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强国视域下高校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研究

2023-09-19吉晨

文教资料 2023年9期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文化高校

吉晨

摘 要:海洋文化教育对于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是海洋文化教育的主阵地。目前我国高校海洋文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学生海洋意识淡薄、海洋文化教育欠缺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构建海洋文化教育体系、加大海洋文化教育支持力、聚合海洋文化教育资源等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海洋强国 高校 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教育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被首次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制定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举措。“加快”二字体现了国家对“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视。增强海洋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对于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固然重要,但海洋意识、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也起着关键作用。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是建设海洋强国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力开展海洋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培育拥有现代海洋意识的人才,是高校必须重点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

一、海洋文化教育概述

(一)海洋文化的内涵

曲金良教授认为,海洋文化是与海洋有关的文化,是人类源于海洋所产生的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利用海洋本身以及把握海洋时所形成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1]

从广义上说,海洋文化的含义体现在海洋物质文化、海洋精神文化、海洋制度文化、海洋行为文化四个层面。从狭义上看,海洋文化主要是指海洋精神文化,包括海洋意识观念、海洋渔业精神、海洋传奇故事、海洋文学艺术、海洋科学理论等。其中,海洋意识也被称为“海洋观”,是海洋精神文化的深层体现。

总而言之,海洋文化是指在人类与海洋互动的长期实践中所产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海洋物质文化、海洋精神文化、海洋制度文化、海洋行为文化等。

(二)海洋文化教育的内涵

学者马勇认为,人类海洋意识的提升、海洋道德的涵养、海洋行为活动的影响等都应属于广义的海洋教育。[2]显而易见,海洋教育的含义较为宽泛,它无法精确概述当前海洋教育的发展态势。相较于传统的海洋教育,海洋文化教育对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对象更为关注。

总而言之,海洋文化教育是将海洋自然科学和海洋社会科学融合在一起的跨学科教育,旨在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海洋以及人与海洋的关系,从而提升人们的海洋意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海洋事业。

二、加强海洋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涉海类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风格和风貌便是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如特色的教材、新型的课程体系、专业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多样的教学模式等。[3]打造又精又强的涉海类特色高校,需从科技海洋和人文海洋两方面入手拓展海洋内涵,建立以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科学、海洋工程等为重点的海洋学科体系。与此同时,只有强化海洋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并对学科专业机制进行创新,打破校域间的学科机制限制,营造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培养海洋人才的良好环境,才能有助于涉海类高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二)有助于学生海洋文化素养的提升

大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和自身实践慢慢培养的结果。[4]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海洋文化教育能使其获得系统全面的海洋文化知识,为其海洋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一个优质平台:一方面,海洋文化教学课程的设置让高校学生可以学习许多与海洋文化相关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教育活动使高校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三)有助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海洋文化对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文化的本质而言,海洋强国的发展根基是海洋文化,人们如何看待海洋、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等都与海洋文化密不可分;其二,就文化的作用而言,海洋强国的内生动力是海洋文化,发展海洋经济需要海洋文化这一精神动力的支持,发展海洋文化需要海洋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保障,二者相互影响,对于海洋强国的建设缺一不可。

对高校学生进行海洋文化教育是提升海洋文化这一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海洋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海洋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国海洋文化的感召力,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三、高校海洋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海洋人才战略和科教兴海战略的实施对海洋科技的发展和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校海洋文化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的海洋意识,成为应对这一现实需求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在发展海洋文化教育過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服务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一)发展海洋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淡薄

我国地大物博,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除此之外,中国还是海洋大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拥有海域岛屿大于6500个。[5]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对“960”这一数字熟悉,而对“300”这个数字不熟悉。大部分高校学生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界定的海洋国土重要概念,例如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知之甚少,对我国“黄岩岛”和“钓鱼岛”的历史也不甚了解。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海洋意识普遍较为淡薄。

