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稻百年路 科技保粮安
——广东水稻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史《粤稻百年风华》发行会在广州举行

2023-09-19中稻宣

中国稻米 2023年4期
关键词:优质稻籼稻科学院

2023年6 月27 日,广东水稻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粤稻百年风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发展史(1908—2020)》出版发行会、“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广州)”揭牌仪式和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举行,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陆华忠,广东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等领导分别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参加了发行和揭牌仪式并在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来自全国水稻界的专家等共220 余人参加会议。《粤稻百年风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发展史(1908—2020)》由王丰主编、倪根金执行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81.3 万字,详实记录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百年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以及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与高尚品格。程式华、陈志强、王丰、周少川、钟旭华研究员也在研讨会上作了报告。

在中国水稻育种历史与发展中,广东绝对是一个突出的存在。早在1926年,被誉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的丁颖院士开创了中国水稻杂交育种先河,他利用栽培籼稻与普通野生稻自然杂交,选育出著名的水稻品种中山1 号,并由此衍生育出中山红、中山白、包选2 号、包胎矮、钢枝占等华南地区当家品种,推广时间超过60年,累计推广面积达800 万hm2。被誉为“半矮秆水稻之父”的黄耀祥院士则开创水稻矮化育种,先后育成广场矮、广陆矮4 号、珍珠矮、桂朝2 号、特青等一系列矮秆高产良种在生产上广泛种植,为中国南方水稻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随后,在矮化育种基础上,王丰、周少川、何秀英等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育种家优良传统,在优质稻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方面潜心研究,取得优异成绩。据国家水稻数据中心统计,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5 个常规籼稻中,3 个为广东育成。有专家(刘定富)分析,第一,2022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水稻主导品种29 个中,籼稻品种19个,其中“广东造”“广东芯”“二代广东芯”品种共11 个,占57.8%,超过半壁江山!第二,2021年推广面积前20 名杂交稻品种“粤芯”占七成,籼型常规稻品种“粤造”占四分之一。第三,至2022年全国可冠名超级稻的品种133 个,其中“粤造”14 个,“粤芯”则有华占(中国水稻研究所发掘)、1212、1377、天丰A、五丰A 等育成系列品种,数量更多。并概括为“粤稻(籼稻)现象”,指出“粤稻现象”的主因是“核心种质资源”或“骨干亲本”。

得益于香港、澳门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全国较早开展优质稻育种,育成黄华占、美香占2 号、五山丝苗、粤禾丝苗、粤农丝苗、象牙香占等常规优质稻品种,泰丰优208、美香占2 号更是在最近的四届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中唯二获得最多三届金奖的籼稻品种,在广东、广西及江西等地大面积推广。

猜你喜欢

优质稻籼稻科学院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漳州市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