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企业风险管理的“金钥匙”

2023-09-18龙泳潮

中国商人 2023年9期
关键词:金钥匙信息系统风险管理

龙泳潮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核心载体,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其发展与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严控风险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保障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对国有企业的意义

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庞大、运营环境复杂,导致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因此,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运营状况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安全。如果国有企业的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进而影响到国家经济。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以保障国家经济的安全。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状况和风险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员工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保护员工的权益,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和公平的薪酬待遇,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经济使命。同时,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也会面临各种风险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对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也会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潜在影响,所以国企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以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营。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当前,国有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等问题。许多国有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对潜在风险的认知和把握不够深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导致国有企业在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盲点和漏洞,极易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风险管理研判经验不足。国企面临的风险管理问题具有全局性,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和危机。一些国有企业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管理体制僵化的影响,在风险管理方面会选择对风险进行规避。这导致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忽视应用创新思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企不仅会面临国内的风险,还会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风险。

内部控制机制薄弱。风险管理机制是指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旨在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然而,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由于对制度的完善不够及时,导致风险管理机制往往不能落实。在此过程中,也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制约,这导致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往往无法及时启动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

创新能力不足。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不仅承担着提升经济效益的责任,还承担着有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任务。国企的战略性风险管理问题表现在风险会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等方面产生影响。

信息化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信息化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是基于对企业内外环境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旨在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基本指导思想。信息化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上。首先,要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管理视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要素,从战略层面到业务层面,全面覆盖各个环节。其次,要注重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综合性,及时获取并分析企业内外部的风险信息,形成全面准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第三,要注重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风险管理,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功能设置研究。信息化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对功能设置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要设置科学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功能。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及时获取和整合企业内外部的风险信息,利用数据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对风险进行精准的定量和定性评估。其次,要开发全面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功能。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测风险的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应对措施。第三,要设置有效的风险防控和处理功能。通过信息系统的协同和支持,建立各类风险防控的规范和制度,提高风险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流程应用分析。信息化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必须进行流程应用分析,确保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首先,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风险管理流程,确保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其次,要打造高效率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平台,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预警、防控和处理等功能,实现风险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最后,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在信息系统的协同和支持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风险管理中的职权,确保风险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对应处理机制。信息化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必须建立对应的处理机制,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首先,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风险报告和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和报告风险信息,反馈风险处理结果和效果。其次,借助信息系统的支持,建立起一套灵活的风险应对和处理机制,根据风险的变化趋势,及时制定和调整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风险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第三,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建立起一套规范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机制,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做出准确决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化策略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并基于对企业内外环境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而展开,旨在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建立基本指导思想或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功能设置研究、流程应用分析和对应处理机制的建立,确保风险管理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只有不断强化信息化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金钥匙信息系统风险管理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唐冰的“金钥匙”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