一次校园小园艺师;集满两页印章,可以当一次“副班主任”……特别是空白页的使用,成为了个性化使用“成长存折”的闪光点。就这样,把学生平时渴望做的事情作为奖励,调动了学生劳动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每个学生的劳动品质都得到了提升。

三、结果可视化,锻造生生不息的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在劳动能力、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劳动实践的终极追求。成长存折中的劳动过程性材料只有转换成阶段性成果或终结性成果的时候,才能让学生形成持续的劳动精神。

(一)成果展览的表现性评价

通过创设系列化的展示活动,把学生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从成长存折中提取出来。如学生在存折中记录的“分类整理书包”这一条,可以进行书包整理展示,并就劳动实践过程中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瞬间进行分享,如创作劳动绘本、劳动日志,讲述劳动故事等,呈现了学生真实劳动过程中的品质和解决劳动问题的能力。

(二)数字平台的写实记录

智能设备为探索数字化劳动教育评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云”平台联通教师、家长、电子班牌、LED屏等展示终端,升级成长存折为云存折,创建了便捷又智能的综合评价展示。

比如“最美瞬间我来秀”活动,学生用心去发现、记录、感悟生活中劳动者的画面,通过平台上传践行劳动的具体过程,如整理书包书柜、家务劳动、社区服务等,劳动场由学校辐射到家庭、社会中,评价者由老师转变为家长协同班主任进行评价。这样的记录便捷、智能。基于智慧平台,首先,不仅让劳动留痕,还能进行实时分项跟踪,提升社会、家庭、学校的参与度,发挥评价的反馈功能和改进作用,并为最后的总评提供了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分项的实时评价。其次,最终的优秀、典型劳动事迹在平台内共享学习,并通过电子班牌进行展示,以此推动班级其他小队的劳动实践,带动其他班级的劳动实践。年级大队辅导员也会从云存折中提取一些家庭的优秀经验、学生的突出表现、班级的特色做法发布在LED屏上,激发班集体的劳动荣誉感,触发家长劳动认同感。

(三)榜样争章的民主评议

成长存折中的劳动量化、表现性展示仅仅是学生个人的纵向比对,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评议,树立模范榜样,才能激励学生不断向前。通过成长存折中数据的提取,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议相结合,按一定权重比例生成评价结果,并利用重大节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获得劳动奖章的同学成为劳动实践小考官,他们既是同学学习的榜样,亦是学生互评环节的评价者。这样,在榜样引领下,学生劳动习惯、劳动品质悄然养成。

猜你喜欢

可视化劳动评价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