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文化视域下革命历史题材粤剧的音乐创作研究

2023-09-22余亚飞星海音乐学院

岭南音乐 2023年3期
关键词:粤剧唱腔题材

文|余亚飞 星海音乐学院

粤剧有300余年的传承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广东大戏。在其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有感于社会境况和时局的动荡。在辛亥革命应运而生的过程中,粤剧打造出许多具有革命精神的戏曲剧目,宣传红色精神,鼓舞人民斗志。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独到的戏曲艺术解构方式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文化宣传效果,不仅使戏曲艺术的社会价值得到重要体现,同时也在剧目改革和艺术水准方面与时俱进,产生许多丰硕的艺术果实。新时代的今天,这些革命历史题材粤剧剧目及其所携带的红色精神应当得到良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并在当代粤剧音乐创作中继往开来,呈现出崭新的艺术面貌。

1.革命历史题材粤剧音乐创作的唱腔规律

粤剧艺术在历史传承与发展中对于音乐和唱腔的创作,始终秉持着尊重传统、尊重戏曲艺术特色的原则进行打造,尤其在辛亥革命前后所形成的革命历史题材粤剧艺术作品中,更融入了丰富的革新内容。促进音乐和唱腔符合戏剧文化内涵的要求,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文化特征。从另一层面来看,粤剧艺术本身的发展离不开音乐和唱腔创作方面的不断精进,并通过在戏剧作品打造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将过往单一的梆子或皮黄音乐进行融合与多样化,在音乐唱腔方面体现出独有的表现力。在当代文化环境中,以粤剧为代表的传统戏曲艺术出现了自身发展的衰退和边缘化问题,为此更应当注重在音乐唱腔创作方面的吐故纳新,融入更多具有广东文化风情的音乐形态。在唱腔的板式结构、发声方式以及与剧目内容之间的协调等方面进行大胆革新,寻求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方面的突破,从而形成良好的发展前景,摆脱当前传承不力的局面。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规律:

首先,应当尊重和继承粤剧传统音乐唱腔的表现形态与技术方法。粤剧以梆子腔和皮黄腔为主体,板式结构十分工整严谨,唱腔形态丰富多彩,且融入了大吊牌子和广东民间音乐形态,使自身的唱腔艺术内涵十分丰富。在当代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中,首先应当合适地界定音乐唱腔与板式之间的关系,准确的定位和兼顾,能够使其形成良好的音乐创作基础。作为当代的粤剧音乐创作者及表演艺术家,首先应当认识到梆子腔与皮黄腔体系是粤剧长久以来发展与成长的根基,它们在行腔、韵律、节奏、旋律等方面赋予了粤剧唱腔丰富的表现形式,也通过特有的表演形态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革命历史烟波浩荡的环境。以新近创作的粤剧剧目《三家巷》为例,音乐创作与素材组织过程中严谨遵循了梆子腔与皮黄腔的体系结构,使唱腔既有传统韵味,又直指人心,深受业界好评。当代的粤剧音乐创作应当始终保持传统的核心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革或创新,始终以传统精神作为核心,保持粤剧本体独特的艺术风貌。

其次,在革命历史题材粤剧作品的创作中注重唱腔流派的结合,保持唱腔流派丰富且多元的艺术魅力。传统粤剧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名家或地缘因素为主体的流派形态,不同的流派在唱腔的塑造方面有着各自的追求与审美理念,这也使得粤剧内部呈现出各美其美、交相辉映的丰富形态。在革命历史题材粤剧作品的创作中,虽戏剧内容以现代人物形象塑造为基底,具有现代特征,但在唱腔层面仍应当遵循传统粤剧唱腔流派多姿多彩的风貌。比如:在粤剧《血沃共和花》中,男女主演分别师承于粤剧名家林小群与郑培英,不同的流派师承关系使他们在唱腔的设计方面延续了老艺术家特有的流派唱腔风貌,在行腔归韵以及咬字吐字等方面融入了自身的理解与表现形式。这样的粤剧唱腔创作设计与表演处理方式应当得到尊重与继承,既能够体现出粤剧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可以充分展现出自身特有的唱腔艺术理念。彰显个性的同时,也使粤剧传统唱腔流派得到良好保护,形成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

