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才能提升中华文明的全球性

2023-09-29辜学武

南风窗 2023年19期
关键词:全球性现代文明中华文明

辜学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新的文化使命”。

既然是新的使命,必然有它的时代特性。虽然当下“逆全球化”思潮泛滥成灾,但我们仍然生活在全球化时代,因为全球化的经济基础并没有改变:以资本为主导的全球劳动分工依然是全球经济生活的主轴,尽管它正在经受着地缘政治紧张和国家安全至上思维的猛烈冲击。

经济生活全球化的大趋势目前看来不可逆转。既然作为经济基础的全球性不可逆转,那么作为上层建筑的现代文明的全球性也不可逆转。

认清这一点,对于明确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努力方向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按照权威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有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如果当今中国把建设具有这些特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当做一个“新的文化使命”,那么这个使命的努力方向必然是强化中华文明的全球性。

文明的全球性

任何一个“现代文明”必然是一个拥有强烈“全球性”的文明。中华民族的生产力和经济生活经过过去40年与世界各国的深度互动和融合,呼唤着提升中华文明的全球性。这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逻辑要求。只有这样,当下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和中华文明全球辐射力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才能得到实质性的缓解。

要理解“文明的全球性”,必须首先理解“全球性”这个概念的逻辑含义。所谓全球性,就是某种事物、产品、思想、制度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覆盖与实践的程度。事实上,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全球性,比如咖啡的全球性,普洱茶的全球性,臭豆腐的全球性,松花蛋的全球性,苹果手机的全球性,社会保险制度的全球性,议会体制的全球性,总统制的全球性,英语的全球性,汉语的全球性等,但是实现程度有差异。

全球性有高低之分。随便举个例子,咖啡的全球性远远高于普洱茶的全球性;苹果手机的全球性比小米手机的全球性要高得多。有的产品或事物虽然地方性很强,但全球性低。湖北沙湖的松花皮蛋和湖南长沙的臭豆腐在当地乃至全中国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但是在全球领域没有任何知名度和吸引力,全球性极低;橄榄球风靡美国,然而在中国和世界许多地区却无人问津。

中华文明的全球性,从全球影响力、穿透力和感召力的角度来看还相对低于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全球性,也就是说在全球的感召力和被中华民族以外的国家和人民实践的程度还相对比较低。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提升中华文明的全球性,达到一种程度,能够与其他文明相对应的,至少是平起平坐的水平。

文明实际上就是生活方式,一个民族如何思考,如何生产,如何生活,如何处理与外族的关系,构成她的生活方式的主體。因此,任何一种文明都至少含有四个维度:物质维度、精神维度、思想维度和制度维度,而且维度的内在联系不可分割,没有一个维度是单独存在的,但每一个维度对于文明的贡献都有它特定的功能。

文明的维度

剖析这四个维度,目的是要分析出中华文明的全球性在哪些方面已经非常高,在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谈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定要紧紧地把握住这四个维度,不能太抽象地谈一些古代的问题,或者是文艺复兴的问题,或者是其它的要重新回到某一种时代的问题。

文明是一个立体的概念,除了包含四个维度的内容范畴和体现在全球性高低的地域空间范畴之外,它还蕴藏着一个时间范畴。换句话说,“文明不文明”是受时间限定的。多少年以前被认为是非常“文明”的东西,现在可能被认为是“不文明”的了。这个强烈的时间维度对于理解和定义什么叫“现代文明”具有极强的本体论意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当务之急应是提升中华文明的全球性,达到一种程度,能够与其他文明相对应的,至少是平起平坐的水平。

讨论“现代文明”意味着我们认同文明的时间观;而承认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则要求我们认同“现代文明”必须是具有高度全球性的文明。这个思维的直接结果是给文明的“现代性”一个清晰的定义:一个产品、一种思想、一种制度、一种精神的全球性越高,那么它就越“现代”,反之亦然。

同样的道理,一个文明的全球性越高,在全球的传播和穿透力越显著,那么它的现代性就越强,反之亦然。因此,我们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这个全球视野。文明的四个维度能够帮助我们剖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组成元素及其现代化程度。

文明的物质维度反映出这个文明载体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大的人类共同体,它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如果还生活在农耕时代,或者是以一种非常简陋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活,那么它的物质文明程度就很低。

从文明的物质维度来看,中华民族可以说是相当“现代”了。物质文明是中华文明全球性程度比较高的方面,这是有目共睹的。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很“现代”,所依赖的技术也具有高度的全球性,比如高铁出行、无现金支付、5G上网、网上购物、实时快递等都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特别是“绝对贫困”的彻底消除让中华文明昂首挺胸地跨进了世界当代物质文明的行列。

尤其是高铁,全球很多人对中国四通八达的高铁非常羡慕,包括德国人在内。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铁路线在德国也是很少的,虽然德国是高铁的起源国之一。这对全世界是一种震撼,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对于提升中华文明的感召力有非常强的正面效应,然而也要看到,它只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维度。

