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京剧传承——小学京剧启蒙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2023-10-02杨茜茜

今天 2023年17期
关键词:脸谱京剧艺术

杨茜茜

(闵行区龙柏第一小学 上海 闵行 201103)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并且渗透于各个文化领域。其中京剧是中国众多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京剧艺术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华夏儿女深深热爱着,因此应该从少年儿童抓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精华,增强国家软实力,让孩子们从小就浸润式的走进其中,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从小了解、建立良好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氛围,让更多的中国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喜欢并能把我国这样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

继2008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将京剧纳入到九年义务教育中,虽然京剧已经纳入到我们现在的小学课本中,由于平常孩子们繁重的课业负担,也很少有人会特别的去关注,孩子们所获知的也是教师传授的一些有限的知识,并不能较全面的了解京剧。

随着我国对传统艺术的重视,北京、天津、等地掀起了京剧进校园的热潮,但经过调查和走访上海的一些学校在这方面还比较空缺;因为京剧是综合舞台表演的艺术,包括音乐、舞蹈、造型、文学等全方位的表演艺术,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在耳濡目染下学习感受京剧的魅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喜欢京剧,对京剧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例如:孩子们可能被华丽的服饰或唱腔所感染;也可能被京剧的脸谱和化妆所吸引,而这其中也是有很多知识的,就像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红色一般是忠勇侠义,多为正面的角色;黑色一般是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的表现;白色一般是阴险奸诈,刚愎自用的体现等。

笔者认为京剧走进校园,对孩子们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每部戏就是一部历史剧,不仅可以从“唱 念 做 打”等方面全面提升孩子们的美育和艺术修养,更能从历史角度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京剧唱段内容反映的都是优良品德,在小学开展京剧艺术的启蒙学习,大有可为。

1.小学生京剧艺术启蒙教育的课程架构

结合史依弘京剧学习班我校学生二年多京剧学习的情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梳理出适合小学阶段的京剧学习内容,采用从兴趣入手、在方法上创新,开展京剧艺术启蒙活动,形成小学生京剧艺术启蒙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知识,培养对京剧的兴趣,产生热爱中华传统戏剧文化的情感。

1.1 初步认识京剧艺术

京剧的形成大约150 年左右,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为乾隆帝祝寿,他们演出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正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演以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则是武戏出众。后经发展,汉剧和徽剧两班合作,两个调互相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合吸收,再加上京化,又从昆曲、弋阳腔等不断的汲取营养,形成了京剧独特韵味。

1.2 了解我国历史文化

京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其中也包括文化和历史,可以有“见义勇为、勤俭廉洁、克己奉公、精忠报国、谦和好礼、仁爱孝悌等多个方面的教育作用。”而这些典故都有文化和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多以中国历史文化为背景,剧目多数是反映爱国主义、忠孝节义、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内容,学习京剧能够让人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京剧每一个唱段都有一则故事,人们在学习京剧的同时还能了解中国的历史,提高文化素养。京剧作为国粹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了解。从小娃娃抓起,培养对京剧的兴趣,普及京剧的知识,对京剧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有积极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历史故事作为契机,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所学唱段的背景和故事,之后再根据剧中人物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一方面了解中国历史故事,同时也能对京剧的经典剧目有所了解,从而使得学生慢慢的对京剧产生兴趣。

1.3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与自信

京剧兴趣班的孩子们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也基本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因为戏曲教学延袭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从基本的训练,唱、念、台步、武功、身段的训练、毯子功及剧目的教授都是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为主,在平常的教学中就受老师耳濡目染的熏陶,逐渐的自己学起来也会依葫芦画瓢,也有一定的机会去展示演唱,同学和老师都给予高度的肯定和称赞,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促进了学习京剧的动力。

1.4 丰富学校校园文化氛围

“戏曲进校园”是对文化传承的担当,社会的发展,呈示的文化也是越来越多元化,而传统的戏剧正在逐渐流失,特别是现在儿童对京剧多少都会觉得很陌生,他们更多的是关注现代音乐居多。对此,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就曾提出让戏曲文化进中小学生课本,他直言不讳:我们的小孩儿缺少传统文化的基础。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同时也丰富着我们校园文化氛围。

2.梳理小学生京剧艺术启蒙教育课程内容

2.1 了解中国京剧的四大行当

中国京剧中的四大行当分为生、旦、净、丑:

