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韧性景观视角下的城市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解析

2023-10-04郑昱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空间

郑昱

汉口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问题成为大部分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诸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韧性城市”等理念都是为了缓解自然生态与城市发展间矛盾而提出的。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需要具备应对多方位多系统发展趋势的能力,从城市文化背景出发,根据城市发展进度,因地制宜地应用韧性理念,确保城市在面对灾害时可以更好地预防、适应。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最具特点的公共开放空间,对居民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景观的韧性设计、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 韧性景观视角下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指的是水域与土地相连接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它的特征是水域与土地一起组成了环境中的主要元素。在生态方面,城市滨水空间可以让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留足“栖息地”。从社会角度来看,城市滨水空间是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区域,赋予了城市更多生机活力,同时也承载着地域的独特文化[1]。

城市滨水空间中包括带状、面状、网状三种滨水景观,景观总体由自然要素、人工要素、文化要素构成,其中自然要素中包含水体、植被、地形地貌;人工要素中包含建筑、道路、工程;文化要素中,包含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所以说,城市滨水空间是一个组合,且复杂的有机系统,三项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城市共同开放的空间。与其他城市空间相比,城市滨水空间具有显著的历史文化性、公共开放性、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水作为文化的依托,河流、湖泊常常是城市文化的发祥地,居民及游客在这里休憩交流、赏玩散步[2]。可以说,城市滨水空间既对城市文化发展起到直接影响,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高品质的休憩资源,这些独特的构成要素,也令城市滨水空间在空间、地貌上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2 韧性视角下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原则

第一,生态优先原则。该原则强调以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务,在经济利益同生态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将生态利益放在首位。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实施场地空间的开发及设计,也就是说,要充分尊重场地条件,对原本的植被、土地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加强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量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3]。

第二,地域文化保护原则。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滨水空间景观是一座城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所以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要融入城市独有的文化元素。在设计的初始阶段,要对城市历史文化展开深层次挖掘,从民风民俗、文化活动、建筑风格等方面入手,从中提炼文化符号,将其合理融入到滨水景观设计中,以此来充分发挥城市滨水空间与水毗邻的优势,在满足群众自然属性的同时,关注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身处空间当中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精神共鸣,激发人的文化认同,城市文化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人、熏陶人[4]。

第三,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基于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下提出的。在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努力平衡后好景观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力求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来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活动需求。你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导向的核心,目的在于实现自然资源、开发程度之间的平衡,保护好自然系统的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的能力,通过尊重自然场地、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正确配置本土植物、保护水资源等措施,让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

第四,安全及亲水原则。安全是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既要保证河岸景观的防洪减灾功能,又要保证群众及游客的生命安全,防止溺水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设计中对于特殊地段的驳岸需要采用不同形式做好安全措施,比如减缓坡度、植物围墙、设置护栏等。人对水的亲切感是与生俱来的,以往大部分滨水景观都是防洪防涝、交通运输作为主要功能,导致人们只能看见水,却不能切身感受水,忽视了人的亲水情结[5]。因此,新时期的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必须高度重视亲水性问题,“以人为本”塑造滨水空间,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3 基于韧性景观视角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3.1 重视整体规划,科学规划区域

城市滨水空间,是在河岸两侧的区域中,依靠天然河道或人造河道,由堤岸、河堤、水面构成的空间层次突出、景观特点鲜明的区域景观。因为“水”在城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对滨水区的有关设计中,要注重对“水”这个珍贵的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整体性原则是指对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它的涵义是指生态环境要素和非生态环境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关系。立足于整体角度规划设计目标、找准设计要求,从局部入手对场地内部各功能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空间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系统性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将地域文化特色、生态要求纳入考虑范畴,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始终从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协调好各个专项工程间的关系[6]。对城市滨水空间的整体规划内容如下:第一,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整个城市的河道空间;第二,在进行和两岸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居民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活动需求;第三,要注意生态效益、景观效应、社会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第四,加强对当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第五,始终将保护放在首位,开发次之。在对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以上这几项内容,如此,才能做到整体规划、科学规划区域。

