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建设共享模式

2023-09-18王乙新

中国商人 2023年9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人力资源管理

王乙新

人力资源共享是指由人力资源管理共享服务机构集中处理分属不同单元且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工作内容,通过管办分离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在深化单位管理改革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单位发展战略制定的需求更加迫切,加之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构建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的各项条件均较为完备。

集约化管控背景下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建立步骤

调研学习。为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重塑组织结构、调整运行方式。此前,应以共享服务建设思路为引领,深入国内外已经构建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单位进行调研,从而深入了解共享理念,并借鉴其他单位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建设的成功经验。

试点运行。可以通过建立共享服务中心框架、设计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建设方案,并选取企业基层单位试点运行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在此期间,需要梳理试点单位的业务流程,分析引入人力资源共享模式面临的障碍,进而清晰划分工作职责,制定实施人力資源共享模式的措施。

全面推广。当试运行结束后,流程已经得到优化与完善,此时可以向基层单位或其他合作单位推广人力资源共享模式。企事业单位需构建人力资源共享模式运营团队,结合下属基层单位所在区位、业务开展水平,采取分步骤实施的方式,推进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的使用。

优化提升。当基础性业务运营步入正轨后,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共享模式流程与系统,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引入智能化技术,构建以民众为中心的服务管理体系,并逐步拓展业务边界,优化服务质量,增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附加值。

集约化管控背景下

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建设策略

做好调查分析及框架建设。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前,应组织单位内部各级相关人员,全面开展调研分析活动。结合部门成员工作情况及业务开展总体情况,明确实施共享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范畴,为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建设方案规划提供信息基础。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是管理的总责部门,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编制、人力资源政策及制度制定、基层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配与业务指导均是其主要职责。

加强组织结构设置及业务设计。为推动人力资源共享模式高质量发展,可以建立专门的服务组织,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特征、信息化水平等各项因素,调整组织结构,引入扁平化分级管理模式,以此完善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的组织结构。

建立标准,打造标准化业务流程体系。对于基层单位业务范围广、具备多种管理模式、存在多个管理层级的企事业单位而言,应将业务层级调整为五级,一是总部人力资源部门,二是事业部,三是直属单位,四是中层单位,五是基层单位。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事业单位需求设置个性化业务,如阶段性调动、成熟人才引进等,以满足不同层级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差异化需求。

优化技术,延展人力资源业务链条。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应加强技术研究,设计流程自动化机器人,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规则,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模拟人工操作,具备数据对比功能。其次,要合理构建业务场景,确保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能覆盖薪酬工资发放、员工信息维护等多项业务。

构建覆盖全过程的管理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需要改变以往人力资源模块化管理的方式,构建一个覆盖员工入职、培训考核与职称评审等各方面内容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快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步伐。同时,还需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业务运行机制,实现线上业务平台的一体化运行。

优化体验,打造场景化人力资源服务模式。为增强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的体验效果,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需要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改造流程并打造场景。一要建立薪酬银企直联一体化流程场景,整合人力资源系统及资金支付系统,提高薪酬发放效率。二要构建劳动合同管理场景,在区块链技术、时间戳技术支持下,对劳动合同实行统一管理。三要建立考勤管理场景,设计契合企事业单位管理特征的电子考勤管理系统,构建信息化考勤管理平台,实时掌控员工考勤管理动态。

加强治理,优化数据质量及利用水平。为推动企事业单位发展战略落地,加快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步伐,需要构建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最大程度上利用数据的价值。首先,需要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基础,贯通各专业系统的流程,统一数据管理指标,并在人力资源系统中应用人工智能与云服务技术,进而增强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的智能性与自动性,打造集成化系统。第二,引入新型数据分析方式,以更新技术、优化管理为导向,打造人力资源数据分析体系,以此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效率。

强化运营,增强共享服务运营管理能力。实现市场化运营、健全共享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同步开展业务管理及运营管理,在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基础上,实现人力资源内部职能管理向市场化运营管理的转变,逐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再者,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将以往以管控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转变为具有服务属性的管理方式,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持续优化与完善。

加强质量管理,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在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后,应严格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质量。一方面,除了要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还应该构建涵盖多个层级、具有自动化与智能化特征的质量审核体系,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严格审查业务质量,一旦服务超时就会发出预警。另一方面,需要优化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并打造包含多个层级的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是实现集约化管控的重要方式,在建设过程中,企事业单位只有结合自身发展规划,才能逐步提升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成效,发挥人力资源共享管理服务的价值效能。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的建立要经历调研学习、试点运行、全面推广、优化提升四个步骤,在具体实施时,要加强统筹、完善体系、优化体验,保障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的科学性,最大化展现出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价值。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人力资源管理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