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物流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质量标准体系构建

2023-09-25邓德艾袁世军

物流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物流

邓德艾,袁世军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的国家命题,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全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形势,准确作出基本判断,抓好根本质量、整体质量、服务质量,打造中国范式。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物流的现代化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物流是现代化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物流要发展,乡村物流人才是第一资源。

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标准的研究,确保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的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1 文献综述

1.1 中国式现代化与职业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首先,职业教育要基于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因素考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涵、人才培养功能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调整[1]。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在不同的领域也要体现出本领域现代化的特色。如在物流领域要开创中国式物流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在职业教育领域要开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在同一领域的不同地域、不同产业基础及经济水平也要体现不同的特色。如湖南职业教育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湖南职业教育的中国式现代化特色是要全面服务于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2]。再次,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要体现教育均等及高质量发展要求。职业教育通过给予个体均等的受教育权利,特别是对低收入及低学历人群开展技能教育及培训,提升其社会就业能力,提升民众的收入水平,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走好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新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始终牢牢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及世界水平、必须积极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必须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质量评价的核心标准[3]。

1.2 乡村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兴旺,产业的兴旺离不开物流的服务,物流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人才的支撑。当前,全国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中职、高职、本科甚至是研究生教育的学校不少,但进一步聚焦于乡村物流,开设乡村物流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院校还几乎没有,相应的乡村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非常缺乏。乡村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从整个人才培养的标准体系来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可以从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来构建[4]。高职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将在乡村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评价质量标准由受教育者(学生)和社会企业(用人单位)两个评价主体相对应的教育过程标准和教育结果标准组成。从教育过程角度评价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般包括六大方面的标准:专业设计、课程设置要求、教学设计要求、考核要求、师资要求和课外要求。从教育结果角度评价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般包括三大方面的标准: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个人素质[5]。

1.3 小结

职业教育及物流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满足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根本趋势、内在特色。乡村战略的实施对乡村物流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而当前对于乡村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相对匮乏,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而人才培养标准涉及面较大,其中的专业能力培养标准是其核心。

2 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标准体系构建

2.1 指标体系建立

充分考虑乡村物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特色,以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为出发点,从物流管理能力、物流作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增值服务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评价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一级指标分别各列出4-6个二级指标,设计出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标准的调查问卷,在湖南省内选取县域物流中心、县域配送中心、乡镇物流节点、村级物流终端的物流从业人员开展了企业实践操作层面的问卷调研;对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专业带头人、行政管理人员开展了学校人才培养层面的问卷调研。校企两方面调研,总共发放问卷198份(其中企业调研问卷95份,学校调研问卷103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其中企业调研问卷90份,学校调研问卷95份)。基于各二级指标按重要性视角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及排序后,每个一级指标选取重要性排名前3位的3个二级指标,得出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标准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1。其二级指标释义见表2。

表1 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

表2 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评价二级指标释义表

2.2 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评价

为了体现不同的专业能力指标在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法)对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指标赋权。依据表1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选择了县域配送中心管理者、乡村物流运作企业职业经理人、物流信息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产业经济、质量评价等领域的11名专家填写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专家意见建立比较判断矩阵群,采用1-9级标度法,运用yaahp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为一致(0.076 3),其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1)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评价。其一致性比例:0.076 3;对“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评价”的权重:1.000 0;λmax:4.203 8。具体见表3。

表3 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评价各一级指标一致性检验

(2)物流管理能力U1。一致性比例:0.005 3;对“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评价”的权重:0.145 4;λmax:3.005 5。具体见表4。

表4 一级指标物流管理能力U1与各二级指标一致性检验

(3)物流作业能力U2。一致性比例:0.051 6;对“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评价”的权重:0.587 3;λmax:3.053 6。具体见表5。

表5 一级指标物流作业能力U2与各二级指标一致性检验

(4)信息处理能力U3。一致性比例:0.013 6;对“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评价”的权重:0.212 7;λmax:3.014 2。具体见表6。

表6 一级指标信息处理能力U3与各二级指标一致性检验

(5)增值服务能力U4。一致性比例:0.051 6;对“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评价”的权重:0.054 6;λmax:3.053 6。具体见表7。

表7 一级指标增值服务能力U4与各二级指标一致性检验

经计算二级指标对目标层权重见表8。

表8 方案层中要素对决策目标的排序权重

经计算一级指标对目标层权重见表9。

表9 一级指标要素对决策目标的排序权重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从影响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质量的物流作业能力、物流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增值服务能力几个方面能力培养来看,现阶段影响物流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培养质量要求的一级指标排序依次为物流作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增值服务能力;二级指标排序依次为:仓储作业能力、配送作业能力、作业系统使用能力、设施设备选型能力、物流设备使用能力、客户信息管理能力、流通加工服务能力、物流节点选址能力、平面布局优化能力、平台信息管理能力、助农电商服务能力、助农快邮服务能力。因此,高等学校在制定乡村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乡村物流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可以依据此排序结果进行通盘考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满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物流人才需求,推动乡村物流发展,服务乡村产业经济发展。

3 结语

乡村物流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乡村物流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质量评价标准,但乡村物流人才高水平专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在人才培养专业能力方案的制定、满足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重构、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等方面。

(1)制定产教融合的乡村物流人才专业能力培养方案,奠定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质量基石。不同区域的乡村产业不同、产品不同导致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同,为提升乡村物流人才对产业物流需求的适应性、针对性,充分发挥乡村物流对区域经济及区域乡村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需要实现区域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制定满足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需求、适应区域乡村现代化、有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着重体现物流作业能力(权重为0.587 3)、物流信息处理能力(权重为0.212 7)的培养,指导高职院校按照乡村物流人才专业能力标准开展乡村物流人才培养。

(2)重构校企合作的乡村物流人才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凸显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质量要求。乡村物流作业场所涉及县级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乡镇物流配送站点、村级配送网点等物流场所,对从业人员的物流作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增值服务能力要求较高,每一项工作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因此学校有必要联合乡村物流的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根据乡村物流的实际需求,按照二级指标的权重,将仓储作业课程(仓储作业能力权重为0.336 9)、配送作业课程(配送作业权重为0.212 2)、物流信息系统操作课程(作业系统使用能力权重为0.157 3)、设施设备选型课程(设施设备选型能力权重为0.100 5)定位为乡村物流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重构凸显专业能力质量要求的乡村物流人才培养专业能力课程体系,服务乡村物流人才培养。

(3)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专业能力全过程培养质量把关。乡村物流人才需具备的物流作业能力、物流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增值服务能力等培养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理论型教师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其教学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引进或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乡村物流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强化乡村物流人才的操作管理等综合能力培养,并加强全过程培养质量控制,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乡村物流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质量。

可以预见,随着乡村物流人才的物流作业能力、物流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增值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将推动乡村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乡村产业及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及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物流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