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养老社区中疗愈景观设计研究

2023-10-04薛楠楠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设施养老

薛楠楠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很多社会问题突显出来,其中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目前,乃至未来社会必须面对,并予以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质,需要在养老社区建设方面加大关注力度。在社区建设中,良好的景观设计能够起到疗愈的作用,引导老年人拥有积极健康的身心发展,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社会的养老服务助益颇多。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当代老年人的主要特征,以实地调查的方式掌握目前养老社区发展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完善景观设计效果,以期发挥出养老社区景观效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1 老年人的主要特征

1.1 生理特征

伴随年龄加大,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退化,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感知觉系统不再灵敏、有退化趋势,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机体日渐衰老。上述生理退化,导致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大大降低,无法快速适应外界环境,对于外界信息的接收、处理能力逐渐减弱。养老社区在建设中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生理特征,并在社区功能定位上转向疗愈方面,做好综合设施建设,进而使老年人身体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与保养,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1]。

1.2 心理特征

老年人进入退休生活后,社会角色、日常接触的环境和人均会发生较大改变,卸下工作投入到日常生活中的老年人,生活节奏突然慢下来,心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日常交际圈子的逐渐收缩,生活范围日渐狭窄,老年人时常感到寂寞、空虚、无助,这种情绪一旦产生,后续还会进一步加重。老年人会自我否定,怀疑自我价值,生活上有很强的不安全感。怀念曾经年轻的时候,对当下生活持悲观态度,上述心理状态不利于老年人保持高品质的晚年生活。现代社会将老年人定位为弱势群体,呼吁子女加强对老年人的照顾,但老年人真正需要的不止照顾,还有参与社会的心理责任和机会。基于此,养老社区建设中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适当地组织社区活动,号召老年人参与进来,增进交流。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丰富起来后,内心不再封闭,生活态度也会更加积极乐观。

1.3 行为习惯

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时域性、聚集性、选择性的特点。不同性格、爱好的老年人,所倾向的日常活动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包括动、静两种。动的活动有打太极、舞剑、唱歌、广场舞等;静的活动有聊天、下棋、打牌等。养老社区应照顾到老年人的行为习惯,为其日常活动提供合适的活动场所,引导他们参加更为多样化的活动,从而保持健康愉悦的身心[2]。

1.4 认知特征

进入老年状态的人,认知上也会发生较大改变,如记忆力下降、理解力下降、注意力下降、计算能力下降、执行能力下降。如果任上述情况持续发展,老年人还会面临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为此,养老社区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老年人的反应力,使其多动脑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更多地与人交流,以此减缓各项机能的衰退节奏。

2 城市养老社区发展情况

2.1 景观植物缺乏多样性与观赏性

城市养老社区中景物配置相对单调,多以应季花果树为主,这些植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但由于绿色植物种类过于单一,不讲究任何形式的搭配,使得植物景观缺乏美观性。再加上植物种植缺乏设计,北方地区种植适合南方生长的落叶乔木,进入冬季后,植物处于休眠状态,无法为老年人提供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2.2 景观功能缺少实用性与互动性

调研发现多数城市养老社区只提供健身器材,景观设施则缺乏考量。如道路标识可视性不够,老年人得不到适时的指示,容易迷路;设置在草坪附近的台阶过高,行动不便的老人很难上台阶,且极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多数城市养老社区没有给予景观设计较多的关注,忽视其功能性,只是为完成指示,生硬执行条例内容,社区内的设施形式大于功能。缺乏实用性的景观设施,难以引起老年人的兴趣,老年人与景观环境缺少紧密的互动,长此以往,景观设施被闲置,无法为老年人的生活带去乐趣。

2.3 景观空间缺失层次感与丰富性

很多城市养老社区的景观空间缺少设计,只是大面积种植某一种植物,只能照顾到横向设计,至于景观空间的纵向设计则完全不考虑,这也削弱了景观的层次感,使得养老社区景观单调乏味,无法吸引老年人的目光[3]。