此外,在粤剧音乐唱腔的塑造过程中,也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态进行有的放矢的借鉴与融合。粤剧音乐的唱腔创作保持着民族传统戏曲的特色,同时也在多地域甚至海外化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许多新的音乐元素。比如:当代粤剧音乐唱腔中就有对西方乐器及歌唱技巧方面的借鉴吸收,将其融入自有的音乐及唱腔之中,通过学习汲取和改良的方式进行横向的借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与此同时,粤剧在梆子腔和皮黄腔体系之外,本身还对昆山腔、大调、广东音乐、时令小曲等方面的学习借鉴。这些音乐在粤剧中的存在也应当得到有的放矢的更新与拓展。另外,在唱腔音乐和词曲内容吸收方面,也有一些民间俚俗色彩且缺乏时代共鸣的音乐形态需要及时剔除,从而促进粤剧艺术朝着雅俗共赏的方向挺进。尤其在革命历史题材粤剧作品的创作中,唱腔音乐在创作方面应体现出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艺术风貌。通过合理的词曲搭配及唱腔演绎形式,深度解构剧目内容,使观众产生欣赏共鸣,也激励粤剧艺术自身的蜕变。

2.革命历史题材粤剧音乐创作的文化张力

广东粤剧在革命历史题材方向的艺术创作源自特定历史时期革命义士与戏曲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壮举。他们有感于社会革命风潮的风起云涌,为了推翻旧的势力,建立新的革命政权,以戏曲艺术为媒介进行革命文化宣传。通过募集资金,团结群众,在辛亥革命时期起到了重要的社会作用。此后,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后,广东粤剧始终保持这一题材领域的创作优势思维,并打造出许许多多优秀的类型化剧目。

从20世纪之初的《文天祥殉国》和《地府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层出不穷的革命粤剧,体现出在这一领域独到的文化解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借助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粤剧剧目也完成了从传统作品向现代戏进行革新的转折。新时代的今天,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变,以广东粤剧为代表的传统戏曲逐渐退出主流艺术舞台,但是创作传播与社会拓展仍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受到有力的保护,这些传统戏曲作品得以继续发扬光大。而作为广东粤剧,同样应当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方面保持传统优势,以更为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开阔思维进行剧目拓展,使红色精神在广东粤剧作品中得到更好的表达。通过对当前新创剧目以及社会文化审美环境的思考,在音乐创作方面应当采用更为现代的视角和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摆脱保守、单一和陈旧的编创思维,通过创想力与革新精神,使传统粤剧焕然新生,展现出新的文化活力。

在革命历史题材粤剧的音乐与唱腔创作过程中,作为创作者应当有自己独到的艺术理解,并将戏剧风格与音乐风格融为一体。虽然革命历史题材粤剧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与创作空间,但是在不同的戏剧主题及人物关系方面仍旧体现出独有的差异性。作为戏曲编创者,在音乐唱腔的创作过程中,应当着眼于戏剧内容特有的文化氛围,依据剧中对人物塑造的方式进行唱腔和音乐的设计,为不同人物量身定做不同的唱腔体系与表演形态,男女老少、正邪善恶之间均能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使每个人物的刻画都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比如:在《血沃共和花》一剧中就有对于传统文化形态良好的继承,在音乐的创作设计方面,采用了粤剧传统曲牌《到春来》以及《雁儿落》等作为主题音乐动机,对此进行变奏延伸,应用到音乐形态的创作和演绎方面。这既是对传统音乐艺术形式的一种巩固和提高,同时也坚持改革创新意识。这些具有传统底蕴的曲牌在粤剧艺术中具有极高的威望,在当代革命历史题材粤剧的创作中通过新的配器形态以及唱腔方式对其进行重塑和改编,使其携带传统粤剧所具有的典型韵味,更容易为老观众喜闻乐见。该剧的“追逐”一幕,剧情发生在革命起义前夕,由于发现了叛徒的叛变决定取消起义行动,于是陷入了三方人物纠缠的局面。在焦灼的戏剧情境中,创作者通过粤剧音乐的唱腔变化,塑造此时此刻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思想行为,通过音乐的调节,使不同人物的性格形象及其所处立场得到鲜明的表达,对于同一段唱词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唱腔风格以及音乐风格进行呈现,借助差异性的旋律起伏特点以及在配器层面的典型变化,塑造出人物形象的区别。与此同时,创作者还在这一环节为核心人物量身定做了特色化的音乐旋律,使其在三方力量的纠缠过程中得到形象的凸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及艺术魅力。

