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逻辑理路探析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

2023-09-21程景乾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成才理想信念中华民族

程景乾,彭 攀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的历史使命,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2]122。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青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中深刻地指出,“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2]122,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237。“生力军”“突击队”“先锋力量”标志着新时代青年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对推进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发挥好新时代青年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生力军”“突击队”和“先锋力量”的重要作用,就要切实可行地推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路径指引。

一、推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一)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

青年群体的地位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推进青年成长成才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早在推进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就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过深刻的论述。马克思在《“模范国家”比利时》一文中以“人民生命的源泉”[3]13一词深刻指出青年的本质,高度肯定青年的价值。恩格斯运用阶级分析法指出工业无产阶级的青年在德国工人阶级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强调“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3]31919年,列宁在给彼得格勒省青年的《致我们的接班人》一信中,热切鼓励青年们要用“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来建设灿烂的新生活”[3]147。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同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深刻蕴涵着推进中国青年成长成才,进而为实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发展的思想旨归。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青年“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4]69。“先锋”和“桥梁”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对中国青年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评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变革和如火如荼的建设中看到青年群体的蓬勃力量,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4]108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5]江泽民同志着眼青年于世纪之交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青春伟力,深刻指出:“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希望。二十一世纪是你们的世纪。”[6]在中国共青团中央工作过的胡锦涛同志十分关心青年群体的成长成才,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热情关怀青年,正确引导青年,严格要求青年”[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青年成长成才以更好发挥青年群体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的原点、着眼于中国的长远未来,围绕青年成长成才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推进中国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现实逻辑:是对青年所处“两个大局”交织影响下时空环境的现实回应

习近平总书记以前瞻性、全局性的视野洞察时代发展和世界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所处的时空环境,这一时空环境是我们必须推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现实要求。

一方面,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来看,推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在于新时代青年的人生轨迹正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历史性地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从二〇二二年到二〇三五年,现在的青年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从二〇三五年再到本世纪中叶,你们年富力强,将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担当重任。”[2]240-241

另一方面,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8]。这种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会对我国青年成长产生极大影响。一是青年所处的成长环境更加复杂。社会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引导青年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准人生航向、茁壮健康成长,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二是青年面临的现实挑战更加严峻。“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跨越,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基础日益厚实”[9],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城乡、区域、产业、受教育机会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科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青年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迎接挑战是青年成长成才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三是青年受到的意识形态冲击更加猛烈。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将思想领域的意识形态作为武器企图对我国实现和平演变,为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转嫁国内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一直不断地强化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青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形成的重要时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敌对势力的重点渗透对象。此外,网络的普及、科技的发展使意识形态渗透方式更加的隐蔽多样。

因此,着眼于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青年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所面临的各种各样严峻复杂的现实挑战,必须正确、积极地引导他们,以便更好地推进新时代青年在“两个大局”交织影响的时代环境中成长成才,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青春力量。

二、实践路径:“五个基本方面”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路径指引

“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是推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要问题,青年是这一问题的核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论述立足新时代青年所处的时空环境,从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中把握他们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揭示了推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需要遵循理想信念、品德修养、知识本领、艰苦奋斗、胸怀天下五个基本方面。这五个基本方面提供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路径指引。

(一)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培养,深刻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的未来”[2]209。他在对青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在同青年群体的一次次谈话、给青年群体的一封封回信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坚定理想信念提出要求。一方面,从理想信念本身看,人无精神则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曾用“缺钙”和“软骨病”做过生动的诠释:“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0]这一诠释生动地表明理想信念对于青年成长成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另一方面,从当代中国青年所处的现实环境来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激烈碰撞,而青年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境内外敌对势力的错误思想影响。因此,更需要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结合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梦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他在给大学生的回信中曾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2]14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会有差异,但是,理想信念都要以成就伟大梦想和伟大事业为最终旨归。因此,面对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加强对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地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信念,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二)品德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青年优良品德的培育,指出:“青年作为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价值追求和精神状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走向。”[2]242所以,推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要引导青年养成优良品德,立德才能真正树人。首先,引导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每个中国公民所立之德,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大德之集成,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坚守和践行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2]76他用形象生动的“扣扣子”来比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年的重要性。

其次,引导青年培养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210爱国是大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新时代的青年成长成才,必须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8]173,引导他们“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2]173,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奋斗终身。