生:生一般特指男的,而生一般又分为小生、须生、老生;小生一般指未婚的青少年,一般13—15 岁左右,须生则通常指的是,结婚后的成年男子,带有黑色胡子;老生通常指的是年龄五十到六十岁左右,戴着白色胡子或者混合的花胡子的男子。

旦:一般指女生,又分为小旦又称(花旦)、老旦、青衣、刀马旦(不分年龄,例如穆桂英)武旦。

净:净又分为正净、副净、武净、毛净;中国的脸谱出于净行,鲁智深、曹操、包拯、张飞、《道尔顿》,唱花脸就是净,用油彩笔勾画的,净(花脸) 特殊的行当,以脸谱表现人物,五花脸,铜催花脸,架子花脸(有文有武)。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丑又可分为文丑,扮演性格滑稽的人物,以念白、做功为主;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女丑。

2.2 了解京剧人物的性格特点与艺术表现手法

随着我国对传统艺术京剧进校园的活动越来越被重视,让学生从小就在耳濡目染下学习感受京剧的魅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喜欢京剧,对京剧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例如:孩子们可能被华丽的服饰或唱腔所感染;也可能被京剧的脸谱和化妆所吸引,而这其中也是有很多知识的,就像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而不同的人物性格艺术表现的手法也不同;在京剧脸谱中白脸表示奸诈,一般是阴险奸诈,刚愎自用的体现等,比如红色一般是忠勇侠义,多为正面的角色,如《单刀会》中的关羽,但有些反面人物也勾以红为主色的脸谱,这是具有讽刺意义,如《法门寺》中的刘瑾,表现其养尊处优。而黑色一般是正直、无私、刚直不阿、勇猛而智慧的表现,如包拯;蓝色表示刚强,骁勇,有心计,黄色表示骁勇剽悍或凶暴残忍等。

京剧演员在舞台上表现的“唱念做打”一套行云流水般的艺术作品展示,给热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其实能够做到这样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见背后付出之多。所谓“唱必有声,念必有情,做必有功,打必有武”京剧艺术呈现方式展示的是一种综合艺术的特征。从做好唱、念、做、打这些最扎实的基本功,“唱念作打”分别属于戏曲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注意手段,还而学生在日常训练时也要像演员一样,注重咬字.气息.韵味.等多方面才能很好表达一出戏。京剧表演中常说的打其实就是戏剧中打斗中的场景,除了打的表演动作技巧外,更注重人物的精神面貌以及特点的气质,比如京剧表演中,大将要上场之前,常常会有马童提前在舞台上做连续小翻的表演。再比如京剧舞台上表现少女天真无邪、兴高采烈的样子时,演员经常是用快速跳跃的碎步下场,用这样的舞蹈姿态和行为动作,目的就是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状态。不仅如此,京剧表演时一个全方位配合的艺术。比如音乐、舞美、服装、化妆等综合展示,没有相互直接默契的配合,再好的演唱都无法表现的完美,需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共来同完成,因而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2.3 京剧名家名段欣赏与模仿学习

通过两年多京剧兴趣班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基本的唱腔、念白、台步、武功等初级基本功,在学习剧目之前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选出合适的演唱行当;例如可以从学生的嗓音条件、性别、性格特点、外形等方面着手找到适合学生演唱的行当;女生性格活泼开朗的可以选择花旦;性格比较安静的可以选择青衣;身体强壮,比较好动的孩子可以选择刀马旦。男生声音高亢嘹亮的可以演唱小生;嗓音比较厚重粗犷的可以演唱老生行当等。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为其选出合适的演唱曲目。

先通过欣赏,讲解这个曲目演唱的特点和表演时候注意的要领,让学生对自己要演唱的曲目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激发学生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老师的教学在结合欣赏名家的模仿演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3.小学京剧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3.1 设计策略

通过兴趣课和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对京剧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京剧的表面认识,例如京剧的脸谱、行头等方面,对于京剧这门综合的艺术并不懂。因此随着京剧进校园越来越被重视,作为中国人传承和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非常重要,但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迅速提高对京剧的兴趣和京剧基本的知识了解,由此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小学京剧艺术启蒙的课程。带领学生主要从欣赏着手,边欣赏的过程中给学生们讲解京剧的故事,每一部戏都是中国的历史,了解人物故事以后;再了解中国京剧的四大行当,不同人物他们的行头和脸谱也有所不同。