3.革命历史题材音乐创作思维的与时俱进

无论在哪一种传统戏曲中,唱腔、念白、板式、曲牌和表演均是最为核心的艺术本体内容,任何一种戏曲均应当注重本体层面的精耕细作,以独立的戏曲艺术特征和精湛的技术水准博得观众的喜爱。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戏曲音乐的创作还应当尊重时代文化的发展趋势,符合公众的审美要求,形成良好的听觉视觉融合效果。广东粤剧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音乐创作领域的革故鼎新,同样应当注重艺术本体的优质打造,通过独立的戏曲表达语言呈现出良好的艺术特征,从而激发革命历史题材剧目的文化优势,促进观众的审美共鸣。

一方面,在戏曲本体领域应当注重对粤剧传统唱腔、板式结构、伴奏以及方言应用的基本方式进行良好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依据全新的作品内容及人物形象设置,在创作方面思考如何通过微观层面的调节,获得良好的表达呈现效果。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戏剧化表达并非全然铿锵有力,对于唱词内容以及唱腔的塑造,更应当注重真实性和生动性,能够通过本体层面的打造方式传递浓浓的文化情感。同时,也促进戏剧情节逐渐向前推动与发展,使二者表里兼顾、遥相呼应。除此之外,还应当注重对板式结构和唱腔进行微调,注重情感部分和戏剧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显现出动静相宜的粤剧唱腔艺术魅力。在革命历史题材戏剧作品的结构表现方面,舞台表演应当融入更为丰沛的现代元素。举手投足除了保留传统戏曲的做工姿态以外,还应当结合具体的戏剧内容需求以及人物形象设计方式,在程式化的基础上尝试向自然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变,使其更为真情流露,更为形象生动,这样才能够贴近观众的审美,寻求到更好的艺术表现和解决方式。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包括《赤心向党》在内的一批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现代粤剧作品登上舞台,以十分宏大的场景来展现革命英烈的光辉事迹,并通过丰富的戏曲艺术元素展现粤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在舞台表演过程中,除了注重对于传统唱腔特点的把控,还十分注重融入丰富的音乐设计创意,将富有地域文化色彩和综合化的艺术手段搬上舞台,与粤剧表达方式之间形成良好的衔接。比如:新近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粤剧作品中,对于唱腔音乐的塑造,在调式调性方面时常采用“调性交替”的手法。不同于传统作品以某一调性为主体贯穿整部作品的应用形式,全新的音乐创作理念除了运用调式主音作为主体,还尝试在宫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之间进行交替循环。调性交替的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中立音,这些中立音本身在梆子戏中的运用较为常见。在粤剧唱腔中对于中立音以及调式主音的切换,可以使二者共同拥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调高变化的调整可以更为灵活自如,同时也可以根据戏剧情境所发生的变化,实时切换调性风格,展现出不同的明暗色彩。又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老一辈粤剧艺术家在音乐创作方面不断革新改良,对于行腔方式的应用借助西方和声复调体系的理念不断地重塑尝试。中西合璧之后的唱腔风格不仅在横向层面保持了一如既往的艺术美感,同时还在纵向的和声音响方面展现出更为浑厚饱满的音色效果。在现代粤剧《沙家浜》中,对于阿庆嫂唱腔的设计编排便尝试采用横纵交织的创作理念,并根据剧情情境对唱词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使其与唱腔的行腔归韵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配合关系。这样的戏曲音乐编创形式使整个舞台展现在观众面前时更为宏大壮观,同时也使戏曲舞台具有更为浓烈的文化亲和力。作为观众,在如此生动鲜活的艺术表现力面前更容易具有沉浸式的欣赏体验,全身心投入到欣赏活动中,感受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

革命历史题材粤剧的音乐创作是传统粤剧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同时也以戏曲音乐的形式放眼历史,讴歌革命大时代,缅怀革命英雄。尤其在新时代的今天,它对于青年一代文化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革命历史题材粤剧的音乐创作以及实践尝试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前行,相信通过文艺工作者的努力,能够良好地驾驭丰富的社会传播平台,在艺术本体领域精耕细作,使革命历史题材粤剧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粤剧唱腔题材
SINGING THE CHANGES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