2. 海洋文化教育欠缺

就海洋教育政策而言,我国颁布了不少政策性文件,例如《关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加强海洋教育的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旨在对我国海洋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但从目前人们尤其是高校学生对于海洋文化知识的了解情况来看,我国海洋文化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海洋文化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关于海洋文化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没有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与此同时不同教育阶段的衔接性也不紧密,以致海洋文化教育缺少全面的课程设计和完备的教材。例如,大部分学校对海洋文化方面的教育涉及较少,仅停留在认识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口号响应上,对于具体海洋知识的深入学习、海洋历史的全面梳理和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没有落实。

(2)海洋文化教育支撑力度不够。普通高校对学生进行海洋文化教育的占比较低,始终未能将海洋文化教育层次提升至与其他基础课程教育同等的高度,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海洋通识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对于海洋资源的研究较为重视,但对于海洋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各类高校较为缺乏进行海洋学科研究和教学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开设海洋文化教育课程的条件尚未成熟。

(3)海洋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高校对于学生海洋文化教育采取的大多是讲授理论知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校外的海洋文化教育资源,如航海博物馆、海洋水族馆未能充分利用。涉海类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涉海类高校与其他普通高校之间、涉海类高校自身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海洋文化教育资源未能进行有效整合与共享。尽管各涉海类院校和科研机构会以学术会议形式交流科研成果,但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互动的措施较少。

(二)海洋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制约

我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小农经济占基础地位,儒家思想起核心作用。几千年来农耕文化始终作为主流文化起着支配作用,尽管在某些时期和地区海洋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从未成为主流文化,而是大陆农耕文化的附属和补充。

其一,受中华民族“追求稳定、不喜冒险、怯于开拓”的封闭保守性格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热爱陆地,较为缺乏认知海洋、拥抱海洋的积极性与勇气。

其二,我国历史上虽为陆海兼备的国家,但对于海洋的系统认知和探究较少,古典文学中对于海洋的描述也多神秘虚幻,再加上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影响,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海洋意识,束缚了人们关于海洋的实践活动。[6]当前我国以传统农耕历史和文化为题材的文艺和影视作品较多,而以海洋历史和文化为题材的作品相对较少。

2. 政府有关部门对发展海洋文化教育的忽视

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关于海洋文化的宣传力度较小。海洋文化科学知识未能有效支持我国的海洋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使得高校对于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较多停留在传授海洋常识性知识层面,未能提高到意识形态层面。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未能制定系统规范的准则以保障高校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的发展,也未对海洋文化相关课程安排、课时设置、资金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予以高度重视。

3. 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

在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只有自然课和地理课中会向学生传授一些零散的海洋知识;高中阶段的地理课也仅仅是选修课。学生的海洋文化知识积累不多,海洋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由于受所在院校和所学专业的影响,海洋文化教育始终未被纳入各大高校的教育体系中,进一步缩小了大学生学习海洋文化的接触面和知识面。

四、高校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的提升路径

(一)构建海洋文化教育体系,提升育人引领力

海洋文化教育体系对于高校学生海洋意识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应从多个渠道构建海洋文化教育体系,系统全面地提升高校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

1. 开展海洋文化通识教学

各大高校可以开设“海洋文化概论”精品课程,并将其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进行基本海洋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可以开设与海洋文化相关的课程,将其作为学生的选修内容。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自行选修,完成课时和通过考试后可获得与其他选修课程同等的学分。[7]

2. 推进海洋文化学科融合

各大高校可以将海洋文化知识融入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交叉、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对海洋相关知识的了解。例如,英语专业可以开设海洋英语、水产英语等课程,中文专业可以开设海洋文学作品阅读等课程,经管类专业可以开设海洋经济学、海洋贸易等课程,机械专业可以开设涉海机械、海洋机械原理等课程。

3. 深化海洋文化实践强学

一方面,各大高校可以将海洋文化课程教学和海洋文化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或者课程教学结束后开展实习活动,通过实习活动进一步强化所学专业知识。涉海类高校可以结合办学特色创建海域野外实习基地,建立海上实习机制,构建立体化的海洋实践教学体系。

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可以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例如海洋知识竞赛、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海洋日和航海日等,在比赛和活动的过程中普及海洋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加大海洋文化教育支持力,形成教学合力