2.4 疗愈景观欠缺精神文化氛围

上面提到老年人容易经常性地感觉到空虚、寂寞,生活圈子的改变使其精神世界失去颜色,殊不知精神文化氛围的熏陶才是老年人保持高质量生活的关键。但是当下多数养老社区缺少该方面的考量,景观设计不具疗愈性,处在该环境下的老年人身心无法得到舒缓,精神生活质量偏低。

3 疗愈景观设计的内涵

疗愈景观中的疗愈,与医学层面的治愈存在某种关联,但也有很大不同。医疗治愈针对的是有身体疾病的人,疗愈在任何人身上都有效,是通过调节一些与人有关的因素去满足人的需求。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带有疗愈性质,如音乐、文学、美术等。在城市养老社区中引入疗愈性概念,则希望从更多方面照顾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真实需求。通过疗愈性景观设施的创建,舒缓老年人情绪,调节老年人心理,使其产生认同感、幸福感,进而安度晚年。

4 城市养老社区中疗愈景观设计的具体路径

4.1 营造环境归属感

若想让景观具有疗愈特性,从园艺疗法入手会带来明显的效果。所谓园艺疗法,是通过对绿色植物的多方面设计,打造优美景观,在该景观中人的身心会得到净化,焦躁不安的情绪沉淀下来,从而恢复生机,回归健康的生活。由此可见,自然对人的疗愈功能不可低估。老年人长期身处自然环境之中,心情会保持愉悦舒畅,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在社区环境规划中,植物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绿色植物一方面能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改善空气质量;层次感丰富、搭配合理的绿色景观,还可以保证老年人社交的私密性、刺激感官、促进其社会交往,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年人会产生幸福感。因此城市养老社区应做好疗愈景观的设计,合理规划社区绿化,更多地利用绿植搭配和自然环境,为老年人打造舒适的生活空间,吸引老年人在绿意盎然的景观中更多停留,使其身心得到景观的陶冶治愈。例如重庆地区的龙湖新壹城颐年社区,该养老社区的户外空间区域划分明确,由健身区、园艺疗养区、交流休闲区组成,各区域中设置多种类型的活动设施供老年人使用。并且园艺疗养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大量使用木质材料,老年人在天然的景观中放松身心,沉浸在花草的世界,归属感与认同感会显著增强[4]。

4.2 注重设计互动性

社会角色身份上的转变,使得老年人心理出现落差,需要更多地接触社会,拥有社会参与感。为此,需要增强景观设计的互动性,这种互动具体包括人与人、人与设施、人与环境、设施与环境。在城市养老社区的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老年人的互动性需要,使其在多种形式的互动中身心得到疗愈,产生幸福感。

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老年人能够与更多的人展开交流,构建更广泛的社交圈,从人际交往中增强自我认同感,寻找自信;通过人与设施的互动,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运动中找寻快乐;在设施设计中,注意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其引导,使其更主动参与到锻炼中,重新找到曾经工作时的团队互助的快乐。另外,为增进设施与人的互动性,可增加交互设计,在设施上加装显示面板,老年人可以随时看到自己运动的反馈,设立运动目标。以此使老年人拥有健康的体魄,生活也更有方向和动力,身心得到有效疗愈[5]。

4.3 提供自主选择权

城市养老社区的疗愈景观设计中需要合理划分空间,明确老年人活动有动、静之别,活动空间有封闭、开放之分。设计者要根据不同活动类型,及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展开合理设计,以维护老年人的自主选择权。对于疗愈景观设施的设计,目前有开方式、半开放式的结构规划。为发挥社区景观的疗愈功能,有必要设置开放式空间。在该空间中,老年人之间能够更频繁的接触交流,从而产生团体意识,激发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热情,在活动中获得自我认同感。因此设施设计中,要注重系统性和衔接性,除要满足老年人的运动需求外,还要照顾到老年人的互动交流,人、设施和环境紧密融合起来。

