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地尔硫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09-16李华政史尊基夏树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8期
关键词:左室心绞痛心电图

李华政,史尊基,夏树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1 年12 月于某院治疗的126 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 例。对照组(n=64):男性34 例,女性30 例;年龄43~78 岁,平均年龄(62.73±5.81)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1.66±0.56)年。观察组(剔除2例,n=62):男性31 例,女性31 例;年龄43~78 岁,平均年龄(62.82±5.87)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1.60±0.52)年。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批号【2019】0017 号),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8]中关于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者,即静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 段高。②年龄≥40 岁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完成此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近30 天内服用过其他中成药或参与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②存在严重心律失常症状,且心肺功能不全程度较深者。③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④伴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心包炎、肺栓塞等疾病者。⑤伴有精神或认知功能异常者。

剔除标准:①未使用本试验药物或使用试验药物剂量与方法错误者。②不符合标准而误纳入者。③使用药物治疗周期<4 周或治疗48h 内死亡者。④试验过程中病情恶化,停止临床试验者。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DC-35Pro 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测定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 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

(2)血清ET-1、NO 和cTnⅠ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ml,采用SorvallST8R离心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r=10cm],3000r/min(4℃)离心10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患者血清ET-1、NO 和cTnⅠ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临床症状情况:为了控制评价偏倚,本研究选取3 位具有3 年临床经验的心内科医师独立评价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再取平均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疼痛持续时间。

(4)心绞痛疗效评价:根据心绞痛症状疗效判定标准评价[9]:①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②有效:心绞痛症状显著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较治疗前好转。③无效:心电图、心绞痛较治疗前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5)心电图疗效评价:根据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评价[9]:①显效: 心电图恢复正常,运动试验转阴。②改善:ST 段升高0.05mV,但未达到正常值,导联倒置 T 波变浅>25%,或 T 波转为直立,心律失常改善。③无改变:心电图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④加重:ST 段下降, 导联倒置 T 波变深,T 波由直立转为平坦, 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总有效率(%)=(显效+改善)病例数/每组总病例数×100%。

(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浮肿、头痛、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合并用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合并用药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合并用药情况分析 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D、LVEDD 和LVEF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治疗后,LVESD 和LVEDD 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s

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下同

组别LVESD(mm)LVEDD(mm)LVEF(%)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64) 58.59±6.7451.96±5.89a64.69±7.7455.26±6.39a39.61±5.1743.67±6.74a观察组(n=62) 58.62±6.85 48.43±5.14ab64.75±7.84 46.59±5.98ab39.58±5.28 49.58±7.68ab t 值0.0253.5880.0437.8660.0324.594 P 值0.9800.0010.9660.0010.9740.001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ET-1、NO 和cTnⅠ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T-1、NO 和cTnⅠ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1 和cTnⅠ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ET-1、NO 和cTnⅠ水平比较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ET-1、NO 和cTnⅠ水平比较 ±s

ET-1:内皮素-1;NO:一氧化氮;cTnⅠ:心肌肌钙蛋白Ⅰ

组别ET-1(μg/L)NO(μmol/L)cTnI(n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64) 14.61±1.958.53±1.23a5.17±0.655.81±0.95a123.74±26.5864.58±7.28a观察组(n=62) 14.52±1.91 6.17±0.97ab5.13±0.69 6.68±1.12ab123.69±26.73 55.76±6.35ab t 值0.26211.9790.1457.4330.0117.254 P 值0.7940.0130.8850.0010.9920.001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疼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比较 ±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比较 ±s

组别心绞痛发作频率(次/d)疼痛持续时间(mi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64)3.81±0.612.48±0.46a12.58±2.245.54±0.74a观察组(n=62)3.84±0.581.58±0.34ab12.69±2.183.18±0.54ab t 值0.28312.5160.27920.495 P 值0.7780.0010.7800.001

2.5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1.25%,P<0.05)(表5)。

表5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 n(%)

2.6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5.48%)高于对照组(70.31%,P<0.05)(表6)。

表6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n(%)

2.7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23.44%,P<0.05)(表7)。

表7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猜你喜欢

左室心绞痛心电图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