中国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150多个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显现出中国强大的金融能力、物质生产创造力和产品辐射能力。然而,正是这种巨大的物质文明成就,凸显出现代文明维度的不对称。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周边国家,在钦佩中国物质文明的同时,对中华文明的其它维度理解甚少,显示出强烈的不对称性。

这表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全球性尚不和谐同步,文明程度结构性失衡。物质文明必须要有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思想文明的支撑,如何建立一种平衡、对称、协调的支撑体系,是当下中华文明提高全球性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文明的辐射力

精神文明这个维度,中华文明还有很多可以继续挖掘、深化打造的方面,我们今天谈继承和复兴,绝对不可能是突然平地而起,一定是在前人留下的基础上,不断地添砖加瓦。强调文明的全球性,应该仔细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全球穿透力高于中华文明?

这一点可能与中华文明的精神特征有关。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中华文明没有传教士色彩,没有侵入性扩张的内在动力。上帝,或者其他至上的唯一神,会驱动信仰者“自带干粮”去扩展全球性,这是历史经验证明的。

儒家文明没有上帝,而且恰恰相反,孔子本人“敬鬼神而远之”,是“无神论”的坚持者。中华传统文明的一个最基本的精神就是,不要靠上帝,你自己是最可靠的,你自己就能创造美好的人生,尤其是儒家,它告诫每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道德境界,一定要自己做功课,每日三省其身,一步一步提升自己。成就如何,完全靠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这样的无神论精神,是特点也是优点,但在全球性扩展上又会表现为一种弱点,弱点就是我们没有传教士的精神,没有主动走出去的动机,也不愿意去对别人居高临下地说教。

中国现在十分厌倦西方居高临下地教训他国,西方这种表现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上帝观念。因为它骨子里面就是要传教,要让人学习和皈依,否则就判定为不文明。但是从孔子的角度讲,是我自己做好,我做好之后其它那些边缘地区,那些不开化人群就会自己扶老携幼奔向我这里,我是一种向心力,“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华文明这种内在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精神,这种不干涉不强加的态度,是极其宝贵的。但也要注意到,在弱肉强食的现代世界,中华文明的全球性扩展很可能陷于劣势。

另外,中华文明有自己特有的符号系统,尤其是象形文字,文字的内部结构和表达的含义,和世界上主要应用的表音文字很不一样,显得很另类,也很难懂。

讨论“现代文明”意味着我们认同文明的时间观;而承认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则要求我们认同“现代文明”必须是具有高度全球性的文明。

德国有一位汉学家,前不久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文明悠久强大但却缺乏全球辐射力的原因。他说,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西方和中国之间有一道门槛,还有一道铁门,你不进这个铁门永远不能欣赏它的优美,永远不能欣赏它的逻辑,也永远不能感受它对你造成的人生震撼。外国人进不来这个体系,而且中国人也不愿意出去搞说教,让那些不懂汉字的人接受中华文明的概念太难了,这样就造成了中华文明的全球性相对比较低的一个局面。

指出这一事实,并不是说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主动出去传教布道,说服其他国家来接受中华文明,甚至采取强权扩张道路。而是要厘清中华文明与其它全球性较高的文明在精神层次上的基本区别,以利于对症下药,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让即使没有传教士色彩和说教习惯的中华文明也能有效提升它的全球性。

文明的制度性

第三个,就是文明的制度维度,即制度文明。前面说到,文明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一个国家或社会都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的制度安排来组织生产、安定社会、催生财富、保护独立与安全。美国的合众国制度,德意志的联邦体制,法兰西的半总统制,日本的天皇体制加议会中央集权制,都是制度文明。没有制度便没有文明。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逆全球化的挑衅,就效率而言,中国制度相对其他国家制度并不落后。尤其在世界走到今天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从秦始皇时期开始就一直延续下来的中央集权制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从饥饿、贫穷到14亿人全面小康,中国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在提升国民福祉、保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独立方面的能力并不落后于其它主要大国。

今天,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被许多国家所效仿。换句话来讲,中华民族文明的制度维度的全球性正在悄然增长。全球所有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现代化工业大国,包括俄罗斯,都是实行联邦体制(除了法国的半总统制和日本的议会中央集权体制外),他们都是在联邦体制的照耀下进入了富裕国家的行列。但是现在可以感觉到,联邦体制在应对全球化的很多问题时效率不高。于是很多国家开始不动声色地向中国的举国体制学习,集中力量办大事,几乎把世界经济引入一个全球互相竞争国家补贴的时代。

动用国家的财力来鼓励企业投资核心行业,或者是捍卫本国的全球竞争能力,正在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新时尚。德国前不久花了将近100亿美元的代价,把英特尔引到德国的东部地区投资生产芯片,台积电也被德国的巨额补贴所吸引,决意投资东德地区,与英飞凌和博世等德国龙头企业共同打造德国芯片生态系统。