3.2 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作为一项天然的环境要素,城市滨水空间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不仅有效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很好地保护了自然环境。在进行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不对城市的生态造成任何的破坏。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域生态环境的优劣,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城市的总体形象有直接的影响[7]。所以,在只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也是最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在这里,要求设计人员深入到现场,对该区域水域的生态环境展开深度调研,以调研结果为依据,立足于最大限度保证生态要素完整性这一要求,精心规划滨水空间的后续设计方案,以此来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另外,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际设计环节还需要有意识地完善该水域的生态网络,为周围的植被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这样也能让整个滨水空间的景观更加丰富多彩,为城市滨水空间注入生机活力,彰显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理念[8]。

3.3 融入城市文化,实现文化传承

在对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实施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将城市文化融入其中,以此来实现文化宣传、传承的目的。对此,涉及人员在前期需要对城市文化展开深度调研,从多个维度解读城市文化内涵,如此才能让滨水空间成为城市文化、城市理念宣传的载体。伴随网络的发展,衍生出很多时尚的、先进的设计方法及样式,在实际规划设计滨水空间景观时,涉及人员不能盲目照搬,而是要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人文文化、城市特色、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实际情况,广泛采集与之相关的构成元素,在对这些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后融入到滨水空间中,让整体设计更加协调美观[9]。以上海的滨水空间景观为例,以黄浦江作为滨水区域核心,黄浦江两岸景观中融合了近几十年来上海的变迁,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上海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人文印记,而上海最负盛名的景观建筑“东方之珠”,则充分地体现了上海的内涵,这一系列设计将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除了这些,黄浦江两岸的许多民用住宅也被保留了下来,在现代建筑的衬托下更能折射出上海的文化底蕴,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城市的滨水空间中会有农田景观,在设计时并没有对农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而是利用农田对滨水空间进行规划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富有农田风貌的生态型都市乡村。另外,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对农村天然生态环境予以简单改造,通过设计可以让人驻足、行走的羊肠小路,来创造出温馨舒适的空间,使之逐步朝着生态旅游区的方向发展[10]。

3.4 满足人性化需求,构建亲水空间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只有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才能令滨水空间发挥出其优势,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娱乐放松环境。在实际设计环节,需要始终立足于城市居民的实际使用需求,将居民亲水、居民用水、居民乐水三个方面有机情合起来,并将其融入到滨水景观设计之中,使之可以有效满足城市居民在日常观赏、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将滨水空间变成一个真正利民利城的景观区域。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滨水空间的实际水岸线,采用分段设计的方式,确保滨水空间能够适应城市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截然不同的空间用水体验[11]。就拿滨水空间的河岸来说,由于其范围相对广阔,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河岸沿线的基本特点,设计形式丰富的水上主题活动,比如建立河岸船舶,供居民乘船观赏两岸景色;建立水上体育馆,设计兼具简单、安全、趣味特点的水上游戏,供居民和游客尽情玩耍嬉戏。通过主题活动的设计,让人们可以完全融入到滨水空间中,让人与水、自然的结合更加协调[12]。

此外,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对滨水空间的防洪堤案实施合理化改造,从而达到增强滨水空间魅力的作用,让城市居民与水域空间紧密联系起来,营造多样性骑士空间,确保滨水空间具备娱乐属性的同时,也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为居民和游客带来积极的使用体验,营造城市的水文化魅力,充分展现城市时代风采。不仅如此,为充分保护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水资源,当地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滨水空间的景观进行养护修缮;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针对受污染水源及时采取净化措施,在滨水空间中适当种植湿地绿植,通过修复和保护的方式让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优中更优,大幅提高居民满意度,努力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擦亮城市的“水文化”名片[13]。

4 结语

综上所述,韧性景观的特性即为遭遇外部侵害形变而质不变的刚性,以及过渡后恢复原有状态的柔性。在进行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则要有意识地提炼城市历史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到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让人文元素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以此来彰显出城市的民族特色、文化内涵。通过对滨水空间景观的韧性化设计,确保城市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始终保持内在结构的完整性,切实解决城市空间匮乏的问题,促使城市空间容量有所增加。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空间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