在京剧表演中不同的脸谱颜色代表不同人物及人物性格特点,例如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不同的人物拥有相应的脸谱,并得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脸谱能在舞台上展现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个性以及外表。最后再从欣赏京剧名家名段欣赏与模仿学习着手,带领学生了解京剧,浸润式的学习京剧,让学生既能喜欢上京剧,又多了一门兴趣爱好,同时还能更好的传承京剧艺术。

3.2 学习京剧案例

京剧社团有个孩子,性格内向,平常少言语,开始我让她参加京剧社团,这孩子非常犹豫,后来给她说她的嗓音条件很好,其实参加京剧社团有一个兴趣爱好还是很不错的,后来这个孩子在我的带领下加入到京剧社团。两年多的浸润式学习,不但喜欢上了京剧,反而学习京剧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也充满了自信,这个学生之前上课时,让唱歌都从来不敢起立非常腼腆,可能也是缺少自信的表现吧。但后来学了京剧,老师在课堂上也经常的鼓励这些学习京剧的孩子们,老师正确的引导,加上孩子们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逐渐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同时性格也变得开朗大方很多。

记得有一次在音乐课上,我对班上这几个学京剧的孩子说,我们马上京剧展演活动,今天让我们先为学同学们演一演;于是男生表演了《苏三起解》,女生表演了《女起解》就连这个平常内向的孩子,也是生如戏中表演的有模有样,生硬也唱得响亮,动作也颇有一番京剧的韵味,京剧班孩子们精彩的表演,赢得全班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4.小学生京剧艺术启蒙教学课程的实施

4.1 社团活动

通过京剧兴趣社团的开展,丰富了校园生活,也开拓了学生的眼界,由之前学生们对京剧只是停留在对京剧脸谱、服饰的表面的好奇,通过学习后学生们了解到不同的京剧脸谱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不同的行当中,生旦净丑中又可分为不同的性别年龄特征,分别演唱不同的唱腔,代表着不同的角色。

欣赏不同的京剧剧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出合适学生演唱的剧目,采用先欣赏了解指定曲目背后的故事,让好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保持好浓厚的积极性的同时,模仿演唱效果会比老师单纯的教唱更好。

4.2 主题活动

通过两年多的浸润式学习,学生们不仅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掌握了初步的演唱和表演,分别参加了2018 年5 月19 日“京生今世”上海大剧院京剧展演和2018 年9 月虹桥镇第“34 个教师节”两场大型演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和演出中收获了知识也充满了自信,孩子们从唱腔到舞台的表演,眼神的跟随以及行走的韵律,在台欣赏孩子们演出,仿佛像个成熟的小演员,表演起来有模有样,获的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有过这样成功的演出之后,京剧社团的孩子们学习京剧热情高涨,而且每次上课都很积极。

4.3 掌握了基本的京剧演唱

演唱的基本技巧是要学好京剧的先决条件。在京剧唱腔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掌握四个要素:咬字其实就是需要咬字清晰;气息就是要在演唱过程中运用好气息,科学用气以达到演唱自如的效果;劲头就是我们常说的“劲头”,也就是演唱当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味”就是唱腔的味道,也就是特点、风格,学哪一派就要掌握哪一派的特点,这样学出来才会有京剧的韵“味”;那作为启蒙阶段的学生,首先让学生以模仿演唱结合初步的气息运用的方法,先从气息上入手,从气息方面来讲,想要找头腔共鸣的声音时候,小腹要有往里收的感觉,找比较结实的声音时候,感觉脚下像有绳子拉着一样,找气成丹田的感觉,因为在启蒙阶段结合孩子们年龄特点,更多的采用模仿为主,方法不能太多,显得过于复杂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反而不太适合。

5.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从小学生抓起,让孩子们先了解经典剧目,后接触,再到喜欢;京剧艺术讲究的是内在的追求和表达,更是一门唱念做打综合表现艺术,但想要学好并非一日之功,应该做好像学好文化课那样的心态,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循序渐进浸润式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从一定程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心,以及一种静下来的心态。

京剧兴趣班学习不仅提高了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审美情趣,同时也让京剧传统艺术得到了传承,两年多浸润式的学习从唱 念 做 打 表演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方面的训练,孩子们从刚开始没有任何京剧基础,就从基本的站姿开始练起,例如女生的站姿、男生的武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站姿、武功基训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孩子们演唱的眼神、手位等都有模有样,他们个个学习的热情高涨,对京剧激起了浓浓的兴趣。

猜你喜欢

脸谱京剧艺术
帖脸谱
京剧表演开始了
做个脸谱迎『六一』
纸的艺术
我的京剧之路
灶王爷的“脸谱”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