最后,引导青年在道德实践中锤炼优良品德。“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2]78,青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向英雄学习、榜样学习,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到知行合一,修德立身,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三)知识本领

人类社会自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科学技术迅猛推动下,产业更新迭代速度之快、业态创新发展规模之广、分工专业精细程度之深都对当代青年的知识储备、能力本领、专业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2]212。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2]213他在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了“三个面向”——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2]20,为新时代青年学习知识、练就本领指明了方向。

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青年们需要学懂弄透,并善于运用其基本原理、观点、立场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首先筑牢知识根基,学习基础知识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其次瞄准科技前沿、跟紧科技新发展,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用自身所学追赶时代、引领时代,甚至超越时代。三是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在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更新快,学习决非一时一地之事,必须一以贯之、时时勤勉,所以青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四是培育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20,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2]20。

(四)艰苦奋斗

理想信念、高尚品德、知识本领最终都要落脚于实践、指向于奋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实践的理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11],奋斗就是实践这一哲学概念的具象表达。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也都反复强调了奋斗对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4]48强调艰苦奋斗,是因为“我们的家底还不厚,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奋斗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2]159。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青年群体的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艰苦奋斗、不懈奋斗”[2]158。所以,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艰苦奋斗。

首先,引导青年明确奋斗目标。“为了什么奋斗”是引导广大青年艰苦奋斗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2]“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2]14,所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是新时代青年的奋斗方向。

其次,引导青年发扬奋斗精神。当代青年生活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年代,易滋生暮气、惰气、俗气。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也不能少。”[2]211针对当代青年所处的现实环境,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清楚“为什么要奋斗”,对此,我们要引导青年善于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动力。百年党史是一部为中华民族求解放、谋复兴的奋斗史,要通过党史这一厚植奋斗精神的生动载体,教育广大青年必须弘扬优秀传统、发扬奋斗精神。

最后,引导青年投身奋斗事业。新时代青年理当积极投身于祖国大江南北、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设事业中,矢志奋斗、艰苦创业。一是扎根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青年成长成才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七年知青岁月,亲切地将自己插队的梁家河称为“梁家河大学”。总书记用自己在梁家河七年的奋斗经历说明广大青年要到基层去学习、去历练,要在基层这片大有可为的广袤土地上艰苦奋斗。二是奋战一线。一线是党和人民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最需要广大青年艰苦奋斗的地方。无论是抗疫一线,扶贫一线,还是科研生产一线,都可以尽情地展现广大青年不怕苦、不畏难、不怕牺牲的昂扬斗志和青春风采,展现青年之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希望。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具有“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2]225的奋斗精神。

(五)胸怀天下

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发展的共同前途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仅要有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担当,还要有胸怀天下的胸襟与气度。一是做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和中国形象的树立者。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世界需要了解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青年作为国内外交流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地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出国留学访学等渠道,努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向世界传递开放包容的中国声音、展示自信自强的中国形象。总之,新时代青年要用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二是做互学互鉴的参与者和中外友谊的建设者。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异性,这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中外青年“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2]62。因此,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积极做互学互鉴的参与者,在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开展交流学习,为增进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贡献青春力量。“民相亲,关键在于青年之间的交往”[2]63,青年们互学互鉴、尊重彼此差异、悦纳他国文化、关切共同需求,主动做好永续友谊的建设者。

新时代青年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系列论述(以下简称“论述”),完整把握其中所揭示的根本遵循,从上述的五个基本方面付诸实践,发挥“生力军”“突击队”“先锋力量”的重要作用,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这是论述对于新时代青年所蕴含的巨大实践价值。同时,论述还赋予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所具备的时代精神特质。一是赤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成长,始终从民族事业中把握青年的未来。他给青年群体的回信、对青年群体的寄语,人民贯穿于始终。他殷切地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站稳人民立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将为人民事业奋斗作为自己的实践方向。二是开拓的创新精神。论述立足于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时空环境,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做出了深刻解读,其中许多新观点、新论断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寄托着他对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热切期望。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用创新的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的实践引领社会发展、用开拓进取的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的宏图伟业。三是坚定的世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从当代青年特质看到青年是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中坚力量,在论述中告诫青年为世界各国的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共同发展而不懈努力,展现坚定的世界责任担当。这份责任担当要求青年秉持世界情怀,做好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中国形象的树立者、互学互鉴的参与者、中外友谊的建设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成才理想信念中华民族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