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诗歌高地的地位正在逐步确立

2023-09-26李皓梅卓

青海湖 2023年8期
关键词:昌耀青海湖高地

李皓 梅卓

6 月27 日,2023 年青海湖诗歌节活动现场采访了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梅卓接受了记者采访。梅卓说:“青海如果可以称为高地,我想更多是地理、生态、文化意义上的,所谓的诗歌高地,我认为依然在建构和奋进的前路上,值得期待。”

记者:您觉得青海的诗歌价值体现在哪里?

梅卓:青海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频繁出现的地域和文化符号,被一代代诗人反复摹写、咏叹。青海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

记者:这几年,青海为了促进诗歌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梅卓:进入新时代,青海文学顺应时代召唤,从生态文明、多样性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品牌化等多个方向推动诗歌创作,在诗歌高地建构的道路上留下了可以追寻的印迹。为了促进青海的诗歌发展,青海创办了两个品牌诗歌活动,一个就是青海湖诗歌节。青海湖诗歌节以青海湖命名,首先彰显的就是生态环保理念,同时也注重多样化文明、文化的交流交融,注重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交流,这无疑是青海最重要的诗歌品牌活动。另一个品牌诗歌活动是昌耀诗歌奖。这项以昌耀命名的诗歌奖迄今已举办四届、历时八年,在推动诗歌创作和昌耀研究,促进文企优势互补、扩大诗歌影响力方面都可以说是成功的。除了评选出历届具有较高公信力的奖项,作为诗人的昌耀或者说作为青海人的昌耀,他的文化意义越来越受到从政府部门到民间的普遍重视。

记者:我们留意到,这几年青海很多地方都设立了以昌耀命名的诗歌纪念馆和群众活动场地,这些纪念馆和场地的设置,对促进青海诗歌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梅卓:我觉得这些纪念馆和诗歌活动场地突出的是昌耀先生的诗歌成就和他对青海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学表达,高扬着爱青海、爱诗歌、爱创造的精神之旗,直接面向群众,对一代一代前来观光、了解进而深知诗人与诗歌的各族人民而言,这些努力既是春风化雨,也是润物无声。

记者:请您谈一下这几年青海诗歌创作的发展状况。

梅卓:诗歌具有精练、隽永的优势,容易成为文化符号,也容易被群众所记忆和传播。基于此,省作协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在省文联、省乡村振兴局指导下,与6 个市、州作协共同开展“一村一诗——乡村振兴主题创作”,以诗歌为全省45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部分有特色的村描摹形象、回溯历史、记录发展成就。在这一系列采访创作中,不少诗人都是深入村庄,反复采访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群众,将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思考,最终以诗歌呈现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伟大事业,其中许多诗歌或其中诗句就此成为村子的代表性文化推介文本。我觉得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可以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青海诗人一直在场,他们的作品鼓荡着新时代的新风。

记者:您认为我们举办青海湖诗歌节的意义在哪里?

梅卓:我们首先要看到诗歌节对诗歌创作的推动作用。有众多本省诗人参加以青海湖诗歌节为代表的系列品牌活动,青海诗人在与众多中外著名诗人的交往交流中重新检讨和审视自我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获得了信息、智慧与交流、对话渠道。同时,青海诗人通过参加诗歌主题论坛活动等形式接受新的诗歌创作主流观念,提高创作者与现实的结合、融入能力。其次,让青海有了诗歌主场意识,主场效应愈来愈显现,提升了青海诗歌创作者的自信和主人翁意识。另外,通过品牌诗歌活动,“诗歌高地”概念正在一步步确立,但我们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青海诗人必须写出具有高地特质的佳作,才能匹配这一在地理、生态、文化乃至今日诗歌意义上的“高地”这一称谓。

猜你喜欢

昌耀青海湖高地
昌耀对燎原的永别和托付
作为传记的昌耀诗歌
昌耀
燕晗高地
高地
那美丽的青海湖
轻轻松松聊汉语 青海湖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青海湖》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