欧盟出台了不少法律的规范,对国家补贴企业大开绿灯,以求刺激私人资本扩大對欧盟成员国的投资,赢得与中国的竞争。美国拜登政府连续出台几个充满保护主义的法律规范,克服联邦体制的缺陷,直接动用联邦的钱来补贴投资美国的企业,推动美国的“再工业化”。

中国的举国体制的吸引力正在潜移默化地向全球传播,这是西方国家不愿意承认的,他们永远不会直接承认,他们是在学习中国。“对等”是欧美政治家们常常用来为自己辩护的习惯用语,殊不知,在他们寻求“对等”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复制了中国的模式,不自觉地提升了中华民族制度文明的全球性。

文明的思想性

最后一个维度就是思想文明。思想文明这个维度,其实还是有很多可以继续挖掘打造的。现代西方文明的思想核心是以人权为中心的自由主义思想,而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主要是集体主义。客观上来讲,强调公民政治权利与隐私保护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全球辐射力目前还远远大于群体利益为先的集体主义思想。

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维度与世界潮流接轨,从而扩大它的全球感召力,可能是未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攻方向。要发动这场攻势的话,理论上来讲,可能只有三个方法可供选择。

第一个是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想方设法创造一种逻辑,设计一些新的思想或概念并将它推向全球,形成新的中华文明体系。

第二个是稍往前走一步,吐故纳新,系统梳理一遍中华文明里面有哪些东西,看看哪些东西不适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有哪些东西可以重新启用,并结合中华民族过去几十年重新崛起的经验,总结归纳出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与其它文明区别开来,有意识地塑造中华文明的独一无二特征,让世界有一个新的文明的选择。

无神论精神,是特点也是优点,但在全球性扩展上又会表现为一种弱点,弱点就是我们没有传教士的精神,没有主动走出去的动机,也不愿意去对别人居高临下地说教。

第三个方法是实施“思想嫁接”。这实际上就是苹果公司iPhone战略的逻辑,是组合的方法。我们知道,智能手机并不是什么原始创新,打开你iPhone,有2000多个零配件,使用的十几个重要的技术都是已经存在的技术,比如照相技术、声像技术、录音技术、闹钟技术,但是此前从来没有人像乔布斯一样想到把它组合在一个小的机器里面形成一个新的产品,这个产品颠覆了工业界,颠覆了人类生活的方式,对很多行业是毁灭性的打击。

胶卷行业基本全军覆没,除了少部分摄影专业人士,现在谁还去买用胶卷的照相机呢?随身听的技术也摧毁了,因为一个智能手机就是最好的随身听。这个例子表明,形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个强有力的方法,可能是走iPhone的道路,把世界上最优秀的、现成的文明成果汇集起来,中国化,形成自己一个新的拳头产品,再推出去,辐射全球。

这个办法的好处何在呢?第一,形成一个新的体系和逻辑,第二,在全世界形成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人们会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里面看到自己的身影,自己的痕迹,自己的思想,感受到自己文明的影响,这样有利于中华现代文明在全球的传播,有利于感召力的扩大,有利于被其他人接受。

这不是一种说教性的东西,也不是一种传教士的东西,而是一种平等对待世界各国文明成果,把它们的思想精神与中国的核心价值“嫁接”起来,形成自己的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战略。

文明的“嫁接”

我们现在强调文明发展要与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这无疑是深邃的洞见,在中国传统思想范畴中的确蕴藏着巨大的“嫁接”潜力。

比如道家的“无为”的思想。“无为”就是不干涉,顺其自然,听起来是“小国寡民”,但本质上与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异曲同工。个人在追求自己发展的时候,你尽量不要左右、干涉他,讓他自由去发展。“无为”可以理解为国家、政府机构、政治权力不要过多干涉个人发展。用“无为”这个概念来推出中华现代文明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不失为一个提升全球性的有益尝试。

今天,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被许多国家所效仿。换句话来讲,中华民族文明的制度维度的全球性正在悄然增长。

类似的“嫁接”机会,俯拾皆是。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思想其实也带有强烈的尊重个人权利的色彩,阐述了积极自由的边界,也提出了消极自由的优先性。但是如果你不把它用中华文化圈以外的人听得懂的方式来讲述,那么它就很难实现跨越式传播。还有中庸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这些都是当代处理国际冲突时非常需要的精神,比如眼下俄乌战争的调停,如果没有中庸思想指导,这个和平协定可能永远达不成。一样的道理,中庸、和为贵的精神如此闪闪发光,但怎么让别人听得懂呢?这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所在,十分考验智慧与能力。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敞开中华民族的怀抱,“嫁接”、组合世界一切现代文明的成果,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思想文明的维度推出一套崭新的、具有高度全球性的生活方式应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开端。

猜你喜欢

全球性现代文明中华文明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全球性肥胖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你的全球性爱通行证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