此外,为凸显社区景观的疗愈性,构建私密空间同样必不可少。在相对私密的空间,老年人能放下心防,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从倾诉中得到关爱和认同。不仅如此,部分老年人更喜欢静态的活动,而这些活动需要在私密空间进行。例如有的老人喜欢在自然开放的环境中阅读,此时设计者需要兼顾环境的清幽安静与自然状态,既让老年人置身自然环境中,又能确保环境的清幽,阅读不受打扰,此时半开放设施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如图1)。在这样的空间中,老年人可以下棋、聊天,拥有自由的独处时间,有助于思绪沉淀,充盈精神世界[6]。

4.4 保证使用安全性

考虑到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出于安全的考量,在景观设施的外形设计中,应尽量少使用尖锐造型,设施大小也要照顾到老年人的身体条件,选择更易于老年人操作的设施(如图2)。功能设计上,同样要考虑安全性方面,充分考量老年人的平衡感以及腿部、腰背部分,防止在运动中拉伤,提高设施的安全系数。另外,关于设施材料也要加大重视,对于老年人容易接触的区域,多使用硬度较低的材料,以缓解磕碰对老年人造成的伤害。社区的景观设施更安全之后,老年人会更主动地参与活动,增进人与设施的互动。

4.5 体现人文关怀

疗愈性本身是要给予老年人人性关怀,基于疗愈性而展开的景观设计工作,要以老年人为中心,掌握老年人的身心特征,从而提供人文关怀的服务。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打破固有局限,融入创新思维。过去养老社区中的活动设施多为金属制造,造型设计也不够人性化,人与设施缺少互动,且金属质地设施在长期的日晒雨淋中会遭到腐蚀,表面锈迹斑斑,加之金属形状固定,不符合人的身体曲线,均会阻碍老年人与设施的互动,使老年人失去活动的热情。

结合以上问题,在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转变思路,设施材料的选择要更适合老年人身体特征,用软质材料代替金属材料,造型设计上充分考虑老年人人体功能学,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活动体验,提高参与度。除此之外,景观设计设施中可以加入心理关怀,融入回忆性的元素,以唤醒老年人的美好记忆,产生情感共鸣。再者,做好细节方面的设计,注意景观设施的舒适性,以此满足老年人的多方面需要,产生愉快的体验。

4.6 表达色彩情感

在城市养老社区景观设计中色彩同样起到一定影响作用,暖色调会给人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人产生安全、温馨的感受。而且暖色会直接对肌肉活动产生影响,肌肉的弹性加大,血液循环的速度提高,这种生理上的变化会在老年人行动上加以体现。冷色调同样对老年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冷色调比较适合应用在静态活动设施中,如当老年人看到蓝色、紫色,内心会逐渐平静下来,有助于老年人情绪的舒缓。此外,色彩还对设施的安全性、趣味性等产生影响。例如,对于运动强度较大的区域色彩选择要以暖色调为主,这样的色彩设置可以激发老年人的运动活力,使其对身体锻炼更有热情,但色彩的纯度不能过高,以免刺激过强反而影响老年人健康;至于休憩区、交谈区、缓慢运动区的颜色选择,则要以弱刺激性色彩为主,以打造清幽雅致的空间环境。考虑到色彩趣味性方面,景观设施的颜色要充满变化,激发老年人的好奇心,增强其运动主动性,并提升感官体验。

5 结语

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城市养老社区在景观设计方面应做好准备,突显景观疗愈性功能,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健康的养老环境。在疗愈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认知特征,并注重人与人、人与设施、设施与环境的互动性,通过开放空间、半封闭空间的打造,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注重景观设施的色彩运用,加强安全性考量,以此调动老年人与社区环境的互动,在诸多形式的互动中身心得到疗愈,重燃生活的热情,为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设施养老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民生设施非“摆设”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养生不是养老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养老更无忧了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