其一,对于国家来说,要高度重视海洋立法,加快制定相关海洋文化教育政策的步伐,对现有海洋文化教育政策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要使海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同海洋政策法规以及国际化海洋发展战略相协调。与此同时,要对海洋文化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宣传,尤其要在各教育阶段普及和传播海洋文化。国家在制定海洋法规和国民教育纲要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提升,明确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的根本原则、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积极探究培养大学生海洋意识的专项法规,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的海洋意识。

其二,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来说,要加大对各大高校海洋文化教育的经费支持。一方面,在经费筹集上,要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款为辅,不断拓宽高校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的筹资渠道。例如,政府可以与当地企业联合建立“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基金”,调动社会各方支持高校学生海洋文化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经费使用上,政府有关部门要将筹集的海洋文化教育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学校进行统筹安排,如离海较远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人们的海洋意识也会更薄弱一些,因此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海洋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三,对于各大高校来说,要党政齐抓共管,共同促进海洋文化教育机制的构建。高校要大力引进在海洋文化方面有所建树的专业人才,对从事海洋文化教学研究的教师和团队给予资金支持,对任课教师加强职业培训,不断提升其研究海洋文化的技能水平,打造一流的海洋文化教育师资队伍。与此同时,高校要引进和更新与海洋文化教育相关的教学设备,不断完善海洋文化教育所需的硬件设施。[8]

(三)聚合海洋文化教育资源,打造育人共同体

教育教学的开展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各大高校在开展海洋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各方教育资源进行聚合,打造育人共同体。

1. 充分利用校内海洋文化教育資源

高校校园内的建筑和景观是对学生进行海洋文化教育的良好资源,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各大高校在建设校园时可以依据自身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和条件,提高校园蓝色文化的覆盖率,将校园打造成学生获取海洋知识的地方,从而对学生起到开阔海洋视野、启迪海洋思维、厚植海洋情怀的良好作用;在建筑风格的设计上,可以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凸显海洋特色,如可以运用船、海鸥或者其他与海相关的元素来体现海洋气息。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海洋文化教育基地的建立,对海洋文化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

2. 充分利用校外海洋文化教育资源

为了更充分地聚合海洋文化教育资源,高校必须利用好校外海洋文化教育资源。

其一,促进涉海类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涉海类高校与其他普通高校之间的海洋文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9]对于海洋研究以及海洋文化教育,各大涉海类高校和科研机构各有所长,例如对于海洋水产方面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实力强盛;对于海洋航运方面的研究,大连海事大学水平卓越。一方面,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可以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充分运用慕课、微课等途径来促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另一方面,各高校可以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强强联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其二,组织校外活动。各大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海洋文化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校外海洋景点和展馆等资源,例如可以在中国航海日组织学生去参观航海博物馆。沿海地区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具有特色的渔业文化、旅游文化资源,例如浙东沿海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去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海防博物馆等进行参观。高校学生参与活动可以沉浸式地了解海洋历史、感悟海洋文化,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海洋文化素养。

五、结语

对高校学生进行海洋文化教育有助于高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高校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海洋事业。目前我国的海洋文化教育存在大学生海洋意识淡薄、海洋文化教育欠缺等问题。为此,高校可以从构建海洋文化教育体系,提升育人引领力;加大海洋文化教育支持力,形成教学合力;聚合海洋文化教育资源,打造育人共同体三方面着手进行高校学生海洋文化教育的路径提升。

参考文献:

[1] 曲金良.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6-8.

[2] 马勇.何谓海洋教育——人海关系视角的确认[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5-39.

[3] 金光磊.论海洋类高校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3-116.

[4] 吴蓓.高校海洋文化教育与课程建设探讨[J].科技咨询,2021(13):116-118.

[5] 喇全恒,单晓梅.大学生海洋文化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131-134.

[6] 杨威.“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析[J].湖湘论坛,2019(1):135-142.

[7] 沈燕红.论海洋强国语境中的高职海洋文化教育[J].教育文化论坛,2016(3):49-52,57.

[8] 高良坚.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海洋意识培育的现实意义及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38-141.

[9] 王刚,王琪.整合海洋教育资源 加快海洋人才培养[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11):35-38.

猜你喜欢

海洋强国海洋文化高校
沿海高校学生海洋观培养与塑造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近十五年山东半岛海洋文化研究述评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